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藥起源

2021-02-12 廣西自治區藥物研究所

壯族作為祖國南疆一個人口眾多的土著民族,是我國最早種植水稻和最先培植棉花的民族之一,高山畜牧業也較為發達。與這種物質生產活動相應的是,壯醫藥的逐步形成和發展。壯族醫藥的萌芽、發展與壯大,是歷代壯族人民與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眾多疾病做鬥爭的必然結果。壯族先民在野獸橫行、山重水複的嶺南地區生活,疾病、創傷是難以避免的。為了生存,他們必須不斷的同各種疾病作鬥爭,千方百計地尋找一些防病治病的有效藥物與治療方法。在長期與疾病做鬥爭的實踐中,壯族人民逐步積累了一些醫學經驗,擁有了自己的壯醫和壯藥。

神話是人類祖先所特有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在壯族聚居的柳州、南寧、百色、河池地區的不少縣誌中,在述及民藥時,都有「藥王廟」的記載。有壯醫起源的神話傳說主要有兩個,即「神醫三界公的傳說」和「爺奇鬥瘟神——靖西壯鄉藥市的傳說」。從這兩個神話傳說故事中,可以想像到壯族先民崇尚醫藥,頑強和通疫疾病作鬥爭的精神和理想境界,是壯醫起源和壯族先民早期醫療活動的反映。

藥王

藥王是古代壯族群眾對名醫、神醫的尊稱,昔時,壯族地區各較大村寨都建有藥王廟或醫靈廟《寧明州志》載:「醫靈廟在東門外附近城腳。」《邕寧縣誌》載:「藥王廟在北門大街,東嶽廟左側。」《柳州縣誌》載:「藥王廟,在西門內。」清代以前,壯族地區基本上沒有西醫,中醫也為數不多,這些被立廟幾年的神醫藥王,儘管多數沒有標出姓名,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壯族民間名醫,他們因高明的藝術和高尚的醫德而受到廣大群眾的敬仰。

三界公

三界公又稱三介公,是壯族民間傳說中的神醫。廣西忻城縣土司衙署附近現在仍保存有一座三界廟。據民間傳說,三界公得閒人傳授藝術和法寶,專門為窮苦村民診療疾病,藥到病除,讓人起死回生,名氣很大,得以立廟享受百姓香火。三界廟能修到土司衙門旁邊,亦可以從側面反映這位神醫在當地官民心目中的地位。

九針亦從南方來

著名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對後世中醫學理論的奠定有深遠的影響。典籍其中提到:南方者,天地所長養,陽之所盛處也。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攣痺,其治宜微針。故九針者,亦從南方來。意思是南方地區,自然界萬物長養的氣候,陽氣最盛的地方,地勢低下,水土薄弱,因此霧露經常聚集。該地的人們,喜歡吃酸類和腐熟的食品,其皮膚腠理緻密而帶紅色,易發生筋脈拘急、麻木不仁等疾病。對其治療,宜用微針針刺。所以九針的治病方法,是從南方傳來的。

從柳州、桂林、南寧等處發掘的舊石器時代和薪石器時代的遺物中,壯族先民們所使用的工具先後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石片、骨器、骨針以及陶器等,並有捕獲生物及用火的遺蹟。這些原始工具中,就有可供醫療用的砭石、陶針、骨針。原始時代穴居野處,由能取火進而製作陶器,漁獵熟食,有利於人體各器官特別是大腦的發育,並減少了胃腸病的發生。

出土文物中的壯藥

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廣西貴縣(今廣西貴港市)發掘出羅泊灣一號漢墓。標本M1:248出土時內盛植物葉,經廣西植物研究所鑑定為鐵冬青,是一味常用壯藥。一號墓室淤泥內出土了大批植物種實,經廣西農學院(現廣西大學農學院)和廣西植物研究所鑑定,計有稻、粟、大麻、黃瓜、香瓜、番葫蘆、橘、李、梅、青楊梅、橄欖、仁面、羅浮栲、廣東含笑、金銀花、花椒等種實,以及姜(保存根塊)、芋(保存芋莖和芋頭外皮)和一些纖維狀物(可能是木棉)。這些植物中,金銀花、生薑、花椒均為常用壯藥。

壯醫傳承與現代結合

新中國成立以後,民族醫藥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一批民族醫療、科研、科學機構建立起來,給民族醫藥為人民健康服務提供了舞臺。在生產活動中,由採集食物進而識別百藥,並製造了簡單的醫療工具。隨著壯族地區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壯醫藥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並有所發展。尤其是自廣西民族醫藥研究所創辦以來,廣大壯醫藥工作者經過艱苦奮鬥,從零散的文獻收集、文物古籍的考證、壯族民間實地調查等方面入手,全面地整理了壯醫藥理論體系,完善了壯醫三道兩路、陰陽氣血、臟腑功能、三氣同步等理論。

縱觀古代壯醫的發展歷史,壯醫、壯藥被許多文獻、考古發現和民間傳說等證實,壯藥古已有之。六十多年來,廣西藥物研究所專家多次深入廣西少數民族民間,研究民族醫藥養生文化,共採集廣西地方驗方三千多種,對壯瑤醫藥進行挖掘、整理、總結,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構建了以「陰陽平衡論」、「三氣同步論」、「道路互通論」、「毒虛治病論」、「氣血均衡論」為核心的五大壯醫學理論體系;以壯醫藥核心理論為背景,結合生活環境、民族養生保健習俗,形成「調氣」、「解毒」、「補虛」、「祛瘀」四大臨床診療用藥法則;並提出了自己獨特的長壽解秘三大健康理論。廣西藥物研究所將借力現代科技專業開發廣西民族醫藥瑰寶,開發出以抗衰老、治療慢性病和「防養調」養生為主的一系列民族大健康產業產品。

創建60多年以來先後承擔國家部委及自治區級科研多個項目,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和自治區科技廳評為「廣西科研重點企業」、「廣西優秀科研院所」和「振興科技先進單位」,「新產品百花獎」。現為廣西民族醫藥協會、廣西抗衰老科學技術學會、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單位,並榮獲廣西科技廳授予「高新科技技術企業」,2019年廣西戰略發展研究會授予「廣西民族醫藥研發科技人才基地」稱號。

相關焦點

  • 【晟朗快訊】晟朗公司內部專供「駱越壯酒」的來歷
    到達橫山寨後,人多面黃體虛、極度疲勞,須停留休整、恢復體力,於是阮藥師根據古駱越流傳下來的秘方,吸取《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備急千金要方》等精華,研製出駱越壯酒,供賓旅恢復健康飲用。1259年,蒙古3000鐵騎火燒橫山寨,阮藥師有幸躲過橫山浩劫,遂返回駱越古都武鳴,駱越壯酒由此經過750多年的師承相受和口耳相傳流傳了下來。
  • 中國廣西壯醫藥文化發揚光大 壯醫已走進東協國家坐診
    10月26日至30日,「壯美廣西小康路——2020境外媒體看廣西」採訪活動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舉行,期間媒體採訪團來到廣西國際壯醫醫院,親身體驗廣西壯醫的傳統特色療法。10月26日,包括東協頭條在內的海內外媒體記者實地到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參觀,走訪該院的民族醫藥文化長廊、治未病中心、國際醫療部等特色門診,廣西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西國際壯醫醫院代理院長戴銘,副院長黃國東陪同採訪。
  • 【祝味菊】陽明壯熱
    卒病傷寒,壯熱煩渴,六脈洪實,譫妄無度,不可終日。醫皆慮高年氣衰,不敢任用峻劑。餘重與玉女煎,去牛膝加犀、羚各9克,一劑知,再劑已,數日而痊。閱十餘載,猶見其獨步街頭,腰腳彌健,計已耄耋之年矣。若斯稟賦,實為稀有者也,有是體,始用是藥,吾非不用寒涼也。特以今人體質澆薄,宜溫者多,可清者少,溫其所當溫,不足為病。
  • 朱進忠:「壯火散氣,少火生氣」臨床實錄
    ,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壯火,少火者,既非僅指天地之壯火、少火,人之壯火、少火,亦非藥物之壯火、少火;既非僅指烏、附為壯火,亦非僅指參、歸為少火。然而究竟何謂壯火?何謂少火?仍然不甚明了。後來,通過臨床反覆體會,才對壯火、少火之含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病案130年前,曾遇一患者,女性,40歲。
  • 有條有理學《內經》——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
    這個認識在中醫理論中也有體現,正是「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原文及釋義:《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原文中的火,是陽的意思。壯火就是陽氣旺盛,少火就是陽氣溫和。
  • 藥香生活 香藥同源
    因此中醫藥學將香視為養生養性之『藥』,形成了『香藥同源』的傳統。中醫與道教有著共同的起源,中醫裡的一些養生治病的觀念均來自於道教。而道家認為香可以輔助修道,葛洪《抱樸子內篇·黃白》載煉丹、齋醮時須焚香:「凡作黃白,皆立太乙、玄女、老子坐醮祭,如作九丹法,常燒五香,香不絕」。
  • 廣西滑鼠蛇等四種蛇壯(瑤)藥材質量標準編制項目獲立項
    9月2日,自治區藥監局組織有關中醫藥及民族醫藥專家在南寧召開論證會,對自治區林業局提出的「關於將滑鼠蛇等四種蛇壯(瑤)藥材質量標準予以立項的函」項目立項進行專家論證。專家組通過聽取項目組的匯報,經質疑和討論,一致認為滑鼠蛇、眼鏡王蛇、灰鼠蛇和鉛色水蛇具有醫藥專著或文獻記載,在我區壯瑤民間中具有傳統的用藥習慣,具有強筋健骨,祛風除溼,疏經通絡,止癢等多種功效,用於風溼痺痛,中風,半身不遂,神經痛,腰腿痛,小兒麻痺症或皮膚溼疹,疥瘡等病症。上述四種蛇類藥材在我區資源豐富,且目前均已有一定規模的養殖產業。
  • 歐布奧特曼:歐布的起源以及他的一些形態
    TV裡解釋他使用卡片是因為他在與光之魔王獸傑頓的戰鬥中失去了自己的起源形態,因此只能使用別人的力量進行戰鬥。歐布的起源形態,這個形態原本應該是使用小型的歐布聖劍進行變身的,很遺憾的是TV裡並沒有直接使用變身,《歐布原生》裡倒是有使用歐布聖劍變身的,只不過是初始形態。
  • 廣西國際壯醫醫院:讓壯醫藥走出國門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採訪團參觀壯醫藥線點灸。龐思瑜攝&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廣西國際壯醫醫院院長覃裕旺介紹醫院科室設置。
  • 壯話山歌410| 壯話山歌《山歌唱響學壯熱》 視頻欣賞
    壯話山歌歌詞欣賞《防溺水六不準》要妻廠巾崖,安排半點鐘;正奸壯飯中,又開工轉倒。舞騰洞約淆,層禮倒麻蘭;陷陷特加班,麻騰蘭幾更。村中老者幾乎人人愛聽甚至會吟幾首壯話山歌,可以說壯話山歌已深入壯鄉百姓的心中;以歌說事,以歌會友,以歌表達情感正在形成一種時尚;因此逢年過節和每年「壯族三月三」歌節,《壯話山歌》都會響徹壯鄉大地,熱鬧非凡。弘揚、傳承《壯話山歌》是我們每一代壯族人的責任。
  • 4招讓你補腎壯腰,不再擔心腰痛
    多吃一些補腎壯腰的食物飲食對於調理五臟六腑來說非常重要。在中醫上來說,腰為腎之外府,腰痛這是腎出現問題,所以多吃一些補腎壯腰的食物進行調理。在食物上講究黑色入腎,所以很多黑色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黑木耳等都可以補腎。
  • 盧姓起源
    除上面述及者外,漢代匈奴人有盧姓;金時女真人紇石烈氏,漢姓為盧;世居綬山、瀋陽、遼陽等地的清滿洲人有盧姓;清代滿洲八旗姓赫舍裡氏,後改為盧氏;清代貴州貴陽府定番州土司為盧氏;赫哲族努耶勒氏,漢姓為盧;彝族阿盧氏、勒戈氏,漢姓均為盧;滿、彝、壯、苗、瑤、黎、毛難、仫佬、蒙古、布依、土家、朝鮮、臺灣土著等民族均有盧姓。
  • 探尋苗藥秘方:苗沐源帶您一起了解苗藥文化
    苗藥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苗族有著「千年苗醫,萬年苗藥」之說。在這幾千年的時間裡,苗族誕生過許多精通苗藥藥理的大家,也治癒了許多的疑難雜症,,在現在苗藥越來越受到廣大百姓的喜愛,市面上苗藥的銷量也是呈可觀的狀態。苗藥一直以效果快、效果好著稱,治根治本,對身體起到一個全方位的理療。
  • 站樁的起源
    站樁的起源距今已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在早期我國的考古研究中,發現一個壁畫叫黑山崖刻,其中就有一兩面描述了古人站樁的姿勢和狀態。本文轉載公眾號:【大臉貓微笑】 宗旨:人體大藥,向內求法如若轉載請標準來源,否則視為侵權
  • 千年苗醫,萬年苗藥
    苗醫命名古怪,有的突出藥物特殊形貌,很多藥名與十二生肖有關,如牛星草,虎耳草,馬蹄草,龍牙草,鼠尾草,蛇眼草等等                        苗藥在加工炮製劑型方面,多主張用鮮藥外,也將藥物通過曬,露,蒸,煮,炒,浸,酒制,茶制,醋制等加工方法使藥物提高藥性!
  • 壯瑤族傳承400年的長壽秘密,人手一個的手捶升級版,敲打更省力
    400多年前,連山壯、瑤山民們就有了運用山蒼子製藥、制捶、制枕,以之調養身體。瑤族人民的長壽也正是因為「用山蒼子做成手捶」捶身體的習俗所致。這個養身秘訣流傳了百年,至今仍然保留著。為了讓山蒼子手捶適應現代調養需求,除山蒼子外,壯、瑤族山民還在填充物中融合了決明子、女貞子、布驚子為輔。4種原材,結實包紮在手捶裡,聞起來有淡淡的藥香,由內而外很是療愈。深山採摘,去皮、晾曬、清洗、挑選,裝袋……工序雖繁瑣但由不得一點偷工減料,大自然的饋贈,勞動者的質樸,成就這款——山蒼子手捶。
  • 壯瑤族傳承400年的長壽秘密,人手一個的手捶升級版,敲打更省力.
    為了讓山蒼子手捶適應現代調養需求,除山蒼子外,壯、瑤族山民還在填充物中融合了決明子、女貞子、布驚子為輔。4種原材,結實包紮在手捶裡,聞起來有淡淡的藥香,由內而外很是療愈。深山採摘,去皮、晾曬、清洗、挑選,裝袋……工序雖繁瑣但由不得一點偷工減料,大自然的饋贈,勞動者的質樸,成就這款——山蒼子手捶。
  • 久居瘴氣、寒氣的山林,壯瑤族怎麼做到「世界最長壽的民族」
    壯瑤族人民過去生活十分艱苦,缺吃少穿,缺醫少藥,常常遊耕於高寒山區,深山老林之中,長年與瘴氣、寒氣打交道,卻能安渡百歲。藥物不經胃腸破壞,直接作用於皮膚透皮吸收,較之內服藥,具有持續、和緩、不良作用小、不引起胃腸道反應的優點,也不會增加肝臟負擔。
  • 百家姓之黃姓氏起源、來歷
    姓氏:黃姓氏祖宗:陸終姓氏起源:黃姓為中國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黃國(今河南信陽地區潢川縣),黃姓起源有三支。1、出自嬴姓。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是「帝顓頊之苗裔」,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
  • 藥球訓練基礎理論(轉載)
    藥球,通常也可稱為重力球、健身球。對於男子,其重量通常為3千克;女子則為2千克。常用於輔助病人的損傷恢復、康復治療和力量訓練。它在運動醫療領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今,在全世界,藥球運動的受歡迎程度與日俱增,在中國也是如此。然而,人們有時也會把藥球與那種較大的健身球相混淆。藥球訓練是力量訓練中歷史最為悠久的方法之一。在最早提及藥球歷史史料可追溯到近3000年前的波斯摔跤運動員用以沙填充的囊袋輔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