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孝子四年嚼食餵父 人間真有「烏鴉反哺」

2021-01-16 大眾網

父親病倒在床失去意識,水寨鎮門口村村民皇甫春生四年「嚼物餵父」

皇甫春生每天安排好父親的熬粥炒菜,並嚼碎了餵給父親。

  大眾網濟南7月10日訊(見習記者 馬俊驥 通訊員 董穎華 孫殿玉)在章丘市水寨鎮門口村,提起「皇甫春生」這個名字,每個人都會由衷地豎起大拇指。在父親癱瘓的20多年裡,他精心照顧,無微不至。父親意識模糊沒法吃飯的4年間,他每天把飯嚼了一勺一勺餵給父親,演繹了現實版的「烏鴉反哺」,在他的帶動下,門口村孝敬老人蔚然成風。

  7月10日,記者走進皇甫春生家門時,他正在裡屋為老父親擦臉。雖然是夏天,但老人的身上還是蓋著一層薄被。「他身體沒有知覺了,光躺著不動,身體產生不了熱量,天熱也得多少蓋著點。」照顧父親多年,皇甫春生已經有了經驗。

  20年前,皇甫春生的父親突然開始莫名摔倒、忘記事情,到醫院檢查,醫生說是因小腦萎縮導致的。隨著病情加重,老人逐漸不能走路、癱瘓在床,意識也喪失了。「剛開始雖然不能下床,雙手還有意識,用手撐著在床上活動一下身體。近四年已經基本沒有意識了。」

  老人意識喪失,牙齒也都脫落了,可飯總要吃,怎麼辦?剛開始皇甫春生想了很多辦法,吃流食、蒸雞蛋,可是食物單一,老人營養不夠。後來皇甫春生就想到把飯嚼了餵父親的方法。

  皇甫春生說,嚼食餵父其實是在和自己的身體本能做鬥爭,「如果自己吃飽了再去嚼食物就會反胃,如果沒吃飯,等把父親餵飽了,我自己也不想吃了,一頓飯常常要餵上一個小時。」經過幾年的適應,現在皇甫春生已經習慣了每頓飯先餵父親,然後自己再吃,經過摸索,他還給父親定下了健康食譜:「早晨一般蒸兩個雞蛋,中午半個饅頭半碗肉。晚飯吃得少一點,泡點心或是衝奶粉。」

  臨近中午,皇甫春生打開冰箱,從一個大盤裡舀出半碗肉,再加一個饅頭,仔細地放進鍋裡熱上,這是父親的午飯。「一到集上就去割肉,一回兩斤,燉得爛爛的放在冰箱,一天中午吃半碗。這肉,俺兒從沒給他爹斷過。」皇甫春生的母親提起兒子,總是心疼地抹眼淚。

  當被問到照顧父親最困難的是什麼時,皇甫春生的回答出人意料:「他生病了,我替不了他。」如今,說起皇甫春生,村裡人沒有不豎大拇指。門口村婦聯主任皇甫寶香告訴記者,在皇甫春生的帶動下,村裡孝順老人已經蔚然成風。「村裡人教育孩子,都拿他當例子。」面對別人和誇獎和讚譽,皇甫春生卻總是不以為然:「都說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動物都能這樣,何況人呢?」

相關焦點

  •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每個人必讀的經典故事)有視頻
    羊媽媽討厭母雞的話,就不客氣地說:「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頭來犯下擰脖子的死罪,還得挨一刀,對你有啥好處?」氣走母雞後,小羊說:「媽媽,您對我這樣疼愛,我怎樣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羊媽媽說:「我什麼也不要你報答,只要你有這一片孝心就心滿意足了。」小羊聽後,不覺下淚,「撲通」跪倒在地,表示難以報答慈母的一片深情。從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著。
  • 科學網—烏鴉反哺嗎
    本來是母親銜食繼續餵育幼鳥,可是古人誤以為幼鳥銜食孝敬母親,於是「慈鳥」「孝鳥」便成了寒鴉的綽號。 ■趙序茅 和貓頭鷹被扣上「不孝之鳥」的罪名相比,中華文化中自古有寒鴉報恩的說法,將烏鴉視為「孝鳥」。可是,當我查閱文獻後,才知道「烏鴉」很可能只是「傳道」之人的一面之言!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云:「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可謂慈孝矣。」這就是民間流傳所謂烏鴉「反哺」的說法。
  • 朱文杰/「烏鴉反哺」說孝慈
    這是因襲前代烏鴉反哺其母與儒家孝道契合的觀念,視烏鴉為孝慈、吉祥之鳥,並加以熱愛和祟仰。《藝文類聚》卷九十二羅列的前代資料,就把烏鴉看作是「吉烏」 「祥禽」 「孝鳥」 「慈烏」。烏鴉反哺的「反哺」一詞出處為《初學記·鳥賦》:「--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反哺」一詞用來比喻子女孝養父母,是從烏鴉這一動物的習性來的。
  •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你知道羊羔為什麼「跪乳」嗎?
    這都是講要有感恩之心的意思,具體說意思是烏鴉長大後,會本能的餵養照顧自己的母親;小羊羔吃奶時總是跪著,仿佛是在感謝母羊對自己的養育之恩。據記載,「反哺」是烏鴉的習性。烏鴉的雛鳥長大,必銜食飼其母。《本草綱目》中稱烏鴉為慈鳥:「此鳥出生,母哺60日,長者反哺60日,可謂慈孝矣。」後來人們便將反哺比做子女孝敬父母。束皙在《補亡詩》中說:「嗷嗷林鳥,受哺於子」。蘇轍的詩中也提到:「馬馳未覺西南遠,鳥哺何辭日夜飛」。都說的是烏鴉由母鳥養大,在母鳥衰老不能覓食時,小烏鴉便銜食餵母鳥,以為回報。
  • 烏鴉反哺,喜上眉梢?喜鵲和烏鴉很多人分不清楚
    在唐代以前,烏鴉在中國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預言作用的神鳥,有「烏鴉報喜,始有周興」的歷史常識傳說,漢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同類相動》中引《尚書傳》:「周將興時,有大赤烏銜谷之種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諸大夫皆喜。」 古代史籍《淮南子》《左傳》《史記》也均有名篇記載。
  •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代表孝順的烏鴉,怎麼會淪落成不祥之鳥
    認為雅烏就是楚烏,有白肚皮,似乎又不是烏鴉,終究弄不明白。後人認為不祥的就是第二種的「雅烏」,也就是烏鴉,李時珍認為烏鴉就是楚烏、鸒、鵯鶋、老鴉、大觜烏,並特別說明:「烏鴉大嘴而性貪鷙,好鳴,善避繒繳,古有《鴉經》以佔吉兇。然北人喜鴉惡鵲,南人喜鵲惡鴉,惟師曠以白項者為不祥,近之。」就是說烏鴉這種東西嘴大而貪婪,而且兇猛(崔豹《古今注》裡說:「烏,一名鷙鳥。」鷙鳥就是猛禽),善於躲避箭矢。
  • 烏鴉,為什麼在中國同時有吉兇兩種寓意?
    有三足神烏,為西王母取食。」究其原因,可能有兩方面。首先,與遠古時代人們對太陽的崇拜有關;其次,人們對神秘的黑色有一種崇拜感。在夏朝時,黑色就是權力欲高貴的象徵。人們祭祀的地點為黑色,乘坐的馬是黑色,就是祭品也要用黑色的羊。人們將對太陽的崇拜與黑色的崇拜合二為一,同時,烏鴉喜食腐肉,在獲取食物相對困難的遠古時代,人們認為有烏鴉的地方就會有食物。
  • 日本的烏鴉
    他們的孩子原本有十個,都住在東方大海的扶桑樹上(扶桑是古日本的別稱,中國古代神話在這兒就好像和東瀛扯上了點關係),每天輪流讓母親羲和駕日車帶他們上天值日,後來十兄弟不滿先後次序,十日一同升天,烤焦大地,乾旱致使民不聊生,就惹惱了神射手后羿,結果被他一怒之下射下九隻,只剩一個,就是今天的太陽了,「后羿射日」就是由此而來。神話中的烏鴉雖似乎不是什麼好鳥,但古人亦有以烏鴉為報喜鳥之說。
  • 你不知道的冷知識:烏鴉不吉利其實是謠傳,它的用途有很多
    烏鴉之所以惹人討厭,原因之一是其醜陋的外表。在《中國民俗辭典》中記錄"烏鴉頸項處有一圈白毛,餘皆漆黑,與喪服相似,又喜食腐屍,故視為不祥之物。"烏鴉一身黑毛,跟羽毛顏色鮮豔多彩的鳳凰、鸚鵡等其他鳥類自然是無法比擬。另一方面,烏鴉難聽的叫聲也是人們所不喜歡、忌諱的東西。
  • 烏鴉到底是不是個好鳥 推敲迷
    白居易也在詩《和大嘴烏》中,對烏鴉是吉祥的象徵有過描寫:「...此烏所止家,家產日夜豐。上以致壽考,下可宜田農...」忠孝:在中國有這麼句流傳已久的諺語「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雖然「烏鴉反哺」一說有道德綁架之嫌,但有學者認為這種群體間的互助行為的確存在於鴉類之中,並非古人為了方便統治而虛構出的說法。除「反哺」以外,還有一個關於烏鴉忠孝的傳說:西漢文學家劉向在其所著的《說苑》一書中記載:「顏烏,烏傷人。親亡,負土為大冢,群鴉數千,銜土相助焉。烏既死,群鴉又銜土葬之。」
  • 動物世界 | 烏鴉頭上過,無災必有禍?
    諺雲「烏鴉頭上過,無災必有禍」,「老鴉叫,禍事到」等,均是此類觀念的反映。為禳解烏鴉報兇,民間還有各種專用法術,如遇當頭聒噪,則蹬足痛罵,旋吐唾沫一口;或默誦「乾元亨利貞」五字真言七遍,等等。烏鴉兆兇觀念的產生,可從兩方面得到說明。其一,烏鴉是雜食性鳥類,嗜食死動物。
  • 烏鴉在日本很吉祥,還險成日本「國鳥」丨日本文化
    烏鴉雀形目中最大形者,體色通常呈黑色或灰色,沒有靚麗討人喜歡的外貌,叫聲也十分刺耳難聽,更比不上夜鶯動聽的歌喉,而且還是食腐動物,常常出現在腐爛的動物屍體周圍
  • 日本獨有的烏鴉風景線 | 日本物語
    這隻烏鴉有3隻腳,所以被稱為「八咫鳥」,但是後來經過考證,那第三條腿是牽強附會的,神武天皇就是逮到了一隻普通的烏鴉吧。所以至今烏鴉被日本人當作「立國神獸」,也曾作為日本足球代表的象徵。日本足球協會採用八咫烏圖案當作會徽,參加世界盃足球賽的日本隊員的球衣上就繡著八咫烏,這八咫烏不是別的,就是一隻三腳的烏鴉。由此可見烏鴉在日本的地位是無與倫比的。
  • 【貝貝的童話小鎮】烏鴉反哺的故事
    烏鴉媽媽在一棵大樹上安了家,築了一個鳥巢,在鳥巢中烏鴉媽媽細心地照看自己下的鳥蛋。清晨的太陽早早地跳上了天空,給廣闊的大地吹來難以忍受的陣陣灼熱巨浪,烏鴉媽媽生怕自己的寶貝蛋受不了高溫炙烤,於是它就站在鳥巢上張開翅膀,仿佛就像一把打開的遮陽傘,灼熱的陽光,曬烤著烏鴉媽媽,使它頭暈目眩,但它堅持著,努力著,保護它的寶寶免受傷害。
  • 「吞梅嚼雪,不食人間煙火」析李清照《一剪梅》
    後人評價此詞:「吞梅嚼雪,不食人間煙火」!喜歡我關注百家號「文藝那點兒事兒」!
  • 烏鴉也是保護動物——萬物皆有靈 row brow crow grow throw
    烏鴉的名聲一直不好,在老百姓心中常常是死亡、恐懼和厄運的代名詞,人們非常厭惡它。throw row crow brow grow象形串聯記憶:扔掉吵嚷的烏鴉會讓眉毛長起來。烏鴉『』呱『』、『』呱『』的叫聲刺耳,被認為是兇兆、不祥之兆,認為這種叫聲會帶走人的性命、抽掉人的魂魄。
  • 烏鴉是不祥之兆,為何故宮中會有大量烏鴉,還有專人餵養
    一直以來,烏鴉都被人們視為不祥之兆,大家喜歡喜鵲,喜歡燕子,唯獨最忌諱見到烏鴉。而烏鴉以腐肉為食,一般屍體多的地方,就會聚集一大群烏鴉。但令人不解的是,故宮裡就有大量烏鴉。既然如此,為何會有大量烏鴉,甚至還有專人餵養呢?其實關於這一點,在古裝劇《金枝欲孽》中就有提到。在該劇中,陳豪飾演的孔武,與弟弟陳爽終於當上了侍衛,但在上班的第一天,就被安排去餵烏鴉,兄弟倆對於宮中養烏鴉這件事也很不解。
  • 盛京皇宮上空的烏鴉
    在滿族聚居的地區,許多人家的院子裡都立有一個高高的木桿子,這個杆子就是為了餵烏鴉、喜鵲而立的,在這個木桿子上面有一個鬥,在鬥裡裝有豬肉、豬下水以及米等食物,以此來餵烏鴉和喜鵲。那麼烏鴉為什麼能夠得到滿族人的敬重呢?這要先從瀋陽故宮清寧宮前庭院裡的索倫神杆說起。
  • 四月新番《昨日之歌》吊車尾畢業生餵烏鴉招來一段舊情
    住著破舊的老房子,做著想不幹就不幹的臨時工,心裡有喜歡的異性,也有點興趣愛好,卻沒有喜歡到要為感情去努力的地步,總之能活下去就可以了。這樣的人,就像社會中的吊車尾,2020年4月新番《昨日之歌》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個沒有夢想的傢伙。
  • 烏鴉曾是吉祥鳥,雖被認為是雄鳥,卻也是一種「孝鳥」!
    對於烏鴉,老一輩的人們總是認為它們是厄運之象徵。當我們聽到烏鴉的叫聲時,總是認為會有壞事發生。其實,這是根本就沒有科學依據。那麼 村裡面的人會將黑色的布料掛在村口,告訴別人村裡面有瘟疫。如果村外之人看見了黑色的布條,就會敬而遠之,所以黑色也被認為是不祥之兆。因為烏鴉也會有食用腐肉的習慣,而且全身的羽毛或是大部分羽毛都是黑色的,叫聲也非常的難聽讓人厭惡。當得病的人們未能及時下葬,或是死在荒山野嶺之時,屍體腐爛之後就變成了烏鴉的食物,所以烏鴉也被看作為不祥之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