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鑑別】川烏、草烏、附子

2021-02-07 藥辨真偽

這三者同出毛茛科,易混淆;而白附子則是天南星科的;但四者都有毒,內服多需經過加工炮製,我們見到的飲片多為炮製品。這裡主要區別川烏、草烏、附子這一家子。

川烏 毛茛科植物烏頭的乾燥母根

           產地 四川、陝西省為主要栽培地,湖北、湖南、雲南、河南等省亦有種植

川烏 未經炮製前(個子貨)

 

1 不規則圓錐形,稍彎曲(長2-7.5cm,直徑1.2-2.5cm)

2 中部多向一側膨大

3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瘤狀側根(釘角)及子根(附子)脫落痕跡

切片後

4斷面類白色或淺灰黃色,粉質,形成層環多角形

5氣微,味辛辣而麻舌

 

草烏 毛茛科植物北烏頭的乾燥塊根

           產地 主產於東北、華北各省

草烏 未經炮製前(個子貨)

1 不規則長圓錐形,略彎曲(2-7cm,0.6-1.8cm)

2 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有縱皺紋、瘤突狀側根(釘角

切片後

3斷面灰白色或暗灰色,形成層環紋多角形或類圓形,髓部較大或中空

4氣微,味辛辣麻舌

這三種飲片我們見到的基本為炮製品,均可採用煮法降低毒性

【炮製方法】

制川烏  

取川烏,大小分檔,先用水浸泡至內無幹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時,或蒸6-8小時,至取個大及實心者切開無白心,口嘗微有麻舌感,取出晾至六成幹,切厚片,乾燥

制草烏

取淨草烏,大小分檔,先用水浸泡至內無幹心,取出,加水煮沸至取大個及實心者切開內無白心,口嘗微有麻舌感,取出,晾至六成幹,切薄片,乾燥

附子  (毛茛科植物烏頭子根的加工品,四川、陝西為主要栽培產區)

鹽附子

選擇個大、均勻的泥附子(採挖後除去母根、鬚根及泥沙),洗淨,浸入食用膽巴(鹽滷水)水溶液中過夜,再加食鹽,繼續浸泡,每日取出晾曬,並逐漸延長晾曬時間,直至附子表面出現大量結晶鹽粒(鹽霜)、體質變硬為止

黑順片

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別洗淨,浸入食用膽巴水溶液中數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水漂,縱切成厚約0.5cm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調色液將附片染成濃茶色,取出,蒸至出現油麵、光澤後,烘至半乾,再曬乾或繼續烘乾

白附片 

選擇大小均勻的泥附子,洗淨,浸入食用膽巴水溶液中數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剝去外皮,縱切成厚約0.3cm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曬乾

另外,還有炮附片(用砂武火拌炒附片至鼓起或微變色)和淡附片(取淨鹽附子,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鹽分漂盡,與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開後口嘗無麻舌感,取出,切薄片,乾燥),但是商品少見。

【炮製成品】

川烏 炮製品

1 不規則厚片,表面黑褐色或黃褐色

2 有灰棕色多角形細環紋

3 氣微,微有麻舌感

草烏 炮製品

1 不規則類圓形或近三角形片,表面黑褐色

2 有灰白色多角形粗形成層環,並有空隙,周邊皺縮或彎曲

3 無臭,味微辛辣,稍有麻舌感

附子 炮製品

附:生附子個

鹽附子

1 圓錐形,表面灰黑色,被鹽霜

2 頂端寬大,中央有凹陷的莖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

3 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環紋

4 質重而堅硬,受潮易變軟

5 氣微,味鹹而麻,刺舌

白附片&黑順片

黑順片

1 不規則縱切片,上寬下窄

2 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半透明狀

3 具縱嚮導管束脈紋

4 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

5 氣微,味淡

白附片

1 氣味、形狀同黑順片

2 但無外皮,全體黃白色,半透明

不多此一舉

炮附片

1 形如黑順片、白附片

2 表面鼓起黃棕色

3 質鬆脆

4 氣微,味淡

淡附片

1 縱切片

2 外皮、切面褐色(切斷面顏色和外皮接近,與黑順片區別)

3 半透明,有縱嚮導管束

4 質硬,斷面角質樣

5 氣微,味淡,無麻舌感

然而,就山西來看常用黑順片。

       上述附子加工品均為藥典標準,另外還有地方標準——黃附片、熟附片、刨附片、卦附片(不可直接入藥)、炮天雄。

1黃附片(用甘草、紅花、生薑、牙皂取汁浸漂),又稱黃片

極少量生產

2熟附片(炮製類似白附片,橫切片

3刨附片(高溫特殊烤制)

極少量,是傳統饋贈親友的煲湯食療佳品

4卦附片(順切對半),又稱卦片、卦角

為傳統出口產品

5炮天雄(炮附子)

特殊工藝炮製(發酵),產量極小,高端保健飲片

不做無用功

川烏、草烏、附子在炮製時,遇水、加熱促進水解有毒成分,降低毒性。

 

生川烏、生草烏有大毒,炮製後的制川烏、制草烏可供內服,具有祛風除溼,溫經止痛的功效。用於風寒溼痺,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內服宜先煎、久煎;1.5-3g。

生附子有毒,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加工炮製後,毒性降低,便於內服;產地加工鹽附子(半成品,需再加工方可入藥;如淡附片)的目的是為防止藥物腐爛,利於貯藏。加工成黑順片、白附片後毒性降低,可直接入藥。炮附片以溫腎暖胃為主,用於心腹冷痛,虛寒吐瀉;淡附片長於回陽救逆,散寒止痛。

3-15g,先煎、久煎。

 

附註:上述所說的附子炮製品均為有膽系列,另外還有無膽系列——生附片、炒附片、蒸附片。

1生附片(洗淨後直接乾燥),不可直接入藥

2炒附片(炒制後的生附片),可直接入藥

3蒸附片(蒸製的生附片),可直接入藥

附子偽品——紅薯片

區別:正品附子飲片上圓下尖,最重要的是味道,偽品紅薯片就是紅薯幹的味道。

☞ 如果你的好奇沒忘記白附子,那就滿足你。

白附子 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的乾燥塊莖,習稱「禹白附」。

                產地 主產河南、甘肅、湖北等省。

1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5cm,直徑1-3cm)

2表面白色或黃白色,有環紋、鬚根痕

3頂端有莖痕或芽痕

4質堅硬,斷面白色、粉性

5氣微,味淡,嚼之麻辣刺舌

生白附子一般外用。具有祛風痰,定驚搐,解毒散結,止痛。用於口眼斜,破傷風,外治瘰癧痰核、毒蛇咬傷。

制白附子毒性降低,消除了麻舌感,增強了祛風痰的功效。多用於偏頭痛,痰溼頭痛,咳嗽痰多。宜炮製後用,3-6g。

【炮製方法】

制白附子 

取淨白附子,大小分開,用清水浸泡,每天換水2-3次,數天後起沫,換水後加白礬(每100kg白附子,白礬2kg),泡一天後換水,至口嘗微有麻舌感,取出;另取白礬及生薑片加適量水,煮沸後倒入白附子煮至內無白心,撈出,除去生薑片,晾至六七幹,切厚片,乾燥。

每100kg白附子,用生薑、白礬各12.5kg

【炮製成品】

制白附子

1類圓形或橢圓形厚片

2外表面淡棕色,切面黃色

3角質呈半透明狀

4味淡,微有麻舌感

        歷代本草記載還有一種——關白附(毛茛科植物黃花烏頭Aconitum coreanum的塊根),兩種白附子均能祛風痰解痙,但禹白附毒性較小,又能解毒散結,現在已做為白附子的正品廣泛應用;而關白附的毒性大,功效偏於散寒止痛,現已較少應用。

PS:未標註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尹茂才)

聲明:本自「 中藥飲片真偽優劣鑑別,分享僅為傳播中藥基礎知識,其版權歸原作者有,插入廣告與原作者無關,感謝原作者的辛苦付出若有異議,將做刪除處理。


相關焦點

  • 川烏,草烏和附子
    這裡主要區別川烏、草烏、附子這一家子。川烏 毛茛科植物烏頭的乾燥母根      產地 四川、陝西省為主要栽培地,湖北、湖南、雲南、河南等省亦有種植。髓部較大或中空4氣微,味辛辣麻舌 這三種飲片我們見到的基本為炮製品,均可採用煮法降低毒性【炮製方法】制川烏  取川烏,大小分檔,先用水浸泡至內無幹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時,或蒸6-8小時,至取個大及實心者切開無白心,口嘗微有麻舌感,取出晾至六成幹,切厚片,乾燥制草烏
  • 毒性中藥之-- 草烏
    ▲草烏(每草烏50千克,用甘草25千克,黑豆5千克)藥典用涼水浸漂,至內無幹心,加水煮至取大個切開內無白心,口嘗僅稍留麻辣感【性味歸經】辛、苦,熱;有毒(生草烏有大毒)歸心、肝、脾、腎經。【功能主治】祛風除溼,溫經止痛。治風寒溼痺,中鳳癱瘓,破傷風,頭風,脘腹冷痛,痰癖,氣塊,冷痢,癰疽,疔瘡、瘰癧。
  • 地道薬材之【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產地:主產於四川省的江油縣、安縣。陝西、雲南、湖南,也有生產。性狀鑑別:鹽附子又名天雄。呈圓錐形。長約4~8釐米,直徑3~5釐米,表皮褐色或黑褐色,周身附有鹽的結晶,上部有數枚乳頭狀疣突,中部有隆起的支根,頂端有略凹的芽痕。
  • 制草烏的功效與作用
    制草烏的功效:  制草烏為草烏的炮製加工品,制草烏有毒,有祛風除溼、溫經止痛的功效,制草烏有治療風寒溼痺、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的作用,孕婦慎用制草烏;制草烏不宜與貝母、半夏、白及、白蘞、天花粉、瓜萎、犀角同用。
  • 每日一藥:附子
    母根四川省稱為川烏。均為栽培。產地:主產於四川省的江油縣、安縣。陝西、雲南、湖南,也有生產。採收加工:6月下旬(夏至)至7月初(小暑)挖出烏頭根部洗淨泥土,選取側生塊根稱為泥附,再按不同的規格進行加工。1、鹽附子。
  • 附子單用明方——大烏頭煎!
    烏頭乃附子之母,也就是附子的母根,大烏頭煎其實就是單用烏頭,單用附子或霹靂散是用其子根,兩者一用其母,一用其子,皆單用一物,亦即皆是單方,皆能破寒冷積聚,直達病所,古人合稱烏、附,皆用於陰毒陰證,寒毒厥逆。霹靂散與大烏頭煎一樣,皆以蜂蜜制其毒。除了大烏頭煎,玉女散亦以單味川烏為方,見之於《陰證略例》。提盆散則用單味生草烏。
  • 雲南人說的草烏有68種,秋冬季節進補謹防烏頭鹼類藥物中毒
    近日,雲南省政府食品安全辦再次發出提醒:「(黃)草烏、附子是毒性中藥材,不是食品,嚴禁作為食品、藥膳食用。」每年進入冬季,我省一些地方長期都有吃(黃)草烏、附子等毒性中藥材進補的現象。不禁要問,吃草烏、附子到底有什麼效果,有沒有其他更安全的進補食物或藥材呢?就此,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採訪了相關中醫藥專家。
  • 中草藥材 | 附子: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溼!
    母根四川省稱為川烏。均為栽培。產地:主產於四川省的江油縣、安縣。陝西、雲南、湖南,也有生產。採收加工:6月下旬(夏至)至7月初(小暑)挖出烏頭根部洗淨泥土,選取側生塊根稱為泥附,再按不同的規格進行加工。1、鹽附子。
  • 乾貨 | 中藥學習:草烏、附子、白芍、赤芍、黃連
    【名稱】 草烏【類別】 根及根莖類【來源】 毛茛科植物北烏頭的乾燥塊根。【產地】 主產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等地。【性狀】 草烏呈圓錐形而稍彎曲,形如烏鴉頭,長2~7cm,直徑1~3cm,頂端常有長1cm左右的殘莖或莖痕,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外皮皺縮。有的具突起的支根。
  • 附子、半夏配伍使用分析及舉隅
    清代張璐《本經逢原》卷二·毒草部中明確提出附子反半夏、栝蔞、貝母、白蘞;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藥物篇·附子、烏頭、天雄解中也指出「附子烏頭天雄皆反半夏」。現代觀點認為附子是烏頭的附生根,兩者同出一種植物,其主要有毒成分一致,故附子亦反半夏,《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在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與附子條下均指出不宜與半夏同用。
  • 草烏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服用草烏需注意什麼
    中國古代的中草藥有很多的,想要全部都了解的話,還是有一點難度的,但是一些跟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還是要了解一下的,那您知道草烏是什麼嗎?您知道草烏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分別是什麼嗎?草烏的常見配方又有哪些呢?那就一起來學習一下有關草烏食用方法的知識哦。
  • 中藥之草烏
    北烏頭是一味有毒性的藥用植物,入藥名曰「草烏」;葉片亦作為藥用,稱之為「草烏葉」,是蒙藥的常用品種。另外草烏會在土裡行走,您相信嗎?帶著這個問題,小編來聊聊行進的北烏頭。草烏藥用歷史大概有2000多年,下面來看看北烏頭的原植物?北烏頭塊根多呈圓錐狀,表面黑褐色,狀如鳥頭,亦稱其為草烏,橫刀過後,斷面呈現在眼前,這時可見形成層明顯。
  • 烏頭記:雲階凍頂寒 附子烏頭熱
    在嶗山,隊長叫你高帽烏頭(高帽烏頭根不能作烏頭附子的代用品),在徂徠山,隊長你叫烏頭, 烏頭塊根有多種名稱,如烏頭、烏喙、天雄、附子、側子等。其根的繁殖狀態就像種芋頭一樣,種下母塊繁殖子塊。《神農本草經》將附子、烏頭、天雄區別使用。「附子:味辛,溫。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瘡,破癥堅積聚血瘕,寒溼踒躄,攣膝痛,不能行步。」
  • 附子中毒表現及常用解毒措施,以及使用附子需注意的事項介紹
    附子,又名烏頭或附片,別名:草烏、烏藥、鹽烏頭、鵝兒花、鐵花、五毒,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的子根的加工品。主產於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 日讀一方(五十一)|《張仲景50味藥證》 —— 附子(附:烏頭)
    惲氏這個經驗,與《傷寒論》桂枝加附子湯證是相符的,對於「發汗,遂漏不止」的患者,張仲景主張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上附子。附子還主治痛證。一是身體煩痛。在《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中應用較多,如桂枝附子湯主治「風溼相搏,身體煩疼,不能自轉側」(二)。二是脅下偏痛。大黃附子湯主治「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十)。脅下,包括了脅肋部、上腹部和腰胯部。三是胸痛。
  • 每日中藥|川烏
    烏頭分川烏和草烏,前者為栽培而得,後者為野生,故後者之毒甚於前者。                     其實,毒箭獵獸傷人,致獵物倒地,戰將落馬,並非骨肉之痛,而是因為毒物襲擊了心臟和神經系統。現代研究證明,烏頭中含有烏頭鹼,過量的烏頭鹼可使感覺和運動神經麻痺,迷走神經興奮,能直接作用於心肌,造成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