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手記:灤南南堡溼地——保護與發展的和諧

2021-02-19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

2020年10月26日,河北灤南南堡嘴東省級溼地公園終於成立。WWF在灤南南堡溼地開展了多年的工作,推動這塊溼地得到更好保護,終於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進展。

北京師範大學的張正旺教授團隊自2003年就在此地開展水鳥生態學研究,呼籲並積極參與保護地的建設工作,也是整個過程的親歷者,溼地公園建立體現了保護與發展從相互矛盾到和諧共贏的過程。本期專欄邀請他回顧其中一波三折的過程,以史為鑑,是為了更好的前行。

河北灤南南堡嘴東省級溼地公園位置圖(圖中黃色圈所示)

河北灤南南堡嘴東省級溼地公園位於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總面積5791.6公頃,屬於國際上高度關注的濱海溼地,也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中停地。

溼地公園包含有自然的淤泥質灘涂、鹽池、淺水水面和水產養殖場等多種溼地類型,食物資源豐富的自然濱海灘涂溼地系統是大量長途遷徙的鴴鷸類水鳥的覓食場所。

根據長期的研究,在這塊溼地目前已經記錄到299種鳥類,其中27種水鳥的數量超過其全球或遷徙路線總數1%的標準。遷徙期間在灤南濱海溼地停歇的紅腹濱鷸佔到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上該物種總數量的60%。本地也是大杓鷸、遺鷗等瀕危鳥類的遷徙中途停歇地或重要越冬區。

我們團隊從2003年就啟動灤南溼地水鳥生態學的長期研究工作。通過調查和監測,發現該溼地在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保護價值,並在2012年提出了在該地區建立溼地自然保護地的建議。

通過我們團隊持續的監測和不斷的呼籲,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保爾森基金會(PI)等相關機構的共同努力,在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終於將這一塊重要的溼地保護了起來。

我們團隊開啟了灤南溼地水鳥生態學的長期研究工作,發現了這塊溼地重要的保護價值。

研究團隊提出在該地區建立溼地自然保護地的建議。在WWF、溼地國際、全球候鳥遷徙網絡等組織的支持下,灤南溼地水鳥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工作啟動。由於保護與發展的矛盾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灤南溼地保護地的建設舉步維艱、進展十分緩慢。

WWF開始聚焦中國黃渤海的溼地保護,並與國家林業局籤署合作協議。

濱海溼地及水鳥保護國際研討會在保爾森基金會、WWF、溼地國際等國際組織的倡導下召開。時任河北省省長張慶偉代表省政府宣布,在曹妃甸附近的灤南溼地建立自然保護區。灤南自然保護地的建設正式列入了河北省政府的工作計劃。 

6月,在河北灤南南堡溼地保護項目啟動儀式上,河北省林業廳、灤南縣人民政府、WWF,以及保爾森基金會(PI)四方就河北灤南南堡溼地的重要性和保護的緊迫性達成一致意見,並籤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南堡溼地的保護工作。隨後,灤南縣政府在WWF、保爾森基金會、河仁基金會、阿拉善SEE生態基金會等單位的支持下,依託北京師範大學和中林國際兩個專業團隊,開始籌建自然保護區。

在WWF和阿拉善任鳥飛項目的支持下,北京師範大學對擬建的河北灤南南堡溼地自然保護區進行了綜合科學考察;在PI和河仁基金會的支持下,北京中林國際林業工程諮詢有限公司編寫了保護區的總體規劃。

科考調查中發現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大鴇 ©北京師範大學

在保護地建設工作開展的同時,為了給鳥類提供優質的棲息地,WWF和保爾森基金會在灤南南堡溼地及周邊進行了入侵物種互花米草的治理試點。WWF成功治理了保護地範圍內的100畝互花米草,將灘涂恢復成原本的光灘的狀態,為遷徙而來的鴴鷸類等一系列候鳥提供合適的棲息地和覓食地。

互花米草治理成效(上圖為2018年6月治理前,下圖為2019年8月治理後)©劉潔芸

原國家林草局溼地司王志高司長親自帶隊來灤南考察並進行現場指導,針對當地溼地保護管理與漁業生產存在的矛盾,提出了建立溼地公園的新思路。自此,灤南縣政府開始將保護地籌建方向從原來設計的自然保護區改變為溼地公園,並編制了溼地公園的總體規劃。

WWF和保爾森基金會等機構在灤南召開灤南南堡溼地保護工作暨溼地公園建設對接交流會。會議研究討論推進灤南南堡溼地公園建設的相關事宜,決定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南堡溼地公園創建的有關工作。隨後,灤南溼地公園的劃定工作按照計劃正常開展。

主管部門發現,籌建的保護地與中國石油公司的採礦權和探礦權完全重疊,現有政策不允許在礦權重疊區域建設自然保護地。河北灤南自然保護地的建設再次陷入了困境。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申遺工作的開展為河北灤南自然保護地的建設帶來了新的契機。按照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申遺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工作會議精神,國家林草局於2019年12月12日下發了開展申遺項目前期摸底調查的通知,提出各成員單位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之間,通過現場踏勘、相關人員座談、資料收集等形式,組織開展潛在申遺點的前期摸底調查工作。

為破解灤南溼地保護地建設的難題,2020年4月,河北省林草局致函國家林草局溼地司,將有關情況上報,希望上級單位幫助協調解決此事。

《中國自然資源報》6月15日發表了《灤南溼地:在「兩難」與「雙贏」之間求解》的專題文章,並將灤南保護地建設存在的困難寫成了內參,報給了國家自然資源部領導,陸昊部長專門做了批示。

文章詳情可點擊「閱讀原文」了解

《灤南溼地:在「兩難」與「雙贏」之間求解》專題文章 ©中國自然資源報

在國家林草局、河北省林草局和唐山市自然資源局的積極推動下,河北灤南南堡嘴東省級溼地公園建設方案通過了省林草局組織的專家論證。

10月26日,河北灤南南堡嘴東省級溼地公園正式批准建立。

目前,河北灤南南堡嘴東省級溼地公園的建設工作正在繼續向前推進,相關的保護管理機構即將建立,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的範圍和邊界已經基本確定,申遺報告正在編制之中。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師範大學生態學研究所副所長。長期從事鳥類學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鳥類行為生態、繁殖生態、溼地鳥類以及鳥類多樣性保護等。

相關焦點

  • 灤南八大特產美食!你最喜歡哪個?
    灤南是評劇、皮影、樂亭大鼓「冀東文藝三枝花」的發祥地,為中國民間藝術-評劇之鄉、樂亭大鼓之鄉。連續19年保持「全國文化先進縣」稱號,現有國家、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11個,躋身河北省縣域公共文化建設20強行列。唐山市灤南縣還有很多地方特產,如冀東三米,還有很多特色美食,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1、灤南海米
  • 林長制和溼地保護發展的關係
    為全面提升森林和草原等生態系統功能,進一步壓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保護發展森林草原資源的主體責任,現就全面推行林長制提出以下意見。只強調了森林草原資源,而且通篇沒有提到「溼地」兩字。那麼問題來了,溼地要不要納入林長制實施範圍?
  • 國家溼地公園專家驗收組到奈曼旗對孟家段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建設...
    11月16日,國家溼地公園專家驗收組來奈曼旗,對孟家段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建設工作進行驗收。旗委副書記、旗人民政府旗長布仁,旗人民政府副旗長邱軍陪同。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溼地管理司特聘專家閆曉紅帶隊的驗收組,實地查看了孟家段溼地公園的溼地保育區、合理利用區、恢復重建區、管理服務區、宣教展示區等5個功能區,並召開反饋會議,會上觀看了孟家段溼地公園驗收匯報專題片,聽取了孟家段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工作開展情況。
  • 總書記對溼地保護的關心,讓幹部群眾更堅定了走綠色發展之路的信念...
    3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察看溼地保護利用情況。這讓遊客們倍感親切、欣喜,也讓當地幹部群眾備感振奮:「總書記對溼地保護的關心和要求,更加堅定了大家走綠色發展之路的信念。」大家表示,一定謹記總書記囑託,堅定不移把保護擺在第一位,盡最大努力保持溼地生態和水環境,把保護好西湖和西溪溼地作為杭州城市發展和治理的鮮明導向,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宜居城市方面創造更多經驗。
  • 流域溼地面臨人為活動威脅 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保護
    一項由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高緯度溼地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研究」發現:包括黑龍江流域在內的中高緯度溼地原本就對氣候變化最為敏感且特別脆弱,在氣候變化與高強度人類活動的疊加影響下,其退化和功能喪失的速度遠超其他類型的生態系統。  目前,該區域溼地在保護與修復過程中存在哪些困難和挑戰?如何實現溼地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
  • 保護好黃河故道的珍稀「翡翠」!「國際重要溼地」落戶民權
    同時,該縣還進一步提高了保護的科技化水平,在民權黃河故道溼地安裝了高清監控攝像頭10臺套,實現了全域24小時監控,切實提高了監測保護的效果,做到了人工巡護和智能化監測監控的有機結合。眼下,他們正積極謀劃「十四五」時期民權黃河故道溼地的保護發展思路和方案。
  • 地企黨建結對共建,再續溼地保護新篇
    為進一步履行司法職能、強化溼地資源司法保護,有效發揮根河市人民法院伊克薩瑪國家森林公園環境資源審判實踐宣傳基地的審務職能作用,切實強化對根河市溼地司法保護力度。6月20日,根河市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安志國一行到滿歸林業局走訪調研。
  • 【網絡文明】灤南:冰雪運動蓬勃發展!
    【網絡文明】灤南:冰雪運動蓬勃發展! 冰雪運動據悉,去年以來我縣冰雪運動蓬勃發展
  • 打造特色產業 灤南為中小微企業護航
    本報記者 莊靈輝 盧志坤 唐山報導有專家觀點認為,構建公平健康的營商環境,即是要做到對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對規模企業以及中小微企業都一視同仁,並且是做到實質上的平等對待。在此方面,灤南縣聯合企業共同發力,在關注中小微企業經營發展以及權益保障等方面做了諸多探索。獨具特色的產業模式作為河北沿海大縣,灤南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
  • 君山區萬畝溼地謀劃融城發展「新名片」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王瓊 戴麗萍)5月13日,君山區委書記魏淑萍調研江湖溼地生態體驗園項目。她強調,君山區作為「守護好一江碧水」的首倡地,要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以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明確目標、壓實責任,不斷提高項目規劃深度,力爭在「江湖」之間的這片自然寶地上,謀劃君山融城發展「新名片」。區領導馬志光、李力之參加。在杭瑞高速路洞庭湖特大橋下,魏淑萍與相關單位負責人步行察看溼地空中走廊選址地段,並討論溼地布點規劃。
  • 【環保】保護紅樹林溼地 建美麗生態湛江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以下簡稱保護區管理局)在湛江市委市政府和省林業廳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縣(市、區)黨委政府和有關市直單位的支持幫助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堅守生態紅線,以高質量保護管理紅樹林溼地資源為中心,紮實推動自然保護區規範化建設管理,譜防寫區建設發展事業的新篇章。
  • 灤南:科技創新和人才智力成為企業發展「雙引擎」
    2019年,灤南縣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41億元,同比增加29.3%;規模以上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6.29億元,同比增加15.7%;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81家,總數達553家,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保護「地球之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原生態是旅遊的資本,發展旅遊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讓溼地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意空間。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具有保持水源、淨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健康的溼地生態系統,是國家生態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保護好溼地就保護地球之腎,有助於維護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狀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
  • 向海經濟與海灣保護和諧發展!廣西這樣兩手抓→
    在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廣西的戰略地位更加凸顯12月17日上午,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在廣西新聞發布廳舉行廣西發展向海經濟和推進「藍色海灣」保護行動新聞發布會,介紹廣西發展向海經濟及近年來開展「藍色海灣」保護行動取得的成就並答記者問
  • 海口溼地保護修復項目獲「2020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自然守護類別獎」
    來自武漢市的「城市廢舊電池回收利用創新模式」與海口市的「海口溼地保護修復項目」在眾多申請項目中脫穎而出,分獲「綠色創新」類別和「自然守護」類別年度大獎。據了解,保爾森獎每年頒發一次,對在中國境內推行的創新的、可複製的、具有經濟和環境雙重效益的市場解決方案進行表彰和獎勵,是全球可持續發展領域極具影響力的年度獎項。
  • 保護溼地,保護智慧財產權……未來之城,我們守護!
    深圳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地處城市腹地,這裡擁有完整的生態系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場景令人流連忘返。「這裡的植被面積大概有多少,有多少種鳥類在此棲息?」來自武警部隊內蒙古自治區總隊的劉會成代表問道。「自然保護區面積367.64公頃,有70公頃天然紅樹林,22種紅樹植物,189種鳥類,其中23種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鳥類,每年大約有200多種約4萬隻候鳥在此經過。」保護區負責人如數家珍。為保護好溼地,2018年,深圳市福田區檢察院和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發起成立全國首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聯盟。
  • 在家看天下·每日一景丨安國湖溼地:人與自然 和諧共生
    中國江蘇網訊(通訊員劉充 張建設)江蘇沛縣安國湖溼地公園坐落在「五裡三諸侯,一代帝王鄉」之稱的安國鎮境內,因採煤塌陷沉降形成,面積10平方公裡。2012年5月被省林業廳批准為省級溼地,2015年被批准為國家級溼地,2019年被評選為徐州最美十大地標之一,202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這裡舉辦。
  • 國家林草局就國際溼地城市認證提名辦法公開徵求意見
    ,提高全社會溼地保護意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依據《溼地公約》締約方大會決議和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第三條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負責組織國際溼地城市認證提名相關工作,具體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溼地管理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溼地公約履約辦公室)承擔。第四條 國際溼地城市的創建和發展應當遵循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全面保護、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原則。
  • 科普宣傳助推溼地生態保護
    科普宣傳助推溼地生態保護近年來,免渡河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局一直致力於生態保護建設,並將科普宣教作為生態保護的重要措施推進。圍繞溼地生態保護,開展了「冰峰杯」全民健身騎行嘉年華活動,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保護綠色溼地、構築生態文明」為主題,積極開展溼地保護宣教活動,與團市委共同完成青年林栽植活動等多項科普宣教活動,豐富了廣大市民的溼地保護知識的了解。從溼地入口開始,各種宣傳臺、宣傳版及張貼標語隨處可見,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全民的溼地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