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核物質正在洩露?科學家:鐵水流失進入地幔,或與地球壽命有關

2020-12-26 環球科學大觀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為了研究地球核心處的結構形態,科學家們通過地震波與地質模型得到了地球核心處物質的類型和狀態。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意外發現目前地核內的物質正在源源不斷的洩露。地核深處,大量的液態熔融金屬物質洩露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會對人類的生活造成幹擾嗎?這究竟是福是禍?

研究地質結構最原始的方法是打洞。目的地球上最深的洞是科拉超深鑽孔,深度達12300米(上部直徑92cm),可以裝下一個半珠穆朗瑪峰。然而,欲想探知地球核心,需要鑽一個超過3000公裡的超級洞穴,顯然即便以目前的科技水平還遠遠不能達到。因此,通過鑽洞來了解地核並不現實,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對地核的了解少之又少的原因。

人類是如何知道地球構成的?答案是通過地震波和密度分析。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地球內部的熔融核正在不斷地向外洩露熔融金屬。地核內液態鐵鎳核心與巖石地幔之間的邊界位於地球表面以下約2900公裡處。在這個過渡層中,從高溫的地核到溫度較低的地幔溫度驟降1000℃。

這項研究表明,在向外洩露的「鐵水」中雖都是鐵,但內含不同的同位素,因原子內部中子數量的不同而造成質量的差異。其中,重鐵向低溫區遷移最後滲入地幔,而質量較輕的鐵則繼續向地幔與地核交界處以下回流,循環回到地心。這種效應將導致地和內部鐵鎳等熔融金屬越來越少,質量也變輕,而接近地表的地幔中則富集重鐵。

加州大學的地質學教授表示,假如這項研究結果沒有很大的偏差,那麼它將有助於促進我們對地核與地幔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解。了解地幔邊界處發生的一些物理過程對於解釋深地幔的地震圖像有著重要作用。除此以外,對於地球內部與表面間的化學和熱傳遞過程的建模具有極大的幫助。

眾所周知,地磁場的存在正是依賴於地核內部的鐵鎳等金屬物質,如今地核的洩露是否會造成地磁場出現波動與幹擾?研究人員表示,根據目前的結果尚不足以對地磁場的影響進行判斷。為了解釋地幔中鐵的重量比隕石中鐵的比重要大,研究人員將鐵置於高溫高壓的環境中,並且觀察鐵在不同溫度區域之間的流動形態。

研究組長表示,假如結果是正確的的,將說明鐵滲入地幔已經有數十億年歷史了,或許地球壽命也與地核內部物質的損失有關。計算機模擬顯示,這種材料可以和地幔柱混合併且利用地幔柱不斷地向上運輸,所以這種重鐵材料是可以達到地面的。此前,就有研究顯示地核已經洩露了25億年,在過去的25億年裡,地幔中的鎢同位素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至於為何,至今還沒有準確答案。

責編/朱張航宇

參考文獻:Charles E. Lesher et al, Iron isotope fractionation at the core–mantle boundary by thermodiffusion, Nature Geoscience (2020).

相關焦點

  • 什麼,格陵蘭冰川的融化與地幔熱流有關?|走進科學
    日本科學家發現,格陵蘭島中部地下的熱巖流,即從地核和地幔邊界升起的地幔羽流,正在促進該地區的熱活動和整個北極地區的變暖。該成果已在《地球物理研究-固體地球》雜誌上發表了兩篇文章(第1條、第2條)。科學家們對結果進行了處理,得到了底土結構的三維圖像。作者發現了一個從地心和地幔邊界上升到格陵蘭島附近過渡帶的地幔羽流。該羽流在地幔下層有兩個分支,它們在約1500公裡的深度上分開。在靠近地球表面的地方,它們與其他羽流合併,為冰島、揚馬延和斯匹次卑爾根等活躍地區提供溫暖。
  • 恐龍滅絕與什麼有關?地球內部有奇怪東西,科學家看到後沉默了!
    恐龍滅絕與什麼有關?地球內部有奇怪東西,科學家看到後沉默了!談及地球,很多人自認為對地球了解頗深,其實對地球的認知有很大的局限,我們都知道,地球由地殼、地幔地核組合而成,我們並不知道它們的真實作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生活在地球的最上層,也就是地球表面。在現實生活中,人類長期生活在陸地上,所以對水中的一切一無所知,再加上人並不能在水中呼吸,所以對海洋的認知有很大的限制。
  • 地球正在向內部吞噬數萬億噸的水,這是真的嗎?
    科學家對馬裡亞納海溝附近進行了研究,發現有大量的水正在流入地球內部。 此外,研究發現地球的地核很有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水庫,因為地球形成初期有超過75%的氫元素都進入到了地核,因此科學家認為地核中的海洋可能比地球表面的海洋還要更多。
  • 科學家發現,地球內部有一個奇怪的東西,可能跟恐龍滅絕有關
    關於地球的結構,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它主要是由地殼、地幔、地核組成的,我們人類和地球上所有的動植物,都生活在地殼的最上層——地球的表面上。我們對陸地上的很多東西都有比較全面的了解,但是對地球內部的情況,我們又了解多少呢?
  • 科學家首次在金星表面發現「火環」!地幔熱柱噴湧而出,形成千奇...
    科學家首次在金星表面發現「火環」!幾年前,由地球科學系地球物理學教授Taras Gerya領導的ETH研究人員團隊使用計算機模型研究了這些結構的形成方式。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奇怪的圓形表面特徵是由地球深處的地幔柱形成的。而金星上發現的「火環」,與板塊構造引發的地球「火環」(形成夏威夷群島)似乎在起源和演化方面截然不同。
  • 地幔中存在「地心人」?地球內部還有另一個「地球」存在?
    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對地球,乃至宇宙的探索也愈來愈深入了,人類的眼界不斷被開闊、被刷新,而憑藉著想像力、好奇心和不斷的努力,突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 通過這6件事情解讀地幔
    這些運動不能徹底攪勻上地幔,地質專家認為上地幔就像一個大理石蛋糕,只不過似用巖石做的。        世界火山活動的方式如實地反映了板塊構造理論,但火山爆發的中心並不是熱點,地幔深處甚至最底部的物質的上升和下降可能意味著是熱點,但也可能不是。最近有關熱點問題引起了一場生機勃勃的科學大討論。
  • NREE:地球深部地幔彈性性質的實驗進展
    NREE:地球深部地幔彈性性質的實驗進展 地幔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影響著地幔的動力學過程,不僅控制了地幔內部的行為,對地錶板塊構造的性質同樣有很強的控制作用。因此,準確和定量地理解地幔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有助於我們探索地球或者其他行星的演化歷史。
  • 絕密●斯諾登公布:地球地幔中有地底人
    那就是有熱水從海底的裂縫中噴出,跟有關UFO從海底起飛直接進入太陽軌跡的一些目睹事情的查詢。而且,斯諾登稱:「國防部國防高級研討計劃局(DARPA)的大多數人,堅信地球的地幔中存在著遠比現代人類聰明的人類。」聽說,地幔數十億年來都沒有任何變化,因而那裡很有也許變成保持長時間生命、安穩居住的場合。「地底人」很有也許就日子在那樣的環境中,那是與咱們徹底不一樣的溫帶環境。
  • 神秘力量正在導致地球磁場減弱,科學家:難以解釋!
    研究發現一種神秘的力量正在導致南美洲和非洲之間的地球磁場減弱,科學家們對此也表示束手無策。而上一次南北兩極的磁場翻轉是發生在大約78萬年以前,目前南大西洋磁場異常的測量結果或許是地球即將經歷磁場翻轉的前兆,不過地球磁場翻轉是一種隨機事件,並不會周期性的發生,而南大西洋磁場異常只是整個地球磁場中的一小部分,因此還不能斷定這種磁場減弱的情況就一定是地球磁場翻轉的預兆,只是存在這樣的可能罷了,甚至歐洲航天局也表示無法確定距離下一次地球磁場翻轉究竟還能有多少時間。
  • 2021年中考地理考點複習:地幔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地理考點複習:地幔,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地幔和地殼的分界面是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莫霍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是古登堡面。前者由南斯拉夫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於1909年發現,後者由美籍德國地震學家古登堡於1914年發現。
  • 科學家警告:地球磁極將發生反轉
    地球表面的磁場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隨時間發生變化。地球核心物質受到的壓力較大,溫度也較高,約6000°C,內部有大量的鐵磁質元素,物質變成帶電量不等的離子體,即原子中的電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變成自由電子,加上由於地核中物質受著巨大的壓力作用,自由電子趨於朝壓力較低的地幔,使地核處於帶正電狀態,地幔附近處於帶負電狀態,情況就象是一個巨大的「原子」。
  • 我國科學家發現卡羅琳海山成因接近「地幔柱假說」
    新華社青島3月12日電(記者張旭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團隊通過科考取樣和實驗室分析發現,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隆起部分玄武巖的形成早於其東側海山鏈的玄武巖,而且兩處玄武巖同位素相同,說明這座海山的成因接近從未被證明過的「地幔柱假說」。
  • 史前大洪水找到了新解釋:海水不斷湧入地球內部,是它造成了洪水
    馬裡亞納海溝結果卻發現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情況,太平洋的海水正在不斷往某處洩露,海水量每天都在減少。這一發現被公布在了權威科學雜誌《自然》上,引起了注意。科學家是用地震儀器發現這一異常情況的,他們本來是想探測馬裡亞納海溝有沒有什麼異常情況,沒想到卻發現了大量海水在往馬裡亞納海溝深處湧去。海水跑到哪裡去了?馬裡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深的地方,它的底部連接的自然是地球內部。也就是說,海水已經湧入了地幔層,而且可能到了地幔深處。
  • 地球內部出現異變,科學家在地核周邊發現神秘結構,先前沒人見過
    後來科學家們又經過驗證發現,地球是由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層面組成的。這個對地球內部的認知一直持續到現在。如今咱們中學地理課本上都是如此描述地球內部狀況的。我們人類腳下所踩的地面就是地殼,而地殼之下就是地幔了。其中地幔包括了上地幔和下地幔。
  • 地球正在瘋狂「喝水」,它「喝」的水去哪了,看完不可思議!
    地球正在瘋狂「喝水」,它「喝」的水去哪了,看完不可思議!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地球正在瘋狂的喝水,它喝的水都去哪了?看完不可思議。世間萬物不可能無緣無故的消失,即便是一種形式消失,也會以另一種形式存在的,不難發現地球上的水就是一直以循環的方式存在的。在太陽的照射下,水會蒸發到天空中,遇到低溫之後又下落到地面上,如此循環,才讓世間的萬物得以生生不息的繁衍著,但是有研究人員發現,地球上的自然水在循環的過程中有一部分竟然丟了,難道地球自己會把這些水喝掉,那么喝到那去了呢?
  • 是什麼在驅動地殼的板塊運動,地幔羽不是大陸分裂的主要原因?
    簡而言之,宇宙中我們相對更為熟悉的地球,也存在著很多科學家都難以解答的問題,尤其是地球的內部組成。因為太多的因素導致了我們無法接觸到這些組成物質本身,而新的研究也總是在完善之前的一些錯誤認知。那麼,到底是什麼在驅動地殼的板塊運動,難道「地幔羽」不是大陸分裂的主要原因?地殼-從蛋殼一樣的堅固外殼,到分解成巨大的構造板塊!
  • 地球內部有什麼?3分鐘帶你認識地球的內部構造
    不過,科學家們還是想到了其他方法來間接了解地球的內部結構,比如人們根據鑽井採礦中獲得的資料和火山噴發的物質來分析,逐步弄清了地球內部的溫度、密度、壓力和化學成分。特別是近百年來,人們利用地震波來研究地球內部的結構和物理狀況,終於揭開了地球內部的神秘面紗。當地震發生時,產生的地震波就會傳到四面八方。
  • 科學家發現地球內部有超1000萬億噸鑽石,為什麼沒人敢開採?
    在地球地幔層中,不僅溫度達到了10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就連壓強也達到了能夠形成鑽石的條件。 澳大利亞科學家在實驗室中模擬了地幔層高溫高壓的條件,最終只用了兩個小時製作出了人工鑽石,只不過這種鑽石並不是用於裝飾領域的鑽石,而是主要用於工業用途的藍絲黛爾石。
  • 地幔和地球很大不同,氫元素比地球含量多
    而在太陽系中,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則都地球非常像,不過太陽公轉周期是地球的兩倍,約48小時。在地球上,我們甚至用肉眼就能看到火星。目前我們對火星的大氣層的成分已經有了比較多地了解,火星大氣以二氧化碳為主,火星大氣非常稀薄而且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