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新材營收現金含量低研發費用率低 3年事故死2人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6月10日,南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亞新材」)首發上會。南亞新材擬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保薦機構為光大證券。南亞新材本次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5860.00萬股,不低於發行後總股本的25%。公司擬募集資金9.20億元,分別用於年產1500萬平方米5G通訊等領域用高頻高速電子電路基材建設項目、研發中心改造升級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這並非南亞新材首次衝擊資本市場。2018年4月南亞新材就開始接受上市輔導,2019年1月,該公司提交首次公開發行招股說明書申請上交所上市。2019年4月30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組織完成了對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的抽籤工作,抽中了南亞新材等共5家企業。隨後證監會對南亞新材信息披露質量及中介機構執業質量進行檢查,5月28日,南亞新材被證監會宣布終止審查IPO。

南亞新材的實際控制人為包秀銀、包秀春、包秀錫、包愛芳、包秀良、包愛蘭、鄭廣樂、黃劍克和高海等九名自然人。

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下滑,且連續三年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低於當期營業收入。2017年至2019年,南亞新材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6.39億元、18.38億元、17.58億元,同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6.54億元、9.13億元、10.19億元。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8300.84萬元、1.12億元、1.51億元,同期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8254.99萬元、2.04億元、1.23億元。

2017年至2019年,南亞新材研發費用分別為5043.70萬元、5954.04萬元和6706.70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08%、3.24%和3.81%。

南亞新材系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9年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到期,需要重新認定。2020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評審趨嚴,南亞新材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覆審前景難料。

資料顯示,對收入在5000萬-2億之間的企業,研發費用要求佔比在4%以上;而科技人員佔職工總數不低於10%。

2019年末,公司技術研發人員87人,佔員工人數8.67%。

2017年至2019年,南亞新材銷售費用分別為4373.68萬元、4480.81萬元、5064.44萬元。

報告期內,南亞新材應收帳款餘額分別為5.84億元、6.69億元、6.97億元,應收帳款淨額分別為5.66億元、6.66億元、6.92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4.55%、36.21%和39.36%,應收帳款周轉率分別為3.49、2.98、2.59。

2017年至2019年,南亞新材存貨金額分別為1.49億元、1.28億元、1.92億元,佔流動資產的比例為13.93%、10.51%和15.21%,存貨周轉率分別為9.79、11.38、8.95。

2017年至2019年,南亞新材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7.04%、14.37%和18.60%,毛利率波動較大。2017年、2018年,與同行業公司相比,南亞新材毛利率墊底。

2017,生益科技毛利率19.91%、金安國紀毛利率26.18%、華正新材毛利率17.79%。2018年,生益科技毛利率20.16%、金安國紀毛利率16.45%、華正新材毛利率15.07%。

招股書披露,南亞新材報告期內發生1起廢氣超標排放和2起機械傷害事故。3年內,2起機械傷害事故,死亡2人。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南亞新材料對第一大客戶奧士康的銷售數據出現了「打架」情形。2019年,公司對奧士康的銷售收入為2.6億元,佔比15%。然而,據奧士康2019年年報,公司對第一大供應商的採購金額為2.95億元,佔年度採購比例15%。

中國經濟網記者向南亞新材董事會辦公室發去採訪提綱,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覆銅板生產企業擬科創板上市 實際控制人9人

南亞新材主營業務系覆銅板和粘結片等複合材料及其製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及銷售。

覆銅板是製作印製電路板的核心材料,印製電路板是電子元器件電氣連接的載體,覆銅板及印製電路板是現代電子信息產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被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計算機、通訊、汽車電子、航空航天和工業控制等終端領域。

南亞集團是南亞新材的控股股東,持有公司71.70%的股權。

南亞新材的實際控制人為包秀銀、包秀春、包秀錫、包愛芳、包秀良、包愛蘭、鄭廣樂、黃劍克和高海等九名自然人,其中:包秀銀、包秀春、包秀錫、包愛芳、包秀良、包愛蘭6人為兄弟姐妹關係,鄭廣樂與包愛芳為夫妻關係,黃劍克與包秀銀為甥舅關係(包秀銀姐姐包愛玉之子),高海為包秀銀的妻弟。

南亞新材的實際控制人包秀銀等九名自然人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方式控制公司發行前總股本的81.25%,包括直接持有公司9.55%的股份以及通過南亞集團間接控制公司71.70%的股份。本次發行完成後,實際控制人合計控制公司60.94%的股份,股權集中度仍然較高。

據招股書,南亞集團設立之初的股東主要由包秀銀及其親屬朋友、鄭海榮及其親屬朋友,和張東、耿洪斌等行業專家組成。基於親朋好友之間的信任關係,南亞集團歷史上曾存在部分股權代持情況,後經逐步規範並清理,股權代持情況已於報告期外全部解除。

包秀銀,男,1962年4月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高中學歷。1983年至1985年任浙江省樂清市運輸公司運輸員,1985年1月至1992年9月任上海利民電器廠廠長,1992年11月至2017年8月任浙江銀鷹開關廠廠長,2000年6月至今在公司及南亞集團任職,現任公司及南亞集團董事長。

包秀春,男,1957年12月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高中學歷。1976年6月至1992年5月任樂清市聯軸器廠技術員,1992年11月至2017年8月任浙江銀鷹開關廠副廠長,2017年8月至今任浙江銀鷹開關廠廠長,現任公司董事。

包秀錫,男,1955年2月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大專學歷。1987年1月至2013年4月任職於浙江省樂清市人民法院,2013年5月退休。

包愛芳,女,1964年5月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高中學歷。1986年6月至1994年2月任柳市鎮政府財務,1994年6月至今任浙江銀鷹開關廠會計。

包秀良,男,1946年10月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高中學歷。1993年3月至2002年3月任柳市東風村出納,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任柳市鎮東風村副村長,2008年4月退休。

包愛蘭,女,1956年8月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高中學歷。1976年5月至1994年6月任柳市小學代課老師,1994年7月至2011年2月任浙江銀鷹開關廠注塑分廠倉管員,2011年3月退休。

鄭廣樂,男,1961年10月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大專學歷。1993年5月至今任浙江銀鷹開關廠採購經理。

黃劍克,男,1971年9月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高中學歷。1989年1月至1998年10月個體經營,1998年11月至2000年3月浙江銀鷹開關廠銷售員,2000年4月至2010年2月在公司任職,歷任銷售員、副總經理,2011年1月至今任上海偉勁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2016年8月至今任江蘇偉勁特種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

高海,男,1970年5月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高中學歷。1988年8月至1997年12月任職於江蘇鎮江金山飯店,1998年1月至2002年7月任揚州三力電器(集團)公司華力電器廠業務經理,2002年至今在公司任職,現任公司總經辦副主任。

南亞新材擬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保薦機構為光大證券。南亞新材本次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5860.00萬股,不低於發行後總股本的25%。公司擬募集資金9.20億元,其中8.01億元用於年產1500萬平方米5G通訊等領域用高頻高速電子電路基材建設項目、1.19億元用於研發中心改造升級項目。

銷售商品收到現金連續3年不敵營業收入

南亞新材2019年營業收入下滑,且連續三年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低於當期營業收入。

2017年至2019年,南亞新材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6.39億元、18.38億元、17.58億元,同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6.54億元、9.13億元、10.19億元。

南亞新材2017年、2019年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低於淨利潤。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8300.84萬元、1.12億元、1.51億元,同期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8254.99萬元、2.04億元、1.23億元。

公司表示,2019年經營性應付項目增加額的減少和存貨餘額增加使得當年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較上年下降2.57億元;考慮到經營性應收項目增加額的下降使得當年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較上年增加1.30億元等因素的影響後,2019年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較上年下降8122.51萬元。

研發費用率偏低 高新技術企業覆審難過?

2017年至2019年,南亞新材研發費用分別為5043.70萬元、5954.04萬元和6706.70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08%、3.24%和3.81%。

報告期內,公司研發費用主要由人員人工費用和直接投入費用等組成,其中人員人工費用分別為1032.85萬元、1124.40萬元、1393.48萬元;直接投入費用分別為3987.98萬元、4780.66萬元、5047.36萬元。

此外,公司2019年末員工1003人,而本科及以上學歷僅80人,佔員工人數比例為7.98%,技術研發人員87人,佔員工人數8.67%。

南亞新材系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9年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到期,需要重新認定。

根據2017年10月23日公司取得的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財政局、上海市國家稅務局、上海市地方稅務局聯合籤發的編號GR201731000815高新技術企業證書,有效期為3年,公司2017年至2019年享受高新技術企業15%優惠稅率。

報告期內,公司享受所得稅稅收優惠的金額分別為1156.84萬元、632.54萬元和1287.32萬元,佔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1.57%、5.06%和7.60%。

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2020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評審趨嚴,南亞新材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覆審前景難料。

資料顯示,對收入在5000萬-2億之間的企業,研發費用要求佔比在4%以上;而科技人員佔職工總數不低於10%,南亞新材不符合上述兩項要求。

招股書稱,如果公司在上述所得稅優惠期滿後無法繼續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覆審,企業所得稅率將按規定恢復為25%,公司未來的盈利水平將可能因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提高而降低,存在所得稅優惠政策變化的風險。

銷售費用連升兩年

2017年至2019年,南亞新材銷售費用分別為4373.68萬元、4480.81萬元、5064.44萬元。

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費用率分別為2.67%、2.44%、2.88%,略高於生益科技,而低於金安國紀、華正新材。

南亞新材銷售費用主要由運輸費和職工薪酬等組成。報告期內,銷售費用中運輸費分別為1892.52萬元、2006.20萬元、2374.66萬元;職工薪酬分別為986.97萬元、934.25萬元、萬1039.04元。

招股書顯示,2018年,公司銷售費用較上年增加107.14萬元,增長2.45%,主要系運輸費用增加所致。由於銷售收入較上年增長12.18%,運輸費用相應增加113.68萬元。

2019年,公司銷售費用較上年增加583.63萬元,較上年增長13.03%,主要系運輸費用和職工薪酬增加所致。其中,本年運輸費用較上年增加368.46萬元,主要系本期PP銷售採用冷藏運輸的月份數從原來的5個月左右增長到約9個月所致。此外,由於本年業績增長,銷售人員薪酬較上年增加104.79萬元。

2019年應收帳款7億元

2017年至2019年,南亞新材應收帳款餘額分別為5.84億元、6.69億元、6.97億元。

報告期內,公司應收帳款淨額分別為5.66億元、6.66億元、6.92億元,佔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52.83%、54.73%和54.69%,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4.55%、36.21%和39.36%。

2018年末,公司應收帳款餘額增加8516.52萬元,主要原因是隨著公司產能釋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加2.01億元,增幅為12.44%,故應收帳款餘額相應增長。

2019年末,公司應收帳款餘額增加2790.56萬元,主要原因是隨著江西南亞生產線建設項目四季度投產,公司第四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147.09萬元,新增收入形成的應收帳款尚在信用期內,故應收帳款餘額相應增加。

報告期內,公司應收帳款周轉率分別為3.49、2.98、2.59,公司應收帳款周轉率平均高於華正新材,低於金安國紀,與生益科技基本持平。

此外,招股書披露,客戶深圳華祥榮正電子有限公司、大連太平洋多層線路板有限公司、大連太平洋電子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金安天正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因自身經營不善,無法支付其各自所欠公司貨款863.45萬元、194.26萬元、151.80萬元和266.06萬元,合計1475.57萬元,公司訴訟後預計無收回可能,分別於2014年、2015年對該部分應收帳款全額計提了壞帳準備,並於2018年核銷了上述貨款。

客戶崑山哈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朗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因自身經營不善,無法支付其各自所欠公司貨款119.14萬元、26.06萬元,合計145.21萬元,公司預計無收回可能,於2019年對該部分應收帳款全額計提了壞帳準備。

2019年存貨2億元

2017年至2019年,南亞新材存貨金額分別為1.49億元、1.28億元、1.92億元,佔流動資產的比例為13.93%、10.51%和15.21%。

其中,原材料金額分別為6502.13萬元、5418.44萬元、1.15億元,佔存貨的比例分別為42.32%、41.72%、58.97%;庫存商品金額分別為7459.79萬元、6167.67萬元、5572.95萬元,佔存貨的比例分別為48.55%、47.49%、28.52%。

報告期內,公司存貨周轉率分別為9.79、11.38、8.95。2019年,公司存貨周轉率低於金安國紀,高於生益科技、華正新材。

毛利率波動大 連續兩年墊底

2017年至2019年,南亞新材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7.04%、14.37%和18.60%,毛利率波動較大。

2017年、2018年,與同行業公司生益科技、金安國紀、華正新材相比,南亞新材毛利率墊底。

2017,生益科技毛利率19.91%、金安國紀毛利率26.18%、華正新材毛利率17.79%。

2018年,生益科技毛利率20.16%、金安國紀毛利率16.45%、華正新材毛利率15.07%。

3年2起機械傷害事故 2人死亡

招股書披露,南亞新材報告期內發生1起廢氣超標排放和2起機械傷害事故。3年內,2起機械傷害事故,死亡2人。

2017年3月,南亞新材生產設備突發故障使得RTO爐溫急降,導致廢氣排放超過環保限值規定,上海市嘉定區環境保護局對公司罰款10萬元。

招股書稱,故障發生後公司立即組織設備人員緊急搶修,採取措施排除故障,恢復正常生產排放。同時,公司購買了專用VOC檢測設備,並由專人負責定期定時的監測監控。2017年10月,上海市嘉定區環境保護局出具說明,該事故未造成重大環境汙染,相關處罰不屬於重大行政處罰,公司已繳納罰款並完成整改。

2017年7月和2019年5月,南亞新材各發生1起機械傷害事故,分別造成1名員工死亡。

2017年11月6日,公司機械傷害事故,上海市嘉定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對公司罰款20萬元。

2019年8月6日,公司機械傷害事故,被上海市嘉定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罰款8.75萬元,處罰對象為生產副總。

南亞新材此前也曾收到過環保部門處罰。

天眼查顯示,2016年3月31日,上海市環保局(廳)下發2120160048號決定書,違法行為類型為對違反固體廢物管理制度的處罰,上海市環保局(廳)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處罰款。

2015年8月3日,上海市水務局執法總隊下發2220150048號決定書,違法行為類型為對未達到國家和本市規定的汙水排入排水設施水質標準排放汙水的處罰,上海市水務局執法總隊對其罰款0.50萬元。

與第一大客戶銷售數據「打架」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南亞新材料對第一大客戶奧士康的銷售數據出現了「打架」情形。

2019年,公司對奧士康的銷售收入為2.6億元,佔比15%。然而,據奧士康2019年年報,公司對第一大供應商的採購金額為2.95億元,佔年度採購比例15%。

儘管奧士康並未披露供應商的具體名字,但其僅對一家供應商的採購金額超過2億元,對第二大供應商的採購金額則為1.29億元。對比南亞新材料的數據不難發現,奧士康2019年年報的第一大供應商極大可能為南亞新材料。如此來看,南亞新材料披露的數據比奧士康年報數據少了近36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及2018年,奧士康和南亞新材料披露的數據倒是相互吻合。

南亞新材料在回復問詢中特別提到,奧士康等以涉及內部商業機密為由,拒絕提供覆銅板、粘結片產品的採購總額。

來源: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包氏家族攜南亞新材二衝A股:科創含金量華而不實 營收增長乏力行業...
    站上風口之上,南亞新材的募集資金也較2019年增加了2個多億,從6.9億到9.2億。募集資金主投入項目由「年產1500萬平米高頻高速高性能覆銅板項目」,改為了「年產1500萬平方米5G 通訊等領域用高頻高速電子電路基材建設項目」。  不得不說,5G風口真香!  既然站在了5G大風口,那麼南亞新材在市場競爭力又如何呢?
  • 瑞豐新材超募7億漲240% 淨利現金含量弱員工閃變客戶
    瑞豐新材各期收到的現金均不及營收,過去三年經營淨現金流與淨利的差距每年在3600萬元以上。   2017年-2019年及2020年1-6月,瑞豐新材營業收入分別為4.66億元、5.30億元、6.57億元、3.58億元,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3.78億元、4.35億元、5.46億元、3.34億元。
  • 南亞新材原獨董上任兩月離職 與客戶關係「不一般」業務獨立性存疑
    而處於PCB產業上遊的南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亞新材」),卻未能如國內PCB產值般「逆勢」增長,其2019年營收出現了負增長。不僅如此,南亞新材三家子公司中兩家子公司陷入虧損,或「拖後腿」。而且,南亞新材還面臨董監高學歷普遍偏低、研發人員數量佔比、研發投入佔比均落後於同行均值的問題。雪上加霜的是,南亞新材側重的高速覆銅板領域行業競爭加劇,其成長能力或承壓。
  • 久祺股份營收滯漲淨利暴增 研發費率低員工1年減196人
    2017年-2019年及2020年1-6月,久祺股份員工人數分別為656人、826人、630人、676人。報告期3年半時間裡,久祺股份研發費用率不到1%,且始終遠低於同行,而銷售費用率始終高於同行。各期,久祺股份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0.41%、0.60%、0.66%、0.67%;可比公司研發費用率平均值分別為2.04%、2.66%、2.48%、1.95%。
  • 會通新材改3年數據 2年現金流負與美的集團關聯交易頻
    會通新材主要從事改性塑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會通新材的實際控制人何倩嫦系美的集團實際控制人何享健之女。何倩嫦持有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會通新材坦言公司實際控制人的關聯方美的集團對公司經營存在較大影響。各期,美的集團及其下屬公司為公司第一大客戶。
  • 匯損侵蝕南亞科第4季營收,2020年全年EPS創7年新低
    近期,備受矚目的內存類股,DRAM廠南亞科8日公布公布2020年第4季財報,營收為新臺幣147.73億元,較第3季減少3.6%。而較第3季營收減少的原因,在於DRAM銷售量季增低個位數百分比,平均售價季減中個位數百分比所造成。另外,臺幣升值造成匯兌不利影響營收達2.3%。
  • 南亞新材: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科創板上市公告書
    2 審計及驗資費用 786.0 3 律師費用 382.08 4 信息披露及其他費用 443.40 5 發行手續費及材料製作費用 98.29 合計 12,428.06 註:2020年1-6月,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765.21萬元,較2019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系隨著公司銷售規模擴大增加採購量,導致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增加所致。
  • 久日新材業績上漲股價卻破發,2020年業務將受疫情影響
    2019年11月5日登陸科創板的久日新材,發行價為66.68元/股,上市首日股價最高衝至74.99元/股,但第二個交易日便破發,自此在破發的路上一發不可收拾,在今年1月份和2月份股價兩次短暫高過發行價後,至今一直處於破發狀態。截至4月17日,收盤價為57.65元/股,倒掛率為13.54%。
  • 康拓醫療營收低靠小經銷商 研發費低飛檢3年7遭整改
    其中,康拓醫療的研發費用分別為441.38萬元、808.87萬元、1056.14萬元、521.40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09%、7.39%、7.15%、7.50%。同行業可比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7.50%、6.54%、5.98%和7.08%。
  • 晨光新材4年收到現金不敵營收 同年淨利數據差2千萬
    丁冰任晨光新材董事、總經理;實控人持股平臺晨豐投資的執行事務合伙人。丁潔任晨光新材銷售中心運營部總監。梁秋鴻任晨光新材董事會秘書、研發中心總監。晨光新材分別於2019年5月31日和2020年3月16日向證監會報送2版招股書。中國經濟網記者發現,報送時間相差不到1年的2版招股書,2017年的淨利潤數據對不上,相差2093.11萬元。
  • 小熊電器質量頻遭投訴背後:研發投入少 技術含量低 增長靠營銷
    小家電在躥紅的同時,技術門檻低、更新換代快等問題也隨之而來。換言之,小熊電器產品主要構成是技術含量較低的廚電類,其經營上也呈現出「重營銷,輕研發」的特點。據GPLP犀牛財經了解,小熊電器每年增加100餘種新品。
  • 華緣新材採購、營收真實性存疑 應收款項情況略顯混亂
    來源:紅刊財經紅周刊 記者 | 胡振明雖然華緣新材營收保持持續增長態勢,但採購和營收方面相關的數據在財務勾稽關係核算時卻存在明顯的偏差,這不由讓人懷疑其採購和營收數據的真實性。華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緣新材」)是一家專業從事玻纖複合材料及其製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企業,本次借創業板啟動註冊制東風提交了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擬在創業板市場IPO。
  • 立方製藥屢遭罰研發費低 前副總辭職費解營收」美化」?
    立方製藥本次擬募集資金6.55億元,分別用於滲透泵製劑車間建設項目、藥物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原料藥生產項目一期、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立方製藥報告期內連續4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無法覆蓋營業收入,尤其前3年差距巨大;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在2016年、2017年、2018年,連續三年低於淨利潤。
  • 南亞新材:致力於成為具有全球品牌影響力的覆銅板領導廠商
    問:公司的研發費用是多少?  解汝波:報告期各期,公司研發支出分別為5043.70萬元、5954.04萬元和6706.70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08%、3.24%和3.81%,研發投入規模和佔比逐年穩步提升。  問:公司有哪些政府補助?
  • 上聲電子IPO,企業無實控人,研發費用率最高才5.02%
    雖然前景一片光明,但是AVAS最近三年為上聲電子貢獻的營收,僅僅是522.11萬,1393.49萬及1173.32萬。2019年,甚至營收下降15.8%。AVAS佔上聲電子營收的比例,分別為0.43%,1.13%及0.98%,呈現先高后低的趨勢。分析完上聲電子的營收來源,我們再看公司的銷售區域。
  • 上聲電子IPO:企業無實控人,研發費用率最高才5.02%
    雖然前景一片光明,但是AVAS最近三年為上聲電子貢獻的營收,僅僅是522.11萬,1393.49萬及1173.32萬。2019年,甚至營收下降15.8%。AVAS佔上聲電子營收的比例,分別為0.43%,1.13%及0.98%,呈現先高后低的趨勢。分析完上聲電子的營收來源,我們再看公司的銷售區域。
  • 歐科億上市首日漲77% 收到現金遠遜營收研發費率墊底
    過去三年一期,歐科億收到的現金均不敵營收。2017年至2020年1-6月,歐科億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28億元、5.84億元、6.03億元、3.08億元;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2.83億元、3.77億元、4.24億元、1.76億元。
  • 聯瑞新材輾轉創業板徵戰科創板,二股東和大客戶重合研發費用排倒數...
    上市坎坷路--輾轉創業板轉身科創板  聯瑞新材的上市路有點坎坷,該公司於2015年1月在新三板掛牌,2017年12月曾試圖轉板創業板。2018年2月27日收到證監會一次反饋意見,且需要在30天內提交書面回復。然而30天內等到的不是反饋意見回復,而是終止創業板上市。  半年後,聯瑞新材再次進入輔導備案階段。
  • 瑞聯新材貨幣資金不敵短期借款 實控人債務舊傷難愈
    在研發費用方面,瑞聯新材的研發費用分別為 2514.44 萬元、2797.83 萬元、3890.17 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3.50%、3.27%和3.93%,在資金傾向上看不出公司重視研發的表現。
  • 視科新材營收和成本數據有異常 真實採購與財報披露內容存在不符
    營收異常金額逐年提升 招股書披露,視科新材2017年的營業收入僅5338.38萬元,而該年度的利潤總額為-215.64萬元,2018年營收大幅提升至21323.20萬元,實現利潤總額5487.08萬元。究其經營業績大增原因,與2017年最後一天的重大資產重組有著很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