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之真諦
佛法非迷信,非宗教信仰,乃是宇宙萬法之真理真相!它是講真,講實,講宇宙萬物的起源以及所有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萬法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其音演暢五根、五力、】:
「五根」,就是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力」呢,是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生根以後再往上發展,這叫力,以根為基,以力為長。
信根:這是入門的第一關。人無信不立,佛法裡亦復如是。信是基礎,你對佛法沒有信心,會一事無成;所以「信為道源功德母」。佛法大海,唯信能入。這種信分兩種:一種是迷信,一種是正信。無論是迷信和正信都有過去世中的功德福報。
迷信呢,是把佛法當成一種宗教信仰、倫理道德,也說為加法修行:修無量法門,修的越多越好,越雜越好,又會念佛、又會修禪、又會修密、又會持咒、又會拜佛、拜懺、放生,等等等等。這種迷信也很殊勝,你能迷信你就有救,就與佛能結下法緣,你能得到人天福報,但不能了生死。恰恰相反,如果執著人天福報,它障礙了生死!修人天福報叫「三世冤」。今生今世修,來生來世有,第三世就要往下落。為什麼?在第二世享福的時候他自以為是,看到那些念佛人、拜佛人就輕慢,他這一念心就必下三惡道。
所謂正信,就是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理。你現在對於「萬法唯一人一念之所變現」這一句話,刻骨銘心,深信不疑,則為正信,是為信解之相。
佛在《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講得很清楚,你這一念信解,能證到從羅漢位乃至到地上菩薩,到等覺菩薩都說不準73。只看你信得深淺而已,但是最低保障不落三惡道。同時還講,一念信解〈如來壽量品〉(佛講這一品僅僅是半小時而已),你的功德比修持戒、布施、忍辱、精進、禪定——以這五度法門包含無量法門——修八十萬億那由他劫(八十萬億那由他劫就可以看成無量劫),簡而言之,比你修無量法門無量劫的功德還大無量倍74。僅僅是一念正信吶!佛講不是大千倍、萬倍、萬萬倍、億億倍,而是大無量倍,不可思議啊!
正信佛法就是減法修行,越是真理越簡單,「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就是一朵「妙蓮華」,就是一句「如是我聞」,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一句「如是等」。大根機之人聽幾句話便成就了。我在這十多年傳法中遇到這麼兩三個人,兩三個人而已。他聽了十來句話,不到十分鐘,明心見性了。哎呀,那個磕頭如搗蒜一樣,講話都發抖,那不是裝出來的,他幾十年都在追求宇宙人生的道理。師父幾句話就給他點破了,當下明白。
諸佛出世是教我們做一個真人,了生脫死,生生世世大福報。只有做到了真人,他才能圓融圓滿圓通;從根本上「行一切善,斷一切惡」。做真人不是做善人,卻是做更圓滿的大善人、真善人。《華嚴經》講啊: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一個沒有明白道理的人,佛講,十方三世的好事給你做絕了,都是「魔業」,仍然六道輪迴。
為什麼我特別強調正信「如來藏」太重要!太重要!太重要!而我的個別弟子,仍然對這個大法持有懷疑,強調什麼真修實證,都不知道修心明理才是真修實證;而且這些人往往是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比較圓滿的人,所以回大向小。往往一些人優點具足,但是呢,優點本身就成為自己最大的障礙;往往有些人缺點很多,但往往卻成為他解脫成就的最大動力,你說好玩不好玩?任何人都不可以執著,你看那些優點非常圓滿的人卻不能成就,是不是很可惜啊?
進根:對於「人、天、聲、緣、藏、通、別」這七種方便人而言,他信了以後,要進門來要修行,光信、光解不能成就;因為他那種信、那種解,有些完全是迷信,有些是半迷信——他必須通過真修實證才能證明,不證不行。
對於圓頓大法,對於圓教人修行而言:信當下就是進,當下就是念、定、慧,他不立次第。這個不一樣。那麼對於方便法而言,你信了這個東西,你不進來,用世間法叫口頭革命派,是不是啊?嘴巴說說而已——自己只說不行,這個叫人看不起的。
那在我們道場,曾經提出四種精進:
一者,擇法精進。佛在《楞嚴經》講,一個殊勝法門與一個劣等法門的功德比例是「日劫之倍」,修一天正法勝過你修劣等法無量劫。《法華經》講,一念信解如來藏,勝過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五度功德。也就是說,一念信解如來藏,勝過修無量法門。你想真精進嗎?趕快讀《法華經》《楞嚴經》。《法華經》即使一句不懂,讀了以後也能到天堂去,享人天福報都不得了啊!你能一念信解《法華經》,當下蒙佛授記。那麼不明白「如來藏」道理的人,他一天到晚自以為精進。可是,一旦明白「如來藏」的道理,你這一天、一時,你這一個念,等於修了無量劫了!這是誰講的?佛講的!你說這個便宜是不是給我們沾光了?選擇大法,一念等於你修行無量劫。
二者,擇土精進。佛在《無量壽經》講,在娑婆世界修行1天勝過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100年。而極樂世界一天等於娑婆世界一個大劫,這個帳你算算。往生極樂世界以後,是賴在那裡享清福,就等著成佛?還是回到娑婆世界來,採取積極的態度,爭取早日成佛?有人感到奇怪:「啊,極樂世界還不如娑婆世界啊?」這要看你從哪個角度來講。你願意享清福,永遠不落六道輪迴,那就在極樂世界;你想趕快成佛,那就到娑婆世界——因為極樂世界太快樂,沒有苦樂、明暗種種對比;沒有對比就不容易開智慧,就不容易奮發圖強。希望受持《法華經》《楞嚴經》的同修,往生到極樂世界以後,跟阿彌陀佛打一個招呼,再見,速回本土教化眾生,我們要下這個海。
要想在我這裡剃度出家的弟子,我首先約法二章:
第一,你要準備吃苦。沒有好吃好喝,也沒有好住,沒有很多錢。出家人眼裡有了錢,就是自取滅亡。你必須想到自己所有的錢只能供養三寶,供養眾生;除了必需的生活費,多下來的統統給三寶,自己把握自己。
第二,你要準備受氣。心裡千萬不要有想法,認為誰欺負我,誰怎麼長誰怎麼短——你那是無聊。當我的出家弟子,沒有什麼道理好講,我這個人從來不講理。沒有哪個好,沒有哪個壞。我只看你能不能抓住當下,能不能忍得過這一時。有什麼道理好講啊?所有的人都是自己一個人,講什麼理啊?跟誰講啊?是非好壞長短都是一個人、一個念,你跟誰講理?誰是誰?誰又不是誰啊?你不是無聊啊!我到慈航淨苑的第一天就是這麼講的,走到哪裡我都是這麼講。你只要來法華道場聽經,你就成就了;要麼當下成就,要麼明天成就,要麼明年成就,要麼來世成就——最遲最遲不超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在彌勒第三會,是不是?
三者,勸持精進。勸一個人修行要勝過你自己精進,也就是說,最起碼你勸一個人來修行,就等於你這個人雙倍的功德——你即使二十四小時不吃不喝,在那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或者打禪坐,或者是做一切善事,你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是不是?你勸一個人精進,就是多少啊?就是四十八個小時,所以勝過你精進——你勸了這一個人,跟著後面就有十、百、千、萬,跟滾雪球一樣!
《法華經》講得很清楚。一個人聽了《法華經》出來以後,他告訴張三,張三又告訴李四,李四又告訴王五,王五又告訴趙八,到第50個人,第50個人他只是聽到而已,還沒有對別人傳法——這一個人的功德不可思議啊——勝過七寶滿虛空供養大千世界無量的眾生,無量的眾生供養到80歲以後,再令他們證阿羅漢75。為什麼?你1傳了10,那10個人修行的功德都是你的,10個人再傳100,100個人修行的功德還是你的。
四者,發心精進。《大方廣佛華嚴經》有講,在〈發心功德品〉說,在無量法門無量功德中,發心功德最大76,乃至佔百分之七十八十,乃至佔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乃至像龍女那樣百分之百。什麼也不要,心一發了事,當然在於你發心的大小。
發心分兩種:一是「方便菩提心」,二是「真實菩提心」。
方便菩提心是善心,就像阿難那樣。阿難之所以無量劫以來不落三惡道,就在於方便菩提心很圓滿,他總是想著別人。無論是善是惡,你的一念心生,這個信息遍布虛空世界。因為我們的心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國界。
真實菩提心就是明心見性。明白如來藏道理,你這個菩提心一發不可收拾。「發」即是成就、爆發,你想退沒有退路,你都沒有辦法不成佛。一念明白十方法界萬法都是你,就是供養了一切佛,你就是一切佛。
你知道一切的萬法都是當人當下一念變現,這是性定,自性本定。這是真正的如來大定,不可思議的如來大定,而不是境定77。你動也是定,定也是定,除了定你還是定;
並不是通教禪宗修的那種虛空爆炸——什麼也不看,在這裡腦袋一片空白,但正念不忘。這種定不是如來大定。如來大定即空即有,即定即不定。定也好,不定也好,知道都是我,好好想想這個定厲害不厲害?
明白道理就是吃了砰砣鐵了心。現在很多人眼中所謂的禪定,認為就是兩條腿一盤什麼也不想,那是修境定;然後腦子出現一片空白,然後怎麼樣怎麼樣;或者看到天上的人在跳舞,在唱歌;或者去跟鬼神溝通。可是也有很多因此而走火入魔的。有些人看到天上飛的一個東西下來是個佛,一下他全部精神崩潰了:「哎呀,我看到佛了,看到觀音菩薩了」,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在那哭啊:「老佛爺,你救我啊!」在佛法裡叫悲魔入心,明白嗎?這一點很重要啊!
那麼成就了這種如來大定,你在定中也好,在夢中也好,就在清淨中也好——天上飛下來一尊佛,地下冒出來一個鬼,你怕不怕呀?「過來過來,聽我講經說法」,是不是啊?始終是居高臨下,管你是佛還是魔,我也沒有必要去評價你——佛也是我,魔也是我。即使是原子彈爆炸,整個虛空世界全部毀滅,他還在那裡如如不動,明白嗎?這個肉團身我不要了,我們的那個靈體就是在原子彈爆炸中,它有沒有什麼影響啊?什麼影響也沒有。到時候我們可以現無量的色身三昧來救度眾生,更不要說什麼死亡不死亡,哪有什麼死亡啊?真正「死」了的人,他沒有死的概念。
念根:小乘法也講究精進吶,念念在道啊!就不能有一個妄想,什麼叫打妄想啊?你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如果念個觀世音……你都是打妄想,你都不能往生,你不能成就。即使不打妄想你都不能成就,因為你不明白什麼是阿彌陀佛,是不是啊?何況你不是這樣,是不是更不能成就啊?有些人還自以為能修會修,能修什麼啊?一邊念阿彌陀佛,一邊「啊,我們到哪裡去參加開光,到哪裡去參加放生,到哪裡去參加拜懺……」,這是雜修!你不是淨土,還自己認命為淨土。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坐在這個念佛堂,你不要動,最多看看《無量壽經》光碟;但是我們修大乘佛法,時時、事事、處處皆是道場,是不是?你怎麼樣想都行,你只要明白了什麼是佛,你怎麼樣修都行,多自在啊!
有些人說,「我們就是一句佛號」,他是一句佛號嗎?一會兒是一句佛號,一會是一句地藏菩薩號,一會兒又是觀世音菩薩號,一會兒是開光,一會兒放生,一會兒又去抱小孫子,是不是?這是一句佛號嗎?講話本身就是驢唇不對馬嘴。如果現在有這樣修行的同修,你趕快生懺悔心。你真正是一句佛號,也還可以講,是不是?我一天到晚就是一句佛號,連吃飯都是送過來吃,一邊吃著飯,「阿彌陀佛」,也還可以講;可你並不是這樣,還以此來抗拒大法。所以要好好想想這種糟糕的局面吶!
定根:攝心不散,一心寂定。不管大法小法,你果真能做到,總有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之日。
你是修淨土的,就定在一句佛號之中;你是修禪宗的,就定在這個如如不動、靈明不昧的境界中;你如果修外道火觀,你就定在火中,吃在火裡,睡在火裡,把一團火丟到肚子裡,它也不會把你的心肝五臟燙爛的,你自己已經是火;修水觀,你定在一灘水中,把你扔到水裡去,過個十年八年撈出來,你還是活的,因為你就是水了,這叫定。那修如來大定呢,我們知道,耳聞目睹一切萬法都是我一心之所變現;然後煩惱習氣現前的時候呢,「哎呀,誰是誰啊,誰不是誰啊」——他心裡始終保持清淨平等,在生時、病時、死時,它都是這一念,靈明不昧,多自在!這叫定,叫性定,叫自性本定。
慧根:他在定中,清淨心現前,這個時候他在某些局部方面知道了這部法的來龍去脈:禪宗見到那種空性;淨土宗感受到相似佛那種自在的法味。那麼這個「慧」還表現在自己在對周邊環境的心態的調整。
「五力」,就是「信進念定慧」五種力,前面的「五根」是打基礎,在此基礎之上加功用行,增長法力道力。
大乘法很簡單,即信、即進、即念、即定、即慧;他不歷修證,一步登天,次第圓融。你不能講它沒有次第,或者有次第;但是他次第圓融於當下這一念。當下就是「信、進、念、定、慧」,你刻骨銘心知道萬法都是我,這本身是不是定?是不是慧啊?
▶註:
69.《楞嚴經·卷三》: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
70.《楞嚴經講義·卷十二》:得循圓根,與不圓根,日劫相倍。故須選擇,但依一根下手,做入流工夫,不許出流,出流是背覺合塵,此根即結縛之本;入流是回光照性,此根即解脫之元;如觀世音菩薩,修耳根圓通,初於聞中,入流亡所,乃至生滅既滅,寂滅現前,證入圓通,自可速成正覺。
71.神秀大師: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72.《順治皇帝出家偈》:
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黃金白玉非足貴,唯有袈裟披最難。
朕為山河大地主,憂國憂民事轉煩。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
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不如不來亦不去,也無歡喜也無悲。
悲歡離合多勞意,何日清閒誰得知。世間難比出家人,無牽無掛得安閒。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披百衲衣。五湖四海為上客,逍遙佛殿任君嘻。
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累世種菩提。雖然不是真羅漢,也搭如來三頂衣。
兔走鳥飛東復西,為人切莫用心機。百年世事三更夢,萬裡江山一局棋。
禹尊九州湯罰夏,秦吞六國漢登基,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
黃袍換卻紫袈裟,只為當初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緣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徵北戰幾時休?朕今撒手歸西去,管你萬代與千秋。
73.《法華經·分別功德品第十七》:於時,世尊告彌勒菩薩摩訶薩:阿逸多,我說是如來壽命長遠時,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眾生,得無生法忍;復有千倍菩薩摩訶薩,得聞持陀羅尼門;復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樂說無礙辯才;復有一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得百千萬億無量旋陀羅尼;復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菩薩摩訶薩,能轉不退法輪;復有二千中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訶薩,能轉清淨法輪;復有小千國土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八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四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四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三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三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二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二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一四天下微塵數菩薩摩訶薩,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八世界微塵數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74.《楞嚴經·卷四》:阿難,汝雖歷劫憶持如來秘密妙嚴,不如一日修無漏業。
75.《法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佛告彌勒:我今分明語汝,是人以一切樂具,施於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眾生,又令得阿羅漢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聞法華經一偈隨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筭數譬喻所不能知。
76.《華嚴經·卷十七·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欲知一切諸佛法,宜應速發菩提心。此心功德中最勝,必得如來無礙智。
77.《楞嚴經講義·卷一》:首楞嚴者,大定之總名也。圓含妙奢摩他、三摩、禪那三種別名,而成一定全體,迥不同於常途,工夫引起之定,亦不同於起心對境之定,此自性定耳。《涅槃經》佛自釋首楞嚴為一切事究竟堅固。
內鏈加載地址 1、 http://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AwMzAyNjQzMA==&hid=1&sn=7f25d6d97e8db3a11121792beaa5483a#wechat_redirect
內鏈加載地址 2、http://mp.weixin.qq.com/s/kRsB8HkoQ5P9wAezzXZEgQ
推薦往期精彩回顧:(點擊即可)
1、《秘密》吸引力法則國語視頻(如來藏性)!(強烈推薦)
2、揭秘"元""宵"
3、妙解「清明」,聞即「往生」
4、【揭秘宇宙實相】毛澤東《心之力》視頻、文字合集版!與《楞嚴經》開示的「如來藏」不謀而合!
5、印廣門清法師重要開示大合集(收藏版)
6、如來藏詮釋《金剛經》中最精華的十句話!(深度好文)
7、視頻珍藏:楞嚴經、法華經、阿彌陀經、覺悟本心合集( 印廣法師)!!!
8、印廣法師全部經典(文字+視頻)大合集(持續更新)!!
9、開悟後的人是什麼樣子?
10、明心見性後,會不會做夢?
11、站在宇宙上看人體,揭開人類疾病的真正根源!
12、前所未有!習大大13分鐘演講全面論述中國佛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