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最偉大的愛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是不計回報的,父母恨不得替孩子規劃好一切,因為自己在人生的路途中吃過苦,所以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去走彎路。但是父母沒辦法陪在孩子身邊一輩子,所以,做父母的最應該從小讓孩子學會獨立,從小不吃苦,長大就要吃社會的苦。父母對孩子苦難的教育,越早開始越好。
一、學習的苦
自古以來,讀書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古人寒窗苦讀十年只為了考取功名,從而升官發財。而且讀書是最容易成也最低的跨越階級的辦法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考試這麼簡單,通過讀書,可以學習先人的智慧,才能了解更多的世界,才能擁有廣闊的胸懷。讀書,培養的是人的氣質,是讓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有處理事情的底氣。
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名臣曾國藩從小就在讀書上吃了很多苦,考了七次試都名落孫山,但是他從來不曾放棄,背不下來的地方就一遍一遍地去背,後來他終於考上了進士,官也越做越大。曾國藩就算在外帶兵打仗的時候都要帶著書,還寫信督促家裡的兄弟子女對於讀書不能懈怠,相信曾家後代才人輩出也離不開讀書。所以對於不愛讀書的孩子,家長不能聽之任之,現在不吃讀書的苦,長大就要吃社會的苦。
二、勞動的苦
楊絳先生的父親說: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但是對於現在的家庭來說,人人都以孩子為中心,根本捨不得讓孩子做一點家務事。口渴了爺爺給倒水;餓了媽媽給餵飯;走不動了有爸爸抱著,孩子連碰都沒有機會碰。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上總是忽略了勞動教育這一塊,他們認為孩子只要好好學習就好了,不用浪費時間去學著做家務,而且他們還小也做不好,長大了就會了,事實上,長大了還不會做家務的人可太多了。曾國藩把「勤」字看作興家立業的根本。
很多時候,家長以為自己是在愛孩子,為孩子包攬一切家務事,但這樣做反而是害了孩子,勞動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身體,還有益孩子身心,使孩子勤奮。孩子在勞動中學會體諒父母的辛勞,學會生活自理的能力,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伴隨孩子一生的好習慣。
三、生活的苦
在一個人的成長路上,是肯定會遇到坎坷和挫折的,而現代的父母卻把孩子保護得太好了,不管什麼都想給孩子最好的。父母懂得賺錢的辛苦所以經常什麼都捨不得買,一件衣服往往穿到不能穿了才會買新的,但是孩子想買衣服了就會帶他們去買,也不管價格,只要孩子喜歡就好。過了頭的愛就是溺愛了,這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什麼好處。
家長要適當的讓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挫折,他們要知道眼前的一切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得到的,要讓他們學著獨立和擔當,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家長也應該從小注重他們的承擔能力的培養,這樣孩子長大後才不會被困難嚇倒。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不是每個父母愛的方式都是正確的,愛孩子是要給孩子正確的教育,他們該吃得苦就要讓他們自己吃,畢竟他們的以後的路還是他們自己來走,誰也不能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