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文化部曾有的文化氣魄 為何在李永得任內失手?

2021-03-02 U臺說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80年前臺中首座劇場「天外天」日前遭文化部公告撤銷暫定古蹟身分,理由是行政院基於所有權人訴願決定撤銷此行政處分,珍貴圓頂鋼構屋頂已於昨日拆除。觀諸文化部前部長鄭麗君任內曾宣揚尊重文化的價值,在現任部長李永得任內一再失手,令人浩嘆。

 

天外天是臺中仕紳吳子瑜出資建造,曾上演臺灣當時各式劇團劇碼,論者認為是當年臺灣人以自營劇場抗衡殖民威權、建立自我身分認同的縮影,近年不論綠藍市長執政的文資審議卻都否定其文資價值。當今文資審議常滲入土地建商等利益角力,已是常態,鄭麗君因此在所有權人去年逕行拆除時,由文資局緊急指定該處為暫定古蹟。

 

然而天外天所有權人向行政院提訴願,政院決定撤銷文化部原有行政處分,文化部也配合照辦,於去年12月中悄悄公告,全未知會他們曾再三諮詢的文資團體。直到日前文資人士意外發現此公告,事情才爆發。

 

面對文資團體湧入抗議,現在的文化部一反鄭麗君任內的積極與民間溝通,連最基本的表面協商功夫都沒有,只是兩手一攤,表明是上級決定。這樣沒有自我主張、缺乏肩膀的文化部,恐怕已淪為只聽上級辦事的官僚。

 

當今文化部的缺乏識見與擔當,在陸書審查風波也明顯可見。當立委一質詢「等爸爸回家」是統戰,文化部絲毫不敢表明憲法保障言論及思想自由等立場,忙不迭地配合稱是,不久還搞出陸書要拿書號都須先經文化部審查。

 

妙的是,文化部恐怕擔心公文流出,從頭到尾只以口頭交辦,希望不留證據。但出版人申請書號受阻事件不斷傳出,文化部竟還只在圖書免稅說明會上,以簡報輕描淡寫2月1日起「陸書審查同時綁書號及免稅」,終炸開出版人一片憤怒。

 

文化部鬼鬼祟祟手法不只這樣,去年12月25日,李永得邀請出版代表談此事,會上表明絕不會實質審查陸書。與會代表不知的是,當他們晚上7時步出會議室,文化部早在6時半就發出將朝「精準規範、低度管理」原則啟動修法新聞稿,顯然新聞稿早已寫好,只待與會代表背書。

 

至於李永得之後稱「只有中國共產黨或解放軍所屬出版須申請許可」,引來出版人批不了解大陸出版狀況,也只是李部長屢見不鮮的失言之一了。

 

文化部當今這些笨拙又難稱光明磊落作法,形同一再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不免令人憶起兩年前鄭麗君同樣是處理陸書審查事件的明快。當時人文及出版司長或為討好上司,發出陸書須送審公文,引發軒然大波,鄭麗君初始雖稱是「循例」發公文、並未要加強審查,在出版界打臉稱往年未見類似公文後,坦言出版司確實欠周全,也稱將諮詢出版界對大陸許可辦法意見。

 

雖然之後大陸許可辦法並未展開修法,但鄭部長當時的坦白認錯、明快裁示,讓出版人都放下心來,不須再擔憂審查幽靈。可嘆今日的文化部,不僅不知把大事化小,反倒一再把小事變大,還都暗著來,狹隘觀念及粗疏手段,讓人難看到文化部應有的智慧及對智慧的尊重。

 

臺灣文化部,如果連對文化基本概念及該保障者為何都不知,無為無守,只顧著如何迎合上級喜好,這是民之悲哀。蔡政府近來在許多面向都失分不斷,也許從文化開始,將失去更多支持群眾。

相關焦點

  • 話題│當公視成私人囊中物 如何實踐公共性?
    公視日前召開董事會,董事發現將執行文化部委辦的國際數位傳播計畫,質疑公視的獨立性,恐變成「大外宣」。
  • 晁錯為何被漢景帝所殺?│275
    到那時,外有周亞夫等名將,內有各團結的文臣,結束叛亂,難度並不大。之後,更可以一舉將大權集中在皇帝手中,實現真正的中央集權。各位大臣本身的權力也能水漲船高。可惜的是,無情的皇帝做出了愚蠢的決定,悲情的晁錯就這麼死在自己人的手中。
  • 話題│硬塞進公廣集團的華視 為何強迫人民埋單?
    然而,一個虧損多年、收視率居無線新聞之末的電視臺,為何只因當年被塞入公廣集團,就可以公共之名強迫民眾接受? 綜觀全球,成立公共媒體,原意是希望擺脫商業與政黨左右,讓民眾享有較清新中立的媒體品質。臺灣的公視,在許多層面一定程度上達到此前提,也已獲得相當民眾信任,但華視呢? 華視早年由教育部等投資成立,會被塞入公廣集團,固然有其歷史因素。
  • 翁文嫻談周夢蝶:古典體質的現代性氣魄
    曾任《臺灣詩學季刊》編輯委員、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副教授、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等;現任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並為《當代詩學》、《現在詩》詩刊編輯委員。題目「現代性氣魄」,是想指出,周氏語言比別的詩人呈現出「向內凝視的虛空力量」。
  • 短評|文化部避重就輕
    華視總經理遭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鬱秀解職風波,文化部被認為大打太極拳,
  • 話題│上帝又帶走一個巨星
    阿根廷的足球,如果少了「小馬哥」,肯定失色;世界足壇,如果少了「小馬哥」,更少了橫跨世紀的話題。所以,馬拉度納即使褪下球衣,但其特立獨行的個人風格,一舉一動仍受世界矚目。 今年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賽事多數停擺,已經讓運動迷難耐不已,沒想到上帝之手一年內又牽走兩位才華洋溢的巨星,更是留給體壇震驚與不捨。巴西球王比利為馬拉度納辭世,留下「未來在天上一起踢球」的承諾,更道出心中的不捨。誠如阿根廷現役球星梅西所言:「因為他永恆不朽,留給我們許多共有的美好時刻。」
  • 評論│每十二分鐘一件兒虐案,政府所為何事?
    值得深思的是:為何孩子受虐,不是向政府求援,卻是上「爆料公社」?原本該保護、提供資源的社政單位,到頭來卻成為求助者指控對象?原來在許多民眾心中,政府並不站在人民這一邊。這豈不是當政者的悲哀? 但政治人物的表現的確令人失望。事發之地新竹市參選人,將這樁虐童案輕易變成選戰的攻擊火藥,借題發揮,攻詰對手;卻不見有人提出減少虐童案的真正解方。
  • 鄭文燦喊話賴清德 「助蔡完成連任」│聯合報臺商版0307曬新聞
    華盛頓記者張加/攝影2.藍4個太陽齊聚 話題不離韓國瑜記者胡經周/攝影國民黨昨天舉行「恭祝福德正神聖誕千秋」祭典,前總統馬英九、黨主席吳敦義、前主席朱立倫、國民黨立委王金平「四個太陽」齊聚,但話題全集中在未與會的高雄市長韓國瑜。
  • 評論│卡在柯綠之間三年,大巨蛋重新「出土」
    有趣的是,他選在「蔡柯會」上拋出此事,一則要透過蔡總統向文化部施壓,二則訴諸輿論指控文化部霸道,渾然忘了自己當初堅持「卡蛋」的架式多麼威武。 若真如柯文哲所言「不拆就是要蓋」,那麼,為何外界——包括文化部在內都無法接收或認知到這樣的訊息,大家都以為他要把大巨蛋「擺爛」到底。
  • 亞里斯多德為何自殺
    亞里斯多德為何自殺因為他是「逗逼」嗎?
  • 引領文化科技創新發展 ——文化部重點實驗室簡介
    編者按:文化部重點實驗室是國家文化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凝聚和培養優秀文化科技人才、組織文化科技創新、
  • 話題│買菜買衣服順便買書 臺灣書店吹混搭風
    老牌書店金石堂,去年起在大賣場全聯店內設店,坪效是其他實體書店兩倍;無印良品書店MUJIBOOKS前年起進軍臺灣,直接在原有日用品店內開店,都激起賣場/書店混搭、商品/書籍對應風。 MUJI BOOKS無印良品書店,商品與書並置。
  • 話題│外面野花更心動? 回顧那些年政治人物偷吃事件簿
    陳怡與鄭女被爆出不倫戀,當事人皆失口否認,但據局內人員表示,此事2年前即傳得沸沸揚揚,女方還因此離婚,「沒想到媒體現在才爆出來」。局內人員透露,陳怡過去擔任臺南市立醫院副院長時,就與鄭女共事,2017年轉任衛生局局長,又將鄭女帶到衛生局擔任秘書,陳平日的相關行程都是由鄭女負責。
  • TOPIZ│運籌帷幄大殺四方賀年巨獻款唐裝
    TOPIZ│運籌帷幄▪大殺四方賀年巨獻款唐裝■ 農曆新年快要到了,過年一定是走親戚拜新年啦
  • 話題│廣東廣州 黃花崗72烈士墓園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又稱黃花崗公園,佔地面積16萬平方公尺,建築規模宏大,莊嚴肅穆;孫中山先生題「浩氣長存」四字的牌坊式大門,氣魄雄偉。「默池」位於主墓道,是瞻仰、拜祭先烈必經之道。「紀功坊」由前後各72塊青石疊成崇山形,象徵七十二烈士。坊上的橫額「締結民國七十二烈士紀功坊」,由著名的革命黨人章炳麟書寫。
  • 損人雅興 所為何事?
    筆者:黃麗君  周日是禮賓府一年一度的開放日,全日有近一萬五千名市民賞花,創近三年入場人數的新高。很多人扶老攜幼,為的是有機會一睹禮賓府的內裡乾坤和建築陳設,但賞花的雅興卻不必要地被示威者無聊的滋擾破壞了。大家都是市民,為何平民百姓一年一度的賞花活動,不能以悠閒的心情度過?示威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可以示威,為何不能放過這一天、這一個活動? 示威者事先張揚,要在周日的開放日踩場,警方早有防備,有大批警員駐場,令本來應該輕輕鬆鬆的遊園氣氛,無端添上緊張的色彩。
  • 評論│高層只顧分派職位,誰關心臺鐵沉痾
    運安會的行徑,完全沒有一個最高調查機構的氣魄。 臺鐵人力不足,事故頻頻,是存在已久的問題;但多年無法改善,原因何在?這個問題,也許可以從交通體系的人事任命,找到蛛絲馬跡。張政源之所以出任臺鐵局長,是因為擔任臺南市副市長任內,被時任閣揆的賴清德拔擢出任交通部政次;三個月後普悠瑪事故發生,他被調任臺鐵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