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探索構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體系①
■劉德成 解放軍報
抗戰時期,無數八路軍將士行軍時以戰友背包為黑板,休息時以自己膝蓋為凳子,「有時間就口渴了一樣學習黨的知識」。見此情景,跟隨八路軍採訪的外國記者史沫特萊驚嘆:「這個隊伍武器很不好,但灌注在這些人頭腦裡的理論,讓他們多了一支勝利的箭。」
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對官兵進行科學理論灌輸和正確思想引導,用真理說服人、感召人、武裝人。對部隊來說,黨的創新理論好比強軍興軍的好箭,當這支好箭射到了每一名官兵這個靶子上,就能增強科學理論武裝的實效性、說服力、感召力,進一步激發官兵投身強軍事業的強大動力。
理論灌輸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基本方法,也是我軍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1938年,毛澤東同志在《論持久戰》中指出:「沒有進步的政治精神貫注於軍隊之中,沒有進步的政治工作去執行這種貫注……一切技術和戰術就不能得著最好的基礎去發揮它們應有的效力。」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環節、主要渠道和重要途徑,理論灌輸這個所有教育環節的「頭」,決定著思想政治教育質量這個「尾」。黨的歷次集中教育告訴我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必須從「頭」抓起。
「馬克思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黨的理論創新每發展一步,軍隊的理論武裝就跟進一步,這是我軍政治建設的一條重要經驗和優良傳統。習近平強軍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軍事指導理論最新成果。今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抓好理論灌輸,就是要讓全軍官兵進一步對習近平強軍思想高度認同、真誠信仰、堅定追隨,這個「必修課」必須抓緊抓實。理論一經掌握群眾,就會畫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圓,轉化為強大的物質力量。習近平強軍思想在官兵頭腦中紮下了根,全軍官兵就有了最可寶貴的政治滋養和堅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就一定能夠匯聚起推進新時代強軍事業的磅礴力量。
從部隊調查來看,各級對理論灌輸重要性的認識是統一的,但一些單位在落實上還有差距:重幹部輕戰士、重機關輕基層,人員上沒能全覆蓋;重形式輕內容、重過程輕實效,「記了一本子,管不了一陣子」;重單一輕連貫、重一時輕長遠,把理論灌輸與其它教育環節割裂開來,認為這個階段過去了,灌輸也就結束了。如此理論灌輸,怎能學深悟透黨的創新理論?如何用其指導強軍實踐?
習主席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注重啟發性教育,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在不斷啟發中讓學生水到渠成得出結論。」我軍早在1929年的《古田會議決議》中就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理論教育和思想啟發相結合。灌輸是啟發的原則和目的,啟發是灌輸的有效實現形式,要真正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就必須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的有機融合。在理論灌輸中注重啟發性教育,是一種態度上的尊重,更容易拉近和官兵之間的距離;是一種情理上的交融,更容易打動官兵的心靈。為什麼有的教育者講得口乾舌燥,結果卻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原因就在於習慣「我講你聽,我打你通」的陳舊思維和做法,不注意調動官兵的主觀能動性和內在積極性。
加強理論灌輸,必須創新方式方法,這既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官兵的呼喚。不可否認,搞好帶有某種強制性的理論灌輸,確有一定難度,但我軍一批批「播火者」的成功實踐告訴我們,它並非「難於上青天」。當自己先把理論「掰爛了揉碎了」完全消化後再講給官兵,官兵怎能不覺得理論有滋有味?當灌輸時能將複雜問題簡單化,將高深問題通俗化,理論怎能不入耳入心?理論並不是灰色的,灌輸也不能「強按牛頭」,只要以思想的敏銳性和開放度推動觀念理念、方法手段、制度機制創新,就能增強理論灌輸的生機和活力,從而真正把教育做到官兵的心坎上。
(作者單位:武警北京總隊)
責任編輯:胡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