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悅然來華解密莫言獲獎:無關政治 有人曾賂選(全文)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鳳凰網文化訊 10月21日,著名漢學家、諾獎評委馬悅然先生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給讀者帶來了主題為「心有靈犀--中國小詩的發展和特翁的俳句」的講座。鳳凰網文化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報導,並且在現場與馬悅然、陳文芬夫婦進行了對話,對話中特別關注了本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著名作家莫言。

以下是活動交流完整文字實錄:

趣談莫言與特朗斯特羅姆共同之處

在採訪中,馬悅然表示,「很早就答應世紀文景要做一場關於《巨大的謎語》和《記憶看見我》的演講。特朗斯特羅姆作為瑞典乃至世界最傑出的詩人,我想一定有人關心他和莫言我更喜歡誰。我喜歡莫言就是因為他非常會講故事,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去年得諾貝爾文學獎,但他不講故事,他寫詩,而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跟莫言有一個相同的地方,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60歲的時候寫了《記憶看見我》,他寫他小時候的活動。莫言長大以後也寫了很多關於他小時候的,他們有相同的地方。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一個博物館,他11、12歲到博物館去看動物,他對動物很感興趣,他自己的家就是很小的」甲蟲「,他住在一個海島,那裡的小蟲很多,他就找那些小蟲,他有一種特殊方法研究文學。莫言也同樣對自然界是非常感興趣的,但是他的興趣是另一方面的。他分析的是能吃的和不能吃的東西,因為那個時候大躍進那幾年肚子總是很餓,他希望找到吃的東西,但是他們對自然界都是相同的,這也許是他們唯一相同的地方。莫言看過我翻成中文的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的一些詩,莫言非常欣賞。」

莫言的小說真的寫得太長了

馬悅然說,「我頭一次跟莫言見面是在香港中文大學,我在中文大學當了一個學期的客座教授。後來有一天莫言來了,我們有一個下午花了幾個小時談,第二天他回大陸去了,為什麼呢?因為要分房子,我不知道分房子是什麼?我覺得很奇怪,後來聽說沒有分到。第二次是在臺北,他跟9個大陸的作家。在臺北待了幾天,有一天他們晚上出去看熱鬧,莫言不想去,所以莫言跟我在飯店裡喝威士忌酒溝通。其實我們沒有多少機會見面,但是我們經常通信。」

有人提出莫言小說是不是寫太長的質疑,馬悅然回應稱:「我覺得他真的寫的太長了,他是04年上海文學刊登了他的《小說九段》,非常短,兩頁的小說,我覺得非常好,我馬上翻譯成瑞典文。但是到了那個時候我就開始對微型小說感興趣,開始自己寫。這就是我們今天說到的微型小說的100個。我喜歡他之後開始模仿莫言的《小說九段》寫小說。」

「我當時翻譯的時候,就我看,寫的最好的小說叫《透明的紅蘿蔔》,這個書是莫言寫的最好的東西。另外一個,就是《30年前的一次長跑比賽》,這個你們也應該看。還有一些像《會唱歌的牆》和《姑娘翱翔》。飛起來停留在樹上不肯下來,村莊裡的人圍在樹底下等新娘下來,我很喜歡這本書。」

莫言不需要模仿福克納和馬爾克斯

記者:馬悅然先生最早接觸林語堂先生的語言,從而開始喜愛上中文,林語堂的語言風格和莫言的語言風格有巨大差異,您怎麼能夠共同欣賞這兩種語言風格?

馬悅然:林語堂對道教的興趣非常深,我讀了他《生活的藝術》,我也對道教和哲學非常有興趣,所以馬上到圖書館去把莊子的書借來讀。馬上就發現《道學經》譯成中文、法文、英文的都不一樣,我問一個瑞典漢學家我問哪一本譯文最好,他說都不行。他問我你為什麼不學中文呢?我說我願意學,他說你秋天回來,1946年的8月份我去中文。

記者:莫言的語言風格能不能讓你看到近代中文作家語言方式的一些變化?

馬悅然:你讀莫言會想到中國古代會講故事的人,像寫《水滸傳》的(施耐庵)、寫《西遊記》的(吳承恩),和寫《聊齋》的蒲松林。莫言的講話能力就是從古代講故事的人學來的,當然他自己也學過外國作家,他印象最深的是福克納和馬爾克斯,但是我們不要太注重這種影響。莫言看了福克納和馬爾克斯之後很驚訝,他說在我們高密,這樣的故事很多。他真的比得上,他不需要模仿。

相關焦點

  • 馬悅然:很多中國作家可得諾獎 質疑者沒讀作品
    馬悅然在上海接受了記者採訪———  質疑者可能一本莫言的書都沒讀過  羊城晚報:您是什麼時候開始喜歡莫言的作品?  馬悅然:我頭一次跟莫言見面是在香港中文大學,我曾在中文大學當了一個學期的客座教授。有一天莫言來了,我們有一個下午花了幾個小時談,第二天他就回大陸去了,為什麼呢?
  • 陳丹青:莫言的東西沒看過,但我知道他獲獎與作品無關
    陳丹青的攻擊言語直接又犀利,因為他本人的知名度使得他對莫言的批評在眾人的批評聲音中顯得異常響亮,可以說得上是當時批判莫言獲獎的代表性人物了。莫言獲獎的作品是《蛙》,相信在沒有獲獎之前大部分人是不知道有這本書的,不知道陳丹青聽過莫言的這部小說名字沒有。
  • 王 寧 ​| 懷念馬悅然先生
    4月的一天,我從楊先生那裡得知,瑞典文學院院士、曾多年擔任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的埃斯普馬克將應中國作協邀請,和馬悅然一起來中國訪問。由瑞典朋友介紹,埃斯普馬克寫信給楊周翰,表示希望來北大交流。楊先生知道我在此之前主編了一本《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談創作》,即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他問我是否知道這位埃斯普馬克院士,我回答說當然知道了,他對中國作家問鼎諾貝爾文學獎是至關重要的。
  • 再訪馬悅然遺孀陳文芬:馬悅然翻譯《莊子》,給世界留下美好禮物
    1985年當選瑞典學院院士,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諾獎評委團中唯一精通中文的馬悅然,在助推現代中文文學走向世界,乃至於2012年莫言獲得諾獎,貢獻絕對不容忽視。而馬悅然的離去,使瑞典學院出現對世界最大語言區中文文學理解力的重大缺失,也讓中國文學失去了一個有力的卓越推介者。
  • 莫言微博回應張一一質疑 陳安娜稱別理小瘋子
    就在莫言「中彩」的消息被曝出不久,青年作家張一一的爆料便接踵而至,從他的言談間不難感覺到,其不僅對於諾貝爾獎的含金量感到不屑,而且對於莫言的文學造詣也充滿質疑,更是爆料莫言曾花大價錢請諾貝爾文學獎評委之一的馬躍然翻譯作品。  張一一的微博爆料讓諾貝爾文學獎資深評委、瑞典文學院院士馬悅然也被牽連其中。
  • 翻譯家葛浩文:莫言不會外語 不利於宣傳
    在活動現場他提到,莫言的獲獎確實幫助中國小說開拓了一些西方市場,但是這是永久的還是暫時的很難說,「可能再過一年讀者們就會覺得,莫言是誰啊?他獲獎後頭三個月,他的書在西方銷售得非常好。但是到了第4個月就開始下滑。莫言有一個問題,他不會外語,無法給自己做宣傳。這樣外國出版社可能就不願意花錢請他去做宣傳,過去很多得諾獎的人都會英語或者法語。」
  • 專訪莫言作品日文版翻譯吉田富夫:願莫言獲獎後多多保重
    吉田富夫是莫言日文版的主要譯者,還曾翻譯賈平凹的《廢都》,對莫言乃至其他中國作家的作品得以在日本傳播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採訪開始後,吉田富夫用流利的中文回答了我們的提問,儘管他自己表示擔心有些意思表達不夠清楚,但我們依然從他的話語中聽懂了他對於中國文學的摯愛、坦誠和期待。在被問到最想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莫言說些什麼的時候,吉田富夫說「保重,多多保重」。
  • 華語文學首席翻譯:莫言不想學外語太愚蠢
    莫言(去年諾獎得主)和艾麗絲·門羅(今年諾獎得主),如此風格不同的兩位作者,為什麼都能摘得桂冠,諾獎評選的標準究竟是什麼?什麼樣的中國作家更能得到國際文壇歡迎?莫言得獎一年後,英文世界對中文作品的接受度會有變化嗎?
  • 莫言獲獎令中國文學界沸騰 作協官員談意義
    中新網北京10月11日電(記者 張中江)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令中國文學界為之沸騰。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李敬澤表示,今夜所有熱愛文學的人都會特別高興。莫言得獎表明中國文學與世界的對話,正在非常有力地展開。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陳眾議也高興地說,自己近年來一直在推薦莫言,他的獲獎可能是諾貝爾文學獎的一個轉折。
  • 陳丹青:我沒看過莫言的東西,他獲獎是諾貝爾委員會識時務罷了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拐點。不僅代表著中國文學事業的豐收,也代表作家莫言的文學事業迎來高峰。在讀者歡呼之時,也不乏有些不認同的聲音出現。莫言能獲獎,表明中國至少有十個人,也可以獲獎。莫言獲獎,很正常,如果是閻連科獲獎,也很正常。"
  •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為何作品沒有編入教科書,反而受世人謾罵?
    在其得獎之後,諸如《莫言批判》之類的書籍在市面上層出不窮。導致這個獲獎之前還在文學界大受尊敬的文學家,獲獎後反而成為「臭老九」了。而網絡上攻殲莫言的緣由,無外乎以下幾點。第一就是對其作品獲獎水準的質疑,因為他們認為,莫言絕對算不上是中國最好的作家。莫言的獲獎,乃是豎子成名,德不配位。
  • 詩人楊牧去世,詩選曾被漢學家馬悅然譯成瑞典文
    曾在海內外多所著名學府任教楊牧,本名王靖獻。此後,他長期在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擔任教授,並先後在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著名學府擔任客座或訪問教授,1996年至2001年間,還曾擔任臺灣東華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長。去世前,他是美國華盛頓大學榮譽教授 (Emeritus),以及臺灣師範大學和臺灣東華大學的榮譽講座教授。
  • 莫言:曾獲中國首個諾貝爾文學獎,為何語文課本從不選錄他的作品
    諾貝爾文學獎的地位可是非同一般,像魯迅,林語堂,老舍這樣的而文學大家都只是獲得提名,但是這個來自山東高密,寫過40多本鄉土小說的莫言卻摘得金冠。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評語是:通過魔幻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這句評語非常的全面,但是卻是相當的理性客觀。
  • 莫言疑代言家鄉天價香菸「泰山佛光」(圖)
    有網友爆料稱,該品牌香菸將推出「莫言限量版」,每支煙均以《紅高粱》、《檀香刑》、《生死疲勞》等10部莫言小說命名,並採用了極為奢華的紫檀木包裝,限量銷售100套,每套售價20120元。  據了解,這一消息最早由菸草權威論壇逍客網的網友爆料。此帖經微博認證用戶賈敬華在微博上轉發後,迅速引來眾多網友拍磚和微博熱議。
  • 莫言、王小波、陳忠實的書曾被封禁,如今都成經典好書,寫的是啥
    有很多禁書其實在群眾間口口相傳,有的甚至膾炙人口的名著或者是獲獎作品,有的書籍被禁的理由你甚至想像不到,但真的讀完後卻感慨萬千,無不讚嘆。今天整理出3本獲獎的「禁書」,大家看看自己看過幾本呢?同時《黃金時代》也是獲獎作品,它獲第13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獲獎感言《工作·使命·信心》發表於《聯合報》。
  • 外人眼中王蒙與莫言的交往:莫逆之交惺惺相惜
    就在那一屆茅獎上,莫言的作品《四十一炮》也入圍,可惜沒有得獎,倒是已經是海大駐校作家的遲子建獲了獎。那天莫言在海大講完話之後,就有同學捧著他的《四十一炮》來請他籤字。那些同學肯定想不到,他們見到的,給他們籤字的莫言會是未來的諾獎得主。
  • 莫言《豐乳肥臀》獲獎:描寫尺度十分大膽,一度成為「禁書」
    ——喬萬尼奧裡(意)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716字,閱讀約4分鐘2012年10月11日,山東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對中國文學來說,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但幫助莫言獲得諾貝爾獎的豐乳肥臀曾一度被封殺
  • 莫言和張藝謀「俗」照曝光!農民兒子得諾貝爾獎,莫言經歷了啥?
    提起莫言,就不得不提他摘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經典一幕。當莫言獲獎的結果公布後,網上歡呼聲一片,國人激動程度幾乎直追北京申奧成功。這一切,只因中國人,終於站上了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臺。不過,莫言功成名就的同時,也有常人難以想像的煩惱。從小生活在山東高密農村的他,走上文學之路可謂是一波三折。
  • 莫言:從呆傻到人精,發小蔣二借著我獲獎的機會發了財
    可惜,這些侃侃而談的評家,認為莫言之所以獲獎,是因為揭了中國人的家醜,迎合了西方的政治觀念和偏見,我不置可否,但若就此而全盤否定莫言和他的文學成就,就太可笑而至於可悲和無知了。莫言對謾罵他的聲音是照單全收,也不做理會,只安心寫自己的作品。
  • 那些冒著酸氣,辱罵貶低莫言「骯髒」的人,究竟貶低的是什麼?
    國內文壇"非好即壞"劉震雲說;"莫言能獲獎,說明國內至少有十人也能獲獎"。他的意思就是說莫言獲獎了,但不代表他是中國最"牛"作家。劉震雲還有話語權較重的陳丹青也是對莫言的成就態度"有趣",陳丹青也是典型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優秀的作家。但在他的暗示下,莫言的文學獎成了"可憐蟲"。陳丹青對公眾說:我沒用看過他的東西,但知道莫言獲獎與作品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