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過分佔用中國學生的精力?孩子以後還有什麼競爭力!

2021-01-15 遠見超童訂閱號

疫情還未結束,關於「英語過分佔用中國學生的精力」這個問題,討論的也是愈發激烈。


的確,在國外疫情愈發嚴重,翻譯軟體日益智能的今天,許多家長都覺得英語學科對比其他學科來說,英語過分地佔用了中國學生的精力。


可是,在國際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當我們只是做普通的溝通交流時,也許靠粗淺的英文、手舞足蹈的肢體動作和翻譯軟體就能應付得了,但是一旦在職場上面對激烈的競爭,一口流利的外語將在重要時刻幫助孩子發揮關鍵的作用。


學英語,越早越好。至於成年人,再晚也不遲,早學早受益!


要知道,學好英語,並不全是考試拿高分,捧各種證書,因為這些外在的東西,頂多在你找第一份工作的時候,起到一點點作用,試想一下,你大學以後,還會拿高考成績來說話嗎?道理是一樣的。


老闆和面試官都不傻,英語好不好,拿出來秀一秀看是否可以流利準確的表達就知道了。而且,職位對英語有要求,孩子如果從小都不去學好,那麼英語佔用的將不是孩子的學習精力,影響的是孩子的職業生涯與規劃。


不說孩子,光是我們大部分人都有過英文學習的痛苦經歷,經常學了十幾年英文還是啞巴英語,對很多學生來說把英文學習稱之為「夢魘」也不為過,尤其是在缺乏英文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在強調語法正確的規則下就更是如此。那麼就真的沒辦法繞開這個英文學習會讓人頭疼的魔咒了嗎?其實不然。

跟母語學習一樣,英語學習瓶頸突破有兩個關鍵,即語言的學習越早接觸難度越小;能夠準確流利地進行表達會讓學習的效率更高。


針對第一個關鍵,哈佛兒童腦部發展的專家曾通過大量研究指出,在孩子一出生的時候,大腦就以非常敏銳地速度在發展,如果在孩子們還小的時候給予他們多語言及多方面的刺激,會更加活化腦細胞的發展及連接。


針對第二個關鍵,即口音表達方面,對於嬰幼兒來說,英文繪本是最好的選擇之一。英文繪本不僅內容生動有趣,許多繪本更是與遊戲及玩具的概念結合,讓孩子讀起來特別沒有負擔,大人也開心。在良好的親子互動氛圍中,英文學習的枯燥被趣味盎然代替,很容易建立起孩子對於英文的學習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孩子英文好感度的建立。


很多孩子對自己和別人說英語的口音總是萬分挑剔,也無比不善意。其實,口音倒不是最嚴重的問題,發音才是。


我見過很多學了十多年英語的人,連最基礎的元音輔音都發不清楚發不準確,那就有些可悲了。


因為,把音發準,才是一個最有性價比的事情啊!


想要練好發音基礎,用遠見超童自學型能力訓練系統,作為孩子的入門成長型電子產品,只需長時間堅持,跟著音頻,認真跟讀,做筆記,就能大概弄清楚,英文中哪些最基礎最核心的發音組合。我至今還記得從裡面學到的一個發音技巧,water的ter要發der的音才好聽。

千萬別以為語言學習就只是背單詞啊!


孩子學了這麼久,有沒有想辦法用英文來描述自己的一天,有沒有主動和用英文練習的小夥伴來對話,有沒有試過和外國人談天說地?


讓孩子去試一下就知道,究竟該從哪些地方入手。


比如聽力,如果孩子總是聽不懂別人的英文,問題不出在別人英語發音或口音不標準,而是孩子自己的聽力練習不夠。


如果你總是發現,孩子詞不達意或缺詞,那證明孩子平常根本沒有有意識的去積累這些好詞好句,平常的輸入量也不夠。


所以啊,道理真的就是這樣,要練輸入,聽力和閱讀,大量且持續;要練輸出,多活學活用。我就沒見過哪些從沒練過聽力和閱讀的人,最終說得一口好英語。


至少要有100個小時的英文聽力輸入量,10本英文原著,孩子才算真正踏上了正軌。

最後再來說說,怎麼解決害人的分拆句子的習慣,我的建議是多聽多讀。讓孩子每天聽一篇文章,然後讓孩子理解下整篇文章的意思,最後再核對一下原文,不在於多,主要在于堅持,不要在乎文章的語法,將文章每句話的意思聽懂最重要。


由以上總結可以得出,為什麼一個人學母語很容易,而學第二門語言會感覺異常困難呢?為什麼當人們說第二外語的時候總是帶有口音呢?


答案是,學語言的過程是克服慣性思維的過程,當孩子學習它的時候,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母語,生搬硬套以前的方法,你要幫孩子做的就是克服這些思想,不用去懷疑孩子的記憶力和智商,讓孩子運用母語化的思維進行學習。


最後再重複一遍,英語沒有過分佔用中國學生的精力。在這個世界上,有天才也有蠢貨,但是沒有哪個蠢才,可以蠢到不會講自己的母語的程度,如果孩子學一門語言學不會,答案只能是孩子的努力還不夠,方法還不夠,絕對和智商無關。


相關焦點

  • 浙大教授鄭強:英語過分佔用學生精力,應踢出高考,引發網友怒懟
    文丨曹鏡明題丨浙大教授鄭強:英語過分佔用學生精力,應踢出高考,引網友回懟浙大教授鄭強一直以敢說真話,不弄虛作假而聞名學界,尤其是與易中天老師之間你來我往的調侃,一時間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然而,鄭強教授在對待英語學習問題上的言論,一石激起千重浪。他認為:英語僅是一門語言工具而已,現在大多數人的刻苦學習,對於將來毫無作用。與之相反的是,還大大佔據了學生時期的學習經歷,屬於民族文化不自信的表現。首先這個觀點肯定是沒有問題的,符合主流價值觀;而且鄭強作為浙大教授肯定也深諳教育之道。
  • 鄭強「不過分重視英語」被曲解,馬雲「給出」答案,不能拋棄英語
    近段時間,浙江大學鄭強教授在網絡上「很火」,不僅僅因為鄭教授的講座乾貨滿滿、幽默風趣,還因為鄭教授關於「不過分重視英語」的言論。他是這樣說的,這20年來,我們過度地誇大了外語在中國孩子成長教育當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外語不好就是文盲,誰說的?文盲說的。
  • 過分解讀鄭強教授的英語論,才是不自信的表現
    不可否認,這些年,英語學習的確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要猛烈。學前有了英語啟蒙,英語培訓機構更是雨後春筍般到處都是。但是,遍地都是的,並不僅僅是英語培訓,還有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各學科的輔導班,這說明,我國已進入一個多元化學習的階段,這是個好現象。
  • 學習英語佔學生學習時間的一半,把英語當作比母語還重要,沒必要
    此外,招工需要考核英語,工作職稱評定也需要考核英語,而工作以後直到退休,多數人可能沒看過一篇英文原著資料。國內從小學就開始學英語,在幾年前一些地方的小升初考試中,數學佔100分,語文100分,英語50分,英語的地位僅次於語文數學。進入初中和高中,學生們用了很大的精力去學習英語,背單詞,記語法,練聽力,不誇張地說,英語佔用了學生們1/2甚至更多的學習時間。
  • 建議大幅降低英語地位,將省下的時間用於其他課程,為學生減負
    目前,全國絕大部分省份高考總分750分,其中數學、語文、英語各150分,文綜、理綜各300分,英語的地位竟然高於理化等學科,讓人匪夷所思。此外,招工需要考核英語,工作職稱評定也需要考核英語,而工作以後直到退休,多數人可能沒看過一篇英文原著資料。
  • Meryl的英語教室(你的孩子學英語有什麼困擾?)
    這時候奶奶來接了,一個勁兒地罵他笨,小孩兒當時就哭了,我當時確實心有觸動,我和他奶奶溝通了一下,我說以後我們要鼓勵他,不能隨便罵他,每天早晚放教材錄音讓他大聲跟讀就可以。慢慢的這個孩子開口讀英語了,每天第一個來教室,每天的任務也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完成了。孩子的笑容也燦爛了。
  • 英語教育佔用學習時間過長,把學英語一半時間給語文,你怎麼看?
    現在的英語學習時間佔用文化課的時間,從小學階段每個星期大約有三節課,其實加上成都市4節課,我們想一想對於小學階段來講數學只有5節課,而英語差不多和數學一樣的課程。課下家長對於孩子學習英語的補習班或者輔導班投入更多,所以說真正的英語教育佔用的學習時間,還是超過數學或者其他的一些普通課程的。有人建議把英語學習的一半時間交給語文,其實這種建議完全沒有考慮,對於英語的評判,很多時候我們的英語評判還是佔用了很大的一個關鍵,也就是英語考試,直接指揮著我們的英語學習時間。
  • 浙江大學鄭強:「把英語踢出高考」可能嗎?吃虧的只有學生自己!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在我國英語並不是每個地區都能普及得到,一些偏遠地區的孩子們上學壓根兒也接觸不到英語,但是作為高考必考的項目,又不得不學習,這無形給這樣的孩子一道無法邁過的坎,好多孩子也因此與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環境、更好的出路無緣,這是其一。
  • 中國是否應該把英語踢出高考?讓學生學習英語,其重要性在哪?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認為要把英語踢出高考,覺得英語是別的國家的語言,怎麼可以在我們國家最重要的考試中,佔據如此重要的位置。那麼中國是否應該把英語提出高考?讓學生學習英語,其重要性在哪?
  • 鄭強教授發布的關於英語,被過分誇大,是民族不自信的表現
    為什麼會發一個這樣的文章,因為昨天寫了一個動:鄭強教授說,過分重視英語是民族不自信的表現。如果取消高考英語,確實有很多人可能對其他學科有更好的時間去學習,畢竟步入社會後,英語用得很少。一天不到,有11.5萬的瀏覽。證明很多人都在關注這個事情。
  • 畸形的英語教育,想說愛你不容易,成了多少人心中的痛
    原來他在清華大學任教期間,很多在美術方面非常優秀的學生因為英語考試不合格無法成為他的學生。他非常的沮喪,不明白學習美術和英語有什麼必然聯繫。因為英語讓他招收不到自己看中的好苗子,導致他後來憤然辭職,這在當時也成為一件轟動性的事件,隨即也引發了人們對英語教育的大討論。
  • 浙江大學教授鄭強認為「我們過分誇大了英語在成長中的分量」
    一向敢說真話的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鄭強教授一番言論又將英語推向了風口浪尖。根據他的觀點:「英語學習已經耗費了太多中國學生的時間,這是不正常的。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交流的工具,今天已經變味了,這20年時間裡,過分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中的分量。」英語重不重要?重要,但不是對每一個學生的人生都重要。
  • 像重視母語一樣重視英語,沒有必要
    國內從小學就開始學英語,在幾年前一些地方的小升初考試中,數學佔100分,語文80分,英語50分,英語的地位僅次於語文。進入初中和高中,學生們用了很大的精力去學習英語,背單詞,記語法,練聽力,不誇張地說,英語佔用了學生們1/4至1/3的學習時間。
  • 我贊同把英語「踢出」高考主科,「霸佔」我們太多時間和精力
    很多家長從孩子3歲就開始報英語輔導班了,理由也很多,從小提供學習環境,適合孩子學習特點等等,最真實原因是小學到考研一直都很重視英語,一直都在三大主科裡。不得不學。絕大多數人會花十幾年時間學英語,花了大把時間,工作後卻用幾年時間就把英語忘記的差不多了。「英語不是語文」,我們每天看各種文件看各種資料用的是語文知識。
  • 中國學生用12年學習英語,到美國能交流嗎?高考應該「踢出」英語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至高中畢業,學生學習英語花費了10年的時間,進入大學後,非英語專業的需要再學習2年。有人曾計算過,小學生大約每天花1小時學習英語,初中生1.5小時,高中生2小時。高中畢業前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總花費約5200小時。
  • 《中美日韓學生調查報告》: 中國學生心中父母地位竟不如網友!?
    這時除了掌握國內的競爭形勢外,全面了解中國學生在世界範圍內的申請者中處於何種位置、競爭力如何也至關重要。 相比於其他國家的學生,中國留學生在全球學生範圍內的特質和優劣勢是什麼?我們在哪些方面更有競爭力?又是哪些原因造成了中國留學生的申請困境?
  • 從中國式英語教育聯想到王爺手上的扳指——主要起裝飾作用?
    中國式英語教育的特點是學習和使用脫節,其產生的後果就是變為『』啞巴英語『』、『』考試英語『』。這樣的英語沒有多少實用價值,只能起裝飾作用,就像『』扳指『』。扳指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保護手指用的。冷兵器時代,無論是對敵作戰還是狩獵,弓箭都是一種重要的武器。射箭需要拉弓弦,扳指套在手指上起墊子作用,避免弓弦勒傷皮肉。
  • 農村城市英語成績兩極分化,浙大教授演講引起共鳴
    於是有人就產生了疑問,學語言無法用於交流,那它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語言是一門工具,中國過分看重英語的分量中國人聽印度人說英語時,總是喜歡嘲笑他們的口音,稱他們說的是「咖喱英語」。實際上,印度的英語普及率比中國要高得多。中國雖然一直以來非常重視英語教育,但在普及成果上,卻不太理想。中國學生為了學好英語,每天花大量的時間背單詞、做英語練習題。
  • 看看英語是如何壓榨孩子和家長的,就知道它為何越來越不受待見!
    最近幾天,又有人大代表提議降低英語在高考總分中的權重,甚至還有人建議取消英語高考。而且,這些呼聲都得到了無數群眾的應和、支持。英語,真的越來越不受人待見了!事情怎麼會這樣呢?看看英語是如何壓榨孩子和家長的,就知道原因了。
  • 如果有次取消學科的機會,學生最希望取消哪一門?答案出乎意料
    對於當代的學生們來說,每天的學習生活,都是要面對很多的試卷,與各種學科的書籍,大多數的學生心中,最希望的就是自己每天做的試卷少一些,學的學科少一點,如果真的有一次取消學科的機會,那麼學生們最希望取消哪一門呢?在此之前,我們先去了解一下,學科的含義究竟是什麼。一. 什麼是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