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也對印度出手,為啥打一仗就跑了?原因讓人啼笑皆非

2020-12-16 迷彩前沿

導語:日軍也曾入侵印度,為啥打了一仗就跑路了?指揮官差距太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不僅僅是對我們出手,還進軍了東南亞,並且取得了很多勝利,拿下了不少國家,越南、泰國、寮國等國家也都淪陷,有的還主動成為日軍的幫兇。那麼既然日軍這裡厲害,他們有對印度出手嗎?答案是有的,只不過打了一仗就跑路了,現在還是很多軍迷飯後的談資,因為屬實有些滑稽。

日軍計劃讓「牟田口廉」帶領10萬人進攻印度,牟田口廉接到命令之後,沒有任何猶豫立即進行準備。為了體現自己的軍事才能,牟田口廉讓部隊輕裝上陣,急行軍趕赴指定地點,打印度一個出措手不及,以最快的速度將印度拿下。於是這一乾子人帶著點乾糧還有武器就奔赴前線了。

採取這樣的方式為失敗埋下了伏筆。經過數月的跋涉,日軍終於進入了英帕爾地區,牟田口廉沒有給軍隊喘息的就會,果斷髮起了進攻。突然受到襲擊的印度軍隊還有英國駐軍也是嚇了一跳,匆匆的實施反擊,因為日軍過於勞累的緣故,很快就敗下陣來,只能找地方安營紮寨,等第二天再戰。

然後到了晚上新的情況發生了,日軍大面積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戰鬥力持續下降,但他們又沒有攜帶藥物,只能用有限的資源應付。印度這邊負責指揮的蒙巴頓將軍,趁著日軍戰鬥力下降發動奇襲,將日軍手裡的糧食供給全部給炸了。在士兵水土不服沒有藥物,糧食又缺失的情況下,牟田口廉只能帶著軍隊灰溜溜撤走了。

總體來說日軍失敗的原因,一個是指揮官的差距,一個是準備不充分,還有一個是環境因素。所以日軍匆匆趕來又匆匆的離去,沒有帶走一片雲彩,即便當時牟田口廉呼叫物資補給也沒用,戰線太長了,等物資送到估計軍隊都餓死了。你們覺得日軍要是準備充足,有機會拿下印度嗎?

相關焦點

  • 日本美國都敢打,為何跟印度打一仗就跑了?他們難道會開掛?
    二戰時期的日本,幾乎沒有一個國家是不敢惹的,主要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底氣。日本的工業水準在那個年代來說,也算是比較強大的存在,製造武器裝備的速度極快,唯一的缺陷就是沒有足夠的資源,如果這個問題解決,那麼日本不會敗那麼快,且前期會更容易打開局面,但這一切都只是如果,日本的領土決定他的實力範圍。
  • 日本侵略中國14年,為何只與印度打了一仗,就不再進犯?
    日軍曾一度攻佔緬甸,這也讓人感到好奇,為何他們不乘勢侵略陸上鄰國印度,而是非要下南洋,遠道去襲擊澳大利亞呢?然而印度的地理位置並不是不重要,他們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在侵華日軍封鎖海上交通後,援華物資就只能夠通過印度的航線以及公路輸送,,日本也曾和印度打了一仗,然而很快就沒有了下文,為何日本侵略中國14年,只與印度打了一仗,就乖乖撤退不再進犯了呢?
  • 日本侵略中國14年,為何日本只和印度打了一仗,就老實撤退了?
    二戰作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戰爭,一共波及了61個國家和地區,而在亞洲,中國更是作為反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戰場,展開了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這不由得讓人感到好奇,亞洲另外一個國家印度,在當時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同樣參加了二戰,當時更多時間,只不過是作為修養補給的後勤基地,而日本雖然推進到了印度的家門口
  • 日本進犯中國14年,為何和印度只打了一仗就老實撤退?原因很現實
    在1941年,可以說是軸心國集團氣焰最為高漲的時候,北非戰場,隨著德國的加入,義大利和德國逐漸展開了對同盟國的反攻,德國坦克正在蘇聯東部的國土迅速推進,日本轟炸珍珠港,也打了美國人一個措手不及
  • 揚言三個月拿下中國的日本,為何不敢入侵印度,原因讓人哭笑不得
    中國軍民眾志成城,與日軍浴血奮戰,將日軍數次擊退,但日軍依舊不斷增加兵力,入侵中國。可是,在印度戰場上,日軍只與印軍交手一次,此戰以後就不再入侵印度。這是為何呢,難道印度軍隊比中國軍隊強大得多嗎?當然不是,其實說起來,日本一戰便放棄入侵印度的理由也很令人哭笑不得。
  • 日本侵略大半個中國,為什麼和印度打一仗就跑了,印度真的很強嗎
    日本人當時就發動甲午中日戰爭來緩解當時的國內矛盾,開始在中國掠奪資源。日本人的野心不止是想要拿下中國,而是想要稱霸世界。首先,佔領中國是日本稱霸世界的第一步,在1929年日本就策劃了「九一八事變」,從而開始對中國開始侵略,不到半年時間,中國東北三省就已經被日本拿下了。中國也開始了14年的抗日戰爭。
  • 為什麼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哥薩克騎兵11萬人連8千日軍都打不過還被日軍全殲?
    第二,戰爭是因為日軍進攻蒙古,蘇聯出手,日軍矛頭並非單純針對蘇軍。第三,日軍參戰是小股部隊,在第一次衝突中一共投入了1056人。這是打大仗的節奏嗎?第四,蘇聯很短的時間之內投入進了10萬兵力,四個飛行團,上千輛坦克裝甲車。日軍實際出動的兵力只有2.5萬人。第五,諾門坎戰役,軍部大本營根本就不同意,不願意增兵。
  • 二戰時為什麼日軍沒有大量裝備迫擊炮?原因就一個字
    在二戰期間,是各國連、營等基層步兵單位最常見的支援火炮,美英德蘇等主要參戰國都有大量裝備,唯獨日本卻沒有大量裝備,這是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因為日軍裝備了擲彈筒。 簡單說擲彈筒就是一種超輕型迫擊炮,或者說是縮略版的迫擊炮,比迫擊炮更小更輕,當然射程更近威力也更小。
  • 印度在二戰中做了什麼貢獻,讓它這麼有底氣申請常任理事國
    印度對二戰有沒有貢獻呢?答案是有的!不過印度在二戰中起的作用很奇葩,它對軸心國和反法西斯聯盟都有貢獻。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對軸心國的作用,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英國人跑的比較快,而印度人跑的慢點就被抓了大約10000多人。當時納粹還沒有想到如何使用這些印度人,只得先將他們投入到戰俘營中。來到德國的鮑斯將自己的想法和希特勒交換之後,引起了希特勒的興趣。就這樣,雙方一拍即合,鮑斯開始大肆遊說這些印度戰俘,讓他們轉投德國懷抱,打敗英帝國主義,為印度的獨立事業貢獻力量。
  • 二戰日本人點評德軍:步兵很懦弱,唯有一種部隊可媲美日軍
    圖:二戰德軍宣傳畫雖然是戰敗國,但德國陸軍是世界公認的二戰最強軍隊,無論是戰爭理念、戰術手段還是武器裝備、兵員素質,都堪稱人類戰爭史上的精華。不過,二戰中的日本人並不這麼看。德國和日本是軸心國夥伴,雙方「互相傷害」是常事。先來看看德國人對日軍的差評。
  • 狂想:如果美國不參加二戰日軍將會打到哪裡?
    如果美國不出手,沒人能擋住日本人的進攻,日軍將會攻佔中國大陸、攻佔東南亞、攻佔蘇聯遠東地區,甚至攻佔英屬印度,整個太平洋西岸地區都將落入日本的囊中。先來看看美國參戰前的世界局勢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在世界事務中能夠說得上話的也就那麼幾個國家:英國、美國、蘇聯、德國、法國、日本。再弱一些的有中國、義大利、波蘭等國,其餘的國家基本就相當於打醬油的。
  • 日本敢打美蘇,為何不敢攻打印度,因為英印聯軍太強大?
    眾所周知,印度被英國人稱為女王皇冠上的明珠,這是一塊豐腴之地,擁有無盡的資源,佔領印度對增強日本戰鬥力作用很大。而且,印度是二戰中後期中國唯一獲得國際援助的通道(即駝峰航線和中印公路),也是支撐英國戰鬥下去的重要資源基地,所以打下印度對軸心國的戰略幫助很大。
  • 日本侵略了大半個中國,為什麼和印度打一仗就撤退了?印度真那麼強?
    聖雄甘地自然是不知道的,因為二戰時期,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人沒有集中營的概念,只是利用宗教讓印度屈服,唯一一次最大的抗爭,是英軍用豬油塗子彈,結果英國跟印度和談,給了印度更多得到權益
  • 日本侵華花了14年,為何入侵印度打一次就放棄了?
    雖然這有點調侃印度的味道,但這是我們說起印度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印度其實是「窮」的,但就是這樣一個我們認為「窮」的國家。二戰期間,日本被關過一次門!之後就再也不敢拍印度了。相反,我們中國人被日本欺負了14年多。二戰時印度是不是比中國強大很多,讓日本惶恐不安?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二戰期間,印度的實力比中國差很多。
  • 二戰時,日本唯一不敢惹的國家,二十萬日軍被打到僅剩二萬!
    二戰時,日本唯一不敢惹的國家,二十萬日軍被打到僅剩二萬!這還要說起日本,日本當時的野心真得是不小,不僅開闢了亞洲戰場而且也開闢了太平洋戰場,連遙遠的澳大利亞也不放過。1942年2月19日,對於澳大利亞人來說本應該是平常無奇的一天,但是這一天因為日本而成為了澳大利亞人最難忘的一天。
  • 二戰1945年8月遠東暴風雨日軍的150毫米野戰炮居然沒有拿去打坦克
    說到二戰時期的日軍火炮,雖然日本當時工業發達火炮種類繁多,卻沒有一款在二戰後期拿得出手能跟美軍交手的火炮,比如早期的日軍94式75毫米榴彈炮,該型火炮在30年代末算是達到世界水準的輕型榴彈炮之一,在中國戰場也稱為山炮,日軍同個時期生產的還有94式37毫米36.5倍徑速射炮,94式75
  • 二戰時期,中美英蘇四國分別消滅多少日軍?
    大家都知道,二戰時期,中美英蘇四國都曾和日本法西斯大戰,最後通過四國的鼎力合作,成功消滅日軍,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那麼,中美英蘇四國分別消滅了多少日軍呢?蘇軍共消滅日軍8.3萬人,俘虜日軍近60萬。
  • 二戰日軍第四師團被人低估的精銳之師二戰人員損失最少
    抗戰前期雖然日本第四師團處於本土警備狀態,卻在1933年幹出一件震驚日本事情來,原因是大阪師團沒有被調往前線作戰本來就心生悶氣,然而就在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大阪師團的一名二等兵松井在大阪市中心不小心闖紅燈時,卻與警察發生衝突,結果二等兵松井被警察給揍了,這事頓時就傳遍當時整個版本的市區,寺內壽一中將是當時日本第四師團的師團長,一聽到這個消息,就馬上把二等兵松井叫到師團的指揮部
  • 二戰時,這位日軍大將「不務正業」,不打仗,天天研究如何種好旱稻...
    日本大將墜海,遊到爪哇島(印度尼西亞) 1941年,已經55歲任駐廣東十六軍司令官的今村均,奉日軍元帥寺內壽一的命令攻佔荷屬東印度(印度尼西亞),與荷蘭搶奪巨港油田。
  • 二戰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不是看不起美國,而是這兩個原因
    而在二戰後期,日本被美國封鎖,資源使得他資源十分匱乏,無法在驅動戰爭機器。這才使得日本鋌而走險,爆發了太平洋戰爭。日本後期對於資源的需求是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根本原因 打劫的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製造武器是戰爭機器的驅動重要原因。做的槍枝彈藥則決定了需要大量的鐵礦資源來製造鐵質武器和各種熱兵器。日本是一個島國,它的四面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