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你念佛的那個心就是佛

2020-12-18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大集經》偈云:「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至心想像見佛時,即是不生不滅法。」那麼蕅益大師首先引用《大集經》。說有一個人,「但念彌陀佛」,當然這個「但念」就是他不修其它的方便法門,他也沒有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他就專修一心三昧,專心地憶佛、念佛,有時候念阿彌陀佛名號,有時候觀想彌陀的功德等等。這樣子呢,「是名無上深妙禪」,這個是無上深妙禪。這個地方的禪是一個般若波羅蜜,不是禪定,是一個智慧。這個「深妙禪」一般指的是一個無漏的出世間的智慧。

一般這個出世間的智慧我們分成兩種。二乘人的智慧是觀一切法空,他認為一切的有為法是沒有價值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這些依他起的有為法是沒有價值的,完全沒有價值,只有空性才是真正的歸依處,就是什麼是修學的最圓滿的境界?就是安住在畢竟空的境界就是最大的歸依處了。當然這樣也好,解脫了三界的生死,這也是深妙禪。但是大乘的禪法呢,它觀一切法空,它還要生起妙用。

所以你在念佛的時候你能夠念念知道「能念所念性空寂」,能念的心、所念的佛從本性上來說都是畢竟空,但是「感應道交難思議」,這句佛號無量無邊的莊嚴在這個地方、在空性當中念念念念地流露出來。那這樣子呢,大乘佛法的禪呢是以妙有為禪。

大乘佛法認為說,空只是一個方便,以無所得為方便,是為了要解脫這個執著的方便,生命的最高目的是妙有,是有依正莊嚴的。所以我們在念佛的時候,它是無上的深妙禪,超越二乘的智慧。「至心想像見佛時,即是不生不滅法。」就是說我們在想像,或者是觀想、或者是觀像,這樣子就是契入了不生不滅法。這「不生不滅」這句話要分開來讀,它是不生,可也不滅。不生呢,它是讚嘆它的真空的體性,就是它不落凡夫的自性執;但是它不滅,它也不斷滅,簡別二乘的偏空。

所以我們在憶佛念佛的時候呢,這個境界是跟諸法實相相應,因為它是不生、它也不滅,它不滅、它也不生,是真空妙有的境界。所以你念佛就是無上深妙禪的,你還參念佛是誰,這多此一舉了。

大勢至法王子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說我們一個生死凡夫,能夠見佛聞法,這件事情非常重要,親近十方諸佛,廣學無量法門。那麼現前當來要能夠見佛的因緣啊,你的因地是憶佛、念佛。有些人他能夠生在佛的世界,有些人生生世世見不到佛。這不是佛陀的安排,這也不是上帝的安排。你因地的時候你都不憶佛、念佛,你的生命體不能跟佛感應道交,不能跟佛這個接觸的。

所以這個地方呢,你一定是憶佛、念佛的因地,才有可能在你生命的現前或者當來、當中見到佛陀。《小止觀》說有些人修空觀,他觀一切法空,他突然間見到佛。這要注意了,這有問題。因為你因地沒有憶佛、念佛,你怎麼在果地上、得到三昧的時候怎麼會有佛像出現呢?那一定是有魔來幹擾你。但是你因地的時候有憶佛念佛,你成就念佛三昧的時候你自然可以跟彌陀見面,能夠見到十方諸佛,蒙十方諸佛的說法而解脫的。所以這個地方講我們能夠見佛的因緣,一定是因地憶佛、念佛。

永明禪師云:「一念相應一念佛,一日相應一日佛。」就是說我們內心當中跟一句佛號的相應,我們就一念佛,當下就契入了佛的功德法界。那麼把這個一念的境界再把它擴大、相續,一日相應一日佛,就是這個意思。壽昌禪師云:「念佛心,即是佛。」什麼是佛?我們身為佛弟子經常會提出這個問題我們要學佛乃至於要成佛,到底什麼是佛,我們的目標在哪裡呢?這個壽昌禪師講出一個消息,他說你念佛的心、那一個心就是佛,你不必向外追求,你在念佛的那個心就是佛。

這一句話我們可以從兩個部分來說。

從自力的角度,這個念佛心他所念的佛,要以禪宗的意思這個是自力法門。他應該是憶念實相佛,就是——什麼是佛?一念不生即如如佛。我一念心生起的時候,觀一切法空,不生起自性執,這就是佛。當然這個也是佛,但是這個佛呢,你只是一個因地的佛,你因地當中念念地積功累德趨向於佛道,這個應該這樣解釋。那麼如果從他力的角度,念佛心即是佛。這個有他力加被,就是你念阿彌陀佛,觀想、觀像、持名,這個時候你是直接契入佛的功德大海,那是一個果地教,不是你現在成就,你是跟彌陀感應道交,是果地教。

註:節選自淨界法師《靈峰宗論導讀》25

為方便閱讀,文章題目為編者所加

相關焦點

  • 【淨界法師】【佛說阿彌陀經要解269】念佛三昧,實無上寶王.死心執持名號,萬牛莫挽也
    死心執持名號,萬牛莫挽也淨界法師  這以下第二段講到蕅祖述作的緣起:  旭出家時,宗乘自負,藐視教典。妄謂持名,曲為中下。後因大病,發意西歸。復研《妙宗》《圓中》二鈔,及雲棲《疏鈔》等書,始知念佛三昧,實無上寶王,方肯死心執持名號,萬牛莫挽也。
  • 《觀無量壽經》講:是心是佛,是心做佛,所以念佛成佛
    是心是佛,沒有一樣不是佛,用這個心來持名、來念佛。「是心作佛」,怎麼作佛?念佛就是作佛,念菩薩就是作菩薩,念阿羅漢就是阿羅漢。我們現在世間人念什麼?腦子裡所想的是念錢,念財色名食睡,叫愚痴。現在這個世間幾個人把事實真相搞清楚?我們要不學大乘經教,我們就無法脫離愚痴,只有大乘佛法這些經典才幫助我們破迷開悟。我們這個悟不是證悟,是解悟,我們明白了,為什麼沒有證得?這沒放下。
  • 淨界法師:不管年輕年老,都要解行並重
    難道說年少就不必念佛,年老而不可習教?我過去就遇到這樣的比丘,他跟我講說,他說他不要研究教理,他要好好修行就好了。我說你為什麼不研究教理呢?他說他不做法師。其實這個研究教理不是做法師用的,這個教理是你自己要受用的,這個做法師那是隨順因緣,你從自受用,這個時候你對佛法的感動,你對佛法的感恩,你覺得你有一份的使命感,把你曾經受益的法流通後世。
  • 大安法師:一個不持戒的念佛人不叫真念佛人.
    古人可能善根深厚,心很清靜,也很虔誠,他一修行就很有成效;但是他沒有跟別人說。他曾經有過三次見琉璃地的經歷,他沒有去做觀想,就是念《阿彌陀經》,就是念佛。第三次見的時候,他預知時至走的時候把他為什麼念《阿彌陀經》的原因,及見到琉璃地等寫出來,夾在《阿彌陀經》經本裡,他走了,是後人在他往生之後看到的。
  • 海山法師|一學就會的念佛方法
    《妙法蓮華經》言,「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可成佛道。」從表面上看,念佛似乎很簡單,實際上念佛法門,可攝一切行門。
  • 果玉法師講解佛學基礎之念佛的功德利益及方法(上)
    有時候大家也會被法師們的好心所誤導,「好好念佛就行了」。這其實是法師們讓你們做的事情做不到,實在沒辦法了,就只能這樣跟你講。很多事情做不到的話,那你念佛總比不念強,總比你去罵大街強,所以法師們就只有跟你講「念佛好,你就好好念佛就行」,講一大堆的好話,提振你的信心,讓你好好念佛。
  • 淨界法師:法空觀
    這個是把一切的境界相,它的生起的因緣講出來,就是它的本質是真如,是隨著業力跟分別心的因緣所顯現。那麼這怎麼說是無我呢?和合因緣舛,戲論須排遣。說是和合相也不對,說因緣觀也不對。這個「舛」就是乖違了。這個因緣觀為什麼不對呢?佛法講「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在《阿含經》經常有這樣的話。
  • 全球同修共念佛!世上沒有白念的佛,每一聲都有功德!
    佛說過「念佛一聲,罪滅河沙」,你有再大的罪業,只要念佛,那就有救!由此可見,念佛功德無量。為什麼要念佛?有人說,念佛就是為了往生,這本是沒錯,是最大的功德,也是我們的目標。不過,除了求生極樂,乃至於今生今世,只要念佛,就能獲得功德利益。常得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等。及一切菩薩。常隨守護。一切惡鬼若夜叉羅剎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龍毒藥悉不能害。一切火難。水難冤賊。刀箭牢獄。杻械橫死。
  • 你念佛能念到這樣,就是得到一心不亂了(宣化上人)
    千萬人修行,其中不一定有一個人修行成功,唯獨就是念佛這一個法門,才能到彼岸。念佛──你念佛,佛念你;佛念你,你又念佛;念來念去,即念即佛,即佛即念。那麼能得到一心不亂,這時候可以帶業往生。在阿彌陀佛沒成佛以前,沒有這個淨土法門,那真是百千萬億人修行,沒有一個可以很快成佛的。成佛雖是可以成佛,但是很慢的。
  • 淨界法師:大乘的兩種觀法
    那如果你認為這個阿彌陀佛的聲音全體就是彌陀的全體大用,什麼是阿彌陀佛?誰能夠代表阿彌陀佛?就是這句佛號的聲音。聲音為法界,一切法趨聲音,是趨不過等。所有阿彌陀佛的功德無量為一,全部地攝持在這個聲音,一點都沒有欠缺。就是當下的這句佛號就是阿彌陀佛,不要等到以後才出現阿彌陀佛。這樣子,你能夠這樣子觀,那是真如實觀。
  • 淨空法師: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樣念佛不能往生
    我老實告訴你,不能往生。為什麼不能往生?往生的條件是「心淨則佛土淨」。我們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目的何在?是要把這些煩惱習氣念掉,六根跟六塵接觸的時候,煩惱一現前,「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把煩惱壓下去了。這個時候是你真正念佛功夫得力的時候,常常練習,不斷的練習。
  • 如何念佛起到作用 仁煥法師
    1 不改題目,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2 一心不亂,心態專注一句佛號,念頭鎖定自己的呼吸。一口氣就是自己的命,有一口氣在就有命在,沒一口氣就沒命了。可以說一句佛號就是平安一口氣,平安一口氣就是平安生命。人有妄念,命就是垃圾;人有煩惱,命就是病毒。所以心態專注一句佛號不轉移,念頭鎖定呼吸,讓自己的呼吸和佛號同步。如果身體出現問題,千萬不要管身體的好壞,唯有管好一句佛號有否念得起來,能念一句佛號,說明你有命在。
  • 淨空法師:把貢高我慢、輕視別人的心,斷得乾乾淨淨就是成就
    1.淨空法師念佛佛法斷煩惱,貪瞋痴慢那個慢要斷掉,任何人講東西都是代表佛說法,對他不敬,就是對佛不敬,縱然是個初學的小學生。如果你能夠像這樣去學習的話,就是善財童子,善財童子在《華嚴經》上表現的精神,我自己一個人是學生,除我之外都是我的老師,所以他一生能成就。他連一個同學都沒有,因為同學就看輕了,你是我同學,我可以隨便一點、可以馬虎一點,所以你學不成功。
  • 藕益大師含淚念佛
  • 攝心念佛交談:先修善,再學佛,這種方法可靠嗎
    攝心念佛交談:先修善,再學佛,這種方法可靠嗎(字幕是視頻的配套內容,建議與視頻結合觀看)阿彌陀佛 師父現在有一種說法做人的根基差 先學點善法善人道的善法 就是傳統文化他好不好 是好好 為什麼叫外道外道不是邪道 也是善道可是他的善 不是究竟 不是究竟法書裡講了犯了五逆十惡重罪哪怕念佛有一念喜愛之心他講的是念佛 沒指是哪尊佛你念一聲佛號 有一念喜愛之心此人即是善男子善女人你天天學雷鋒 樹新風做好事 做什麼
  • 【淨界法師】【法華經講記781】八十萬億那由他諸菩薩摩訶薩發願弘揚《法華經》
    八十萬億那由他諸菩薩摩訶薩發願弘揚《法華經》淨界法師
  • 念佛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念佛
    那個時候你就可以用《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來問他極樂世界的景象,把它記載下來,長大後給他看,讓他增生佛緣。往往父母學佛都會教導孩子,阿公阿嬤學佛教導她的孫子念佛,可是孩子孫子長大後有自己的思想、朋友、環境,就遠離了學佛的因緣,記載下來也可以再挽回他。 剛剛講晨坐念佛,早上起來就念佛,有多少時間就念多少佛。
  • 心不離念,口不離佛,手不離珠!念佛時為什麼要拿念珠?
    就像這樣,我們念佛的時候,就要用正念把一句一句的佛號穿成一串。也就是你每次念的時候,一定要用「心念耳聞」的方法。不能有口無心,光是口裡念念,心根本沒緣在佛號上。這樣的話,就會起各種妄想,生各種雜念,也就不成為圓滿的一串念佛了。也因此,沒辦法出現很大的修法力量。大家在用念珠時,要曉得它真正的內涵。那就是,時時都要堅持正念,用現前的正念,把一句一句如意寶珠般的佛號不斷地串聯下去。
  • 懺雲法師:精進念佛 最殊勝的報恩方法
    懺雲法師(圖片來源:資料圖)講幾句用功的話。佛在楞嚴會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麼說;過去佛這麼說、現在佛這麼說、未來佛也這麼說,說什麼呢?他老人家在家的時候,母親有病,病的危險,來果老和尚看見母親受那個苦,又怕母親再病重,一氣不來,母親離開人間,來果老和尚無可奈何,心裡著急,看母親的痛苦,看母親要別離這個人世,來果老和尚跪在佛前,要割肝給母親,禱念之下,用刀就割了,把肚子割開,不知那兒是肝,來果老和尚就著急了,那兒是肝呢?割那兒對呢?著急了,這麼一拜,求觀世音菩薩加被,那兒是肝?拜下去,再跪起來,咦!
  • 蕅益大師含淚念佛! 學佛人認真看看...
    文:淨界法師我看蕅益大師的傳記,蕅益大師24歲出家,25歲開悟。他這個人善根很強、觀照力很強。他不但觀照力強,他修行的行動力也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