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卡在柯綠之間三年,大巨蛋重新「出土」

2021-02-18 U臺說

柯文哲在蔡柯會中表示,大巨蛋是歷史共業,要中央協助解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柯會」雖以各說各話作收,卻有了意外的小收穫,變成廢墟三年多的大巨蛋竟然重新「出土」。意外的是,臺北市長柯文哲不僅終於親口說出了大巨蛋「要蓋」的話,他還把大巨蛋卡關的責任推給文化部。文化部長鄭麗君立刻把球踢回柯文哲,要求北市府先跨局處了解情況再說,一副「是你自己在卡」的姿態。這樣的柯綠對白,就像對著外太空喊話,雙方隔著「光年」般的距離。

 

柯文哲四年前一上任就鎖定大巨蛋「打弊」,不斷揚言要「拆蛋」,弄到大巨蛋全面停工。而今,他以三千多票險勝連任後,終於公開說出大巨蛋要續建,並請求中央政府協助。很顯然,柯文哲也明白大巨蛋如果再懸宕下去,遲早會變成他自己的弊案,也將妨礙他接下來的「總統之路」,因此必須及早收拾。有趣的是,他選在「蔡柯會」上拋出此事,一則要透過蔡總統向文化部施壓,二則訴諸輿論指控文化部霸道,渾然忘了自己當初堅持「卡蛋」的架式多麼威武。

 

若真如柯文哲所言「不拆就是要蓋」,那麼,為何外界——包括文化部在內都無法接收或認知到這樣的訊息,大家都以為他要把大巨蛋「擺爛」到底。換一個角度看,如果北市府曾就大巨蛋園區連通道的問題與文化部開過會,那麼鄭麗君迄今還在問「大巨蛋是否續建」的問題,這是佯裝無辜,或是擺官架子?還是柯市府態度一直曖昧反覆所致?而如果北市府拿得出文化部刻意刁難的證據,鄭麗君是否要更換說詞?

 

鄭麗君與柯文哲的對嗆,兩人都輕鬆以對,卻掩蓋不了大巨蛋被中央與地方聯手延宕三年多的醜陋現實。試問,北市府到行政院的距離有多遠?到總統府有多遠?然則,北市府與文化部的溝通搞了三年多,依舊停在雞同鴨講的層次,可見蔡政府和柯市府是什麼樣的效率。且看柯文哲所提的問題,不過就是大巨蛋北與松菸、南與國父紀念館的連通道事宜;這在郝市府時代都已規劃過,當時同樣牽涉古蹟及文資審議,但為何到了柯市府和蔡政府手上,即變成死結?

 

說穿了,這就是柯綠兩營皆有「政治掛帥癖」使然。第一,當初大巨蛋的設計密度過高,有疏散不易的安全疑慮;柯文哲大可在合約範圍內要求遠雄減少建築量體,但他卻非把大巨蛋說成「弊案」,咬定遠雄和前朝官員有不法勾結。第二,在查不出弊端後,柯文哲即應儘快讓遠雄復工;但他擔心自己下不了臺,因此讓大巨蛋工程繼續停擺,然後再把責任推給中央。第三,柯綠之間分分合合,蔡政府對文化部主管的文資審議也忽鬆忽緊,能卡則卡。如今柯綠分手成定局,柯文哲要獲得文化部協助,只怕不容易。何況,文化部已把國父紀念館畫為暫定古蹟的權責,又推回給北市府了。

 

只為了一個區區連通道問題,大巨蛋就被北市府和文化部活生生卡了三年多,既蓋不得,也拆不得。這種景象,即可看出柯綠兩個政府做事的本事沒有,阻礙的能力倒是極強。重點是,延宕怠惰都不犯法,沒有人必須為「拖」負責;建設的停滯、公帑的損失,全都由人民承擔。這才是最可悲的地方。核四建建停停之間兩千多億虛擲,大巨蛋BOT的數百億只是小巫,風電的購電費用是以兆計算,但政府在乎嗎?

 

諷刺的是,柯文哲日前建議蔡政府對臺大校長案「認賠殺出」,讓管中閔上任,以收拾殘局。這點,他顯得旁觀者清。然而,他自己把大巨蛋案一拖三年多,卻又不甘「認賠殺出」,這恐怕也跟蔡政府一樣,吞不下自己權力傲慢的毒果。無論如何,蔡總統正在進行的「傾聽之旅」,宣稱就是要展現中央和地方合作的誠意。那麼,人們就等著看重新出土的大巨蛋,能不能從廢墟中再起吧!

相關焦點

  • 今日評論│聯合/柯文哲「最有感」的施政
    市長室專員邱昱凱被爆利用臺北市長柯文哲的名義,向兵役局「喬人事」,臺北市長柯文哲(中)在議會質詢時,議員送上牌子要柯文哲清君側 。記者陳柏亨/攝影柯文哲一個月來在遊泳池裡躲沙魚,結果是:戴季全辭去悠遊卡公司所有職務,發言人林筱淇也跟著辭職。記者問柯文哲,就任以來哪一項施政「最有感」?柯市長說:「我也不知道。」答案其實已經揭曉,AV女優悠遊卡無疑就是柯就任十個月「最有感」的施政。
  • 評論│柯文哲的第三勢力須突破嘴砲印象
    柯文哲從「白色力量」崛起,走到今天組黨吹起參加大選的號角,確有其特殊之處。 但換一個角度看,從「政治素人」出發的柯文哲,經過五年的政治洗染,也已失去他最初標榜的「墨綠」或「白色」的特徵。這點,柯文哲要如何重新調理自己的色調,調整其第三勢力的柯式招牌,便得費一番工夫。
  • 評論│寧可「商人無祖國」,切勿「祖國無商人」
    聯合報系資料照 華盛頓記者張加/攝影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宣布在美國投資百億美元,此一大手筆投資無法落腳臺灣,讓不少國人感到遺憾,也引起一波「商人無祖國」的爭論。郭臺銘在答覆媒體訪問時說,「市場就是我的祖國」;但他也說「政治要為經濟服務」,更強調:「不要忘了我在哪裡繳稅!」
  • 今日評論│硬拗478天,柯文哲只換得聲望墜谷
    臺北市長柯文哲8日表示,在遠雄釋出善意下,暫時不行使大巨蛋終止契約權利,日後仍持續監督。無論如何,歷經四七八天的對峙,市府和遠雄在最後一刻各自煞車,沒有演成火車對撞的局面,仍是讓人欣慰的結局。這至少顯示柯文哲仍未喪失最後的理智,知道後果難以承擔,因而仍想挽回民心,放下自己的任性。對遠雄而言,經過這番「全民公審」式的討伐,也應該深切體會人民對建商財團「寸金必爭、寸土不讓」的惡感,而應以如履薄冰的態度完成大巨蛋工程;如此,才能洗刷受傷的形象。
  • 評論│廢證機組重啟,戳破供電「綠到底」謊言
    檢視今年上半年臺電的供電燈號,均為代表供電充裕的「綠燈」,且每日備轉容量皆在10%以上。如果供電綠燈屬實,那麼臺電堅持中火二號機此時必須加入發電,理由何在?再說,蔡政府的能源政策著重減碳、推動再生能源,走向非核;此刻卻不顧中火燃煤空汙危害中部地區居民健康,令人百思不解。 事實是,全臺目前的基載電力,僅依賴既有燃煤機組和四部核電機組早已不足。
  • 評論│大火燒穿「代表隊」和「綠執政」真相
    圖/讀者提供 桃園「旭富製藥」發生大火造成一死一傷,也讓生產線報銷,大量庫存付之一炬。諷刺的是,今年四月,蔡英文還因該公司生產奎寧原料親自到訪,但大火後衛福部忙著切割,說奎寧對新冠肺炎「療效不太好」,所以沒影響。原來,當初所說的「製藥代表隊」,只是虛話一場。 蔡政府標榜的「防疫代表隊」,曾紅極一時,如今逐一破功。
  • 評論│「與富豪何其接近,距人民何其遙遠」的稅改
    行政院最近公布的「稅改」方案,一如預期,對臺灣最有錢的富豪大幅降稅。
  • 短評│柯文哲的「討厭」症
    臺北市長柯文哲日前脫口說出「最討厭外省人」的話,讓外界一驚。
  • 評論│大巨蛋即將復工,公安讓人放心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臺北市政府核發變更設計建照後,停工五年的大巨蛋即將復工,意味可望在柯文哲市長卸任前完工。「巨蛋傳奇」最新一幕被形容為變魔術,揭開布幕那一刻,不是破敗廢墟,而是已近完工,蛋體閃耀著鈦金屬光芒的大型室內體育場,停工期間發生什麼事?難道真要營造巨蛋光環為柯市長再上一層樓生輝?
  • 短評 | 柯P賴神的內外科之別
    對於北市交通局表現「散漫」和「馬馬虎虎」,柯P不像過去拍桌,只說,「我要是兩年前就破口大罵了」。對於這次北中部淹水,賴清德也說,別在淹水時不同情民眾,反而罵「錢花到哪裡去了」。 不過,柯文哲比較了兩人的不同。他說不喜歡內科,因此他跟賴清德一定很不一樣,因為賴清德是腎臟內科。 柯文哲的話,透露了兩個秘密。
  • 評論│「韓流」發威,國民黨大老誰能爭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長期被國民黨主流視為邊緣人的韓國瑜,這次在高雄意外掀起強勁的「韓流」,甚至威力外溢其他縣市帶動藍營整體選情。「韓流」現象為國民黨注入新能量固然可喜,但這股動能要如何化為未來黨內更新再興的力量,擺脫僵化思維與老舊勢力的羈絆,才是更令人關切的事。最怕的是,國民黨趁著氣盛又開始爭功諉過,依然故我,將白白糟蹋復興契機。
  • 今日評論│臺灣民主付不起一個證所稅
    在這個所謂「不確定因素」消除後,股市能否注入新的動能而恢復活絡,從昨天的下跌行情並看不出跡象。無論如何,證所稅的反反覆覆,只說明臺灣的民主政治越來越受現實羈絆而無法變革,最後只能向大戶棄降。廢證所稅的最後一擊,是由國民黨立委發動,更凸顯出事態的矛盾和混亂。當初馬政府倡議課徵證所稅,將股市獲利之「非勞動所得」納入課稅,宣稱是為了公平正義,也獲得廣大民眾的支持。
  • 評論│鄭南榕也絕不會苟同蔡政府的作法
    但在此法未完成前,民進黨政府以「打假訊息」為由箝制言論自由的行動已如火如荼,蘇宏達案只是其一。近一年來,民眾因隨手在手機轉發訊息或在網上發表評論而遭約談的案例,堪稱遍地哀鴻。南部有七十多名農民,因轉發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在記者會發言的影片,而分別收到地檢署的傳票,簡直禍從天降。再如,高雄市裡長陳清茂之助理因轉發綠委蔡易餘與楊蕙如之照片,也被警方帶著傳票登門,而她只是同案五十名被告之一。
  • 韓國瑜:我幫高雄衝經濟 蘇揆只想到「卡韓」│聯合報臺商版0217曬新聞
    在逢甲夜市,柯被年輕粉絲包圍,當了半個多小時的拍照人形立牌,柯粉形容險些「暴動」,到大甲鎮瀾宮,也由董事長顏清標親自接待,在粉絲見面會上,從國中生到九十歲阿嬤的柯粉擠爆現場,讓「阿北」再次樂當人形立牌。
  • 評論│一場選舉狂撒七千億,民進黨揮霍無上限
    對於國民黨的指控,行政院回應稱,這些大型建設不分藍綠,連國民黨地方民代也都支持與肯定,不會有債留子孫的問題。這種說法,是強詞奪理的話術。試問,如果建設真的「不分藍綠」,為何那麼多大型基建都集中在綠營執政縣市?何況,撒大錢卻未經專業評估的建設,其實是一種迷幻藥;以臺灣預算大權掌控在中央手中的現實,就算在野地方民代也只能接受裹脅,誰敢說不?
  • 評論│大巨蛋沉睡五年醒來,竟從弊案變政績
    圖/北市府提供臺北市長柯文哲日昨在議會施政報告,首度預告大巨蛋可望於明年底完工,並將之列為自己任內的「重大建設」。說來諷刺,五年多前柯文哲就任臺北市長,大巨蛋正是他極力追打的「五大弊案」之首弊,次年並勒令遠雄停工。誰料,大巨蛋沉睡了五年多之後,驚醒的卻是柯文哲自己;然後,大巨蛋又搖身變成了他的「重要政績」。
  • 評論│教育部長的「五日京兆」宿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無部長,臺灣大學無校長」的亂象已持續一個多月,行政院預告新任教長人選約詢已近成熟,即將公布。回顧過去廿年,三度政黨輪替,換了十一個教育部長,平均每人任期一年多,吳茂昆更以四十多日創下最短命的紀錄。正因為如此,有志之士視教長一職為畏途,就算政院能找到願跳火坑的勇士,若無法擺脫政治幹擾,恐怕終難逃「五日京兆」的命運。
  • 支持蔡英文連任 柯P為「兩岸一家親」道歉│聯合報臺商版0510曬新聞
    圖/北市府提供臺北市長柯文哲為了爭取綠營支持,接受綠色和平廣播電臺專訪,在主持人提問兩岸一家親、床頭吵床尾和等言論不斷被外界批評是否要解釋一下時,柯指出,當時是為了降低中國大陸對世大運的阻撓,所以維持兩年前論調,「有時候講話快了點,但大家聽了就不爽,只能說抱歉歹勢」 2.
  • 評論│顧主委,金融業最大家族姓「泛」
    原因無他,顧立雄以律師資歷主掌黨產會,其「抄家」手段凌厲屢到踩法律紅線的地步,被批評為無視憲法權力分際與人權保護理念。尤其,顧立雄並無任何金融背景,主掌此一專業度極高的領域,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譏諷是否「路人甲乙丙」皆可出任,並非無的放矢。
  • 評論│如今已無十一寇,民進黨只剩統一口徑
    但僅僅兩週,一切似已回歸沉寂,大家默默接受派系私下喬好的主席和閣揆人選,黨內心照不宣的老調是「繼續鞏固領導中心」。選舉崩盤而拒絕反省,民心悖離而無意修正,這真是令人失望的一幕。回想當年陳水扁貪腐失政時,民進黨內尚有「十一寇」提出批判;而今蔡英文路線大敗,全黨卻僅剩統一口徑,這就是「最有反省能力的政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