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7年
瀋陽故宮清寧宮前庭院裡的索倫神杆。
清光緒三十四年,奉天候補知縣劉建封曾尋覽至此,為使人人得瞻,在池邊立下這座「天女浴躬池」石碑。
許多人討厭烏鴉,烏鴉自古以來出現在文學作品中都是一個不吉利的象徵,尤其是形容一個人死得很慘的時候,往往會說其暴屍荒野被烏鴉吃得屍骨無存,比如《射鵰英雄傳》裡的楊康。但滿族人卻例外,他們非但不哄打烏鴉,反而對其倍加珍愛。在滿族聚居的地區,許多人家的院子裡都立有一個高高的木桿子,這個杆子就是為了餵烏鴉、喜鵲而立的,在這個木桿子上面有一個鬥,在鬥裡裝有豬肉、豬下水以及米等食物,以此來餵烏鴉和喜鵲。
那麼烏鴉為什麼能夠得到滿族人的敬重呢?這要先從瀋陽故宮清寧宮前庭院裡的索倫神杆說起。
清寧宮前庭院裡的神杆
瀋陽故宮清寧宮前庭院裡立著一根三米多高的木桿子,木桿子安在一個漢白玉的石座上,在這個杆子的頂部還套著一隻錫鬥。這個杆子是幹什麼用的呢?杆子上的錫鬥是裝什麼的呢?杆子為什麼會立在這裡呢?
這個杆子就是人們常說的索倫杆,又叫索摩杆,是滿族傳統的祭天「神杆」。按滿族習俗,祭杆時,在錫鬥裡要放上碎米和切碎的豬下水、腸子等,供給烏鴉和喜鵲享用。這種奇異的祭祀,不知始於什麼時候。但為什麼立杆祭天飼鴉鵲,倒有一段有趣的傳說。
據《滿洲實錄》載:三仙女在布勒瑚裡沐浴,神鵲銜一朱果放在仙女佛庫倫衣上,佛庫倫吃了之後就懷孕生下了愛新覺羅的祖先布庫裡雍順。布庫裡雍順領導愛新覺羅家族許多年後,他們的子孫開始變得暴虐無道,在某一年的六月間,部眾群起暴動,攻破了鄂朵裡城,追殺布庫裡雍順的子孫,全族中只有一個叫範嗏的小男孩逃了出來。當他逃到曠野時,追兵已經趕來,在危難之際,突然一隻喜鵲飛來落在範嗏的頭上,追兵誤認為喜鵲下是一顆枯樹,便收兵回去了。從這以後,愛新覺羅家族就奉喜鵲為祖,從不加害,並留下了立杆子,供碎肉,請喜鵲享用的習俗。《清史稿》說這個故事的主人是滿族的遠祖範嗏;後來,他的孫子孟特穆很有智謀,將殺害他全族的仇人子孫四十多人,斬於虎蘭哈達山下,為家族報了仇。這個孟特穆,也稱為猛哥帖木兒,就是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的六世祖,清代皇族奉他為愛新覺羅氏的始祖,尊為「肇祖原皇帝」。
努爾哈赤的祖先們
十三世紀初,元朝取代金朝,統治北部中國。就在蒙古貴族統治時期,孟特穆居住在斡朵裡,即今黑龍江依蘭。這時的元朝政府在當地設立五個萬戶府,即桃溫、胡裡改、斡朵憐、脫斡憐和孛苦江,孟特穆曾任斡朵憐萬戶。在元明交替時期,統治者對東北地區失去了控制,東海女真(明朝時稱「野人女真」)不斷南擾,努爾哈赤先人的部落沒有力量抵抗,被迫向南遷徙到吉林琿春等地。
努爾哈赤的祖先猛哥帖木兒是個有才幹、有威望而又忠於明廷的女真首領。公元1404年,即明永樂二年九月初三日,他從家中起程前往京城朝拜永樂皇帝。到京後,備受永樂皇帝和朝臣的禮遇,授予他建州衛都指揮使官職,賜給印信、金帶等物品,從此,猛哥帖木兒正式成為明帝的邊臣。公元1426年,即明宣德元年,猛哥帖木爾晉升為都督僉事。公元1432年,即明宣德七年,猛哥帖木兒晉升為右都督。公元1433年,即明宣德八年十月十五日,女真中的反叛人物楊木答兀夥同古州女真,即七姓野人襲擊官軍,猛哥帖木兒率軍保護使臣。楊木答兀敗走,但四天後,楊木答兀與七姓女真重新殺回,猛哥帖木兒和長子阿谷即權豆戰死,只有弟弟凡察倖免於難。
猛哥帖木兒死後,部眾離散,部分人跟隨了他的弟弟凡察。宣德皇帝任命凡察為都督僉事,統領建州左衛部眾。時過不久,猛哥帖木兒的幼子董山被從掠奪的部落中贖回。公元1437年,即明正統二年,董山向明廷提出遷入遼東居住,並承襲父職,任建州左衛指揮使。明正統五年,董山和叔父凡察移居到佟佳江即渾江,今遼寧省新賓縣西蘇子河近地定居。這時,二十歲的董山得到了部眾的支持,公然反抗凡察的領導,造成叔侄關係緊張。遼東總兵官曹義了解到部落的民眾傾向董山,於是,朝廷決定增設建州左衛。公元1442年,即明正統七年,明廷任命凡察為都督同知,獨掌右衛。董山也為都督同知,獨掌左衛。公元1458年,即明天順二年,董山承襲父職,為建州左衛右都督。
公元1469年,即明成化五年七月,明朝皇帝授董山之子脫羅為建州左衛都指揮同知,其為努爾哈赤四世祖。公元1479年,脫羅晉升為建州左衛都督。
努爾哈赤的世系出自脫羅的三弟錫保齊篇古,因此努爾哈赤的祖系不是大首領的嫡系長子的後裔,史書上稱「建州左衛枝部所出」。錫保齊篇古之子為福滿,即清代的興祖。福滿生有六個兒子,其中,覺昌安居住在赫圖阿拉。覺昌安生有五子,其中第四子塔克世就是努爾哈赤的父親。
公元1583年,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在一場戰役中被明軍誤殺,自覺理虧的朝廷下旨,讓努爾哈赤承襲了覺昌安的建州左衛指揮使之職,他由此正式起兵,踏上統一女真部落的徵程。
另一個傳說的版本
另一個傳說的版本是這樣的。
公元1574年,即明神宗萬曆二年,遼東總兵李成梁攻破了女真部落首領王杲的古勒寨,其時努爾哈赤兄弟正寄住在外祖父王杲家中,於是成為俘虜。努爾哈赤非常聰明,立即跪在李成梁的馬前,痛哭流涕,請求賜他一死。李成梁見他乖敏可憐,收到帳下作了隨從和侍衛。據傳,因努爾哈赤長相憨厚、樸實,李成梁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小憨子。
有一天晚上,小憨子在給李成梁洗腳的時候,看到他腳上有三顆黑痣,就說,「你腳上長了三顆黑痣,我給你刮下來吧。」李成梁說:「那可不行,小憨子,你知道我為啥能當上這遼東的總兵嗎?」努爾哈赤說「不知道」;李成梁得意地說,「我就是因為腳心長的這三顆黑痦子,命中注定要坐這遼東的總兵。」努爾哈赤笑著說,「我不信,我腳心上還長著七個紅痦子呢?」李成梁聽說,忙讓小憨子把鞋脫下來一看,果然有七顆紅痦子,而且還非常像天上北鬥七星的排列形狀,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不就是腳踏北鬥的七星混龍嗎?
恰巧前兩天,京城送來皇上密旨,說明朝欽天監夜觀天象,看出遼東女真人中,要出一個造反的七星混龍,讓李成梁秘密擒拿,這不應在了小憨子身上。
總兵把這事告訴了他的小妾喜蘭,並準備明日打造木籠囚車,押解小憨子送往京城,喜蘭是個善良的女人,等到李成梁睡熟後,她爬起來穿上衣裳,來到努爾哈赤住的屋裡,把事情告訴了他。小憨子連夜逃出了總兵府,李成梁立即派兵去追,小憨子跑得筋疲力盡,終於,支持不住昏死了過去。
追兵眼看就到了,就在這個時候,天空中飛來了成群的烏鴉,落在努爾哈赤身上,把他遮蓋在裡面,追兵沒有發現就走了,努爾哈赤因此獲救。這就是著名的「烏鴉救駕」的故事。努爾哈赤在建國稱「汗」之後,為了感謝烏鴉救命之恩,奉烏鴉為「神」,並設專門的鴉糧餵養。
盛京內務府飼養的烏鴉
民國遺書《東北名勝古蹟遺聞》所載:在清代,每年的二月、八月,盛京將軍衙門要派人,在瀋陽八門城牆上,吹海螺螺號,通知八旗旗丁領取錢糧,俗稱「吹城」。而盛京內務府要派人,在瀋陽故宮西院轎馬場,撒放糧谷,當時稱作「鴉糧」。那個時候,數以千計的烏鴉從四處飛來,飽食後翩然飛走。直到清朝的光緒、宣統及至民國時期,才逐漸廢止了撒放「鴉糧」的活動,但此後烏鴉每到季節,仍然來到皇宮找食物。
清朝遺老金梁曾撰《瓜圃述異》,其中記載了瀋陽故宮內曾養有一群烏鴉,成百上千,早晨出宮尋食,晚上返巢鳳凰樓樓頂。這些烏鴉居住在宮內很久,直到公元1931年,「九一八」事變,這些烏鴉在此後的某一天飛走後,再也沒有回來。
「鵲路」——傳說以外的科學解釋
滿族人自古是狩獵民族,長期在長白山一代的深山密林中生活,在滿族人幾千年的生活演化中,滿族人對烏鴉的認識是一個逐漸被神化的過程。
烏鴉曾經是滿族人的信使,在滿族人早期的狩獵和徵戰中,會把孵雛的烏鴉隨軍帶走,這個時候的烏鴉無論走多遠,都會飛回老巢,滿族人就把信件系在烏鴉上帶回。烏鴉在千裡之外也會準確找回自己的老巢,傳遞信息非常可靠。
此外,在滿族人長期的狩獵生活中,發現一個在長白山中不迷路的秘密,就是根據烏鴉的白色鳥屎來判斷方向和方位,這就是滿族人說的「鵲路」。滿族人發現烏鴉白色的鳥屎留下的痕跡是有規律的,而且烏鴉四季都在長白山中生活,不遷徙,行走和飛行的規律很固定,滿族人就根據這個規律確保自己在長白山中不迷失方向。古代狩獵的人,能出去,能安全地回來是最關鍵的,所以滿族人就非常崇敬給自己指引方向的烏鴉。狩獵中的滿族人,在發現獵物並捕獲獵物以後,會在飽食了獵物以後,將剩餘的內臟和骨頭,放在高高的樹上,使成群的烏鴉飛過來吃食,烏鴉成群地在一個地方盤旋飛行,就會給在很遠處的其他滿族人看到,別人就會聚攏過來一起分享,這個習慣慢慢地成為滿族人狩獵中的規矩,慢慢地滿族人在祭祀的時候就仿照古人的樣子,在院子裡也豎起來杆子,在上面放上豬肉和骨頭,吸引烏鴉,沿襲下來就演變成一種祭祀的習慣。
也許這才是滿族人在漫長的歷史中漸漸地崇尚鴉鵲和祭祀鴉鵲的真正原因。
如果您喜歡本文,喜歡滿洲文化、老北京文化、滿族文化、熱愛清史。
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給您的朋友!
希望廣大閱讀者可以提供更多原創稿件
投稿郵箱:25531762@qq.com
商務合作事宜請聯繫
電話:13911539318(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