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洛陽博物館中主題各異的文創商店,到創意源泉充分湧動的牡丹獎·全球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洛陽),再到活態傳承文化遺產的三彩國際陶藝村……近年,洛陽市堅持保護固態、傳承活態、發展業態,加快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著力打造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伴隨文化產業的不斷創新發展,「文創+」的賦能形式在洛陽有著日益生動的實踐。
用文創產品講好文化故事
6月10日,在洛陽博物館文創商店裡,一款叫「失傳的寶物」的文創產品引起了遊客的興趣。「這是一個待『挖掘』的文物,被泥土包裹,可以用附贈的刷子、洛陽鏟等考古工具手動清理,最終『出土』的文物可能是小銅佛、虎符、三彩馬等,就像盲盒一樣充滿未知……」身穿漢服的導購員進行耐心講解。
鑲嵌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搖身變成了潮範兒十足的手機殼,以綠松石龍形器為原型打造的文創IP「夏嘟嘟」玩偶,還有飾品、絲巾、挎包、滑鼠墊、行李牌……最近去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遊客,除參觀展覽外,紛紛「打卡」展廳出口處的「洛陽禮物」文創商店。
「我們的每一件產品都能講出它的故事和價值。」「洛陽禮物」相關負責人張豔豔告訴記者,玩趣二里頭紙膠帶、綠松石銅牌飾書籤、洛城印象系列木質拼圖等價格適中、便於攜帶的產品都是「爆款」。
文創產品是盤活文化資源的一種途徑,也是人們與歷史零距離接觸的一座橋梁。近年,我市博物館、文創企業不斷從豐富的文物藏品中吸收靈感,打造一系列兼具藝術性和實用性且參與感、體驗感十足的文創產品,讓民眾把「文物」帶回家。
借文創平臺加速資源集聚
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平臺很重要。
近年,中國·洛陽「三彩杯」創意設計大賽、中原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2019牡丹獎·全球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洛陽)等在洛舉辦,賽事設置越來越精細化,評選標準更加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相關獎勵政策與扶持舉措也更加接地氣。
前不久落幕的2019牡丹獎·全球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洛陽)中,一大批展示洛陽文化內涵,富有創意設計藝術性和美感,具備完整性及獨特的創作視角、實用性且適用於文旅場景的優秀文創設計作品脫穎而出,為洛陽文創吸納更多具有國際化視野、時尚前沿性和市場潛質的作品。
連續舉辦七屆的中國·洛陽「三彩杯」創意設計大賽不斷挖掘當下新生代原創力量,聚集國內外優秀設計師資源,引導創意設計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推進文創產業向縱深發展。大賽創辦以來,共收到來自全球10餘個國家、全國862個地區和城市、700餘所高校、上千家企業和個人的參賽作品20098件,評選出各類獎項1674項,累計發放獎金220萬元。據不完全統計,這項大賽交易額近600萬元,近百件作品實現了從作品到產品的轉化。
以品牌賽事為依託,精英大咖踴躍參與,創新源泉充分湧流,文創資源加速向洛陽集聚。
以文創產業賦能文化繁榮興盛
時下,文創產業的蓬勃發展折射了人們消費升級的趨勢,文創設計產業的市場潛力正直接影響著消費產業的結構調整。
在清洛基地工業設計與文創研究所,團隊正在引入清華文創院、國家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等高端文創資源,搭建文創平臺,圍繞洛陽文化、工業遺產等研發本土IP,以文創、設計等賦能本地產業。
位於澗西區建設路的東方文創園,前身為一拖建機廠舊址廠區。該園區以「保護工業遺產,延續城市文脈」為出發點,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的引入讓歷史空間煥發新的生命活力,成為LOFT工業風格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如今,改造過的20多個舊工業廠房變身文創工作室、健身房、電影院、休閒餐廳、幼兒園、親子閱讀遊樂餐廳等,成為我市新興的網紅打卡地。
舊窯洞、老房子、大陶缸與洛陽三彩結合在一起,讓洛寧縣羅嶺鄉前河村花樹凹成為遠近聞名的三彩國際陶藝村。用大地作展廳,以天光為照明,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郭愛和將陶瓷藝術融入3000畝自然空間中,在依託傳統村落、建築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地域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小村莊生機勃勃。
近年,洛陽市致力於做好「文創+」文章,加快文化創意產業與旅遊、教育、製造、農業、體育、休閒等領域的深度融合,給正在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洛陽增添了一抹清新的亮色。
同時也要看到,與北京、深圳、杭州等文創產業先進城市相比,洛陽文創產業還存在整體規模偏小、產業鏈不完整、集聚度不夠等突出問題。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市正加快構建文化傳承創新體系,著力打造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加快發展文創產業適逢其時、時不我待。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洛陽市將對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精心整理、包裝營銷,推動文創產業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創新,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動起來、活起來,為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增添新動能。
責任編輯:趙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