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長三角文博會不僅是文創產品的展示臺,更是圖書館博物館IP授權破圈而出、不斷拓展疆域的孵化場。多項重磅授權在展會上密集發布,比如,上海博物館宣布將與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合作,以「禮遇東西」為主題,獻上來自世界的珍禮;上海圖書館首次對外全面發布館藏IP資源,向社會各界廣泛徵集創意,尋求多樣化合作模式。顯然,長三角地區已成為我國文博文創開發最活躍的地區之一。
依託博物館圖書館的珍藏資源,開發文化創意產品,是一個世界性的潮流。在我國,長三角地區是博物館建立最早、數量最多、品質最高,也是文博文創開發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本屆展會上,來自滬、蘇、浙、皖50餘家文博場館紛紛亮出「獨門秘笈」。其中,南京博物院、安徽博物院展區規模大,展品種類豐富。
南京博物院主打的是以「湖綠地墨彩加粉花鳥紋荷花缸」等瓷器為靈感的大雅齋系列文創產品。其中,既有荷花缸的復刻縮小版,也有提取了瓷器秋葵花圖案的口罩、卡牌掛繩等非常實用的產品。據介紹,口罩是在疫情期間開發設計的,有三款不同的花色圖案,口罩的抽繩還可以調節長短。
上海博物館將藝術鑑賞與舌尖享受結合起來,研發推出了各式「可以吃的藝術品」。比如,一款「青瓷瓶」酒釀棗泥核桃蛋糕,外形如同雅致的宋瓷,內裡也同樣優秀,酒釀奶油搭配棗泥核桃海綿蛋糕和果醬,加之巧克力淋面外殼,層次豐富。「腰果酥」酥皮上的綠色「春」字,取自文徵明手書,別具文氣。
展會現場,一處徽派建築文化風格的展區頗為吸引眼球——安徽博物院今年帶來的文創產品有300多種,比去年增加了近20%。副院長徐大珍指著「畫魂玉良」系列團扇和一組以新安畫派為設計元素的硯臺對記者說,「去年長三角文博會上,好多廠家來跟我們現場對接,這兩組文創就是其中的一家蘇州企業和一家宣城的公司設計、生產的。」在徐大珍眼裡,這裡不僅是尋求合作夥伴的平臺,也是同行互學互鑑的好機會。
上海圖書館慷慨地亮出「家底」,廣邀各界合作開發文創。「我們擁有5600餘萬冊(件)館藏資源,其中古籍善本、碑帖尺牘、近代報刊、家譜方志、名人手稿、木板年畫、唱片樂譜藏有量巨大,是文創開發的重要源泉。」副館長林峻坦言,如此豐富的IP資源,單靠一個館的力量是開發不完的。
上海博物館更是跨界保險業、酒店業,開啟更新的合作模式。該館接連與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凱悅酒店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三家單位籤約,在餐飲、會員服務、文創產品開發、管理經驗等多個維度展開合作。「我們館的優勢在於豐富的館藏和專家團隊,但是對文創開發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希望藉助更多方面的力量,把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出去。」副館長李峰如是說。
作者: 李婷
編輯:範菁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