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的家風、家訓及對後世的影響

2021-02-13 世界姚氏文化

姚崇的家風、家訓及對後世的影響

姚學謀

姚崇 (公元651~721年),字元之。原籍江南吳興(今浙江湖州市南),北魏時,其遠祖步兵校尉、秘書監封吳興郡公姚仲和定居陝州硤石,至其父姚懿,已歷八世,遂為陝州硤石(故裡在今陝縣張茅中學附近)人,其家族稱為陝郡姚姓,現已遍布全國各地。

姚崇的高祖姚宣業,任北魏徵東將軍封吳興郡公,曾祖姚安仁任隋青州、汾州刺史,祖父姚祥任懷州長史、檢校函谷關都尉,父親姚懿,擔任過隋朝硤石縣令、唐朝鷹揚郎將、水陸道總管、峽州刺史,後受命於邊疆危急之秋,以71歲高齡任嶲州都督為穩定邊疆而殉職。

姚崇自幼受祖輩及父親影響,忠君愛國,懷「王佐」之志,少習武功,長乃攻讀籍典,中「下筆成章」制舉,授濮州司倉參軍。武則天當政時,契丹侵擾河北,軍務繁劇,時為夏官(兵部)郎中的姚崇「剖析決斷,答對入流」。深受女皇賞識,被破格提拔為夏官侍郎(相當於今國防部副部長)。不久,又遷風閣鸞臺平章事,第一次擔任了宰相。睿宗朝,又擔任中書令;玄宗朝再擔任首席宰相(相當於今國務院總理),進封梁國公。位終開府儀同三司。

姚崇一生五朝為官,三居相位,為穩定國家局勢,改革朝廷弊政,抑制宗教迷信,發展農業生產,推動社會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尤其是開元之初,他獨當重任,勵精圖治,剛正不阿,為開創「開元盛世」而名留青史。

唐玄宗評價他「宏略冠時,偉才生代,識精鑑遠,正詞強學,有忠臣之操,得賢相之風」。唐代大詩人、史學家杜牧稱讚他「首佐玄宗成中興業」。姚崇逝世後,就連他的政敵張説也不得不佩服他,說他是「位為帝之四輔,才為國之六翮,言為代之軌物,行為人之師表。」宋代大史學家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盛讚其為有唐一代四大賢相之一。偉人毛澤東在點評《新唐書·姚崇傳》讚揚道:「大政治家、唯物論者姚崇」。

姚崇不但以顯赫的政績而載入史冊,而且以他有鮮明特點的家訓而流傳後世,世稱宰相家訓。

姚崇具有家訓、家規性質的文章
姚崇具有家訓、家規性質的文章主要有《撲滿賦》《口箴》《五誡》(包括《執稱誡》《彈琴誡》《執鏡誡》《辭金誡》《冰壺誡》)和他的臨終囑咐《遺令誡子孫文》等。

    姚崇家風、家訓主要內容
    據首都師範大學教授王永平指出:吳興武康姚氏家族家風的特點是「忠義與孝義: 姚氏家風的基調與同時代其他的儒學世族一樣, 吳興武康姚氏深受儒家道德的薰陶, 其代表人物無論出處, 皆遵循儒家道德規範。在道德實踐中, 最受人重視的是忠與孝。以忠事國, 以孝持家, 目的在於維繫家族門戶之地位。」陝師大教授杜文玉和付婷撰文指出吳興姚氏家族家風有三個特點:一是家學深厚,人才輩出;二是注重對子孫的教育;三是崇尚節儉。姚崇在繼承姚氏家族傳統的基礎上,發展了姚氏家訓、家風,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事親至孝,不圖虛名。姚姓始祖舜帝姚重華以孝行聞名天下,為24孝之首,姚氏家族把孝悌睦族作為家風而代代相傳。姚崇踐行姚氏家風,對母親特別孝順,母親晚年有病,臥床不起,長安四年(704年)六月,身為宰相的姚崇不戀高位,多次向女皇武則天請假,情願辭去宰相之職,回家伺候老母,再三哀求,終於打動女皇,批准他辭職回家。當時,好多人不理解。但是後來他母親逝世,他處理好後事後,他不圖守孝三年的虛名,繼續在任為國家做事。所以,唐代大手筆張説讚揚姚崇:「忠不忘親,仁也;哀不違事,義也。」(見張説撰《姚崇神道碑》)

    2、移孝為國,忠直任事。
    姚崇說「孝於親者,然後可以忠於君;理於家者,然後可以移於國。」(見《請致仕歸侍表》)姚崇「自少及長,從微至著,惟以直道為業」,「但知信心向前」。(見《答張九齡書》)姚崇說「古之君子,策名委質,翼翼小心,乾乾終日。慎乎在位,欽乃攸司。」(見《辭金誡》文)忠於職守,則要「為政以公,毫釐不差」,「存信去詐,以公滅私,無偏無黨,君子擬之。」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作的,他是一個皇權主義者,一生忠於國家,忠貞不渝,三次被貶,正氣永存,信念不移。最終以「十事要說」為條件,大展宏圖,輔佐唐玄宗開創開元盛世而載入史冊。

3、廉勤從政,以身作則。
倡導勤政。姚崇當時批評了「凡今之人,鮮務為德。紛綸諂媚,汩沒忠直」,即為官者無所作為,唯知巴結討好上司的不正之風。提出子孫為官者「刑不可濫,政不可賊。」只有勤政為民,才能作到「如鏡之明,斷可以平;如鏡之潔,斷可以決。」這在今天提倡「以德治國」時頗有教育意義。姚崇為國操勞,每天不但要到宰相議事的政事堂上班,還要到兵部理事,當時人們看到他走路都是急匆匆的。

    倡導「廉慎」。姚崇批評中宗以來「凡今之人,就列稱臣。當官以害剝為務,在上以財賄為親」的腐敗風氣,要求子孫為官者要象盛冰的玉壺一樣,冰清玉潔;要象子罕(春秋時宋人)辭玉、楊震(東漢太尉)辭金一樣,潔身自好。諄諄告誡子孫為官者,「爾以金玉為寶,吾以廉慎為師。爾以夜昏可納,吾將暗室不欺。」只有自覺抵制「金玉」的誘惑,才能避免「象之有齒,以焚其身;魚之貪鉺,必曝其鱗」。因此「當官明白者」,「固當聳廉勤之節,塞貪競之門。」自覺地做到「請謁者鹹息,苞苴者必辭」。他說,「與其濁富,寧比清貧?」「以此清白,遺其子孫。」

強調以身作則。姚崇說:「法者,天下公器;官者,庶人之師。其身既正,不令而行。在下無怨,唯上之平。故曰:上之所仰,人之所向。我之所教,人皆其效。」要求子孫要做一個好的官員,「凡所從政,當須正己。誡往修來,慎終如始。」(以上見《全唐文》卷二○六)

姚崇廉潔奉公,開元年間貴為首席宰相,在京城長安竟然買不起府邸,每天下班回來,客居在罔極寺。千百年來流傳客舍問政故事。姚崇不但自己勤政廉政,還嚴格要求子女,不私子過,發現問題從不護短。

4、知止知足,不妄圖富貴。
   姚崇說;「古人云:富貴者,人之怨也。貴則神忌其滿,人惡其上;富則鬼瞰其室,虜利其財。自開闢已來,書籍所載,德薄任重,而能壽考無咎者,未之有也。」意思說:「古人說過:富與貴,眾人所怨。地位高貴,則神靈嫉妒你太圓滿,眾人恨你高高在上;家中豪富,則鬼怪窺看你的居室,盜賊貪圖他的錢財。自從有人類以來,根據書上的記載,凡是德行淺薄的人擔任重任而能高壽無災禍的,從來沒有過。」(見《遺令誡子孫文》他還說:「多藏必害,常謹不忒」,「謙以自守,虛而能受。」(見《撲滿賦》)所以,他告誡子孫,要知止知足,切不可貪圖富貴,而招來禍殃。

     5、不斤斤計較,預分田產。姚崇臨終前交代子侄:田園資產,已預先分好,子侄各得一份。他說「見到的一些達官貴人,身亡之後,子孫失去庇蔭,多至貧寒,為爭財產斤斤計較。不但本人有失體面,而且敗壞了先人名聲。「所以預為定分,將以絕其後爭。」(見《遺令誡子孫文》)

    6、提倡薄葬,節儉持家。姚崇列舉了孔子、楊震等先哲薄葬的例子,認為「死者沒有感覺,自然如同糞土,何必費力厚葬,造成原有家業的損害。」而且,厚葬對生者無益,於亡者招禍。交代子侄,「我死後,可用平常的衣服來收斂,一年四季的衣服各一套罷了。」(見《遺令誡子孫文》)陝州區張茅姚崇故裡有姚崇父姚懿墓,1983年因隴海路拓寬,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有計劃發掘姚懿墓,人們都認為墓內一定埋葬有不少金銀珠寶,結果發掘後除一塊墓志銘外,陪葬的只有少量的白瓷器罐,發現沒有任何值錢的物品,說明姚崇是踐行薄葬的。

7、反對宗教迷信泛濫。姚崇說南、北朝至唐朝帝王貴族迷信佛教,廣造廟宇,大多落個國破身亡教訓;老百姓迷信佛道,寫經鑄像,結果傾家蕩產,無以生計。所以告誡子孫要「各宜警策,正法在心」,不要迷信。在辦他的喪事時,即使不能完全擺脫佛教、道教等陳規陋習束縛,也只能是在齋祭、布施方面,略事敷衍,決不可鋪張浪費。最後他還抨擊了道教惡習。

8、謹言慎行,明哲保身。姚崇說:「君子欲訥,吉人寡辭。」又說:「多言多失,多事多害。聲繁則淫,音希則大。」「何言者天,成蹊者李。」「敬之慎之,可大可久。敬之伊何?三命而走。慎之伊何?三緘其口。」(見《口箴》)正由於姚崇的謹言慎行和他的聰明智慧,在武則天之後唐王朝動蕩不安的八年時間內,不但明哲保身,而且建功立業,「濟代全名」。(見《張説撰《姚崇神道碑文》)姚崇的《口箴》遺言,子孫世代流傳,他的五代孫姚勖還在石碑上刻成銘文,當時名相李德裕在東都洛陽拜訪姚勖,觀瞻姚崇《口箴》石刻,後寫了《舌箴並序》。

姚崇的家風家訓的特點

姚崇的家風家訓的特點是針對性強,主要是教育姚氏家族移風易俗,務實節儉。在移風易俗方面,他提出「易俗以雅樂,和人以正聲」,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用正能量來教育家族。他的家訓文章沒有高談闊論,沒有虛語、套語,沒有庸俗的說教,足以反映出他一生頭腦清醒、注重實際的辦事作風。這些見解,自是高人一等,時值今日仍有一定的借鑑和啟迪意義!

姚崇家訓對後世的影響

    唐玄宗開元三年七月,唐玄宗追贈姚崇的父親故嶲州都督姚懿為吏部尚書,諡曰:「文獻」。十月,姚崇奉旨為其父營造衣冠冢並進行禮葬。其間在家鄉陝州硤石題刻了「藩籬」石匾。現藏於三門峽市博物館。

「藩籬」二字,我認為有傳承家風、家訓的之意。「藩籬」本意,藩者,屏障也;籬者,籬芭也。藩籬者,編柴竹為房舍之屏蔽也。這裡其義有三:一是以「藩籬」二字紀念父親姚懿,姚懿曾任邊關重鎮嶲州都督,為國家藩籬;可了解為姚懿新墓所題。二是以藩籬喻桑梓故鄉,可理解為姚崇為陝州硤石故裡所題。三是以藩籬喻境界、範圍、準繩。可理解為姚崇題此石匾,意為鼓勵姚氏後人,繼承家風家訓,無論作人還是居官,都要崇尚氣節,忠君愛國;要慎終如始,做到公平、公正、誠信。

姚崇的子孫把姚崇的家訓和遺囑,作為家族的「藩籬」,世代遵守。陝郡姚姓人整個唐代擔任宰相以下的京官18人,任都督、刺史、縣令的就有32人。他們堅守家族的家風家訓傳統,忠於國家,為百姓做事,多為國家棟梁。雖說也有個別人違背家訓,做出過越軌的事,但是這個家族的文化主體依然是弘揚正氣,彰顯仁義之風。

如姚崇的三子姚弈,姚崇從小就嚴格要求他,對他加以培養。為了使姚弈熟知吏道,在不提升官職級別的情況下,讓他在朝廷多個部門中任職。姚弈早年先後擔任過右千牛、行鴻臚寺丞、太子中舍人、侍御史、禮部祠部員外郎、吏部司封郎中等職。朝廷稱讚他「循環禮輿,祇若謙柄,清白為事,文章著名。」姚弈主動提出到事務繁忙,治安混亂,難於治理的「老大難」睢陽郡(治今河南省商丘市)擔任太守。後來政績卓著,官做到禮部侍郎和尚書左丞,當時人們稱讚姚奕在科舉改革方面重「振綱紀焉。」

姚崇子孫安祿山叛亂時,他的孫子姚闢及曾孫姚伾由於不屈其淫威而被殺。天寶末年,其侄孫姚誾,安祿山叛亂時,同睢陽郡太守許遠同守睢陽城,共同抗拒安祿山叛軍。在外無援軍、內無糧草的情況下,堅守城池,寧死不降。城池陷落。張巡、許遠、姚誾等三十六名將領被俘,慷慨就義。其曾孫姚係、姚倫,均有清名。

姚崇曾侄孫姚合,字大凝,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進士及第,被授武功(今陝西武功)縣主薄,因善於詩,世號姚武功。後先後任戶部員外郎、戶部郎中(掌管國家戶口、土田、賦役、貢獻、優復、婚姻、繼嗣之事)。後又出任荊州、杭州刺史。回朝後,擔任給事中、陝虢觀察使(掌考察州縣官吏政績。舉善糾惡、兼理民事)。唐武宗會昌年間(841~846)終於秘書監(從三品、職掌國家經籍圖書之事),贈禮部尚書,諡號曰「懿」。姚合成為晚唐著名詩人,和賈島齊名,人稱「姚、賈」。《全唐詩》現存姚合詩七卷。

姚勖,字斯勤。姚崇之五代孫。唐穆宗長慶(821—824)中進士及第。後任監察御史。「以檢校禮部郎中,依前鹽鐵推官。」湖州、常州刺史,頗有政績。名相李德裕遭貶後,長期旅居船上,貧病交加。姚勖卻不顧令狐綯的株連政策,不斷地派人去看望慰問昔日的恩相,並送去錢糧及藥物接濟。同時,他還接濟過一些窮苦潦倒的文人騷客如資助著名詞人溫庭筠接濟他許多財帛。

姚崇的後裔元代鐵面御史姚天福,其事跡勝過宋代包拯,僅他的神道碑就有4000多言。先後任監察御史、刑部尚書、按察使等職,剛毅正直,忠勤任事,有奸必擊,敢於彈劾權奸阿合馬,被朝廷譽為「巴爾虎」。清代姚崇的30代孫姚啟聖,為人豪爽,兼有謀略,擔任福建總督兼兵部尚書,先後捐資產價值銀15萬餘兩,制訂「平臺方略」,主張「剿撫並用」得到康熙皇帝認可,並三次力薦施琅為水軍統帥,實施戰略三年多來,效果良好,使清廷順利地收復了臺灣,成為統一國家的第一功臣。

今天,三門峽澠池、陝縣一代的姚崇後裔已傳到40多代人,他們把姚崇的遺訓作為傳家寶,代代相傳,不管居官還是做人,遵紀守法,清清白白,保持一個家族的崇高名聲!

                              2016年7月25日


長按三秒識別關注

編輯 姚 波

世界姚氏宗親聯誼會

展示家族的輝煌歷史 助於激勵子孫繼往開來



相關焦點

  • 音頻| 經典家風家訓 · 雲誦讀(80)
    小編說:誦讀經典家風家訓,是「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西安」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
  • 傳統家教家風家規家訓「一」
    傳統【家訓家規】團結鄰裡,與人為善,明理處世,誠信為先。修身養性,崇德重義,自愛自重,自尊自律。家風家訓情景劇-----《一顆糖的故事》視頻來源:騰訊視頻【古代家風家訓小故事】司馬談學富五車,所以他後來做了漢武帝的太史令,通稱太史公,掌管天時星曆,還職掌記錄,搜集並保存典籍文獻
  • 家風家訓:陝西沈家好家風
    在這秀美山川裡,居住著一個家風純樸、人文厚重的家族。自明天順五年(1461)以來,歷經550多年,沈氏家族在這裡世代繁衍。  沈氏培育了沈士遠、沈尹默、沈兼士三位大學者,他們同為北京大學教授,時稱「北大三沈」。「三沈」不僅以學術造詣領標時代,更以高潔的人品成為學界楷模。
  • 壽寧家訓家風傳遞正能量
    寧德文明網12月21日訊(通訊員 吳通華/文 李文/圖)12月18日,在鰲陽鎮茗溪寧和花園二期壽寧藝術展覽館,壽寧縣縣舉行"傳承好家訓·弘揚好家風"書畫作品展,展覽時間:12月18一25日(上午8:30一一下午4:30)。
  • 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文化:家風家訓流動展館巡展活動全市進行中
    今年,市婦聯依託陝西瑞夢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全市開展「家風家訓流動展館」巡展活動。此次家訓書畫小品巡展共收錄渭南地區各界人士家風家訓作品100餘幅。作品用這種通俗易懂的語言、以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展現給大家,進而宣傳普通家庭的真善美。
  • 鐵山坪街道傳承優良家風家訓
    鐵山坪街道供圖   人民網重慶12月1日電 為推進中華傳統美德,傳承中華優秀家訓,近日,鐵山坪街道唐桂社區以「培育好家風、傳承好家訓」為主題,開展系列家風家訓活動。   11月20日,唐桂社區婦聯在市民活動中心黨建區內開展了「傳承家風家訓 弘揚家庭美德」的微宣講活動,吸引了轄區50餘戶家庭的熱情參與。活動邀請文良華等三位家庭代表宣講「好家風故事」。
  • 【家風故事匯】第四十四期|李自標:家風家訓書法作品《明日歌》
    【家風故事匯】第四十四期|李自標:家風家訓書法作品《明日歌》 2020-12-10 22: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音頻| 經典家風家訓 · 雲誦讀(26)
    西安紀檢監察微信公眾號推出「經典家風家訓·雲誦讀」欄目,邀請我市社會各界人士代表,以中共陝西省紀委宣傳部彙編、中國方正出版社出版的《經典家訓品讀》為主要誦讀內容,傳播以德治家、以學興家、文明立家好傳統,讓良好家風促黨風帶民風,讓崇廉尚德蔚然成風,歡迎關注。
  • 家門前亮「家訓」 好家風入民心
    在舜帝廟村,家風家訓館、家風主題遊園與家家戶戶門前曬出來的家風家訓相映成趣。為什麼如此重視家風建設?胡繼賓道出了其中的歷史原因。明朝末年,該村居民以孫姓為主,後來陸續遷入王、胡、馬等氏族。400多年來,村民關係融洽、友愛相處。為了將這種好風氣傳承下去,2018年,全村村民共同決定,將自家口口相傳的家訓「曬」出來,掛在各家門前。
  • 揚州舉辦「傳家風促勤廉」展 130餘件作品「演繹」家風家訓
    揚州舉辦「傳家風促勤廉」作品展,130餘件作品「演繹」家風家訓。 崔佳明 攝中新網揚州12月22日電 (記者 崔佳明)22日,記者在揚州舉辦的「傳家風促勤廉」作品展上看到,書畫、攝影、手工等130餘件作品「演繹」家風家訓。
  • 【方志四川•家風家訓】刁覺民 ‖ 風清氣正五鳳溪——淺析金堂...
    賀氏的一句「為人當有實學」和「耕讀傳家,詩書繼世」的家風祖脈,王氏的「立愛惟親,立敬惟長」的家訓以及那些「敦親睦友」「積善行德」家規的影響,讓一方小鎮「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層出不窮,清風正氣撲面而來,民風政風黨風為之一振,人民安居樂業,山鄉美景如畫。
  • 學榜樣家風家訓 做伊春最美家庭專欄(九)
    學榜樣家風家訓 做伊春最美家庭專欄(九) 2020-07-16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城中心衛生院宣傳家風家訓活動
    良好家風的培育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傳承是一脈相承的,既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又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和有效載體。為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文明家風家訓,落實在轄區開展家風家教宣傳月活動,12月28日下午,武城縣老城中心衛生院在老城鎮開展了家風家訓宣傳教育活動。 活動現場,老城中心衛生院志願者向現場的群眾講解了「家風、家訓、家教」的意義,並通過宣傳展示,發放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相關宣傳材料100多份,讓廣大居民增強家庭教育的責任意識,重視對孩子的親情陪伴,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 【重陽節】謹記家訓教誨,銘記家風教育
    【重陽節】謹記家訓教誨,銘記家風教育 2020-10-25 18: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尊老愛幼、待人無私、懂得分享……你家的家風家訓是什麼?快「亮...
    近日,由靜安區芷江西路街道婦聯主辦,上海青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辦,芷江西路街道各社區婦聯協辦的「小家傳大愛共築家園夢」——好家風好家訓主題宣傳活動在「芷江綠地公園」開展。芷江西路街道婦聯主席顏青藍、街道18家婦女之家的婦女幹部、社區居民出席本次活動。
  • 吳寧第一小學:學家風家訓 展宏道古韻
    12月9日下午,東陽市吳寧第一小學會議室裡傳出學生們的誦讀聲,東陽市木雕博物館講解部主任李莉莉,正和五年級的學生們共赴一場意蘊深厚的精彩講座——「家訓壹課堂」。新課堂「教」家風「生活中你聽到的家訓有哪些?」「我媽媽常說寒從腳底入,你多穿點!」「我奶奶經常和我說,奶奶小時候可沒吃這麼好,別浪費,再吃點兒!」李莉莉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將古板生硬的家風家訓變得日常而生動。
  • 音頻| 經典家風家訓 · 雲誦讀(36)
    小編說:誦讀經典家風家訓,是「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西安」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
  • 福建南安市石井鎮:家風家訓涵養鄉村文明
    中國網訊 家風家訓是代代相傳的精神滋養。近日,南安市石井鎮古山村家風家訓宣教基地來了一批小觀眾,他們是來自古山小學的學生。  一件件文化實物展現傳統家訓,一塊塊展板描繪古山家風,一條條家規承載祖輩對後代的希望和鞭策,全面形象地再現了老一輩偉人嚴謹、無私、博愛的持家之風,以及新時代家庭和諧、開放、包容的理家之道。
  • 楊宋鎮開展「感受經典 家風家訓」誦讀活動
    為進一步弘揚和宣傳良好家訓家風,切實發揮家庭在推動黨風廉政建設中特殊作用,努力營造家風好、民風純、黨風廉、政風清的良好氛圍,11月20日懷柔區楊宋鎮「感受經典 家風家訓」誦讀活動在西樹行村舉辦。活動在全體誦讀《朱子家訓》中拉開帷幕,村民通過講述廉政家風家訓,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家風故事,聲情並茂地傳遞出廉潔家風蘊含的正能量。觀眾們聽後踴躍發言談感悟,暢談了學模範、學先進的感受並用真誠的心許下一份承諾:傳承家風、學會感恩、從我做起、廉助幸福。
  • 蔡靜波:家風家訓 薪盡火傳——讀祁吉壽新作《薪火相傳》有感
    家風,亦即門風,乃一家或一族世代相傳的道德準則和為人處世的行為習慣與作風;家風,但凡人家,無論大小,無論好壞,實皆有之,只是隱顯不同,自知不自知而已。過去農村娶媳婦嫁女,雙方都要通過親戚或朋友打聽,看對方家境如何,人品怎樣。這人品就是家風的一種體現。有時候某個人的一句話就成就了一樁婚事,而另一個人的一句話就毀掉了一樁婚事。究其根本,應是家風所致,怨不得別人,要怨還是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