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原創 | 轉載請私信
常言道:「先處理情緒,再解決問題。」
在社會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人們對時常莫名湧上來的壞情緒,顯得有些不知所措。
為了解決「壞情緒」對我們的侵襲,今天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情緒。
0101、別讓情緒成為你進步最大的阻力
學生時代,是不是總有一個十分努力,成績卻一直上不去的同學?
進入職場,是不是也有一個看起來很勤奮,但總是業績不高的同事?
在旁人看來,他們都上進且努力,可為什麼就是沒有效果呢?
朋友小A就是這樣,她是一家民企的HR,受疫情影響,公司效益接連下滑,雖然小A不斷地在想各種辦法,可是效果並沒有很大。
上班時間,她兢兢業業,下班後,小A也沒閒著,常常學這學那,在朋友看來,小A是個永動機,不斷地吸收各種養料,我們常常在想,像她這麼努力的人,一定可以幫公司渡過難關。
可沒想到的是,公司在前不久倒閉了,小A也被迫「離職」了。
在我們看來,她在努力奮鬥。後來我們才知道,實際上,她每天都在和自己的情緒做鬥爭。
「每天的情緒都讓自己坐立難安,雖然看起來學了很多東西,但是效率低得可怕,即使知道了「很多工作方法和技巧」,但並沒有什麼實質的改變。」小A說道。
這讓我想起這麼一個現象: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種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馬的腿上吸血,它們依靠吸食動物的血生存。
不管野馬怎樣暴怒、狂奔,就是拿它們沒辦法,不少野馬被活活折磨死。
動物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其實這種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極少,遠遠不足以使野馬死去。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每當有蝙蝠在野馬身上吸血的時候,野馬會感覺到格外的憤怒,而憤怒使野馬做出了一系列劇烈的跑動,試圖將吸血蝙蝠從自己的身上甩下來,用不了多久,野馬就筋疲力竭了,可蝙蝠卻還是牢牢地吸附在野馬體表。
於是,周而復始,野馬不停地憤怒,不停地奔跑,最後落了個力竭而亡的下場。
這就是著名的「野馬效應」。
情緒控制能力差的人,就像這匹野馬一樣,會被一些「小事」幹擾了自己,並將其無限放大,讓情緒佔據了大腦,帶來嚴重的內耗,讓自己整天魂不守舍,長此以往,元氣大傷。
世上本多風雨,可怕的是自己本身就是風雨的一部分,自己就是成功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別讓情緒成為你進步最大的阻力。
0202、壞情緒是怎麼產生的?
要想與壞情緒抗衡,我們先要知道,情緒是怎麼產生的?
情緒的產生,一般分為三個階段,我們借用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的ABC理論來解釋,這套理論最早應用於情緒管理領域。
顧名思義,ABC理論分為三個部分:
A, 指的是引發我們反應的客觀事實,也就是我們所遭遇到的事情;
比如和面試者約好了時間,他卻臨時爽約了;工作上出現了一個錯誤,把工資算錯了,等等。
B, 指的是我們對A的解讀和評價;
解讀就跟照片的濾鏡一樣,濾鏡不同,最終照片的效果也不一樣。
當工作上出了錯,有人是這樣解讀的:我真的太差勁了,我沒有辦法勝任這份工作,乾脆辭職算了。而有些人對於工作失誤的解讀是:幸好是在這一步出錯的,如果在更重要的環節出錯的話,這份工作可能就丟了,所以現在要趕緊改正這個錯誤,以避免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事實是一樣的,但是每個人的解讀卻大不一樣。
C, 指的是我們因此所引發的情緒和行為。
ABC理論,告訴了我們一個很重要的事實:人的情緒反應並不是直接由客觀事情產生,並不是因為我們遭遇了什麼,就該產生什麼情緒。
萬事在我們有情緒和行為反應之前,是通過了「B」,也就是我們對這件事情的解讀和認知後才發生的。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對事情的解讀不同,就會有不同的反應。
所以,你還認為我們對於壞情緒沒有辦法嗎?工作失誤,就該心情不好?遇人不淑,就該沮喪?
不,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不同的「解讀」,來達到化解壞情緒的結果。
如果認為世界在刁難自己,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委屈。
如果認為世界在幫助自己,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意外之喜。
所以,許多看似是情緒的問題,實際上是觀念的問題。
0303、三步法:感知、識別、替換
要想抵禦壞情緒對我們的負面影響,很重要的一點——提升對情緒的感知能力。
換句話說,你要知道,每次壞情緒別的背後,你的「解讀」到底是什麼?
若我們能感知到每次壞情緒的侵襲,其實也就有了改善它的可能。
遇到公司效益差,心情鬱悶,是因為「公司沒有效益,我就沒法升職加薪」,那不妨替換成「如果我能夠想出解決的辦法,老闆肯定會大大肯定我的能力。」
遇到朋友背叛,是因為「我付出了真心,朋友卻這麼對我」,那不妨替換成「好在現在就認清了他的真面目,損友也不值得我付出真心。」
先感知你的情緒,再主動確認情緒背後的認知,並把它替換成合理的邏輯。這種方法,能夠解決大部分的壞情緒。
還有一個辦法,不妨把情緒寫下來。
我一朋友說,自己有壞情緒的時候,常常會把它寫下來,當自己再看一遍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為了這麼點小事情不開心,真是覺得有點小題大做。
曾看過這麼一句話:
「有的時候,有些事情不能盡如人意,隨了你的心願,就是在提醒你,你錯了,該拐彎了。」
壞情緒的產生,本質上來說,是對這個世界、對社會、對自我的不理解。
世界是怎麼運行的?萬物是怎麼作用的?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了解的越多,你就能放下越多越多執念,你的情緒也就越能自控。
多了解職場生存法則,你就知道如何借法則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不是怨天尤人,怪老闆傻X,怪同事太蠢。
每多了解自己一分,就知道自己更多的喜怒哀樂開關;
多了解世界充滿著多樣性,你就能知道不是每個人都要活成一種模樣,更好地知道自己的位置,不會目中無人,也不會自作多情。
曾看過下面兩句話:
「你所有的壓力,是因為你太想要了。」「你所有的痛苦,是因為你太較真了。」
放下對他人完美的期待,放下對世界完美的想像,用更加真實的視角看待問題,會讓你少了很多壞情緒。
這也是更加直接的辦法——消除負面情緒的方式,不是等情緒來了再去控制,而是根本不讓負面情緒有可能出現。
與君共勉。
若本篇文章對你有用,歡迎點讚、轉發、收藏~
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評論區交流。
關注我,持續更新!
作者介紹:小天的書桌,致力於提升思維,願閱盡天下好書,執筆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