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區域教育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暨廣東佛山南海教育改革發展現場會在佛山南海召開。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前往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南海實驗高級中學(下稱「南海華附」)參訪交流。南海華附校長梁建偉以「學農」實踐活動為例展示了學校勞動教育成果,向參會人員詳細講解了「學農」實踐活動的活動目的、籌備工作、具體任務、考核制度等內容。
「好的教育,不僅僅有分數和升學率,更要有完整的靈魂和堅定的價值追求;不僅關注知識和技能堆疊的厚度,更關注體質意志品質和涵養的高度。」梁建偉表示,以「完整的現代教育塑造高素質的現代人」為辦學宗旨,學校將繼續落實五育並舉,促進五育融合,堅持把「育人」作為首要目標,以活動育人引領德育教育,培養出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撰文:王雅鑠 唐欣匯 馬琚生
以勞樹德「學農」活動開農村綜合實踐先河
今年11月,南海華附高二年級1400多名師生奔赴距離學校200多公裡的「學農」基地——肇慶懷集縣詩洞鎮,進行為期五天的農村綜合實踐活動,身著藍白校服的學生們在金黃色的稻田裡割禾、讀書、寫生,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開展勞動教育至關重要。自2004年起,南海華附就已經吹響開展勞動教育的號角,在佛山地區率先開創農村綜合實踐活動先河,至今,「學農」實踐活動已連續開展17載,共計1.1萬多人次參與其中,成為南海華附德育教育工作一大特色和品牌。
「『勞動教育』的重點在於『教育』,所以我們時刻把育人的目標放在首位,並且這個目標貫穿了『學農』的整個過程,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五育融合』。」梁建偉介紹,南海華附舉辦任何活動都會將其分為「前、中、後」三個階段進行工作部署,每年9月份開學後、「學農」前,學校會為高二級學生開展培訓,通過課堂、講座等形式科普「三農」相關知識。
「學農」期間,學生們除了與農戶「同吃、同住、同勞動」,還要到當地的學校支教、慰問孤寡老人,把學術課堂開到田間,如在田野上行「飛花令」,現場賞析田園詩,切身體會鄉情野趣與農耕的艱辛。此外,他們還組隊開展研究性學習,針對農作物收成情況、農民的文化生活、當地的文化歷史等選題進行實地調研和撰寫報告。
「『學農』結束後,每位學生要提交一篇學農總結,在班會課上分享『學農』過程獲得的體驗;年級內也會召開級會,表彰『學農』積極分子和『學農』標兵,發揮榜樣激勵作用。」梁建偉說,在學農實踐中實現各環節全過程育人,就是希望以此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精神,懂得發現美、創造美,增強體魄的同時知行合一,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幾天『學農』下來我的收穫很大,讓我更懂得了適應農村環境,學會與人相處。特別是站上講臺支教的時候,感覺自己在傳播正能量,也更清晰自己未來的方向。作為高中生,我們應該把整個世界當作教科書,從這個角度講我覺得學校開展的勞動教育很有意義。」南海華附高二(24)班學生施婉清說。
自覺美育19載連辦體藝節唱響青春旋律
「學農」過後,南海華附迎來「向善、向上、奮鬥、拼搏」第十九屆青春旋律體育藝術節。田徑競賽、文藝演出、藝術插花、書畫攝影展和青春原創詩歌節等形式多樣的活動為全體師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的廣闊舞臺。
「體藝節要突出校園文化建設和精神引領,我校構建了集課堂教學、群體性體育活動、體育競賽為一體的體育文化體系。」南海華附副校長張興前介紹,學校在舉辦體藝節前,會對參賽選手進行統一技能培訓,並對全員開展藝術品鑑課堂學習。本屆體藝節與往年相比,緊密結合了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的新時代特點。在新冠疫情和抗美援朝70周年的歷史背景下,各類文藝作品展現出南海華附學子深厚的愛國情懷。
為健全學生的體質及人格,南海華附努力擴大各項活動的受眾面和參與度,給每個學生搭建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臺。據了解,本屆體藝節共2062名運動員參與田徑競賽;超過700名志願者提供熱情服務;數名學生裁判恪盡職守,公正判決;各班啦啦隊成員熱情應援,提供堅實的後盾力量……在遍布校園各處的「舞臺」上,每個學生都成為了主角。
除了舉辦校內運動會,南海華附還通過將體育競賽與校園文化相融合,大力開展體育教育工作,在校外競賽中屢獲佳績。
該校女子排球隊獲得2019年佛山市中學生排球錦標賽高中女子組冠軍;2019年、2020年參加南海區中小學生運動會獲團體總分高中組一等獎;男子足球隊在2017年—2020年南海區高中生足球聯賽中奪得四連冠;男子排球隊、女子排球隊參加2019年、2020年佛山市南海區中學生排球錦標賽獲得高中組雙冠軍。
南海華附的學生不僅通過參加體藝節展示自我,還積極參加社團活動豐富課餘生活,在社團中充實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為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和規劃奠定基礎。如傳媒社社員、2009屆畢業生潘楚源現已成為鳳凰衛視節目主持人;科研社陳柏翰、曾梓濤和羅靖藝三位同學發明「防吃人」電梯,獲得了第31屆廣東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專利申請獎和天才教室創新英才獎;林泰安同學在2017年榮獲第六屆中國賽車金香檳新人獎。
「辦學以來,我們堅持以德立校,注重活動引領,在校園內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和文體活動。」據南海華附德育處副主任朱娜介紹,直至今年,該校登記在冊的社團共41個,包括模擬聯合國社、天文社、科研社、心理社、漢服社、茶藝社等,加入社團的人數超過1300人,約佔全體學生的1/3。
五育並舉以完整現代教育塑造高素質現代人
時至今日,南海華附已形成序列化、制度化、多元化的育人活動開展體系。除「學農」實踐活動、體育藝術節外,該校通過抓住各大重要假日節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自覺滲透教育內涵,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
自辦學以來,南海華附堅持在「五四」青年節、教師節、國慶節等節日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在每年五月開展科技文化節,滲透尊師重教、愛國主義、青春擔當等內涵,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強力營造自覺育人的氛圍,讓學生從中得到情感升華和學習自覺。
此外,為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南海華附每年利用暑假組織學生到英國研學,交流期間,入住英國家庭,體驗英式生活;進行八大主題課程學習,接受純正英式教育;皇家參觀、禮儀學習,培養紳士淑女氣質;與德國、俄羅斯、西班牙、義大利等國的學生一起學習交流,結交世界各國朋友,建立國際友誼。每年的遊學活動精彩紛呈,學生收穫滿滿。
「研學活動能夠使學生們在體驗他鄉習俗和文化的同時反觀自我,在陌生的環境下學會主動調整自己的狀態和適應接待方的安排,利用所學知識、克服心理障礙去表達自己的需要和觀點,這些都體現了中學生關鍵的核心素養。」帶隊老師沈聯東說。
堅持「以完整的現代教育塑造高素質的現代人」的辦學宗旨,南海華附藉助本部優質資源與南海教育本土資源「雙劍合璧」,走出了一條適合學校發展實際又與時俱進的新路子。2020年高考,該校上高優線人數大幅飆升,首次突破500大關,達506人;上本科線人數創歷史新高,達1136人,連續實現「四連增」跨越式發展。
「當未來教育從『教書』到更強調『育人』,學校通過立德樹人來提升學生核心素養,通過五育並舉、相互融合打造完整現代教育,才能更多地培育高素質的時代新人。從這個角度講,開展各項活動並將育人環節貫穿其中,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和成長只有促進作用沒有反作用。」梁建偉說。
以「學農」為例,雖然活動開展短暫,但帶給學生的影響正面且深遠。2007級畢業生阮珊珊在2013年獲得第28屆法國耶爾國際時裝大賽公眾獎時表示:「母校短短的『學農』,讓我懂得用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美的事物,用心靈去創造美的夢想」。「如果我們沒有吃過他們(農民)的苦,我們難以重視『三農』問題。是『學農』磨練了我的意志,讓我在學習中堅持不懈地向著我理想的目標前行。」考取了北京大學的畢業生袁嘉煒說。
「育人是活動開展的目的,而自覺育人是全體南海華附教師共識,並主動從思想上、行動上設計和打造各環節、全過程的育人課程體系。」梁建偉表示,下一步,學校始終把育人目標放到首位,不斷拓寬育人途徑,豐富形式內涵,開發更多課程資源,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體系,讓學生在自覺育人的環境氛圍中向上、向善,得到體驗和情感升華,實現在校學習自覺自律,走出高中自信自強,以積極主動的心態走好未來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