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選擇和偏好,其實跟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息息相關。比如原屬於英國殖民的香港,家長也可能會更偏向於讓孩子學習美音,因為美國經濟的國際化發展。
在學校裡,我們雖然學的是英音,但是有些單詞孩子們也可以選擇性地學習美音,所以文化語言一體化的今天,英語的發音同樣存在有大融合。
但是孩子學習過程中,還是需要一個完整的大體系作為引導。
孩子需要儘快地,透徹地掌握一種發音形式,把這種發音形式作為基礎,在今後的生活中根據環境進行調整。
如何系統地掌握一種發音形式呢?
今天,Leeson老師就把自己當做案例來為大家回答這個問題。我會通過復盤自己從小到大的英語學習過程,讓大家了解如何掌握一種發音形式。
如果這次的分享能夠幫助您的孩子更好的學習英語,那麼Leeson老師真得會感到無比得榮幸。
起步—原版英文動畫片《小鹿斑比》
Leeson老師是10周歲開始上外教課的。一開始的英語學習是中外教結合的。課堂內容活潑有趣,外教把當下最火爆的幾個原版英文動畫片《小鹿斑比》,播放並講解給我們聽。
那會進口的動畫片並不是很多,出於對英文和劇情的好奇,真的是一口氣看了16遍,每天回家最開心的一件事就是看《小鹿斑比》。
這個時候沒有口音而言,因為大量的輸入有中教老師、外教老師和小鹿斑比。
追隨李陽的瘋狂英語
12周歲開始追隨李陽的瘋狂英語,後來才知道,不能說李陽是純美語,只不過他說得比較流利,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他的英語聽起來像美語罷了。他的英語中沒有任何口音,只不過是international.而現在大家聽到的更多的口音也是 international.
我們注意在這個時間之前不是什麼accent,因為沒有過一種口音的輸入。
Friends-老友記
我是從2002年開始看friends,那個時候在準備出國,所以對於美劇有著迷一樣的追求。我可以一個月看完一遍230集的美劇,也就是一個月有88個小時在不停觀看。一年看完了8遍。
2004年的時候,已經磨了兩年純偏紐約地方口音的輸入,我的英文輸出大面積偏向於美國西北部口音。然而,這個時候卻是我要去英國的時候。
來到英國,改改改
不是英國人不喜歡美國口音,而且我知道我要在這裡呆個十年八年,我必定是不能夠融入這裡的。
我來了才發現原來中國的英語教育用的完全是英國的英語系統而不是美國英語系統,從世紀80年代初引進國外教材就是到現在一直都是。所以慢慢的從tomato變成toma:to,waderrr變成water。
英式英語有一種嚴謹得美,發音清晰,低調,穩重,大氣。口音是極度容易改變的。
很多媽媽過來問我孩子應該如何練口音,我之所以說不可能,是因為我自己親身經歷過。
我上高中的時候,下定決心要把自己的偏美式口音變成英音,但是我的老師裡有英國人,韓國人,法國人,我的朋友中有挪威人,義大利人,西班牙人,巴西人,美國人,香港人,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希臘人,賽普勒斯人,印度人,我的室友跟上面的人群類似。除了我的純英國老師和我每天不是很願意聽的BBC新聞是純正一些英音,我找誰去改口音啊?
所以我給媽媽們的建議就是,如果您想讓孩子學什麼口音,就把孩子送到這個地方然後不要讓他跟任何外界接觸,就可以了。因為您做不到,所以就不要想學口音的事情。
參加工作後 改口音成功
我真正的去改口音是在2007年參加工作的時候了,這一年被塞在了一個鳥不拉屎的小鎮上工作,這裡真的是一個外地人都沒有,連個中餐外賣都沒有。所以我就被改口音了。
因為我的房東,我的老闆,我的同事,我的客戶我的上遊供應商都是一波人。不管是打電話還是溝通設計方向還是下單、發貨還是促銷活動我的輸入和輸出的人群屬性達到了空前的一致性。我糾結了這麼久的事情就在這一年徹底被扭轉了。
所以從我回國之後開始進行教學受到追捧的一大原因就是一個講英音的Leeson老師。
在我給很多二三線城市英語教師做培訓的時候,發現大家都沒有這個意識的。
因為中國的英語教學體系就是完完全全的英國系統,而絕大多數的英語老師是意識不到英、美系統中這一點區別,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也是混在一起的。所以,如果孩子脫離不了中國的教育系統只能在中國這個系統裡學習,是幾乎不可能練出來一個特定的口音的。
您想一下孩子的爸爸媽媽能在口音上引導孩子麼?
不能啊,那還有什麼必要要求孩子呢,即使是有一個全職的外教天天跟孩子面對面,得保證這個外教成為孩子保姆的頻率才能改變孩子的口音,這還不能排除孩子在學校或者其他地方學習或者講英文的時候會面對各種千奇百怪的口音。Anyway,不要太在乎。
當孩子真正走向國際舞臺,面對全新的英語環境,口音恐怕是最不重要的一個。大家只需要表達清楚、聽得明白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