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源公益基金會成立啦!社區治理與公共服務有了「好幫手」和「智囊...

2020-12-22 澎湃新聞

大源公益基金會成立啦!社區治理與公共服務有了「好幫手」和「智囊團」

2020-06-29 06: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6月28日,大源公益基金會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大源村舉辦,標誌著公益的種子在大源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破土發芽。

<< 點擊上方,觀看完整視頻 >>

據悉,大源公益基金會歷經半年多的籌備期,於今年6月8日正式成立,其建立經過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的登記核准,具有法人資格,其合法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

▲揭牌儀式。

大源公益基金會:

大源公益基金會的性質為私募基金會,其原始資金為200萬元,由大源村轄內愛心捐贈單位聯合發起,包括太和鎮電子商務行業協會、林安物流發展有限公司、大源時代廣場等19家捐贈單位。

基金會成員

成立大會上,大會為第一屆理事會及監事會成員、愛心捐贈單位頒發榮譽牌匾。太和鎮電子商務行業協會成員林強、廣州壽星大廈有限公司成員徐育玲分別當選為第一屆理事長、第一屆副理事長,其餘9名理事分別由大源轄內企業、高校與行業協會成員組成。

同時,為監督基金會規範運營與發展,大源村黨委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徐志雄當選為第一屆監事。

▲授牌儀式。

基金用途

「基金會的宗旨是:深耕社區,整合資源,跨界合作,專業運營。」大源公益基金會第一屆理事長林強介紹,基金會將『取之於社區,用之於社區』,針對大源村社區面臨的各種問題,動員和聯結政府、企業、慈善團體、教育部門以及研究機構等各界力量,持續開展社區服務、共建共享社區資源、打造社區文化,推動社區創新發展、合作與多元治理,進而建設公正、關愛和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努力成為廣州市有影響力和運營力的綜合性社區發展公益平臺。下一階段,基金會將致力於扶貧、扶弱、助殘、助學等各方面的工作。

白雲區派駐大源村第一書記彭志良表示,大源村是特大型城中村,佔地面積約25平方公裡,來穗人員將近17萬,戶籍人口1萬不到,人口倒掛情況十分嚴重,社會治理極具挑戰性。

▲大源村。

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格局,社會組織的參與必不可少,尤其是像大源公益基金會這種紮根於社區的社會組織。其與社區居民有著天然的聯繫,在了解居民需求、承接政府職能、提供公共服務、促進社區參與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並且整合了社區資源,實現了不同領域的合作,有利於更好地凝聚人心、服務社區。希望基金會成立後規範運營,積極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做好黨委政府的「好幫手」和「智囊團」,為大源村社區治理出謀獻策。

文 | 張智虹

圖 | 葉衛鋒 張智虹

通訊員 | 潘嬌霞

視頻 | 葉衛鋒

剪輯 | 劉威達

圖編 | 劉威達

原標題:《大源公益基金會成立啦!社區治理與公共服務有了「好幫手」和「智囊團」》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報告|面對疫情,北京市社區公益基金會有何表現和成效?
    北京市安和社區公益基金會北京市安和社區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安和基金會),成立於2016年9月29日,註冊地址為朝陽區安貞街道,宗旨為以助力社區扶老、助殘、扶貧、濟困的公益慈善活動,促進社區發展;致力於聯結安貞地區社區治理創新、有效參與基層多元治理。
  • 上海成立首家社區公益基金會 首批募集200萬元
    去年年末,上海發布了2014年市委「一號課題」成果和配套文件,如同一股春風,為基層社區帶來了巨大的動力和活力。今年以來,本市各區縣、各街道紛紛行動起來,力求在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方面,特別是在體制機制上有新的突破,進而真正讓市民百姓受益。本報今起推出「社會治理新招實招」專欄,報導來自基層社區的新舉措、解決難題的好辦法。
  • 後疫情社區·治理|公共緊急事件中,社區基金會能做什麼
    目前,全球有記錄在案的社區基金會有1876家(數據來源:克利夫蘭基金會,社區基金會地圖),而根據我們的爬蟲數據,中國的社區基金會有210多家,其中包括名字裡有社區基金會,或名字裡沒有但實際上在行使社區基金會職能的組織。在中國和西方的不同文化環境下,社區基金會的運作方式是不一樣的。
  • 貝殼找房成立公益基金會 持續發力社區公益
    近日,貝殼公益基金會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記成立,註冊資金800萬元,發起方和主要捐贈方為貝殼找房,基金會成立之後,貝殼找房將持續向基金會進行捐贈。貝殼公益基金會將致力於「連接更多公益資源,讓社區每個人成為公益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將嚴格按照《慈善法》的相關規定規範組織行為,開展慈善活動,關注弱勢群體和社區問題的解決,為美好生活助力。貝殼公益基金會執行理事長賈生平表示,社區友好是中國新經紀行業新商業文明的起點和落點。
  • 大牌基金會成團show公益!上海500多家基金會在公共服務和慈善公益...
    本月是第十屆上海公益夥伴月!打造「公益之城」,上海的500多家基金會在公共服務領域和慈善公益事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社會的和諧與進步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今年的基金會品牌項目展,近50家基金會帶來成長路上各具特色的公益故事,精彩紛呈,愛心湧現!
  • 公共法律服務增效提質!城陽區成立「社區法律服務聯盟」
    該聯盟的成立,旨在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關於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系列部署要求,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向基層延伸,提升社區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城陽區首家「社區法律服務聯盟」的成立標誌著公共法律服務以「聯盟」形式「組團」進駐城市社區,多家律所優秀律師資源可以相互協調配合解決單個律所服務中常見的時間覆蓋不周嚴和專業領域覆蓋不完全的問題,在後續為社區提供法律服務的過程中,可通過聯盟內調度精準匹配群眾法律需求,提供更加高效周到的法律服務。
  • 67家社區基金會亮相上海六大商圈,與市民共創社區公益故事
    9月8日,「愛滿社區-社區基金會開放日」在上海楊浦、虹口、徐匯等區的六大商圈同步舉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當天的活動現場獲悉,經過幾年運作,上海社區基金會在有效整合社區資源、激發多元主體參與、培育扶持社區社會組織、補充提供社區公共服務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上海精細化社會治理的一枚「繡花針」。
  • 基於公共空間建設的社區治理
    如何建設社區公共空間,如何基於公共空間建設推動居民參與和社區治理,還需要在機制上有更為深入的理解,在實踐中進一步深化認知。對此,本文結合浙江省H縣「睦鄰客廳」建設的案例分析,總結基於公共空間建設的社區治理實踐及其機制,在此基礎上提出完善社區公開空間建設的政策建議,以期為進一步推動社區公共空間建設、完善社區治理體系理論和政策支撐。
  • 社區基金會:未來社區的標配
    另一方面,社區中有很多潛在的資源方,有心參與社區的發展,但苦於沒有渠道。 由此,社區基金會這一匯聚各方資源、搭建平臺、促進社區治理的機構便應運而生。 在北京市社團辦主任溫慶雲看來,社區基金會作為社區社會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區自治、社區治理、社區建設方面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
  • 北京:將為社區基金會發展提速
    本報記者 顧磊 攝  自2008年中國首家社區基金會桃源居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於深圳誕生以來,社區基金會進入公眾視野,至今尚在探索階段。目前各地有零星嘗試,尚未出現規模化效應,但在北京,社區基金會有望在「十三五」期間飛躍式發展。
  • 上海目前已登記成立社區基金會83家,數量全國第一
    上海目前已登記成立社區基金會83家,數量全國第一 澎湃新聞記者 陳伊萍 2019-09-19 10:29 來源:澎湃新聞
  • 北京發展社區基金會 推動地區公益生態發展
    北京發展社區基金會 推動地區公益生態發展 2016-12-13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王勇 12月9日,北京市社區基金會研討會在北京市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召開。北京市已有的4家社區基金會,以及來自上海、深圳、杭州的社區基金會共同就社區基金會的發展進行了研討。
  • 北京社區基金會:社會公益生態建設的新引擎
    人民網北京12月12日電 (記者 潘躍) 12月9日,由北京市銀杏公益基金會、北京市思誠朝陽門社區基金會、北京市齊化社區公益基金會 、北京市安和社區公益基金會、北京市永誠社區公益基金會、北京市社會組織發展服務中心、北京市協作者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共同主辦的北京市社區基金會研討會舉行。
  • 王筱昀:社區基金會在中國有前景嗎?
    王筱昀是傑出青年學者,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獲得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禮來家族慈善學院慈善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非營利組織、公益樞紐型機構、社區基金會。以下為王筱昀演講全文(有刪減),題目為編者所加: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 王筱昀為什麼研究社區基金會?
  • 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瞄準精細需求
    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是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的課題之一。下城區依託近5年來的社區公共文化服務實踐,總結出一系列創新機制,在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共享共建、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保障體系、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等方面,走出了一條務實管用的路子。
  • 濟南槐蔭區社區治理和全科社區工作者南京培訓班圓滿結束
    連日來,參加培訓班的學員們以飽滿的政治熱情和良好的精神狀態,深入學習新時代民政工作體系下社區治理創新有關政策理論、實地參觀考察南京市「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先進典型,在學思踐悟中知行合一,擔當使命,砥礪前行。
  • 「致和街道社區基金」揭牌成立 增強社企共建凝聚力,探索多元治理...
    9月3日,「致和街道社區基金」助推城鄉社區發展治理行動啟動儀式暨社區基金通識交流培訓會在彭州市致和街道順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舉行,彭州市首個街道級社區基金揭牌成立。啟動儀式上,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權昱榛向到來的領導和嘉賓表示歡迎,市民政局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楊成與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廖君一同為「致和街道社區基金」揭牌。各級領導、街道村(社區)幹部及愛心企業代表共80餘人參會。
  • 後疫情社區·治理|社區基金會:串起每一顆善良的珠子
    良渚文化村社區公益基金會是浙江省杭州市首家自下而上的社區公益基金會,於2018年4月25日正式拿到基金會法人資格,由20位來自各行各業的良渚文化村村民與兩個公益創投(南都公益基金會和阿里公益基金會)孵化支持。基金會由10位理事、3位監事會和秘書處組成,還有眾多志願者。目前有幾個委員會:戰略展委員會、籌款委員會、志願者委員會和項目委員會。
  • 上海雙平慈善基金會小車大愛公益專項基金成立
    據悉,上海雙平慈善基金會成立3年多來,先後成立了笑臉媽媽關愛專項基金等10個專項基金。在雙平慈善基金會這個平臺上,有14個單位被授予首批慈善驛站。他們成為雙平公益慈善生態圈的組成部分,繪成上海首張慈善地圖,為構建和諧社會社區、文明社會風氣,做公益慈善創新的先行者。
  • 抗疫在社區|社區公益基金會為基層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和轄區企業送...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孫雲)4000隻防護口罩、250副防護手套、50副護目鏡、35件防護服、43瓶醫用酒精、45瓶消毒片、15瓶84消毒液……社區公益基金服務社區抗疫。日前,楊浦區長海路街道社區公益基金會籌集到大批防疫物資,捐贈給1700多名基層社區工作者、志願者以及轄區7家企業,為防疫一線的守護者們提高安全係數。在這些物資中,還有一部分來自社區愛心企業及愛心人士的熱心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