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聊知心話 多看閃光點
■陸軍裝甲兵學院學員隊政委 吳繼宏
一個周末早上,天有點陰沉,我在辦公室值班。剛打開電腦,準備梳理總結本周工作時,一位隊幹部匆匆跑來:「王凡(化名)和一名學員骨幹發生衝突,情緒有點激動,但目前已基本處理好了。」
作為大隊值班領導,我提出要與王凡聊聊天,當面掌握情況,以免他做出過激的事情。隊幹部提醒道:「這孩子性格有點孤僻,不好溝通交流,你要有心理準備。」
我本想直接去找這名學員,但怕他有更大的思想壓力,決定還是巧妙接觸好一點。
合上電腦,我上學員宿舍查看內務衛生,當我轉到小王的宿舍時,看到他嘴裡喘著粗氣,眼睛瞪著,又與學員隊的骨幹槓上了。原來,當天所有人都按手機使用管理規定進行了登記,只有他一人沒有按要求登記,還說骨幹故意找茬刁難他。
我把王凡領到辦公室單獨談心,但成效不太明顯。如何進行高效的溝通,而不是用上下級關係壓他?談心中,我一直在琢磨著這個問題。
「你以前是不是在新聞俱樂部工作過?你的名字我很熟悉。」在機關工作時,我也常向報社投稿,正好與他有共同的愛好。果然,我這個問題,讓他很感興趣,聊天的話題自然就轉到了新聞上。
有了共同愛好,自然就有了共同話題。後面的日子,小王經常把撰寫的稿件拿給我修改,兩人溝通、交流的次數也多了起來,聊天的話題也自然拓展到學習、生活、娛樂等方方面面。
交流中,他聊到了自己上高中時的調皮搗蛋、現在的苦惱憂愁、對母親的牽掛思念……他說自己也很困惑、雖然也很想幹好,但不知道為什麼會越幹越差,對自己也越來越沒有信心。說到動情處,我見他兩眼發紅。
這是個孝順、聰明的孩子,這讓我加深了對王凡的印象。閒暇的時候,我試著發給他《年輕時候的毛澤東,從來不焦慮》《難忘那夜的秋雨》等熱文,鼓勵他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戰勝惰性,為了親人的期待突破自己。我挑選的這些文章,全都是為了回應他的困惑。
隨著接觸的深入,一切都在悄悄改變。又是一個周末的午後,他主動來到我辦公室,高興地告訴我:體重1個月減了7斤,引體向上能做10多個,5公裡武裝越野也及格了;計劃假期回家後聯繫專業教練指導訓練,爭取體能有更大的突破。
中隊的幹部也告訴我,王凡這段時間進步非常大,整個人的狀態向上向好,性格比以前開朗了很多,也能和戰友們玩到一塊兒去了。聽到這些,我內心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套用一下,我們帶學員的幹部也要有這個理念,沒有帶不好的學員,只有不會帶學員的幹部,真正把工作做到學員的心坎上,才不枉一個「好幹部」的稱呼。
工作中的這一件小事,讓我領悟到了一個道理:和學員們談心不僅是面對面有記錄,更重要的是心貼心有共鳴。這個共鳴,來自我們共同的、走心的語言,相似的愛好、經歷或情感的交集。
我想,雖然我們和學員有年齡的差距,但我們可以擴大與學員思想的交集、情感的交集,多聊知心話,多看閃光點,切實弄清每名學員在思考什麼、關注什麼、期盼什麼,有哪些困惑和疑問,然後親切、舒暢地拉近彼此的感情距離。
有了交集,還怕沒有交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