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開頭難,什麼事情,都要謙虛謹慎,才能順利。很多時候,小的習慣,能夠決定大的結果。從小培養孩子英語學習興趣,保持良好的習慣,對後期的學科,會有足夠的實踐經驗,去理解和掌握。可見,英語呢,大家都可以學,什麼時候也可以學。但學的時候,怎麼去理解呢?課堂上,老師為了讓孩子記住並理解單詞,會採用情景模擬,道具或實物。這樣的情景,都是濃縮在單詞上。所以,單詞就有了情景的屬性,能夠在情景中參與學習,就是在實踐;對於英語單詞來說,理解它的總是語境中的情景。也就是說,拿什麼去理解單詞?就是拿語境。如何去理解語境?就是拿情景。如何理解情景呢?參與到課堂活動,在實踐中留心學習,從而有認知上的收穫。能夠快樂地學習英語,從來不是英語本身;而是通過英語,來感受和體驗語境,從而在思維中形成美好的印象。孩子總是會對美好印象,回味無窮的。
學習少兒英語,是通過學習過程,來培養孩子的興趣,鍛鍊認知和表達方式。其實,都是在事情上練的。聽力,就是在具體話題上來聽,能聽懂,其實就是能把聽到的事情,理解透徹,分享出來,表達清楚。口語,就是在情景中,練習表達能力;怎麼鍛鍊表達能力呢,就是圍繞身邊的具體事情,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思路,完成互動和溝通。很多時候,老師能夠和孩子互動,就是在培養怎麼表達;是在模仿老師,也是使用老師的語言來對話。可見,怎麼能把事情講明白,才是鍛鍊英語口語的關鍵。課堂上,老師教孩子認知事物,就是在鍛鍊溝通能力。如果孩子聽懂了老師的話,就能夠回應。那老師的話是什麼呢?是對事物的講述,是關於話題的溝通。可見,溝通能力,是考察對事物的認知和表達。
培養孩子英語學習興趣,就要在語言之外去求。為什麼呢,比如英語單詞,你想對她有興趣,很難。但是,能夠使用單詞,去完成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對事情感興趣了。事情是事物和情景,事物是單詞,情景是語境。如果給孩子一個玩具,不告訴他怎麼玩,可能會丟掉。如果告訴了孩子怎麼玩,這個方法是無形的,玩具是有形的;方法就是事物的情景,比如去爬一座山,會感到很累;如果了解了這座山的歷史人文,在攀登的時候,就有了感情色彩,有了興趣,就有了動力了。如果孩子不喜歡老師,就不喜歡這個老師的課;如果孩子不喜歡這個單詞,就很少用它。當孩子和老師溝通話題的時候,總是喜歡使用自己擅長,熟悉,喜歡的語言去表達。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過之後,時常去練習;練的是學到的知識,練的是學到的方法,練的目的是為了擴大熟悉的範圍,夯實實踐的基礎。
啟蒙英語,是為了夯實英語基礎。那英語基礎是什麼呢?認知方式和習慣,英語思維理解和表達方法。學習什麼,都是要溝通的;學習什麼,都是要思考的。閱讀英語,是為了增加見識,提升認知。如果閱讀中,閱讀了問題和困難,那正是閱讀的目的啊;閱讀就是為了解決自己認知上的問題,提升閱讀中的理解能力。仔細去對待事物,就是仔細對待自己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很多時候,孩子在事情上犯了錯,家長會糾正做事的過程;糾正行為,也是在糾正孩子的認知。在英語學習中,怎麼去思考英語,就決定了怎麼理解;採用什麼方式理解,就有什麼樣的結果。所以思考就起著決定作用。怎麼培養英語思考力,就是在英語環境中,培養孩子認知和溝通能力,在事情上求,而不是重複單詞。有時候,孩子見到一個單詞,似曾相似,怎麼回憶呢;就是通過這個單詞,去回憶事情。而事情是孩子參與的課堂教學,實踐練習的過程。所以,在事情上越清晰,透徹,對單詞的記憶越深刻,也可以使用得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