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已退,城依舊——到南城看滄海桑田

2020-12-14 澎湃新聞

滄海桑田,一個眾所周知的古代成語,多用來形容世事變遷極大,成語源自東晉葛洪《神仙傳》。《神仙傳》中說,有一位神仙麻姑,曾見過東海三次由大海變為農田,神仙斷言,看到現在海水退卻,可見東海又將變為陸地了。但巧合的是,在江蘇省連雲港市南雲臺山西南端真的有這樣一座千年古鎮,穿越1500年的歷史煙塵,見證了滄海桑田的現實傳奇。

從東鳳凰山一側俯瞰南城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公元前84年,初冬的一個清晨,東海之上的鬱洲(今連雲港市雲臺山地區),四季常青的樹木遍布這座方圓數百裡的海島。由於地氣尚暖,潺潺的流水蜿蜒於林間,悠然自得地沐浴著枝葉間隙露出的陽光。很快,一陣歡呼聲打破了這份寧靜。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鳳凰在此現身。這個天大的喜訊從漢帝國的東海郡迅速自東向西,傳向2000裡之外的西漢都城長安。

雲臺山

鳳凰,亦稱「鳳皇」,被古人視為難得一見的祥瑞。彼時正值年幼聰穎的漢昭帝在位,接到祥瑞奏報後,朝野上下都很興奮,皇帝專門派遣使者前往鳳凰出現的地方祭祀。100多年後,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在《漢書·昭帝紀》中用短短3000餘字記述了漢昭帝劉弗陵的生平功業。惜墨如金的班固,在《漢書·昭帝紀》中依然用寥寥數語寫下了當時的情景,「冬十月,鳳皇集東海,遣使者祠其處」。《漢書》中的專門記述,足見這件祥瑞之事在時人心中的重要性和影響力。鳳凰出現的地方也由此得名鳳凰城,鳳凰城位於兩山之間,分別為西鳳凰山和東鳳凰山。

據舊志記載,在後來漫長的歷史中,鳳凰城也曾稱東海城。到了明初,在今連雲港墟溝地區始建北城,亦名墟溝營寨。由於鳳凰城與北城隔雲臺山南北相對,因此鳳凰城又稱南城。

現在的南城,北距連雲港市中心6公裡,東北距花果山景區10公裡。從南朝泰始七年(471年)到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南城地區近800年間為縣(郡、州)治所在地,是海屬地區著名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物資集散中心和軍事重鎮。

迄今猶存的古鳳凰城城門

南朝宋泰始六年(470 年),在南城地區「壘石為城,高八九尺」。南城築城歷史由此發端。歷史上的南城,地處海防要地,易守難攻,以「西南二面控海,東北二面抵山」的險要地勢,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朝廷在此設立淮安衛中前千戶所。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海州牧黃金韶重修此城。由於海水退卻、島嶼成陸,南城地區的海防地位逐漸下降,此後城牆逐漸損毀。1985年,省政府撥款對尚存的南城古城門進行維修。而今,歷經千百年的時代滄桑,這座古城門依然巍然矗立,門額上由清鹹豐年間州牧黃金韶題寫的「古鳳凰城」四個大字仍清晰可辨。

六朝一條街 

除了保存完好的古城門,城內現存的古街道東大街,據考證始建於六朝時期,因此亦稱「六朝一條街」,是連雲港市現存的歷史文化街區之一。街長約1500 米,寬4米餘。因此俗稱又有「南頭到北頭,三裡出點頭」之說。路面以大小不一的1399塊青石板鋪成,路中稍高,兩旁原為店鋪。值得一提的是當地特有的「碎石牆」,民居以石頭砌成,石頭之間僅用數千片碎石片墊平,不加泥灰。數百年來堅固如昨,風採依舊。

據記載,古人要從海州到南城,一般要從名為黑風口的渡口出發,乘舟前往。由於風高浪急,經黑風口渡海的人們「必擇日致祭乃敢渡」,後來人們為祈盼風平浪靜、平安渡海,將黑風口改名為恬風渡。當時渡口有碑,上寫「舟中人眾休爭渡,海上風高且暫停」,可見那時乘舟渡海的艱辛。時過境遷,往昔的海峽早已成陸,但黑風口、小海等地名卻流傳了下來。雖然海已成陸波濤不再、光陰似水一去不返,但依然有歷史的餘痕供後人憑弔懷古。

囿於古代的交通設施和風高浪急的自然條件,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淮安知府姚陶在《登雲臺山記》中記述了他渡海前往南城時,所經歷的風高浪急驚險一刻。文中這樣寫道:

「餘以賑饑至海州,念海嶼民困尤甚,攜帑金,自恬風渡渡海。登舟,暴風作,州人不敢渡,餘曰:『饑民枵腹待賑,奈何不行?』遂揚帆,至中流,風益甚,蓬索盡斷,大桅忽折,聲震若雷,一舟皆驚,無復人色。山下觀者飛帆來救。餘笑曰:『刺史固無恙也。』易小舟,至山下,入鳳凰城,即南城也。」

究竟是什麼造成了滄海桑田的變遷?據《連雲港市志》記載,海平面的上升和下降是造成滄海桑田的主要原因。距今約2萬年前,雲臺山周圍海面下降,滄海變成平野。1.1萬年前,全球氣候轉暖,海面迅速上升,在距今6000—5000年前,海浸達到最大範圍。雲臺山成為海中島嶼,錦屏山瀕臨海灣。此後海水漸退。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雲臺山和大陸相連。清鹹豐十年(1860年)南北雲臺山之間成為平陸。此外,黃河於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決口改道「奪淮入海」,由於黃河水挾帶大量泥沙,也對連雲港市境海岸線變遷帶來重大影響。

2300年間的地圖變化

在歷史長河中的大部分時間,南城是一座「海闊天空、鳶飛魚躍」的海濱小鎮。歷代文人墨客和精兵強將,或在這裡留下墨寶佳篇,或在這裡堅守海防前沿。他們的詩文佳作將金戈鐵馬、搏擊風浪之聲凝固在了歷史的字裡行間。

南城特有的碎石牆

唐貞觀十三年(639年),以直言敢諫而著稱於世的名臣魏徵為南城南門題寫「寧海門」。往事越千年,1222年之後的清鹹豐十一年(1861 年),南城南門重修,當地百姓掘得石刻「寧海門」一塊,上有「貞觀十三年春魏徵題」小字題款。

明代詩人顧乾寫有《雲臺山三十六景詩》,其中第一篇就是吟詠南城的《城市晨煙》。顧乾用充滿詩意的語言描繪了400多年前鳳凰城的清晨,一派「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的繁華與平和。詩云:

「鳳城千萬戶,曉望炊煙浮。縹緲天邊霧,依稀海上樓。幾重連雉堞,一片覆滄洲。更聽宣聲沸,遙聞雞犬稠。」

海州古舊志中記錄了往昔南城的海濱風光。《嘉慶海州直隸州志》自南城的碼頭寫起,展現了海濱小鎮的繁華秀美,也記述了由於海退帶來的景觀變遷。書中寫道:

「南城石岸渡……在南城外,俗呼為石馬頭。甃巨石成蹬道,錮以鐵筍,層疊相屬,遞為三區。囊時,東海四面環水,往來者必由此渡。官置簿稽察出入,有上號、銷號之例。岸上有過街樓,石刻『朝陽一鏡』。樓北有大佛殿,在街東;避風館,在街西。其街,直北抵永翰門,左右列肆。說者謂城形如鳳,此地為鳳首與脰也。康熙四十年後,海漲沙淤,岸陷樓坯。」

2018年4月,連雲港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進入正式實施階段,按照規劃實施方案,有望在2022年12月底前躋身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如今的南城,名依舊、海已退,城仍在、街猶存。漫步六朝古街巷,年復一年的歷史車輪在石板上鐫刻了歲月痕跡;回首鳳凰古城門,歷經滄桑的唐宋磚瓦在斜陽下訴說著前世今生。而今,隨著連雲港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城,將再一次迎來人們對這座歷經滄海桑田、世事變遷的千年古鎮的解讀與探索。在這裡,承載著歷史記憶和城市文脈的南城古街巷、古建築、古民居、古石刻,和志書中的歷史脈絡一起,連接著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相關焦點

  • 南城!再見了......
    南 城位於江西省東部,撫州市中部,位於撫州地理正中心, 北鄰臨川區,南鄰南豐縣, 西鄰宜黃縣,東鄰資溪縣。▶ 南城,是一座人傑地靈的文化之城。▶ 南城是一座有著2221年歷史的歷史之城。▶ 盱江岸十二公裡沿河風光帶,撫河流域生態旅遊公路,也已規劃,等待建設。
  • 藤岡、託爾託納、群山、南城……江陰來了!
    藤岡、託爾託納、群山、南城……江陰來了!國內疫情突發之際,江陰的國際友城先後發來慰問信,向江陰表示關心和慰問,部分友城更是在自身醫療物資不充足的情況下,依舊伸出援助之手向江陰捐贈物資。日本群馬縣藤岡市是第一個與江陰建立友城關係的城市,在得知江陰防疫物資短缺後,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向江陰寄來防護服、手套、護目鏡等急需物資。
  • 滄海桑田,居延海是不容錯過的相逢
    這就是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的居延海,額濟納北線景點之一。居延海因其悠遠的歷史聞名遐邇,當年有蘇武牧羊的身影,也有西漢將軍進攻匈奴時留下的足跡,唐代大詩人王維曾在此留下名詩「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
  • 從《山海經》裡的「甌居海中」,讓你知道什麼是「滄海桑田」!
    傳說中,麻姑見過東海三次變成桑田;而真實的歷史會告訴你,溫州經歷過4次滄海變桑田——從先秦時期的「甌居海中」,到如今東海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溫州用5000年告訴你什麼是「滄海桑田」。再過500多年,東晉初年永嘉建郡(323)時,溫州平原已基本成陸。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422),被後人譽為山水詩鼻祖的謝靈運出任永嘉太守。謝靈運曾遊歷帆海,留下《遊赤石進帆海》詩,其中有「揚帆採石華,掛席拾海月」之句。
  • 廣州市南沙區的滄海桑田:從荒涼到繁華,變化可能就在幾年之間
    廣州市南沙區以一個經過滄海桑田的地方,這個地方原本是珠江河口的平原,因此陸地都是最近幾十年形成的。南沙區目前還算比較荒涼,但是從荒涼到繁華,變化可能就在幾年之間。下面是廣州市南沙區的設計總圖,可以看到淺綠色區域與建 設 區 的比例,南沙區的發展,也看成是一個滄海桑田的效果。廣州軌道交通18號線通向南沙區的地圖如下所示,這也是一條可以從廣州市區到南沙區的快速通道,中間只有幾個站點。
  • 沒了南城,北京就不是北京
    ▲南城最著名地標天壇,北京二環內最大的綠地,與北城的摩天大樓形成鮮明對比。攝影龍脈航拍北京南城,不光是一個地理概念,更像是一個文化概念。劃分南北的那條界線,看得見的是長安街,看不見的是北京生活氣。從前,北城住達官貴人,南城住普通百姓;現在,北城是金融街CBD,南城是牛街菜市口。
  • 南岸區公安分局(南城大道)出入境辦證廳將搬遷 19日起到新址辦證
    出入境辦證服務大廳 資料圖片  華龍網12月13日14時16分訊(記者 闕影) 今(13)日,記者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了解到,辦證量始終高居全市前三的南岸公安出入境其中一個大廳即將搬遷,新辦證廳位於南坪西路36號(上海城嘉發跨貿中心二樓),將於12月19日正式對外開放。
  • 穿越億年 看滄海桑田
    秦皇島柳江地學博覽園位於柳江盆地,25億年以來,柳江盆地曾經歷了四次為海、四次成山的海陸變遷,保存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地質時代留下的地質遺蹟。佔地面積350多畝的柳江地學博覽園把整個柳江盆地的地質現象濃縮再濃縮,向人們展示了25億年的滄海桑田,生物演化的歷史。
  • 東莞南城上周(12.7-12.13)熱搜小區榜,景湖時代城關注指數最高
    房源的受關注情況,在一方面反映一個小區的受歡迎程度,根據上周(12月7日-12月13日)用戶的關注度,整理出南城的熱搜小區TOP10,景湖時代城、景湖春曉、鼎峰源著為用戶最關注的小區,這些小區到底有哪些吸引人的魅力,還有哪些小區也上榜了,快跟隨我一塊去看看吧。
  • 日常練筆:用「滄海桑田」、「仙風道骨」寫藏頭五絕
    用「滄海桑田」寫藏頭詩 滄海桑田:語出:晉·葛洪《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 承句繼續首句的詩意感慨:「海色萬年青」,雖然時間不斷流逝,海的顏色卻一如從前,萬年不變。這裡得到「青」字作為韻腳。詩意發展到蒼茫虛空的境界。 第三句要轉,自然不能再停留在前兩句的感嘆之上,要轉換思維或者角度,同時為最後一句最好鋪墊。
  • 十年回首,已是滄海桑田
    十年回首已是滄海桑田如今村民們的精神面貌和生產生活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5年來寨子裡有524人次走出去開眼界 見世面……村民們從不聞身外事到現在會看新聞 有想法 肯幹事了從見人就躲到想上大學小夥子扎瓦是曼班三隊現在僅有的三名職高生之一,身材高挑、西裝筆挺
  • 誰說我們南城沒有好吃的?!一條微信帶你吃!遍!南!城!
    身為正宗四九城裡的老北京,對南城的愛猶如滔滔江水延綿不絕,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涮羊肉說到底還得看我們南城、炙子烤肉無處不在滋滋作響
  • 歐陽慧:北京南城是商務潛力區和人口生活潛力區
    2020-05-18 09:00 [摘要] 從朝陽大悅城到上海大悅城,一個城市區域的崛起,其背後都有一個標誌性的城市綜合體。
  • 原來芝罘南城才是隱藏的王者!
    其中芝罘區不僅有幸福新城、海上世界等重點項目,還有芝罘南城。 要看芝罘南城的發展,可以以港城大街與青年南路來劃分為4個板塊,目前這4大板塊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發展方向。
  • 基層籃球賽事 南城率先恢復
    ■南城社區聯賽延續激烈,「籃球城市」東莞再現火爆常態 記者 鄭家雄 攝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籃球城市」東莞正在逐步恢復過往氛圍——作為全市率先恢復的基層賽事,2020年南城社區籃球聯賽昨晚落下帷幕,備受關注的成年男子組決賽爭奪中
  • 【小SHUI歷史志】由古看今—集美後溪城內城遺址
    導語300多年過去了,並沒有被人們所遺忘,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依舊用自己的方式紀念那段沉澱已久的悠久歷史。
  • 增城區新塘鎮群星村的石巷天后宮和古海遺蹤 見證滄海桑田的變化
    新修的天后宮,已不再倚巖,而是建在海蝕洞的外邊。我好不容易才從原來的依巖寺旁邊找到石巷的入口。童年時,走出石巷洞口,就看到浩瀚的東江。如今,石巷的洞口,橫跨著一條新修的大道。大道那邊,就是新塘口岸、海關、邊檢等區域。石巷洞口,築了個小門樓,門樓上面,有「石巷」兩個大字。
  • 南城街道領導調研南城醫療衛生工作
    12月14日下午,南城街道黨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黃淦洪先後到南城醫院、亨美社區衛生服務站及南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衛生機構調研。隨後,在南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召開座談會,聽取各單位匯報相關工作情況,了解當前醫療衛生機構存在的問題與困難。黃淦洪充分肯定了各單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所取得的工作成效。他表示,當前醫療衛生任務依然艱巨繁重,各單位要實事求是,儘快解決醫療衛生機構存在的軟、硬體設施建設問題,提升南城醫療衛生質量。同時,相關機構要不斷發揮自身優勢,強化特色專科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
  • 滄海桑田本來是自然現象,古人將其賦予深刻內涵
    滄海桑田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葛洪的著作《神仙傳》中,意思是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後人把這個詞簡化成「滄桑」,意思是人生無常,世事變化。葛洪是晉朝的道士,研究神仙養生的方法。葛洪講了一個叫麻姑的神仙,目睹東海三次變成桑田。
  • 西徵軍進入新疆以來,最艱難的戰役-瑪納斯南城攻堅戰
    光緒二年7月(1876年9月)金順統領馬步軍到了瑪納斯,同時伊犁將軍榮全也親自帶隊來到了瑪納斯城下,再加上原來在這指揮攻城的烏魯木齊領隊大臣錫綸的部隊,軍力大增。金順令禮字營提督劉宏發駐南城正東,親兵營總兵張大發駐城東北,英字營副將方春發駐城東南與振武營副將徐學功,統領馬隊廣州副都統福珠裡連成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