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生活裡少不了的,竟是這樣的一隻鵝

2020-12-17 好食記

潮汕人的生活裡,少不了一隻鵝。

這鵝就是獅頭鵝。

01

6月6日,夏天的第四場颱風登陸廣東。從西到東,所到之處狂風驟雨,橫掃一片。

汕頭的揭陽,雖然在颱風的尾巴上。可是依然暴雨如注,大街小巷的積水,淹沒了汽車輪子。

揭陽玉湖鎮的老吳,趁著驟雨初歇,開車去山下的廠子裡,看自己的獅頭鵝。

老吳大名吳炳雄,40歲,黑瘦精壯。典型的潮汕人模樣。

我們的朋友老郭,跟他是合作夥伴。因了老郭的三千功獅頭鵝,我們幾個人有了此次的潮汕之行。

老吳說自己的老家在揭陽饒平縣的溪樓村,那裡是獅頭鵝的故鄉。

小時候,老吳就聽家裡的老人講獅頭鵝的故事。村頭巷尾小河裡嘎嘎叫的獅頭鵝、初一十五和春節過年桌上必定供奉的獅頭鵝,成了他最深的記憶。

2004年老吳開始養鵝做鵝,14年過去,已經成了當地有名的「養鵝專家」。

老吳說,獅頭鵝最早的歷史,有據可查的,是明朝的1545年。

「據說,獅頭鵝的前身是大雁,在從北到南遷徙的過程中,有一部分大雁在南方留了下來。後來被人圈養,當成了家禽。」

因為這樣的習性,獅頭鵝雖然是家禽界最大的鵝種,但還是以青草青菜等植物為生的。

「它不像雞鴨豬這些雜食動物,什麼都吃。按照很多人的消費觀念,吃草的動物更潔淨,這可能也是鵝更健壯、幾乎從不受疫病困擾的主要原因吧。」

2

老吳說著話,手上的方向盤一轉,車子駛入了一條安靜的古村落。

路兩邊是青瓦白牆的老院落,老人坐在石頭門墩兒上抽菸。人家屋後的荔枝密密麻麻,早熟的已經紅紅得掛在枝頭。

車子開進一條紅泥小路,盡頭有一個大鐵門。遠遠地,狗叫聲和獅頭鵝嘹亮的叫聲,就此起彼伏地傳了過來。

走進院落,譁,面前竟是一片無比舒朗的開闊之地。

我們站的地方,是四處透風的鐵皮頂的棚子,棚子前面是幾十畝的沙灘空地,空地的前面是水草豐茂的沼澤地。

沼澤地的後面,是蔥籠欲滴的饅頭樣小山。大片灰白的雲在山頂翻卷。一場雨眼看就要落下來了。

那些鵝們,就在這樣的廣闊天地裡,奔跑,嬉戲,吃草,打架。

雨滴漸漸地飄起來了。養鵝的人穿著長筒雨靴,手拿長長的竹竿在沼澤地裡趕鵝進圈。橫衝直撞的鵝們大聲叫著,驚起了一片白鷺。

3

老吳說,獅頭鵝是潮汕獨有的一種鵝,千百年來獨特的氣候和植被,養成了獅頭鵝與眾不同的模樣。

正宗的獅頭鵝,黑冠、金蹼、雪白的脖頸和長長的肉垂,灰黑色的羽毛炸開,連肚子都是雪白的。

「獅頭鵝鼻梁上一般都有三到五個鼓起來的肉包,這是區分獅頭鵝很明顯的一個標誌。成年的獅頭鵝能長到一米多高,走起路來昂首挺胸,那氣勢和風度,漂亮極了。」

老吳的場每年能產十多萬隻獅頭鵝。但每隻母鵝一年下的蛋,也不過二十多個。小鵝從蛋殼裡孵化出來,長到70多天,開始換毛。「這時候的獅頭鵝已經有十四五斤了,雖然可以上市,但肉質和口感都不太好。一直要到120天以上,鵝長到三四十斤之後,才可以出欄做滷水燒鵝。」

「所以市面上那些用鴨子冒充的,或者是提早上市的小鵝,能讓人吃出來潮汕滷水老鵝的味道麼?!」老吳有些無奈地搖搖頭。

4

傘上的雨滴開始啪嗒啪嗒大起來了,嘎嘎亂叫的鵝們已經跑到我們跟前。

黑冠金蹼的它們睜著亮晶晶的眼睛,好奇地打量著我們。那將軍般威武的姿態,可愛又威武。

譁啦啦的大雨裡,我們跑進一家老宅子吃飯。新寮村這家1910年的老宅子,黯淡的青瓦、石壁和雕欄花柱上,依然保留著民國時期的風貌。

那天的餐桌上,老吳點的都是潮汕的特色菜。古井豆腐、翻糖薯芋、炒飯、紅炆山豬肉、紅炆水魚……當然最少不了的,還是一盤老滷的鵝肉拼盤。

這鄉野無名廚師滷出來的獅頭鵝,倒也不差。鵝肝細嫩、鵝塊兒香滑而有嚼勁兒。

我們喝著單樅茶,啃著鵝塊兒,簷下是淅淅瀝瀝的雨聲。這個異鄉之夜,滋味橫生。

文丨素素

相關焦點

  • 漲知識|潮汕人的「粿」,竟是這樣一個神奇的東西!
    因為節日裡,需要上貢,紅色顯得吉祥,白飯粿只用來吃。草粿曾經總有這樣一幅場景:排著隊買,直接就在路口買了就吃,不用勺子直接就能吸到嘴巴裡,都是略帶苦味的草粿和細白糖的味道~並不是所謂的龜苓膏或者仙草蜜,對於潮汕人民來說是不願意這麼說的。
  • 中國到底哪裡的鵝鵝鵝最好吃?
    在號稱「沒有一隻鵝能活著遊過珠江」的廣東,一隻鵝最好的歸宿就是被做成燒鵝,和成排的烤鴨、白切雞掛在市面上的店鋪裡,當然,花樣多一些,還可以做成滷鵝和白切鵝,每一隻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廣東人會每天在雞鴨鵝之間糾結嗎? 圖/視覺中國廣東人好吃雞,素有「無雞不成宴」之說,但東莞確是個例外——無鵝不成宴,大街上走一兩個小時你就會發現:鵝比雞更受歡迎。
  • 潮汕人的「老乾媽」,你竟然不知道?
    沙嗲是傳統馬來等東南亞地區美食——醃好的牛肉、羊肉、雞肉串成串以適度的火候炭烤後,最最重要的就是要蘸一層厚厚的沙嗲醬一起入口。一隻筷子一戳,蘸上沙茶醬,在口中咀嚼,肥美的牛肉湯汁和沙茶風味瞬間在你口腔綻放,旋轉、跳躍、不停歇!半筋半肉,彈性十足的牛肉丸吃出了油脂的滿足,但是搭配沙茶醬後竟然還吃出了奶香味,簡直不要太生動了!
  • 潮汕有一種世界最大的鵝,一個頭兩個大
    如果家裡來客人了,一定會「剁盤鵝肉請呂(切盤鵝肉請你)」,這已經成了潮汕人熱情好客的口頭俗語了。。潮汕滷鵝算不上山珍海味,卻是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美味佳餚,然而,一隻好的滷鵝,它的選材和製作過程卻不簡單。
  • 每年吃掉近2億隻,沒有一隻鵝「活著」離開廣東……
    汕頭獅頭鵝,清遠烏鬃鵝,開平馬崗鵝及陽江黃鬃鵝並稱為「廣東四大名鵝」!被稱為鵝中之王莫過於獅頭鵝,三年的成鵝可以長到15公斤30市斤重,這鵝一個鵝頭連脖子可以賣到1500塊,一隻鵝可以賣到1800塊。汕頭澄海滷鵝就是用獅頭鵝做的!
  • 潮汕人的根竟是在福建
    潮州廣濟樓 事實上,潮汕人的祖先大多數都來自福建,與閩南人一樣自稱河洛人。當然這一稱呼在現在已十分少見,除了老一輩知道的人也不多了。
  • 【潮風】潮汕人的「老乾媽」,你竟然不知道?
    沙嗲是傳統馬來等東南亞地區美食——醃好的牛肉、羊肉、雞肉串成串以適度的火候炭烤後,最最重要的就是要蘸一層厚厚的沙嗲醬一起入口。一隻筷子一戳,蘸上沙茶醬,在口中咀嚼,肥美的牛肉湯汁和沙茶風味瞬間在你口腔綻放,旋轉、跳躍、不停歇!半筋半肉,彈性十足的牛肉丸吃出了油脂的滿足,但是搭配沙茶醬後竟然還吃出了奶香味,簡直不要太生動了!
  • 一隻常到汽車旁照鏡子的鵝…還以為是自戀,而真相卻讓人無語
    話說,在英國南部的西薩塞克斯郡的一個花園裡生活著一隻鵝。有一天人們發現它經常要跑到附近的停車場。
  •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01:如何對待一隻下金蛋的鵝
    今天開啟一本新書,是一本工具書,我們選擇看工具書的時候,會考慮這麼一個問題,這本書講的東西是不是已經過時了,如果沒有過時,到底什麼時候會過時,值不值得我現在去看。更有無數名人表達對它的讚美,像世界領導力大師-沃倫本·尼斯、世界管理學大師-湯姆·彼得斯,甚至連普京也向俄羅斯公民大力推薦閱讀這本書,他對媒體不無感慨地說,俄羅斯應該出現這樣偉大的思想家。當然,這本書並不只是解決職場問題,同樣適用於生活領域。這麼說吧,生活中你遇到的任何問題,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
  • 潮汕人公認最好吃的5種魚,口味新鮮,數量還少,價格普遍偏高!
    眾所皆知,潮汕人對魚那是非常懂得,同當地人都特別愛吃魚,幾乎頓頓少不了的那種,而且他們的吃魚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這是很值得大家學習的一個地方,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潮汕人公認的5種味道極好的魚,口味都特別新鮮,數量還很少,就是價格有些偏高。
  • 潮汕人的「粿」,是怎樣一個神奇的東西?
    因為節日裡,需要上貢,紅色顯得吉祥,白飯粿只用來吃。草粿曾經總有這樣一幅場景:排著隊買,直接就在路口買了就吃,不用勺子直接就能吸到嘴巴裡,都是略帶苦味的草粿和細白糖的味道~並不是所謂的龜苓膏或者仙草蜜,對於潮汕人民來說是不願意這麼說的。
  • 一口氣讀懂:客家人與潮汕人有什麼不同!
    而客家人在山嶺裡過著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心情鬱悶和開朗時都可以在深山裡吼幾嗓子練練山歌(現在研究客家文化的是不能不去聽聽客家山歌的),自然就「開明」了許多。古人認為女人的經血是不吉利之物,所以長期出海的捕魚活動便是「純爺們」的事兒。那時漁船遇風浪沉沒的事件絕不在少數,因而潮汕人必須生育足夠多的男丁以保證捕魚生計的延續。
  • 168元搶【一鵝五吃】6-8人套餐,含烤鵝+滷水鵝拼+酸炒鵝雜+鵝肝粥+鵝血枸杞湯,僅限200份,售完即止
    烤鵝、滷水鵝拼、酸炒鵝雜、鵝肝粥、鵝血枸杞湯一隻鵝倒騰出來五種吃法!並且!它還祭出了超級勁爆的福利!偷偷告訴你!折後人均28元!原價:268元/只烤鵝用的是店裡烤全羊的同款烤法!登登登!給大家解鎖一下一隻優秀的烤鵝是如何誕生的!▼▼▼Step1:第一次烤制
  • 潮汕人吃飯,外地人看都看不懂!
    潮汕人對於海產品如數家珍,在一大片新鮮魚飯之中,這些海產品也有著hin潮汕的名字:迪仔、巴浪、花仙、三角龍、攤仔、薄殼、妮、蟟蛁(liao diao)……這些潮汕海產的名字,廣州人怎麼都想不出是什麼東西。
  • 澄海人眼中的「粿」,竟是這樣一個神奇的東西...
    因為節日裡,需要上貢,紅色顯得吉祥,白飯粿只用來吃。草粿曾經總有這樣一幅場景:排著隊買,直接就在路口買了就吃,不用勺子直接就能吸到嘴巴裡,都是略帶苦味的草粿和細白糖的味道~並不是所謂的龜苓膏或者仙草蜜,對於潮汕人民來說是不願意這麼說的。
  •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也不限於鵝,這社會怎麼了?
    近日陪伴大衣哥的一隻大鵝離世,大衣哥是拍照留念相當的不舍,引起大家的熱議,但凡事明星的事情絕對能夠引起熱議,視頻中大衣哥正拿著手機拍照這隻將要離世的鵝,據說這隻鵝陪伴了大衣哥十九年的時間,不過大衣哥真是對這隻鵝太好了,渾身是髒兮兮的,既然陪伴了十九年的時間到最後沒有洗洗,難道準備鍋讓它洗會澡?
  • 林口「一隻鵝」鮮香四季 「金鵝」扶貧新動能
    東北網4月20日訊(馮春濤 記者付巍)在林口縣,一隻鵝的美味故事已成為一種地域文化,輻射到牡丹江乃至東北地區,並飲譽全國。追問美味背後的答案,一個昭示地域特色產業發展方向和模式的典型樣本凸顯。誕生:「一隻鵝」香飄全縣在初春的林口縣,記者穿行幾條街,就瞥見四五家以「林口大鵝」做招牌的飯店。「師傅,咱這兒哪家鐵鍋?大鵝正宗?」
  • 潮汕人吃飯,廣州人看都看不懂!
    潮汕人對於海產品如數家珍,在一大片新鮮魚飯之中,這些海產品也有著hin潮汕的名字:迪仔、巴浪、花仙、三角龍、攤仔、薄殼、妮、蟟蛁(liao diao)……這些潮汕海產的名字,廣州人怎麼都想不出是什麼東西潮汕的迪仔魚也叫竹仔魚,是一種讓潮汕小孩害怕的魚,廣州人稱之為剝皮牛;廣州人熟悉的泥猛魚,潮汕人稱之
  • 低調的潮汕富豪:坐擁千億資產不上市,原因竟是「不差錢」
    低調的潮汕富豪:坐擁千億資產不上市,原因竟是「不差錢」推薦語:自古潮汕出富豪,這都是眾所周知的。那麼話說回來,為什麼潮汕人這麼會做生意呢?難道真的是傳說中的「基因」在作祟?比較客觀的來說,潮汕人向來務實、大膽、且敢為天下先,這樣的性格無時無刻不在激勵著他們去創業。而且,潮汕人往往是比較有個性,總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比如潮汕人哪怕身上只有幾十元,也要努力爭先做老闆,很多潮汕人都是從十幾歲幫助家裡看店做生意,或在鄉親的店裡幫忙,很早就學會了經商的本領。
  • 蛇為什麼會害怕鵝?民間傳聞有鵝的地方蛇都不敢來,為什麼會這樣
    現在這個時候農村裡應該就會有很多蛇出來活動了,那有沒有什麼辦法阻止蛇在家中出現呢?辦法呢,肯定是有的,還記得小時候家裡的長輩常說,為了防止蛇來到家裡,一般都會在家中養幾隻大鵝,有大鵝的地方,蛇也就不太敢來,很多農村都是這麼做的,那大鵝有什麼厲害的呢?竟然使得蛇都不敢在它們面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