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是一種天賦,強大才可以守護這種能力不灼傷自己

2020-12-22 阿里小姐

共情能力是一種天賦

前幾天在地鐵站出口,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幕,一個穿著黑色商務裙子的的女生在下雨的時候手提著她的高跟鞋,很快的穿梭在雨中可還是被雨淋溼了自己。

我猜她應該是個附近的路上工作的女生,上班要搭乘幾站公交或者地鐵,又或許她朋友圈裡積極陽光,偶有陰霾。

但那天看到了她的狼狽,我就想到了努力生活的我們,其實都是這樣咬緊了牙關堅持。在別人看不到的時候狼狽度日慢慢變得強大起來。

我就是這樣一個特別奇怪的特別容易和別人共情的人,腦補一系列別人的經歷然後去同情別人。

但其實共情能力盲目強大的人,真的不是件好事情。

容易丟了自己。

容易把別人的快樂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即使自己痛苦也沒關係,但等自己發現這個怪圈之後就很難走出來了。

不把別人的快樂放的比自己重要

我有個很深刻的觀點,我是那種特別多愁善感的人,共情能力特別強,後來我發現單純的共情能力強其實是個特別傷害自我的事情。

為了怕傷害別人,所以自己去做別人不喜歡分擔不了的事情,很盲目的讓自己大包大攬所有事情,很累又得不到其他的東西,甚至還會被別人抱怨。

是按照別人的想法過一生,還是堅持做自己累一點也沒關係,選了不同道路的人最後都好像會羨慕沒有和自己一樣的人。

小城市安穩的生活和大城市的匆匆過客,其實都是一樣的,小城市的人情事故,大城市的冷漠冷淡,是哪一種人就註定要過哪一種生活的。

沒有強大自己的話,共情能力強很容易傷害到自己,覺得幫不上別人,覺得別人那一部分經歷和自己特別相似,特別能觸動到心裡柔軟的一面,但其實那樣自我的無能為力會覺得挫敗感很強。

我姐姐是個天生的樂觀派,脾氣緩和,知事故而不世故,適合小城市安定。而我不喜歡小城市的世故,喜歡大城市的冷漠簡單,不想欠別人什麼,不太喜歡彎彎繞繞的東西,大城市包容性更強,晚婚不婚,丁克接受能力較高。

就像那句話說的,故鄉留不住肉身,他鄉安不下靈魂。

精神力量沒能貼合肉體,就容易自我挫敗不成體系,自我矛盾。

我一個最好的朋友教會我的,共情能力強的人一定要有能力。不然的話一是你對放下發生的事情無能為力,另一方面就是在這段挫敗的時間裡你完全可以用來進步,然後成長為大樹,來庇護你想庇護的東西。

我一直懂這個道理,但還是覺得自己不夠冷漠在該強大自己的時候卻挫敗了自己。

我開始工作的時候經常會穿梭在高架橋上,我晚下班的時候在上邊感覺好像可以看到別人的人生一樣,路上互相接連的小區沒有開燈的房間大概就是我這樣加班的人群,開燈的房間裡充滿了人間的煙火氣,也許是在做飯,也許是吃過飯和喜歡的人依偎在一起看一部電影……

每一種其實都讓人想起來感覺想溫柔的掛起笑意。

共情能力強的人,我希望你能為自己多考慮一些。別讓你的共情能力的天賦變成你不開心勞累的負擔。

擁有超高共情能力這枚天賦的人,希望你強大起來,可以庇護更多可以負擔值得負擔的東西。

相關焦點

  • 共情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孟子還認為,就如同人天生有四肢一樣,人也天生有仁、義、禮、智這四種開端,所以他還相信「人皆可以為堯舜」。中國人與人交往中注重人情事理、將心比心和推己及人,從而培養出善於設身處地考慮他人感受,同時儘可能以和為貴的民族基因。心理學中與惻隱之心相似的一個術語是共情(empathy)也有人譯作:同理心和神入。
  • 「共情能力」在戀愛中的重要性!
    「共情能力」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該能力既包括情緒感受能力(與情緒有關),又涉及換位思考能力(與思維有關)!請試想一個場景:你可愛的寶寶3歲了,他第一天上幼兒園的時候會是什麼情形?
  • 大學生,學會擁有共情能力,你的人際關係能更上一層樓
    今天筆者想跟大家聊一聊共情能力這個話題。共情能力,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一直以來可能因為身邊人共情的能力都很強,或者與我交往的朋友共情能力都很強,所以我默認共情能力很普遍地被每一個人擁有。但是上了大學之後,在宿舍和各種組織遇到了形形色色不同性格的人之後,才發現有很多人是缺乏或者缺少共情能力的。
  • 人類的共情能力有什麼用?
    還可移步【喜馬拉雅 FM】、【網易雲音樂】或【企鵝 FM】,搜索【更好時代知識服務】收聽:(音頻由 CV 楊一方演繹)<今日無音頻>人性並不是極端自私的,對別人產生共情並幫助他人也是人類的天性,這種共情的天性經常被我們忽略,但卻是整個人類文明的基石,可以幫助人類有效進行分工合作並且維持公平,促進道德的發展。
  • 共情能力很強,人緣很好的三大星座
    共情能力,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有些人共情能力很弱,總是很難懂得別人的感受,所以總是沒辦法及時察覺別人的情緒變化。但是有的人共情能力很強,總是能及時體會別人的感覺,所以人緣總是很好。
  • 生活中共情能力強是好還是壞?你有共情能力嗎?
    共情能力,這個詞越來越流行。共情能力,指的是設身處地為感受他人的處境,從而理解他人感受或者情緒的一種能力。看到很多有共情能力的培養、共情能力的訓練,共情能力屬於一種心理活動、也是一種社交能力。所以共情能力強越來越重要。
  • 孩子「共情能力」較差,往往是由於家長沒有好好培養,該學習一下
    其實共情能力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天賦,但這種天賦是需要後天的培養和挖掘,它才能真正的為人所用。共情能力強的孩子會怎麼樣?記得去年過年的時候,家裡來了許多親戚一起吃飯。阿姨和姑姑的孩子當時剛好都是7歲,兩個都是男孩子,很快就玩在一起了。
  • 如何培養共情能力:把自己當他人,「暫時拋開自我而與對方認同」
    助理不解,李嘉誠解釋要見的這位朋友很熟悉,且喜歡自己這條紅領帶。 至於為什麼不直接和員工說明白,為的是肯定員工,認可員工,保護員工積極性,讓員工感到受尊重和重視。 這在一般人看來可謂多此一舉,可是從心理學視角看,此舉彰顯一個人優秀的共情能力。
  • 孩子人緣差,對別人態度冷漠,可能是缺少「共情能力」
    孩子不斷成長,他的人生也將會變得豐富多彩,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足夠優秀,能夠擁有高智商和高情商。但是有些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人緣很差,別的小朋友都不願意和孩子一起玩耍,而且孩子無論是對陌生人還是對待家人,總是一副冷漠的態度,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是孩子缺少「共情能力」的表現。
  • 共情能力差的人如何去愛?
    她很想要安撫男朋友,卻不知道說些什麼,明顯感覺到自己語言的無力,「別難過了,會好起來的。」「別擔心,有我在。」對方好像並沒有得到真正的安慰。類似的事情總有發生,她在情感上的「木訥」讓男朋友也感覺無奈,在一起時間久了,男朋友也變得不願意和她交流了:「算了,說了你也不懂。」
  • 共情能力強的人沒有一個活得快樂
    情緒共情指如果你受苦會讓我難過,會讓我也身臨其境般體驗到你的感受。共情能力是分等級的,從0到6,分成了6個級別。如何判斷自己的共情能力是否偏高可以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然後真誠地回答自己。「對方開心,我才會感覺開心。」「當別人需要我時,我很難說不。」「我經常因別人的事情,操勞分心。」如果你的回答都是「是」的話,那也基本上擁有了比較高的共情能力。
  • 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你需要「共情能力」
    而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共情」這個詞,通常來理解,共情是一種情緒管理能力,是現實社交中或多或少理解他人、感受他人的一種情緒工具。共情能力到底有多重要?往小了說,共情能力決定著你是不是一個會聊天的人。
  • 周深共情能力太強!不認為裸辭是貶義,某種程度上反而是解救自己
    周深共情能力太強!不認為裸辭是貶義,某種程度上反而是解救自己對於他來說,轉去音樂學院也算是他的「裸辭」,他那個時候每天都是精神快要崩潰,「裸辭」對那時的他而言就是一種解救。因此,周深認為,「裸辭」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在解救自己。相信很多經歷過裸辭的人,對於周深的這段話會特別有共鳴吧。
  • 共情能力高的孩子表現
    共情能力也構成人情商的一部分,對人際交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力。如果一個孩子的共情能力不足,不僅會破壞親子之間的關係,還會對孩子成年後的人際關係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那麼,共情能力高的孩子表現有哪些呢?
  • 朱一龍的共情能力很強,可以順著他的走向脈絡,體會他的心情
    我覺得演技這種東西一向見仁見智,當這個人的某個瞬間,哪怕只是一個眼神,突然戳到你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這個人演技很好。我很佩服朱一龍的共情能力。這個詞好像用的太多了,但是他真正讓我感覺到共情能力強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 共情能力太強的傷害
    為此,你會不自覺地取悅他人,甚至會犧牲自己的利益,只是為了安撫他人的負面情緒。有時,你可能自己都分不清是出於對他人的關心,還是因為他人的情緒對你影響太大。4. 你常常覺得自己「共情能力過強」當身邊的人陷入負面情緒之中時,你常常覺得自己的情緒比他們還要強烈,宛如那已經成為了你的情緒一樣。
  • 共情能力太高,該怎麼辦?
    和妹妹打架了,怕把妹妹打疼,都是輕輕得打,感覺妹妹有點疼,心裡都會難受好久,眼淚會不自覺得往下掉。這直接導致妹妹現在對我態度一點都不好,總覺得我好欺負。我經常會因為別人的情緒,而導致自己沉浸在不開心中。我身邊的人不開心,我也會想辦法,處在他們的位置想想。在心理學,這稱之為共情。有的人,因為無法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所以,他們需要學會共情。
  • 孩子共情能力不好?試試這樣做!
    >孩子共情能力不好?試試這樣做!>2020-09-04 19:04:16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這樣的場景可能經常發生在父母與孩子之間:你跟他說東,他理解成西;你說不可以老是去逗小狗  導致的後果就是,孩子不容易捕捉他人情感,難以和父母進行有效溝通,更不利於孩子在人際關係中和朋友同學的往來,該怎麼辦?針對不同原因導致的共情能力差,小編在這裡列出了幾點建議。  原因一:迴避衝突型。
  • 共情能力測試,共情商數測評:你的同理心有多強?
    心理學家們提出這是共情能力的問題。 共情(empathy)的心理學運用是人本主義心理治療家羅傑斯提出的,簡單說來就是進入對方的處境和參考框架,然後理解對方的邏輯觀念、體會對方的情緒、情感,並讓對方感覺到自己是被理解的。這是一種廣受推崇的心理治療技術。
  • 我家有個小「哭包」: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到底有多重要?
    當然,愛哭只是表達共情的一種常見手段,並不是所有愛哭的人共情能力就一定高;或者不愛哭的孩子共情能力就低。那麼,共情能力對於孩子究竟有什麼意義呢?首先,共情能力高在人際交往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共情能力高的孩子往往更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更容易獲得只支溫暖與友誼,贏得更多的社會支持,幸福感就越高。其次,敏感是藝術家的天分。共情能力越高的孩子越能夠對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產生共鳴。不論是繪畫的梵谷或是音樂家貝多芬正是因為這種警覺的共鳴,才創造出了偉大不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