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界:館藏鏤雕戰漢龍紋玉環、玉璧、玉瑗賞析

2021-02-08 古玉界

戰國晚期至漢代,鏤空雕刻的龍紋玉環、玉璧、玉瑗(以下簡稱玉環)數量算不上多,雕刻十分精美、傳神,件件都是精品。從造型上看,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是不分區鏤雕玉環。這種不分區的鏤雕玉環,有的雕刻龍紋和螭龍紋,有的雕刻龍鳳紋,有的雕刻龍鳳獸紋。山東臨淄商王村齊國墓、廣州象崗南越王墓、徐州漢墓等都有出土,多用組玉佩的組件。從館藏玉器看,這種玉環青玉的較多,白玉相對較少。


臨淄商王村出土鏤雕龍紋玉環


這件山東臨淄商王村戰國晚期齊國墓出土的鏤雕龍紋玉環,最長處11釐米、最寬處10.5釐米,內直徑6.4釐米、厚0.3釐米,造型為兩條龍盤繞在一隻玉環上,龍首朝外,張口露齒,威風凜凜。


長沙王陵出土鏤雕龍鳳紋玉瑗


這件西漢長沙王陵出土鏤雕龍鳳紋玉瑗直徑8.5釐米、厚0.3釐米,雕刻變體龍鳳紋及雲氣紋。


南越王墓出土鏤雕龍紋玉環


這件西漢南越王墓出土鏤雕龍紋玉環,外直徑7.4釐米、內直徑3.8釐米、厚0.3釐米,鏤雕三條首尾相連的龍,龍頭造型各異。類似的鏤雕龍紋玉環,南越王墓一共出土兩件,另一件也十分精美。


南越王墓出土鏤雕龍紋玉環


徐州東洞山西漢楚王后墓出土一件鏤雕龍鳳熊紋玉環,材質為和田白玉,直徑7.9釐米,雕刻三條虺龍,及熊、鳳、雲紋。


徐州東洞山出土鏤雕龍鳳熊紋玉環


徐州駱駝山漢墓也出土了一件龍紋玉環。


徐州駱駝山漢墓出土鏤雕龍紋玉環


尤為精美的是河北平山戰國中山王墓出土的戰國中期透雕夔龍玉環,構圖十分簡潔,但給人感覺簡約而不簡單。


中山王墓出土透雕夔龍玉環


二是中空重圈玉環。這種玉環玉質、雕工一般都比較精美。以下是幾件較為精美的館藏戰漢重圈玉環。


臨淄商王村出土鏤雕重圈玉環


這件山東臨淄商王村戰國晚期齊國墓出土的鏤雕重圈玉環,和田白玉,外直徑11釐米、內直徑6.4釐米、厚0.3釐米,鏤雕二龍二螭。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兩件重圈玉環十分經典。


南越王墓出土重圈玉瑗


南越王墓出土重圈玉環


江蘇泗陽三莊漢墓群也出土了一件類似的西漢玉瑗。


泗陽三莊漢墓出土鏤雕龍紋玉瑗


這種中空的重圈玉環在東漢時期也頗為流行,河北定州東漢中山穆王劉暢墓出土過一對類似的透雕龍螭紋玉瑗,外直徑分別為4.5釐米、4.7釐米,雕刻一龍、一螭,龍螭首尾相連。


東漢中山穆王劉暢墓出土重圈玉瑗


尤為精美的是湖北荊州熊家冢出土的一件戰國早中期透雕虺紋玉璧,雖然外緣稍有殘缺,但給人感覺無處不透著精氣神。


荊州熊家冢出土戰國早中期透雕虺紋玉璧


三是內外圈互動的重圈玉環。這種鏤雕的重圈玉環,雖然分區,但內外圈所雕刻的紋飾渾然一體。這種造型尤其以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一件鏤雕龍鳳紋重圈玉瑗為典型。


南越王墓出土鏤雕龍鳳紋重圈玉瑗


南越王墓出土鏤雕龍鳳紋重圈玉瑗


這件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的透雕龍鳳紋重環玉瑗直徑10.6釐米、厚0.5釐米,內圈透雕一條遊龍,其爪伸出圈外,外圈透雕一隻鳳鳥,站在龍的前爪之上,鳳回首與遊龍對視,似與龍進行交流,從構圖到雕刻無不精美絕倫。北京大葆臺西漢墓也出土一件類似鏤雕環形玉佩也很精美,但不是重圈的。


北京大葆臺漢墓出土鏤空環形玉佩


四是鏤雕咬尾龍形玉環。這種龍紋玉環構圖簡潔、明快,但卻十分幹煉、生動。


天長三角圩西漢墓出土龍形玉環


這件安徽天長三角圩西漢墓的出土的龍形玉環,直徑4.6釐米、厚0.4釐米。


定州漢墓出土龍形玉環


這件河北定州出土的西漢中期龍形玉環,與安徽天長出土的龍形玉環比較相近,外直徑7釐米。安徽巢湖放王崗西漢初期呂柯墓出土一件咬尾龍形玉環,與這兩件造型完全不同。


巢湖放王崗西漢墓出土龍形玉環


湖南省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龍形玉環更加特別,不是咬尾龍形玉環,而是雙首龍形玉環。


湖南省博物館收藏龍形玉環


上海震旦博物館收藏的一件西漢初期龍紋玉環也很特別,這件玉環的龍伏立在絞絲玉環內緣。


上海震旦博物館收藏龍紋玉環


此外,漢代龍形玉環中,蟠螭紋玉環比較常見。


上海博物館收藏漢代蟠螭玉環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蟠螭玉環

相關焦點

  • 玉璧、玉瑗、玉環、玉玦,其中一個竟然表示絕交?千萬別送錯了!
    」而佩玉中最常見的幾種樣式:「玉璧、玉瑗、玉環、」,常常讓現代人傻傻分不清楚。戰漢 岫玉勾雲紋雙龍玉璧 (一件)兩漢時期,隨著禮制的衰落,玉璧常常被用作殮葬玉、佩飾玉和裝飾玉。漢 龍鳳紋玉璧在廣東省廣州市象崗南越王墓中,曾出土各種玉璧56件,其中,僅主棺室中就發現了47件。
  • 古代的玉璧、玉瑗、玉環、玉玦都是什麼,它們有何區別
    在古代的玉器中,玉璧、玉瑗、玉環、玉玦屬於圓形玉的範疇,是傳統玉文化的重要載體。這四種形似四胞胎的玉器,擔負著怎樣的功能呢?他們利用工具,切磋琢磨,勾勒造型,製成氣質古樸、做工精細的玉璧、玉瑗、玉環、玉玦等玉器。這四種玉器的實際運用,形成了獨具魅力的玉文化。從形制上看,玉璧、玉瑗、玉環、玉玦的特徵是中央穿孔的扁平圓形。這四種玉器既是象徵身份和地位的佩飾,又是社會交往中的信物和禮品。古人迷信玉有闢邪防腐的功能。西晉名士葛洪在《抱樸子》中說:「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不朽。」
  • 玉璧的發展與演變
    由此可見,玉璧是中國人心目中一種特殊的器物,它不僅是權力的象徵,祭祀的禮器,而且在政治交往等眾多場合中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之大,影響之深,數量之多,出土地域之廣,獨佔中國古玉器之首。1、玉璧的形式玉璧是一種有孔的扁圓形器物。《爾雅 · 釋器》曰:「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好肉如一謂之環。」
  • 館藏 | 中國國家博物館銅器精品類賞析(五)
    「漢匈奴歸義親漢長」銅印漢 東漢印章1979年青海省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高2.9釐米、印面每邊長2.3釐米此印為駝鈕,印面篆文陰刻「漢匈奴歸義親漢長更多相關閱讀:館藏 | 中國國家博物館銅器精品類賞析(四)館藏 | 中國國家博物館銅器精品類賞析(三)館藏 | 中國國家博物館銅器精品類賞析(二)館藏  |  中國國家博物館銅器精品類賞析(一)館藏
  • 「飛龍」和「玉璧」凝聚漢文化元素
    「飛龍」和「玉璧」凝聚漢文化元素 澎湃新聞 2020-09-23 09:55 來源:澎湃新聞
  • 古方:六瑞之玉璧的演變
    玉璧最早發現於早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遺存中就有數量較多且製作較為精美的玉璧發現,其後於殷商、兩周發展,戰漢時隨著玉文化的繁榮玉璧達到鼎盛時期,歷經唐宋元清明後慢慢開始衰落。所以在禮器中的玉璧應該是圓形玉璧,玉料採用的應該是青玉,象徵著巨大的天體。這時的玉璧尺寸小於新石器時代,璧面切割平整,內外緣厚度相同,外緣邊稜為圓角,兩面對鑽打孔,一般都很規整。商代玉璧多素麵無紋;周代大璧無紋,小璧則有雕琢精美的紋飾。紋飾題材主要為龍、鳳、鳥紋。刻法常用寬細陰線加隱起陽紋相結合的手法,寬陰線斜挖而成,線條自然流暢,動物造型柔美,極具特色。
  • 鑑賞丨發現玉器之美:吳越楚時期的玉璧、玉珩、玉佩
    展品賞析淺浮雕蟠虺紋玉壁淺浮雕蟠虺紋玉壁 春秋時期1986年江蘇省蘇州市嚴山吳國玉器窖藏出土,吳中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藏。玉色黃褐有紫斑,局部有白沁,兩面均飾減地法淺浮雕與陰刻相結合的蟠虺紋,填細密的羽狀紋。孔壁與周緣經過兩次加工修磨,十分圓整。
  • 美國波士頓博物館館藏玉器,美極了!
    美國波士頓博物館館藏玉器,美極了!
  • 一座玉璧,憶一場世家國風
    宋朝大文豪黃庭堅對於玉璧的喜愛可謂是世人皆知,一生寫下了眾多關於玉璧的絕美詩句。其實又何止黃庭堅,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喜愛玉璧的可謂是過江之鯽。而傳承千年的人文浸潤的現代國人,這種骨子裡的喜玉情節從未斷絕。珀、琮、璃、琉、瓊、瓏、瑗、璦……一個個關於玉的字眼,不知道究竟裝了多少層美好意境。古代的士大夫們也總是熱衷於佩戴不同的玉飾,或明心見性,或警示果決。
  • 玉璇璣和有領玉璧的奧秘
    玉璇璣和有領玉璧的奧秘         玉璇璣和有領玉璧從寬泛的定義上看都屬於玉璧,是玉璧的延伸又賦予其新的形式和內涵,且在玉器史上存在的時間相對較短、出土數量相對較少璇璣的稱謂見於《尚書·禹貢》:「璇璣、玉衡,以齊七政」。清代大學者吳大瀓認為:「璣、衡者,璣為轉運,衡為橫簫,運璣使動於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
  • 李賀 《金銅仙人辭漢歌》 賞析
    賞析    李賀說,雕繪的欄杆前,老桂樹上懸掛著秋日的桂花,依然如此芳香。漢家的三十六所離宮別宮,如今卻是苔蘚覆蓋,到處都是碧綠一片。  李賀從前面稱漢武帝是「劉郎」,到這裡的「土花」來描述苔蘚,應該都是有特別的用意。神武的漢武帝,到了這裡成了「劉郎」,就如同一般的文人。
  • 觀「上遊永川龍」 遊「漢東城遺址」 封面「雲觀展」帶你探秘永川...
    上遊永川龍化石3月18日上午11點,封面新聞「雲觀展」直播系列第期,將走進重慶永川博物館,透過歷史文物,看川渝的歷史變遷和永川人文風貌變化。館內更有恐龍愛好者必不可看的打卡項目——「上遊永川龍」。永川博物館外景據了解,上遊永川龍是一種生活於晚侏羅世(距今1.45億年)的大型肉食性恐龍,一種蜥形綱蜥臀目中華盜龍科永川龍屬的異特龍類,是目前亞洲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大型肉食性恐龍之一。1976年,在永川五鄉鎮,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在永川上遊水庫出土,因而得名「上遊永川龍」。
  • 傳統文化中「龍」形象的演化歷程。「龍紋飾品」吉祥與力量的象徵
    玉璧製造的玉器,最早達到完美形態的,就是玉璧。玉璧可以磨製得更規整更完美,玉璧也有了象徵意義,象徵著人們最崇拜的天空。玉璧上的孔,被賦予了更神秘的功能,人們用這個孔來敬天地通神明。玉璧看似簡單的形狀,卻蘊藏著無窮的奧妙,它在人們的心中代表著無窮無盡的天空,一虛一實的兩個圓,是圓滿是完美!這個圓是開啟人類智慧的鑰匙!
  • 八張圖搞定漢八刀!
    一、漢八刀的名稱由來所謂漢八刀,應有兩層含義:1、形容刀功簡練、粗放,猶如八刀而就。2、用刀講求左右對稱,左右兩道線槽形成了「八」字撇捺的效果。二、漢八刀的痕跡特徵漢八刀技法,主要用於玉蟬、玉豬的製作。上圖玉豬以數對左右對稱的弧曲大坡面表現造型,溝槽表面刀痕盡化。下圖玉蟬以漢八刀技法勾勒,胸部梭形,雙翼收攏。線條工整流暢,溝槽中間粗重,端部尖淺鋒利,頗顯力度。
  • 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珍貴館藏(附高清細節)
    南越王墓出土各種玉璧56件,僅主棺室就有47件,說明墓主對玉壁的喜愛。這些玉壁中比較突出的有大玉璧、透雕二龍銜環璧、透雕龍紋玉璧、透雕龍鳳紋玉璧、獸首玉璧、雙連玉璧等。其構圖分內外雙環,內環一遊龍居中,前後爪伸至環外,有一鳳鳥在外環中站立於龍前爪之上,扭頭回望遊龍,鳳冠及尾部以抽象的紋飾似雲似水延伸於內外雙環間。整體構圖主次分明,龍鳳呈祥,妙韻天成。這件玉佩寓意龍鳳呈祥,構圖完美和諧,主次分明,雕鏤精細,是漢玉中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它的器形圖案被選為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館徽。
  • 研究漢代玉禮兵器,賞析漢墓出土鳳鳥紋玉器
    上下兩側和兩端皆琢出牙槽,雙面紋飾相同,皆以穿孔為中心,孔下雕柿蒂紋和變形捲雲紋,兩側對稱雕刻5條虺龍,龍首的一側為鳳喙,龍身旁滿布鳳羽。龍身外各雕4條相互虯曲盤繞之龍。整個畫面均釆用淺浮雕,雙面紋飾相同。共雕刻20條虺龍、4只鳳鳥及2個獸面。此件玉器構圖精細飽滿,工藝精湛奇妙,雕刻繁複卻密而不亂,為漢代玉璜中紋飾最為精美的一件。
  • 各大博物館館藏古玉一次看個夠
    中國各大博物館館藏的玉器品種齊全,工藝精湛,全面地反映了中國玉器的製造、使用和文化內涵。如果沒看過就太可惜了。【故宮博物院】龍形玉飾  西周鎮館之寶:翠玉白菜館藏文物近百萬件,其中精品文物12萬件,其中尤其是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收藏了來自寶雞及河南、湖南等地的青銅器,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譽,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