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新聞網 記者 駱英
前不久,人民網就重慶境內景區受歡迎度分析出爐:以景區本地遊客量排行,長壽菩提古鎮文化旅遊景區排名第一,成了人們最受歡迎的景區和網紅打卡點。「十三五」期間,我區旅遊圍繞「三地一中心」發展藍圖不斷著力,力爭突破,努力打造以「一山一湖一谷」為核心的休閒旅遊勝地。
長壽旅遊厚積薄發,「旅遊+」模式加速提質
「十三五」期間,我區加大力度投入旅遊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和本地投入並重,取得了優異成績。在發展總規劃上,圍繞「三地一中心」發展藍圖不斷著力,打造以「一山一湖一谷」為核心的休閒旅遊勝地。「一山」即菩提山和菩提古鎮,「一湖」即長壽湖,「一谷」即著力打造的長壽濱江老城,包括三道拐、三渡灣以及青龍嘴,統稱長壽谷。
在方式方法上,深入探索「旅遊+」發展模式,持續推進「旅遊+文化」「旅遊+體育」「旅遊+農業」「旅遊+工業」等多種產業相互融合發展。在宣傳營銷上開展系列創新活動,和渝東北一帶相鄰的區縣聯合促銷、營銷、宣傳,藉助新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的開通,聯合區縣進行營銷,帶動促進整個片區聯動發展。
旅遊人次逐年增多,旅遊產業發展亮點紛呈
「十三五」期間,我區旅遊業迎來了發展的新契機,碩果纍纍,成效明顯。據統計,五年期間,長壽旅遊人次從770萬增加到2019年的104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71億元,二者分別增長了12.1%和24.6%。
五年來,我區旅遊產業發展亮點紛呈。長壽湖景區浪漫花展,鬱金香花展、菊展,吸引了眾多遊客參與;舉辦龍舟民俗文化節、煙花燃放、渝東北旅遊互動營銷節等;組織參加了第23屆重慶都市旅遊節、重慶市第三屆體育旅遊產業發展大會、重慶市第四屆文化旅遊消費季活動、第二屆西洽會、北京2019亞洲旅遊展等推介活動。
此外,持續推動區體育中心大修工程、區博物館、美術館(雕塑館)、區文藝家活動中心項目建設。完成桃花濱河體育公園規劃設計工作。長壽菩提古鎮尾期工程H區建設、長壽湖西岸回龍至老槽口生態修復項目竣工。長壽湖東岸環湖路、長壽湖遊客集散中心、長壽湖民宿文化新村、菩提山滑道項目紮實推進。長江旅遊客運碼頭納入全區項目規劃,啟動長壽區遊客旅遊集散中心建設。長商悅湖薈基礎項目、恆大長壽湖特色小鎮項目快速推進,長壽湖龍鑫歡樂世界建成並盛大開園迎客,吸引了不少遊客前往。
全域旅遊縱深推進,打造長壽旅遊業發展升級版
「十三五」期間,我區注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立足長壽是全國唯一以「長壽」命名的區(市縣)這一最鮮明特色,基於對長壽自然「顏值」、人文「氣質」的綜合考量,以戰略思維、目標導向找準打造長壽旅遊業發展升級版的特色定位和品牌定位;堅持把「長壽文化」作為旅遊發展內核,使文化之「魂」與旅遊之「體」有機融合,打造出了一個以長壽文化為內核、以生態基底為依託、以優質景區為重點、以康養項目為支撐、以壽星輩出為標誌、以傳奇故事為特色的中華長壽文化旅遊名城,使長壽真正成為「長壽」之地。
與此同時,我區以「天賜長壽·人人嚮往」為目標定位,以「長於文·壽於和」為價值定位,聚焦旅遊品牌建設,著力打好「人文」「山水」「康養」「工業」「鄉村」五張牌,真正讓遊客在長壽「行之順心、住之安心、食之放心、娛之開心、購之稱心、遊之舒心」。
做大做強旅遊品牌,「長壽•人人嚮往」空前響亮
「十三五」期間,我區圍繞「三地一中心」發展藍圖,持續完善,努力打造休閒旅遊勝地,做大做強長壽旅遊品牌。
設立長壽區文化旅遊發展專項資金,對文藝創作、旅遊發展等給予重點扶持。與市體育局合作項目長壽湖水上運動基地建成投用,長壽湖景區獲評重慶文化旅遊新地標、中國(重慶)氣候旅遊目的地(氣候養生類)。川渝合作項目明月山——大洪湖生態康養旅遊帶啟動開發。五華山、雲龜山、萬順溫泉小鎮的開發有序推進。
經普查,五年來,我區新增文化企業1100家、旅遊相關產業2180家,入統規上企業產值增加56%。入選全國優選體育產業項目2個、市級體育旅遊精品項目3個、市級文化產業示範項目7個、國家4A級景區3個。實施書記「曬文化•曬風景」、區長「曬旅遊精品 曬文創產品」文旅推介活動,「長壽•人人嚮往」旅遊品牌空前響亮。
未來,我區將繼續圍繞長壽「三地一中心」發展藍圖不斷著力,努力打造以「一山一湖一谷」為核心的休閒旅遊勝地。到2022年,建成國家4A級及以上景區4個,3A級景區3個,市級旅遊度假區1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個;旅遊綜合收入達到80億元,旅遊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10%,讓旅遊業成為全區綜合性戰略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