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宗師」倒下,傳統武術路在何方

2020-12-09 夜雨縉雲

1

詠春,葉問!

佛山,黃飛鴻!

曾幾何時,僅僅聽到這樣的對白就心神激蕩,熱血澎湃。簡單幾字,承載的卻是中華武術的精神和驕傲,更有對武俠江湖的期待和嚮往。

但隨著雷雷太極被業餘拳手輕鬆擊倒,閆芳大師拙劣表演被揭穿等鬧劇頻發,曾帶給國人虛假滿足的傳統武術已然跌落神壇,甚至成為笑談。

最近,又一名太極宗師火了,自稱「渾元形意太極」掌門人的馬保國,約戰民間搏擊教練王慶民。

巔峰對決

江湖上有這麼一句俗語——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內行解釋是太極重在修煉內功,十年才有小成,講究厚積薄發,而形意趨向外家拳,追求爆發和力量,上手快,同時威力驚人。

那麼「渾元形意太極拳」就應該是集兩家之長,修煉起來又快又強,比划起來既柔且剛。作為「渾元形意太極拳」的掌門人馬保國,肯定登峰造極,獨步武林。

於是這場約戰堪稱代表傳統武術的巔峰對決,吸引無數眼球。用古龍風描述最為恰當:

場上大師何人?

渾元形意太極掌門!

打了多久?

不到三十秒。  

結果如何?

三拳KO擊倒。

嘶,這掌門如此厲害?

狗屁,是被人擊倒!

比賽過程再一次讓人大跌眼鏡。自稱掌門的馬保國步履散亂,毫無章法,既無太極推手四兩撥千斤,也無形意半步崩天下,一頓王八拳近不了身,反吃對方三拳直接倒地不起。嘖嘖,所謂宗師大能,竟敵不過一名普通搏擊教練,實在讓人笑掉大牙。

掌門馬保國

時至今日,對傳統武術的質疑越發尖銳,能不能打似乎已不是討論焦點,為什麼不能打逐漸成為主流。

2

那麼現在的傳統武術為什麼不能打呢?我想有三點原因:

一是傳統武術的衰弱邏輯。熟悉武俠小說的朋友會有一個普遍認知,那就是武功越是古老越厲害,越接近現代越普通。這裡面呈現的其實是一種違背事物發展規律的衰弱邏輯。

為何如此呢,受內外兩種因素決定。內因方面,傳統武術有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師父留一手、敝帚自珍等諸多弊端,這導致武術繼承和發展受限,容易出現一代比一代弱、斷代失傳等致命缺陷。

外因方面,「俠以武犯禁」,這是歷朝歷代統治階級對俠的官方定義,「俠」在現代武俠小說為其美名前並不屬於褒義詞,在統治者眼中更是不穩定威脅,因而歷代統治者對其都是打壓態度。兩相疊加,傳統武術的衰弱就在所難免。

二是比較對象的變化。能不能打是有參照對象的,早年間中國國門未開,對外交流匱乏,傳統武術的測試對象是普通國人。相比普通人的王八亂拳,練家子經過一定的訓練,掌握一定格鬥技巧,因而能輕而易舉地戰勝普通人。久而久之,關門稱霸王,很容易像閉關鎖國一般產生天朝上國自我良好的錯覺。

近些年,隨著國際交流的深入和頻繁,開了眼界的國人開始認識到,這個世界並非只有中國才有功夫,近的有日本空手道、柔道,泰國泰拳,遠的有歐美拳擊、俄羅斯桑搏、巴西柔術等等。這些流派都是數十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實戰經驗總結,是大浪淘沙後的真金凝練,非同一般。

眾多搏擊流派

傳統武術對戰普通國人,是內行打外行,其實勝之不武。而當傳統武術對戰外國流派,就屬於專業對專業,出現力不從心、技不如人的情況實屬自然。

三是現代搏擊的科學發展。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代搏擊的實戰和理論發展更加科學務實,速度、力量、閃避、抗擊打等搏擊核心要素研究不斷深化,訓練方式亦不斷完善。而傳統武術固步自封,依舊沉浸在固有套路中,缺乏革新和進步,因而與現代搏擊差距越拉越大,逐漸成為能看不能打的花架子。

3

不同於外國搏擊流派,中國傳統武術具有表演和實戰兩種特點。能讓搏擊之法具有觀賞性,這其實是中國傳統武術的一大亮點,只是現目前偏科嚴重,導致發展之路越走越窄。

如何振興傳統武術,我想還是應該在這兩個特點上做文章。

一是表演專業化市場化。傳統武術的動作套路極具觀賞性,符合大眾審美和影視需要,功夫動作片甚至成為中國電影最具代表的名片之一,傳統武術的貢獻可謂居功至偉。

國外火爆的動作片

既然表演是傳統武術的優勢,那麼應大力發揚,為進一步增強動作片的觀賞性,傳統武術應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推陳出新,研發新套路新動作,助力影視製作,這也是為文化輸出貢獻一份力量。

同時以太極為代表的傳統武術在鍛鍊筋骨、強身健體方面效果極佳,傳統武術所蘊含的尊師重道、行俠仗義等文化內涵也符合國學三觀,對塑造民族精神有正面推進作用,引導青少年學習,有利於對抗外國文化入侵。

二是搏擊實戰化。傳統武術代表中華搏擊技巧,必須兩條腿走路,不能只重表演,而忽視實戰,兩者應相輔相成。否則,實戰能力全無,表演也將失去靈魂,淪為體操動作,讓人恥笑。而要實戰,就必須加強對外交流學習,取長補短,積極參與各種國際賽事,在實戰中摸爬滾打,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向前發展。

於此同時,還可以探索創立符合傳統武術特點的比賽模式,定期邀請國際高手交流切磋,形成中國特色的實戰品牌。目前河南衛視的「武林風」武術搏擊類節目不錯,但感覺比賽整體對抗強度不夠,有軟、綿之感,畢竟搏擊是一項需要熱血和荷爾蒙的運動。可以參考拳擊、MMA等國際頂級賽事,製作讓人熱血沸騰的比賽節目來促進傳統武術發展。

由此傳統武術一分為二,各自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針對性改革和優化。表演健身方向重市場推文化,搏擊方向重實戰練技巧,花開兩朵,各專一脈,各有所長,如此才能相輔相成,讓傳統武術重新綻放奪目光芒。

中華武術乃國寶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抗日愛國武術宗師--高芳先
    愛國武術宗師。抗日英雄。曾任青島國術館副館長、中華國術會監事、中華太極拳總會顧問。臺灣前國防部長高華柱的父親。之傳略被收入【高氏武術人物誌】一書。高芳先宗師,1922年開始習武,1927年從王永彬、楊庭棟、田鴻業、李義三、常秉義等名武術老師學習北派少林拳、地功拳、孫臏拳、形意拳、中國摔跤等。
  • 從葉問電影中看功夫,中國傳統武術真的不能打嗎?
    葉問電影中,一代宗師葉問在與各位武術高手的較量中都大獲全勝。而回到現實社會中中國傳統武術頻頻打臉。一次次被現代格鬥所KO。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打的問題似乎愈來愈受到大眾的重視。 葉問4中,葉問在中華總會上會見的各位武術家,有螳螂拳、譚家腿、形意門、太極拳、八卦掌。這些武術流派在中國來說都是數一數二的,說實話這些拳種相對於詠春來說規模大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 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打?
    就連民國期間中央國術館出版的官方武術教材裡,也保留著大量針對人體最薄弱位置進行進攻的「絕招」。因此,一百年前的中國人,對傳統武術的評價和現在截然相反,反倒覺得西方拳術更文明些。電影《一代宗師》中說:「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對的,站著;錯的,倒下。」這便是傳統武術對抗搏擊的最直接解釋。
  • 被格鬥術KO的傳統武術:神話光環褪卻之後,未來又該走向何方?
    武術理論體系逐漸完善,武術論著相繼問世。武術借鑑氣功的內容,成為了一門內外兼修之術。說&34;不如說是用中國傳統哲學解釋武學,武術也漸漸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分支。更多關於傳統武術的記載流傳,《清史稿》中就有武術高手甘鳳池&34;的記載。
  • 被格鬥術KO的傳統武術:神話光環褪卻之後,未來又該走向何方?
    金錢榮譽等高額的獎勵,規則完備的競爭模式,無一不是為了贏而存在。連現代總結的格鬥精神,都是以"進攻"為首,這與"不爭"為主的中華傳統武術大相逕庭。曾經的傳統武術還有腳纏沙袋或者肩扛扁擔日行十餘裡的力量訓練,傳統武術也有抗擊打訓練,稱為"頭部功",開始是戴好護具,自己打自己的頭,再進一步,便用頭撞擊沙袋。這些與外國格鬥術的訓練方法十分相似。現在的傳統武術,只宣揚"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過於注重技法,把"一力降十會"的古諺拋在腦後。不管是什麼武種,缺失了力量,就都將成為一句空談。
  • 傳統武術到底行不行?
    假大師寫真一中國的傳統武術起源於冷兵器時代的戰場傳統武術「樁功」的意義就在這裡,下盤若不穩,也是死路一條。 電影《一代宗師》的醫學顧問王滿成說過一段話: 「在中國現在看到的真實的武術技能越走越遠,特別是現在的競技武術,它從另外一種美學上讓人去看武術,它展現的是武術的另外一面,武術真實的一面沒有了,就會讓人們產生無限質疑。」
  • 揭秘:武術宗師葉問到底教了李小龍什麼?
    我覺得他們之間沒有動手一較的可比性,當然生活中也沒有真正動過手。我們武斷的判定或假設誰厲害或者誰不厲害,都是對前輩和歷史的極不尊重。根據語言習慣,我將葉問宗師稱為問公,將李小龍師祖稱為師祖。
  • 武術宗師蔡雲龍:14歲踢倒黑老大,擊敗一眾西洋拳、俄國拳師
    在現實社會中,蔡龍雲則被稱為是中國最後一個武術宗師。蔡龍雲不僅是武術宗師,並且擁有大學教授、武術指導、國家級的裁判員、第一批九段武者等等令人眼花繚亂的諸多稱號。蔡龍雲自小習武年僅十四歲就打敗過黑幫大佬,後期更是打遍了西洋的和俄羅斯的眾多拳師一舉成名,那麼這位享譽全國的武術宗師究竟是如何成名的呢?
  • 武術宗師李小龍:我對中國傳統武術失去了信心,包括詠春?
    ,包括詠春,他在創立一門新的格鬥流派截拳道。 李小龍逝世多年,距離現在也比較遠,只能從一些當時的信件、訪談或者日記了解,我談一下我自己的想法吧,帶點身邊的例子,李小龍是我爸的偶像,我爸從年輕接觸武術開始習練,幾乎每天都花時間練,一直到現在,中間也是受李小龍的截拳道的影響,嘗試多種拳術和技擊法,也一直在收集關於武術的資料,從一開始的《武林》《武術健身》《中華武術》等雜誌,到《武術》《琴劍樓》《李小龍技擊法》《
  • 「大師」閆芳,又一傳統武術「小丑」
    當然紅的太快,翻車自然也是很快的,閆芳最火的一段視頻就是隔空打人的那個視頻,頗似電視劇電影中的特效鏡頭,一揮袖子,一批人紛紛倒下,讓人震驚的同時也引來了一片質疑聲。於是記者採訪打假,視頻上的一切沒有在記者身上發生,閆芳解釋道:「你不是學習太極的人,你的體內沒有內力,所以你不受影響。
  • 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打
    都說中國傳統武術博大精深,到國外旅遊都要向老外展示一下「chinese kuang fu」,滿滿的自豪感。然而,最近大家總會在網絡上看到各種傳武大師被民間業餘格鬥愛好者輕鬆KO的新聞。就在前幾個月有一位混元太極宗師馬保國師傅被30秒KO的視頻成為熱搜。
  • 從一場對比懸殊的比賽中,看到了傳統武術崛起的希望……
    雖然,一個或幾個人的勝負,代表不了中國的傳統武術;可是,這些人畢竟是練著武術,還打著武術的招牌去拋頭露臉的……這能叫人不去多想?由此,又讓人記起近些年,傳統武術的連連敗北……沒有人勝過! 太極、詠春拳、八卦掌,還有什麼裡合腿、點穴……等等、用句四川話說「瓜娃子,先人板板的臉都叫他們丟盡了……。」然而,這些「大師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嘴硬……。
  • 趙氏傳奇 古武術宗師---趙斌、趙武
    ,最傳奇的兩位導師,趙斌、趙武。趙氏家族一直生活在滇西臨滄鳳慶(舊時叫順寧府大理州管轄)延續傳承雲南古武術 刀術 瞄杆子 多次參加各縣 市 省級及全國武術散打比賽。多次組織各縣 市 省級 全國 國際搏擊賽事
  • 山東「大師」用毛筆秒贏4大壯漢,傳統武術怎麼了?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自從馬保國大師因為太極比武事件發酵以來,中國傳統武術陷入了一種遭人詬病的境況。而且最近傳統武術這種強身健體的作用,似乎被過分的娛樂化了,尤其是像馬國寶這種大師,打著太極功夫的名義,去跟散打去單挑,最終的結果是被對方連續3次KO,而馬保國本人雖然依然義正言辭的表示,自己只是沒準備好,但是旁觀者都知道,在實戰方面馬保國所謂的大師只不過是小丑。
  • 「神秘電功」驚現武術擂臺,詠春拳餘昌華被打敗
    7月17日,在山東臨沂一場傳統的武術擂臺爭霸賽上驚現「神秘電功」,拳迷感慨發問,這是弄哪一出?前有馬保國這位太極拳的宗師,在沒上擂臺之前說自己有多牛,集太極之所長,只要上擂臺就能擊敗對手。可對手是誰?僅僅是一名業餘的愛好者。
  • 中國傳統武術的巔峰
    ,讓武術界人士和普通民眾開始反思甚至傳統武術的實力。普遍的理性觀點認為,傳統武術的觀點和訓練都已經過時,願不能與現代的搏擊技術和科學訓練相比。更有甚者認為傳統武術就是一個人們意淫出的神話和騙局。我也一度是這麼認為的,直到有一天我通過《逝去的武林》這本書,看到了作者對薛顛的武學論述的描述。
  • 武術一定比現代搏擊弱?十路彈腿側踹告訴你:散打源於傳統武術
    武術一定比現代搏擊弱?十路彈腿側踹告訴你:散打源於傳統武術 2020-12-05 00:00 來源:哈哈笑不停
  • 「馬保國」們的背後,是對傳統武術的嚴重消耗
    今年5月,他又和王慶民交手,現場視頻顯示,馬保國僅一拳就被擊倒在地。此前,對馬保國的質疑一直沒有停止,2015年馬保國發出的視頻顯示用「接化發」招式擊敗英國泰拳王Peter,但事後Peter澄清只是受僱拍一段影片。白髮鶴骨,憑藉內力輕鬆擊倒對手的武俠宗師終究只是小說中的想像。
  • 傳統武術能不能格鬥?李小龍:以前能殺人,現在像雜技
    一些武術導師看重形式,為功夫的套路越複雜、越花哨越好。另-些著迷於超能力(像馬維爾船長或超人一樣)。還有一些偏好扭曲的手和腿, 花了大量時間劈磚、石頭和木板等。怪招迭出,不一而足。——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馬保國成為了網絡紅人,也讓中國傳統武術陷入了困境,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打?
  • 潮汕傳統武術源流長,群英薈萃鬧新春
    說起中華武術,黃飛鴻、葉問、李小龍等著名武術宗師的名字,想必很多人都能脫口而出。實際上,潮汕武術在中華武術中也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南枝拳、李家教拳、形意拳、太極拳等拳法套路,共同交織出潮汕武林的氣象萬千。聽說,我們的主持人竹竿弟從小就痴迷武學,還夢想著有朝一日能成為「一代宗師」。今天,懷著對潮汕武學的嚮往,他開啟了一趟非凡的追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