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再創文化興盛輝煌

2020-12-26 光明思想理論網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文化發展、城市治理、跨境數據流動、憲法、科技創新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沈壯海: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再創文化興盛輝煌】

  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沈壯海指出,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文化為其提供積極的思想理念引領、過硬的人才素質支撐,提供新的資源要素、新的動力源;離不開融合度高、帶動性強、綠色低碳的文化產業為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體系提供強大助力。實現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推動文化產業全面轉型升級,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同時,也要更加關注文化維度、激活文化元素、做足文化文章、用好文化力量,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與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合、協同並進。

  摘編自《光明日報》

  【夏錦文:構建科學合理的體制機制,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夏錦文認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需要構建科學合理的體制機制,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城市生活更加美好。提高城市治理水平,需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城市治理彰顯情感溫度,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利益為重、以人民期盼為念,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意願,真情關心群眾疾苦;二是提升治理效能,要讓城市治理體系科學高效運轉,讓各類資源要素高效配置,讓各類主體實現共建共治共享;三是凝聚治理合力,充分考慮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所形成的承載能力,合理安排並妥善處理政府、居民、社會組織、企業等多元主體之間的關係,推動多元主體之間協同合作。

  摘編自《人民日報》

  【張茉楠:爭取數據跨境流動合作的話語權和主動權】

  張茉楠認為,跨境數據流動對一國數字主權與數字治理將形成三方面挑戰:一是數據治理相關問題,數據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無論個人還是國家擁有,都要納入到主權範圍裡面考慮。二是基礎設施相關問題,數字基礎設施高度的全球相互依賴性,使確立實質性國家安全審查和對基礎網絡的常態化安全監管變得更加困難。三是衝突管理相關問題,跨境數據流動涉及諸多問題的國際政策協調合作。面臨更趨複雜和嚴峻的數字競爭,特別是各主要國家藉助數據戰略尤其是法律制度設計強化數據治理、數據資源控制的新態勢,我國應立足於維護數據主權,兼顧數據保護和數據流動的平衡立場,加快建立完善數據保護法律體系,以及跨境數據治理的監管與管轄制度。考慮到短期內各國無法形成相互協調的數據流動政策體系,我國應將數據跨境流動相關政策深度嵌入雙、多邊的貿易投資談判中,積極爭取數據跨境流動合作的話語權和主動權。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韓大元:共同構建基於憲法的社會共識】

  中國憲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韓大元指出,憲法作為國家根本法,在歷史中造就,維繫著一個國家的基本認同。它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概念或只是文本,而是構建法治秩序的基礎,並在社會變遷中不斷推進國家向前發展。在利益格局多元、結構高度複雜、充滿不確定性的現代社會,憲法是實現國家認同,促進社會整合,確保人民穩定預期的重要保證。依憲治國和依憲執政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工作的基礎與根本保障。七年間,憲法日益走進民眾的生活,豐富了憲法實踐,增強了凝聚力。憲法是人類文明的偉大創造,由它構成並規範的現代政治共同體是每個人賴以為生的共同家園。憲法是一部民主與法治的歷史教科書,也是人類理性規劃生活的標誌。國家憲法日體現了全社會對樹立憲法權威,加強憲法實施的高度共識與自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認真對待憲法,共同構建基於憲法的社會共識,通過憲法不斷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摘編自《檢察日報》

  【王永貴、王帥:構建科技創新發展格局】

  王永貴、王帥認為,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科技創新為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賦予了新的動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對于堅持新發展理念和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大意義。首先,科技創新必須立足國內大循環驅動經濟社會全面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我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其次,科技創新必須融入國際大循環驅動經濟社會全面高質量發展,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宗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提高科技創新國際化水平。再次,努力構建起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科技創新發展格局。統籌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加入國內國際兩種創新體系,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以驅動經濟社會全面高質量發展。

  摘編自《經濟日報》

  (光明網記者 徐倩陽整理)

 

[ 責編:李澍 ]

相關焦點

  • 洛陽推動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創+」賦能文化繁榮
    從洛陽博物館中主題各異的文創商店,到創意源泉充分湧動的牡丹獎·全球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洛陽),再到活態傳承文化遺產的三彩國際陶藝村……近年,洛陽市堅持保護固態、傳承活態、發展業態,加快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著力打造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
  • 《關於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
    原標題:《關於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2019年-2035年)》正式發布   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大浪潮中,首都北京貫徹中央要求、緊跟時代發展,在抗擊疫情取得階段性重要進展的同時,出臺《關於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
  • 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繁榮興盛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其中「堅持共同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的顯著優勢」,為我們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 《中共北京市委關於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全文發布
    中共北京市委關於新時代繁榮興盛首都文化的意見(2020年2月14日)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立足「四個中心」功能定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傳承發展源遠流長的古都文化、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特色鮮明的京味文化、蓬勃興起的創新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
    (本報資料圖片)     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市委五屆九次全會提出,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其中包括要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要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
  • 助推文化繁榮發展 樹立文化強旗新名片
    助推文化繁榮發展 樹立文化強旗新名片 2020-12-18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明典範 展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來自海內外20個國家和地區的33家設計機構、800名設計師與數以百萬計的網友一起在「雲」上共襄盛事,參與人數再創歷史新高,「深圳設計40年」「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最熱關鍵詞。這場跨國、跨界、跨文化的設計嘉年華,再一次向世界展現了深圳設計的獨特魅力。 高掛雲帆、搏浪雲海。11月16日至20日,第16屆文博會以「雲上文博會」的新形式舉辦,共吸引1416萬人次訪問。
  • ...推動農村文化繁榮發展——昆明市晉寧區寶峰街道以社會主義核心...
    寶峰街道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近年來,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寶峰街道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加強農村宣傳工作隊伍和文化陣地建設,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動農村鄉風文明建設,促進農村文化繁榮。
  • 安徽雲際文化傳媒 2018再創輝煌!
    2月22日,正月初七,安徽雲際文化傳媒開工大典傾情上演。來自社會各界的嘉賓,共同迎祥納福,感受非遺魅力,傳承匠心,為中國傳媒。廣告匯聚力量。  迎春開工 迎祥納福  正月初七,古稱挹肥,在這一天,開市大吉備春耕。
  • 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綜觀古今中外,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成功事例不勝枚舉,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在融合發展上的探索成效斐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和旅遊工作,對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特別是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作出組建文化和旅遊部,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的重大決策。
  • 【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⑩】雲南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成效顯著
    12月24日,記者從雲南省「回眸『十三五』 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文化繁榮發展專題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我省加快建設民族文化強省步伐,推動雲南文化繁榮發展,在六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發布會現場 記者 趙嘉 攝  一是藝術創作進一步繁榮。
  • 宋代音樂的繁榮,宮廷樂、市井文化相互融合
    ,雖然對外戰爭不如人意,但仍舊無法阻止它曾經輝煌的一面。宋太祖以文立國,重用文臣,推崇儒學,廣開科舉,這也就推動了全民對於文化需求的發展,也就形成了市民階級的文化需求,百姓對音樂文化的需要應運而生,有需求就會產生市場,這也是為什麼市井文化會在宋代得到大發展的原因了。
  • 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保障
    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制度,就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的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文化創作生產體制機制。
  • 雒樹剛: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遊休閒城市和街區,發展紅色旅遊和鄉村旅遊」,進一步明確了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要求,為「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遊改革發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 重啟旅遊 再創繁榮 世界旅遊合作與發展大會開幕 胡和平陳吉寧致辭
    原標題:重啟旅遊 再創繁榮 世界旅遊合作與發展大會開幕 胡和平陳吉寧致辭  9月5日上午,以「重啟旅遊、再創繁榮」為主題的世界旅遊合作與發展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文化和旅遊部部長胡和平,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主席陳吉寧在開幕式上致辭。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新中國文化理論探索核心與建設經驗
    在立足現實國情、回應時代關切中,我們以文化理想的弘揚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感召凝聚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之力,以文化成就的輝煌彰顯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中助力中國的文明型崛起。
  • 推動新時代音樂產業繁榮發展
    文化的進步、繁榮與昌明是提高社會福祉、促進民族和睦、和諧人際關係的密碼,文化產業繁榮為美麗中國建設、文化強國建設指向明標、壓艙定砣。音樂產業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文化產業中較為活躍的構成部分。音樂產業發展健康與否、體系建立完善與否往往影響著文化產業的發達程度和發育情況。
  • 東方電氣集團「同·創」文化重磅發布
    本網訊 8月20日上午,東方電氣集團「同·創」文化發布會在成都舉行。「同·創」文化體系的發布,是東方電氣企業文化整體提升工作的重要裡程碑,是東方電氣發展歷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落實國資委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專項行動的具體抓手,更是提升東方電氣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 用全會精神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近年來,廣安市優秀文化作品和文藝人才不斷湧現,屢獲殊榮。音樂劇《雙槍》在第二屆四川藝術節展演並獲全省紅色旅遊演藝銀獎;舞蹈類作品《刻·春秋》、戲劇類作品《信仰》、曲藝類作品《小姑出嫁》榮獲四川省「群星獎」;嶽池縣「80後」曲藝演員羅捷獲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新人獎,成為四川省唯一獲獎者……文化繁榮,才能惠民樂民。
  • 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國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時代只有明確文化前進方向,繁榮文化事業,提升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實現文化自強,奮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進而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堅守思想文化主陣地,提高意識形態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