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拜登將成為美國的下一任總統,但如果歐洲領導人希望跨大西洋關係重回過去,他們就被蒙蔽了。
CNN著名政治評論員範瓊斯在最近的電視節目中,評論了美國各大城市在拜登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後的喜慶氣氛。他在評論中認為,憤怒的政治是過去四年一個最大的特徵,拜登的當選點燃了一種革命性的歡樂狂歡,歐洲領導人一連串的賀電似乎顯示著美國人的選擇是多麼的令人寬慰和由衷的喜悅。的確,一時間「友誼」、「團結」和「夥伴關係」這些詞彙充斥著歐美的媒體,似乎標誌著歐洲和美國的美好關係重新到來了。
然而,這種喜悅和希望也許只是人們的一廂情願,歐洲人在發給拜登和哈裡斯的賀電中充滿了讚美之詞,似乎他們的當選就意味著重建的開始。不過,在很多歐盟外交學者看來,那些仍然希望回到過去的人將會失望。拜登也許最終會自己把這個信息傳達給歐洲人。因為無論是面對中國的挑戰,還是彌合美國國內的深刻社會分裂,都會極大地牽扯拜登的精力,他沒有太多的注意力會放在歐洲目前的處境上。
今天的世界在發生變化。歐盟和美國之間的關係仍然是獨一無二的,雙方仍然有著最深厚和最牢固的關係。但日益增長的多極化,需要美國拿出更多的精力來經營越來越多的夥伴和盟友關係。在歐洲,被認為存在一種懶惰的跨大西洋主義,這種思想一直是歐洲承擔更多全球責任的障礙。
歐洲外交與安全政策界長期以來一直樂於討論歐盟的國際角色,當這種討論開始轉向具體政策的時候,爭論往往會陷入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更重要的歐洲角色是否意味著更少的跨大西洋合作,反之亦然。在過去的四年裡,歐盟在國際事務中做得太少,無法將其「戰略自主」的雄心壯志與北約的夥伴關係相匹配。
歐盟可以拿出自己的實際行動,表明它願意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戰略自主的雄心上。美國可以幫歐盟去控制一些破壞歐洲安全的國家,比如土耳其在東地中海的冒險活動,但歐盟也需要拿出自己的應對措施,來保護自己的切身利益。
華盛頓可以聲稱是巴爾幹地區國家在虛張聲勢,利用俄羅斯和中國對抗歐盟,但歐盟真的需要提供一個可信的計劃來結束該地區的爭端。現在歐盟面臨很多地區性的危機或問題,這些都需要歐盟妥善處理,否則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影響到歐洲的地區穩定。
在歐洲人看來,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如果能儘早訪問歐洲,將被認為標誌著美國對北約及其盟國重申自己的承諾。歐洲和美國可以合作的一長串領域已經存在了,其中包括應對新冠病毒流行、應對氣候變化以及諸多多邊機制方面的合作。
但這只是一個漫長道路的開始。在很多歐洲學者看來,在歐洲人這種懶惰的跨大西洋主義背後,從技術到與中國打交道,歐洲人和美國人的看法都並不一致。在他們看來,這些都要求美歐之間進行對話,建立信任,即便存在分歧,至少也要防止破壞兩國關係。
在很多學者們看來,展望美歐關係的未來,大家可以共同描繪更大的圖景,也可以有更大的雄心壯志,但是跨大西洋關係走向何方關鍵還是在於共同面臨挑戰的程度。
在氣候變化危機肆虐的同時,歐洲和美國還都將與一場由疫情引發的大衰退作鬥爭,這場衰退被認為將對各自經濟的國內組織結構,以及全球經濟的概念基礎構成挑戰,超全球化將受到質疑,綠色經濟將成為全球治理的新要求。
在歐洲學者們看來,歐洲和美國都需要應對世界動蕩、全球力量和影響力的相對下降,而破壞性的地緣政治行為體破壞了穩定與合作,造成國際體系變得日益脆弱。
疫情的肆虐還可能摧毀低收入國家在減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發達國家解決全球不平等問題的任務變得更緊迫。拜登打算重返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繼續留在世界衛生組織,結束美國對世界貿易組織的破壞,國際機構將因此得到提振,但是要想拯救已經被川普嚴重摧毀的多邊主義,還需要更多的改革。
與此同時,歐洲和美國都需要集中精力在國內進行政治改革,保護本國社會免受極端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抬頭的影響。今年的美國大選,川普成功動員了7150萬支持者,這證明總統大選的失敗並不是川普主義的終結。歐洲也有自己規模不可小視的民粹主義變種,他們長期困擾著歐盟的民主進程,制約著歐盟在世界舞臺上的行動能力。
歐洲學者比較一致的觀點是,任何一個仍然認為過去四年只是一個插曲的人,都應該重新考慮一下。為了使歐洲社會和跨大西洋的關係免遭另一次衰退,歐盟和美國需要在國內和國際上進行雄心勃勃的改革,而拜登的上臺現在是一個共同努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