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7日訊鄉村振興關鍵在於產業振興。前不久,山東農業大學陳學森教授選育的新品種「山農酥」梨,一個賣四五十塊錢,還供不應求,打破梨產業低迷的困局,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新動能。
在山東一禾農林公司,工人們忙著把冷庫中的梨稱重、裝箱,一斤能賣到25塊錢。山東一禾農林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生說:「採摘完以後我們已經銷售了10萬斤。每個梨能達到2斤,賣到了50元錢。」
這些梨是山東農業大學陳學森教授選育的新品種——「山農酥「。我國梨栽培面積1800萬畝,品種雖多,但受品質口感、成熟時令和耐儲存性等因素影響,很多梨都賣不上價,梨產業持續低迷。
山東農業大學園藝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陳學森介紹:「主宰品種叫碭山酥梨和鴨梨,晚熟而不優質,不到兩塊錢一斤,導致我們國家就出現了四個不願,栽的不願栽,賣的不願賣,買的不願買,吃的不願吃。」
為撬動梨產業高效發展,2003年,陳學森和他的團隊採集了「碭山酥」梨花粉,與新疆的「新梨7號」雜交,獲得470株寶貴的實生苗,選育晚熟耐儲儲口感好的新品種。陳學森說:「基地的管理人員有一天告訴我,梨園子有一個梨讓鳥叨了一半,我啃了那一半,好吃沒渣。管理人員一下刺激了我,這個可能是我要選的品種。」
最終,這棵被鳥兒「選中」的梨樹,歷經15年培育,最終育成「山農酥」梨。但是農諺說,「桃三杏四梨五年」,漫長的豐產期,讓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為此,陳學森決定建基地給老百姓做示範, 一禾農林公司成為他的首批合作企業。可剛開始,苗子成活率只有70%。山東一禾農林開發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蘇增冉說:「70%的成活率,你要說總產的話,它就降低30%。你說我一畝地4000斤的話,他就減產1000多斤。」
良種還需與良法配套,陳學森又和團隊一起,為「山農酥」梨研發了「三芽二度一單軸」等多項配套技術,成活率達到95%,而且三年就能結果。目前,「山農酥」梨已在泰安、聊城、菏澤等地推廣種植過萬畝。陳學森說:「將來全國面積大了,我們的果農地頭價賣三塊錢一斤,扣除成本,一畝地賺1萬多塊錢,我們吸引外出打工的小夥子來,培養新型農民來創業,帶動我們的整個鄉村振興。」
「十三五」期間,包括「山農酥」梨在內,山東農業大學先後審定新品種75個,獲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16項。山東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徐劍波表示:「山東農大人將以老一代農大人為榜樣,把汗水撒在講臺上,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掛在枝頭上,進一步做好強農興農的踐行者和引領者。」
閃電新聞記者 姚曉慧 何振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