儲蓄率「斷崖式」下降,銀行要緊張了?中國人的錢去哪了?

2020-12-16 騰訊網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早已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2020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攻堅年。其實,中國人變得越來越富有是肉眼可見的,城市越來越漂亮,鄉村越來越乾淨,老百姓不但能買車,還能進城買房,這就是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表現。

錢越來越多了,存款也就越來越多。中國老百姓還是比較保守的,一旦有錢都喜歡存銀行。這讓中國的儲蓄率一直高居不下,十幾年位居全球第一。實際上,不只是居民喜歡存錢,企業是如此,堅持不上市的娃哈哈,在銀行始終躺著100億的現金,確保企業的資金使用。

然而,近年來中國的儲蓄率開始出現下滑,而且被認為是「斷崖式」下滑。那到底下滑有多嚴重呢?早2000年的時候,中國的儲蓄率也只有35.6%,到2008年卻飆升至51.8%,增幅為16.2%。在這之後就開始一路下滑,2019年11月,在一場財經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表示,中國現在的儲蓄率為45%,仍然是全球最高。

由此可見,儲蓄率確實在下滑,而且IMF預測到2022年,中國儲蓄率將到40%左右,也就是還將快速下滑。

從存款上來看,2020年第一季度人民幣存款餘額200.99萬億元,同比增長9.3%。相比之前的16.2%,增幅下降了不少。另外,居民住戶部門的存款總額為88.61萬億元,其他的都是企業存款餘額。

儲蓄率下滑,最緊張的莫過於銀行。對於銀行來說,儲戶存款是最核心的,有了存款才能去做放貸等業務,才能賺更多錢。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中小銀行通過高利率來攬儲的原因。

因此,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老百姓生活不是越來越好了嗎?為什麼儲蓄率還不斷下降,錢到底去哪裡了?具體來看,可能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老百姓可能真的是沒錢。曹德旺曾直指要害,他說中國雖然有13億的消費市場,但是只有2億人有消費能力,另外11億的是沒有消費能力的人口。意思很明確,大多數人沒有消費能力,這也意味著手裡沒有錢,更何況是存到銀行去。

此前,也有一份消費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有5.6億人是0儲蓄,還說90後人均負債12萬,不但沒存款,還欠下了債。實際上,老百姓手裡的錢真的不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相當於每月為2561元,這個收入也就夠日常家庭開支,是屬於沒有消費能力的。

其次,錢都流入都房貸裡面去了。無論是一二線城市還是四五線城市,房價一般是收入的2-5倍。比如深圳,均價已經到了6.5萬,但人均月收入卻只有1萬左右,相差6.5倍。而一個縣城的月收入大概2500元,房價四五千都很正常。

因此,買一套房,一個首付就要把存款掏空,可能還要負債。之後的還貸過程,每個月的工資大部分給了銀行。曾經有份數據顯示,深圳家庭90%的收入用在了還房貸上面。另一組數據顯示,中國城鎮家庭平均資產為317.9萬元,其中,房產佔比高達77.7%。由此可見,房子是掏空居民儲蓄的「罪魁禍首」。

最後,錢放在了餘額寶等第三方工具。最近,螞蟻集團準備上市的新聞引發了熱議,這家全球最大的獨角獸被估值2000億美元,將打造很多超級富豪,令網友羨慕不已。相信很多人都是支付寶、花唄、餘額寶的用戶。

餘額寶是螞蟻集團旗下的一款基金,但卻和銀行一樣,可以有收益,剛出來時利息很高,用戶都把錢從銀行轉入到餘額寶。這讓餘額寶的規模不斷擴大,最高峰時達到了1.43萬億,直逼四大行,甩開了招商銀行等其他銀行。即使是到現在仍然有1.25萬億的規模,也就是說很多人把存款放到了餘額寶,而沒有存在銀行,這可能也是儲蓄率下降的原因。另外,微信也開通了零錢通,和餘額寶一樣,這裡又吸收了不少存款。

當然,除了以上幾個原因,還有人說是年輕人的消費觀念變了,不但不存錢,還喜歡透支消費,今天花明天的錢。其實,儲蓄率下降了,也不完全是壞處,這代表著老百姓更願意花錢了,能夠拉動內需。

之前,有數據顯示中國14億人口的消費能力卻不如只有3億多人的美國,這就是因為美國人不喜歡存款,更喜歡透支消費。這次疫情發生後,國家通過發放消費券,地攤經濟等等措施,不斷促進內需消費,以此來拉動經濟的增長,效果也還不錯,第二季度GDP就轉正,增長3.2%。所以,凡事都有好有壞,主要看平衡度。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由儲蓄大國變成負債大國,人均負債13萬,中國人的錢去哪兒了?
    眾所周知,相比較歐美等國,中國人特別愛存錢,一來是為了養老、撫養子女;二來是為了預防生病,如今看病難、看病貴仍然是一大問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中國人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崇尚勤儉的生活作風,因此,自古以來中國人格外喜歡存錢。正因為中國非常愛存錢,儲蓄率一直高居全球之首,中國老百姓到底存了多少錢呢?
  • 儲蓄率年年下滑,中國人的錢都流哪去了?曹德旺一針見血
    即便省吃儉用,如今已過去大半年了,很多人感慨口袋裡根本就沒剩下多少錢。從一份研究報告中看,年收入超十萬的家庭,其財富總體呈現上漲狀態,且年收入越高,財富的增值越大。對普通人而言,每個月領著死工資,想要實現財富增值並不容易。
  • 明明中國人愛存錢,為何負債這麼多?錢去哪了?
    中國人喜歡存錢是出了名的,不管生活條件如何,總要留一部分積蓄放在銀行裡以備不時之需,但是讓人驚奇的是,即使大部分家庭都有一定的存款,但是整個中國居民的債務總額已經超過了200萬億元,人均債務高達13萬元,為什麼明明咱們是很喜歡儲蓄的國家,卻變成了「負債大國」了呢?錢都去哪了?
  • 中國人「負債纍纍」成負債大國,200萬億的債務?錢到底去哪了?
    但是,從2018年,國家的儲蓄率卻開始下降。截至目前,我國居民債務總額已達200萬億元,人均債務達到13萬元。與此同時,中國的儲蓄率也開始下降,目前在45%左右。要知道,我國的儲蓄率在最高的時候曾超過了50%,10年前更是高達51.3%。但是近些年我國的儲蓄率一直都在下降。但與此同時,我國居民的存款是在不斷增加的。
  • 由儲蓄大國變成負債大國,人均負債13萬,中國人的錢去了哪?
    中國人喜歡存錢,在世界上都出min,據相關數據顯示:2000年時,國民儲蓄率為35.6%,而到2008年時,國民儲蓄率便已達到51.8%。透過數據,我們不難發現,國民儲蓄率呈直線上升趨勢。如此高的儲蓄率,是否國民過得幸福呢?
  • 中國人的錢去哪了?
    中國人喜歡存錢是出了名的,也是有充分的數據做支撐的。數據顯示,2000年的時候,我國的儲蓄率為35.6%。到了2008年,這一數字已經飆升至51.8%,增加了16.2個百分點。國民儲蓄率飆升的同時,中國在國際上的儲蓄率也十分了得。
  • 國民儲蓄降低,百姓口袋裡的錢都去哪裡?曹德旺:百姓壓根沒有錢
    中國人十分喜歡存錢,在今年的疫情之後更是意識到了儲蓄的重要性,幾年之前的中國一直是有名的儲蓄大國,錢放在銀行裡就會讓人感覺到特別心安。不光是居民,很多企業也是喜歡存錢保證資金流的正常運作。
  • 中國人的錢都去哪了,12億人沒有消費能力!消費率還不如印度?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居民儲蓄率也是飛速上漲。早在2000年的時候,我國的居民儲蓄率已達到了35.6%,這一數字拿到現在,仍然高於全球居民的平均儲蓄率(約20%)。中國一直都是儲蓄大國,但是近年來中國的儲蓄率與前幾年相比呈下降趨勢。錢都去哪裡了呢?
  • 中國人都愛存錢!銀行經理指出:儲戶存款一定要掌握三個小竅門
    來源:不執著財經雖然,中國的儲蓄率從2017年開始一直在下降,已經跌至了47%,但還是遠高於世界26.5%的平均儲蓄率。應該說,中國喜歡存錢的家庭還是有不少的。不過,在中國,富人存錢與窮人存錢在思維上還是有些差別的。
  • 銀行迎來「存錢荒」!中國人為何越來越「窮」?你的錢都去哪了?
    中國人都是愛「守財」,愛存錢的。而國家貨幣基金組織IMF也曾公布數據顯示,中國國民存儲率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就一直排在了世界前列。但是,據央行近幾年的數據報導,中國人目前已經越來越不愛存錢了,甚至每年的存款數額正在減少。所以,現在的居民現狀是:手中可支配的錢變少了,銀行存款變少了,花出去的錢是越來越多了。
  • 儲蓄大國變成「全民借債」,是誰掏空了我們的口袋,錢都去哪了?
    咱們中國人一直以愛存錢聞名於世界,相對美國人總喜歡超前消費,我們更喜歡把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而之前有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的時候,我國家庭儲蓄率為36.1%,而美國的家庭儲蓄率才7.6%。即便是歐洲如瑞士這樣知名的發達國家,家庭儲蓄率才18.79%。由此可見,我們國家的居民儲蓄率應該在全球都排在前列的。
  • 大量老人去銀行排隊「取款」,連利息都不要了?銀行做了什麼?
    而這一點上,可以從國民的儲蓄率看出來。很多中國人都喜歡存錢,因為他們覺得"手裡有糧,心中不慌",萬一有突發情況,還可以有錢應急。 在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下,中國居民通常選擇把錢存入銀行。因此,中國的儲蓄率高達45%,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 國內第四家銀行破產!儲戶存在銀行的錢,還能全部拿回來嗎?
    銀行破產之後,儲戶的錢到哪裡去了呢?但是有沒有人想過如果銀行真的倒閉了,自己的錢怎麼辦?銀行就真的不會倒閉嗎?事實向我們證明了答案是否定的。存錢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可以說是件大事,因為對於傳統的我們來說要為後代存錢買車買房,存彩禮錢、存嫁妝錢,還要為一些未知的意外存一些備用金。尤其是在談婚論嫁的時候,存款這兩個字就顯得尤為重要。
  • 最近幾年新生兒不斷減少,未來我國人口會出現斷崖式下降嗎?
    最近幾年我國人口出生率確實有越來越低的趨勢,甚至很多人都擔心,未來我國人口可能會出現斷崖式的下降。先來看一下最近5年時間,我國新出生人口以及淨增人口情況。不過我個人認為,即便人口出現下降了,也不會出現斷崖式的下降的。按照最近幾年我國新增人口的增長趨勢,很多人都擔心未來我國人口會出現斷崖式的下降,比如從目前的14億下降到10億甚至更低。
  • 消費下滑,儲蓄下降!將近14億的人,有多少人是負債的?
    一直以來我國都是一個高儲蓄率的國家,高儲蓄率也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很多動力,但是從2010年開始,我國居民儲蓄率呈現了持續下降的趨勢,2010年,我國的居民儲蓄率還保持在51%左右,但是截止2018年末,我國居民的儲蓄率已經下降了40%左右的水平,而且這個儲蓄率還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
  • 又一波「大調整」來了,針對儲戶「這筆錢」
    在這個「現金時代」中,沒有錢幾乎就是寸步難行的。好在,國人普遍有著儲蓄的理念,所以家家戶戶幾乎都有著一個「小金庫」。隨著目前物價上漲,但是工資卻並不怎麼見漲的時候,國人會喊著「存不下錢了」。的確,我們也都知道,較十幾年前相比,中國的儲蓄率已經有所下跌。
  • 在銀行存錢時,銀行員工問你「這個問題」,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回答
    說到省錢,我相信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好的。據相關數據顯示,2000年中國家庭儲蓄率達到28.2%,2008年上升至37.3%,而全球家庭儲蓄率僅為20%。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在中國的發展。許多銀行也逐漸開始在網際網路上處理相關業務。
  • 再過12年,中國人的銀行存款會被「扣錢」?未來錢還能放在哪?
    一直以來,把錢存進銀行是絕大多數中國人主要的資產保值方式,畢竟銀行存款沒有什麼風險,而且還有利息收益,所以很多人都是把自己平時的收入存在銀行的。當然,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通貨膨脹在不斷讓貨幣貶值,存款的利息收入也不斷減少,所以不少人開始拿錢理財投資。
  • 一向不愛存錢,只愛超前消費的美國人,如今要開始學習中國了?
    文:小娜中國人愛存錢是世界聞名的,家庭儲蓄率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與中國居民對儲蓄的熱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人的過度消費觀念。中國人喜歡在銀行存錢以備不時之需,而美國人則是有錢就要花光,選擇儲蓄的家庭少之又少。
  • 寧可不要利息也要取?為何老年人扎堆從銀行取錢?銀保監:要嚴查
    文:林蕭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們國家雖然暫時還不是發達國家,但卻一直都是世界上儲蓄率最高的國家。在存錢這件事情上面,中國人可謂是情有獨鍾。中國人之所以喜歡存錢,無外乎兩個原因,一個是謹慎的生活態度,凡事喜歡未雨綢繆,不會「臨時抱佛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