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英語學習是為了學,那就在學上下功夫。如果學英語是為了英語,那沒英語的時候就不知道怎麼學了。教孩子學英語,學的是表達。表達是在互動中產生,互動是為了溝通,所以表達要在溝通中練習。學習思維是用於學習的思維,也是在學習中產生的思維。但學習並不是只學而不練習,練習是需要輔助實踐的,掌握方法,應用知識,是需要思考的。理解知識的過程,也是在鍛鍊方法。掌握方法,也是在應用知識。因為方法離不開知識,就像單詞離不開語法,口語離不開聽力一樣。學習是孩子的學習,所以學的過程要孩子參與,課堂上參與教學活動,思維上參與教學內容。課堂上,老師的教,離不開孩子的學;教的過程,也是孩子學的過程。老師主動教是孩子學習的開始,孩子能主動學是老師教的結束。怎麼能脫離了學而獨立教呢,記憶是實踐的開始,實踐是記憶的釋放。所以練習是在複習知識,付諸於英語聽說讀寫上的思維。
每個英語單詞都有其基本含義,而這個基本含義是通過各種語境抽象出來的。如果不在語境中運用,就不了解語境,不了解語境,怎麼能了解單詞呢。就像了解一個人,要在具體事物中,在具體溝通中去了解。如果不能了解事物,不能溝通,怎麼去了解呢。比如口語中的句子,就是在使用單詞。閱讀中的段落也是在使用單詞。表達的時候,是富有感情色彩的,是針對不同的條件和環境才表達的。在閱讀的時候,並不是只去記憶和翻譯,而是讀懂文字背後的含義。就像家長給孩子一個蘋果,單純的給予嗎,是親情的流露,是愛護和關照的體現。讀懂文字,才不會厭倦使用文字。在該表達的時候,恰當合理地表達,別人才不會厭倦表達。快樂然後笑,別人才不會厭倦笑。喜歡孩子學得輕鬆,讓孩子感到輕鬆,孩子才不會厭倦學習。
在少兒英語學習,學單詞的時候,並不是單獨的記憶。記憶是為了使用,那就在使用中去記憶。聽說讀寫都是在使用,掌握的是方法,方法達到的目標是英語。就像拿筷子夾菜,聽說讀寫就是動作,而單詞就是目標,練習動作,也是在練習達到目標。學英語也是在鍛鍊學習能力,只有學習能力增強了,知識就能得心應手。有時候記不清或記不住,並不是記憶問題,而是方法不得使用,思維不能輔助實踐;只是在課本上來,到課本上去。練習英語口語,就是練習口語;練習口語,就是在鍛鍊表達;鍛鍊表達,就是思維在實踐;實踐也是在練習思維,練習思維,也是在單詞在方法中使用。所以鍛鍊口語,也是在培養孩子思考能力。不能思考的口語,就是背誦;能思考就是能靈活使用。如何思考呢?其實就是參與教學過程,模仿教學方法,印證教學印象的過程。
怎麼培養孩子參與教學呢?日常生活中,家長和孩子的互動,也是在培養孩子參與表達。家長可以積極回答孩子的問題,但也啟發孩子去思考問題。孩子提問是為了獲得解答,也是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家長直接給予了解答,也就不能引導孩子思考解決問題了。因為如果遇到了問題,只需要去問,就能獲得解答。還需要自己去思考和實踐嗎?在少兒英語的輔導複習中,如果家長能回答孩子的問題,就需要英語知識和教學方法。但輔導孩子學英語,並不是教孩子學英語。孩子在課堂上已經學了很多,課後需要的是練習,而不是繼續地接受,而是付諸於實踐的釋放。實踐是思維的實踐,表現為聽說讀寫的練習,單詞的鞏固,口語的互動,拼寫的練習,閱讀習慣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