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文學首席翻譯:莫言不想學外語太愚蠢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在剛剛結束的全球最大書展——2013法蘭克福書展上,中國圖書貿易有限公司負責版權工作20餘年的張北徵就非常驚訝,不僅是歐美英語國家,就連之前對中國文學幾乎不感興趣的許多小語種國家,如波蘭、阿爾巴尼亞的出版商都紛紛上門尋找中國圖書。

  「我原以為他們關注的是教科書、醫學類圖書。但是他們上來就直接說要我們中國的小說,文學類的。所以我想這些變化,很有可能是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帶來的效應。」據統計,中國國際出版集團僅前三天的版權輸出量就已經超過了去年的總量。其中,文學作品版權的大幅輸出,成為今年中國圖書版權輸出量大增的主要原因。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已塵埃落定,但毫不妨礙有「諾獎情結」的中國人早早開始興奮地預測:繼莫言後,誰會是下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

  同樣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一個擅長長篇,一個只寫短篇;一個散發著鄉土味的大氣磅礴,一個在細膩精準裡洞悉人類內心隱秘。莫言(去年諾獎得主)和艾麗絲·門羅(今年諾獎得主),如此風格不同的兩位作者,為什麼都能摘得桂冠,諾獎評選的標準究竟是什麼?什麼樣的中國作家更能得到國際文壇歡迎?莫言得獎一年後,英文世界對中文作品的接受度會有變化嗎?

  昨天,莫言作品的英文翻譯、美國著名漢學家葛浩文(英文名:Howard Goldblatt),帶著同樣是翻譯家的夫人林麗君抵達北京,接受了記者關於莫言得諾獎一年後,中文作品在英語世界發生一系列變化的訪問。

  隨時隨地都要有翻譯跟著

  歐美出版商都不願意請莫言過去

  記者:目前歐美文壇接受中文作品的程度如何?

  葛浩文:歐美讀者喜歡哪種文學作品,很難判斷,中國的文學呢,我們有個比較悲觀的看法,凡是對現狀有批判的,就喜歡;讚揚的,歐美讀者就不看了。

  記者:和以前相比,莫言的作品目前在美國是不是更受歡迎?

  葛浩文:獲獎前,他的中文作品在美國出版就很多,得獎後更開闊一點是必然的。獲獎後的三個月內,書賣得真棒。不過過了一年再提莫言,可能大家就會問,誰是莫言?

  主要原因是,莫言不會英語,他去歐洲和美國,隨時隨地都要有翻譯跟著。所以現在歐美出版商都不願意花錢請他過去。其他大部分的諾獎得主都會外語,可以出國宣傳。可惜的是,莫言還不想花時間去學外語。他太愚蠢了!

  不看作者在中國的影響力

  要看作者在美國將來的影響力

  記者:你如何挑選中國作家來翻譯,把他們推向國際?

  葛浩文:有些是中國人說好的我們覺得也好,有些是中國人都不看的我們挑出來。一種是有人來找我們翻譯,在美國出版東方的翻譯書不容易,有出版社買了版權找到我,我們看了覺得不錯就可以譯;還有一種是別人推薦的,我們一般不看他在中國的影響力,而一定要看他在美國將來的影響力,因為如果不好賣,我們的工作就白做了。

  翻譯最頭疼的決定在翻譯之前,怎麼選擇一個讓我們四到六個月的工夫不白做的作品。決定以後,翻譯到出書就沒事了。

  記者:國外讀者喜歡中國文學的哪個方面,風情還是人情?

  葛浩文:評論家喜歡看悲苦的,但讀者一般愛看的卻是幽默輕鬆的。比如閻連科的小說與劉震雲的就是兩碼事。我認為在美國評論家眼裡,還是更喜歡閻連科,因為他還是比較反面的,而劉震雲是正面的,小說(《我不是潘金蓮》)主角李雪蓮一直在碰釘子,但依然勇往直前。我給美國的版權代理人寄了《我不是潘金蓮》,不到兩個星期,他們就打電話說:好小說!兩本都要了(還有一本是《我叫劉躍進》)!

  個人認為,除了王朔外,以市井小民甚至是小偷為主角的,就是劉震雲了。他觀察這些小市民的思想、行為,看得非常透徹。

  葛浩文是誰?

  他翻譯過的作品有莫言、王朔、蘇童、賈平凹、劉震雲、楊絳……

  葛浩文有「中國現當代文學首席翻譯家」的稱號,不僅「首席」,甚至幾乎惟一。曾兩度獲得普立茲獎的美國作家約翰·厄普代克,在《紐約客》雜誌上寫道:「在美國,中國當代小說翻譯差不多成了一個人的天下,這個人就是葛浩文。」厄普代克比喻葛浩文是「接生婆」。經葛浩文之手,莫言、王朔、蘇童、賈平凹、劉震雲、張潔、楊絳、馮驥才、蕭紅、白先勇、李銳、虹影、阿來、朱天文等二十多位名家的50多部作品在英語世界呱呱墜地。而葛浩文偏愛莫言,光莫言一人的作品就翻了十部。

  以至於另一位來自德國的漢學家顧彬,直接說莫言能得獎很大程度上歸功於葛浩文的翻譯。顧彬的理由是,諾獎評委團中,除了馬悅然,其他評委全部不懂中文,要藉助外文版閱讀。儘管葛浩文一再回應顧彬的說法太誇張,但他同時也承認,進軍國際文壇,翻譯的貢獻功不可沒。

  最近,葛浩文和夫人林麗君剛剛一起合譯完成了阿來、畢飛宇、姜戎的幾部作品,正在翻譯劉震雲的兩部小說《我不是潘金蓮》和《我叫劉躍進》。(記者 潘卓盈)

相關焦點

  • 高規格文學翻譯比賽啟動 莫言等名家名作等你譯
    新華網北京9月2日電(記者賈釗、田穎)想嘗試下把莫言、賈平凹、王安憶和劉震雲等作家的名篇譯成外語並出版嗎?機會來了。  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作家協會和中國外文局聯合舉辦的「2013中國當代優秀作品國際翻譯大賽」2日在京啟動。
  • 翻譯家葛浩文:莫言不會外語 不利於宣傳
    翻譯家葛浩文:莫言不會外語 不利於宣傳   又是一年諾獎時,被認為是莫言得獎功臣的翻譯家葛浩文昨日抵京召開了一場媒體見面會。
  • 專訪莫言作品日文版翻譯吉田富夫:願莫言獲獎後多多保重
    77歲的日本老人吉田富夫剛剛在自己家中翻譯完了莫言的《天堂蒜苔之歌》,這是他翻譯莫言的第8部作品。11月的一天,當我們採訪完吉田富夫,從他在京都的家中出來的時候,腦海裡不斷思索著是什麼力量讓年近80高齡的老人勤於筆譯。在這場莫言熱潮中,作為駐外媒體的我們一早便開始尋找莫言與日本的聯繫,我們希望莫言的作品可以乘著諾貝爾文學獎這列快車經由日本,到達世界更多的地方,然後在那裡生根發芽。
  • 譯論||馮全功:葛浩文翻譯策略的歷時演變研究——基於莫言小說中...
    關鍵詞:葛浩文;意象話語;翻譯策略;歷時演變 一、引 言 美國漢學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被稱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的首席翻譯家,至今已出版50餘部譯著,時間跨度近40年,幾乎每年都有譯著問世,為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走向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翻譯家朱振武:沒有翻譯中國作家定無法走向世界
    「莫言獲獎後,我把葛浩文的英文版翻譯買回來和原著都對了一遍。我認為葛浩文是非常忠實原文地翻譯,有人說莫言獲獎完全是因為翻譯,這是不對的。」昨日《世界文學》迎來創刊60周年紀念會,在下午小範圍的討論會上,擔任丹·布朗翻譯的朱振武給出自己的觀點。  肯定翻譯家貢獻  朱振武說,莫言獲獎後很多人說是仰仗了葛浩文的翻譯,而這種說法的依據是葛浩文寫的一封信,信中提到要改動小說中的某塊內容,詢問莫言意見。
  • 文學作品翻譯「走出去」是必然
    原標題: 文學作品翻譯「走出去」是必然  「如果用『走進歷史』來形容陝西文學的發展,那它則是過早定型的『中國史』、過多追捧的『地方史』以及過晚相逢的『世界史』。」日前,在西安舉辦的第八屆亞太翻譯論壇的「對話:陝西文學的特色與國際傳播」這一特設論壇上,南開大學翻譯研究中心教授王宏印表示。
  • 黃友義:翻譯大賽將激發全世界漢學家的翻譯熱情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中國翻譯協會秘書長:黃友義中國網:此次翻譯比賽為何以文學為主題?黃友義:文學最能反映一個國家的文化,文學作品內容豐富,翻譯文學也是最難的任務,因而能夠真實反映翻譯水平。中國網:如今文學翻譯市場呈現的狀況如何?黃友義:中國文學在海外的市場在莫言先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是個分水嶺。
  • 山大教授「雲端」講授「莫言的文學及其文化精神」
    聯合網訊「莫言創作作品總體描述」「莫言創作是怎麼形成的?「莫言作品的文化精神有哪些?」6月28日晚,山東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聯合社會科學處主辦的「社科大講壇」第998期依託騰訊會議平臺舉辦,講壇特邀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叢新強作題為「莫言的文學及其文化精神」的講座。一個半小時的「雲端」講述中,叢新強從三個方面切入,為外國語學院的師生多角度分析莫言作品。
  • 莫言帶劉震雲閒庭信步,只可惜開會的幾位大作家字有點醜
    不過,8月14日,貴州媒體方面公布了一組莫言老師帶著作家劉震雲閒庭信步的圖片。這組圖片中,老莫帶著老劉款款而來,莫言更是伸展胳膊,兩人齊頭並進,尤其莫言甩開臂膀,讓人看到中國文學的力量。在劉震雲老師遭遇一定量口碑危機的時刻,作家莫言與之閒庭信步,此中味道,不言自明。照片拍攝於貴陽某風景區。兩位作家來到這裡,是組團度假的嗎?
  • 馬悅然來華解密莫言獲獎:無關政治 有人曾賂選(全文)
    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一個博物館,他11、12歲到博物館去看動物,他對動物很感興趣,他自己的家就是很小的」甲蟲「,他住在一個海島,那裡的小蟲很多,他就找那些小蟲,他有一種特殊方法研究文學。莫言也同樣對自然界是非常感興趣的,但是他的興趣是另一方面的。
  •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倖存者之歌》(英文版)首發
    8月17日,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倖存者之歌》(英文版)在上海書展首發。書中展現了二戰期間來上海避難的歐洲猶太難民的生命畫卷:無論命運如何艱難,他們在困苦之中依然綻放著愛情、夢想和信仰之花。小說根據好萊塢製片人邁克·麥德沃父母大衛與朵拉在上海的真實經歷為藍本而創作。
  • 網友:張賢亮高度不低於莫言 只是沒好翻譯
    張先生的助理馬女士接受京華時報採訪時表示,張先生近些時候一直身體不太好,已經患病一年多,去世後的治喪事宜將統一由銀川市委宣傳部安排。中學就接觸俄羅斯文學和法國文學作品張賢亮1936年生於南京,祖籍江蘇盱眙縣,1955年從北京移居寧夏。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因發表詩歌《大風歌》被劃為「右派分子」,押送農場「勞動改造」長達22年。
  • 不懂一句外語,卻成為翻譯大師!不造假不抄襲,他是怎麼做到的?
    就像廚師要會用炒菜、司機要會開車一樣,當翻譯至少要精通一門外語。不過,以上僅僅是常態,總有一些天才,從來不按套路出牌,就像開著五菱宏光跑贏法拉利,雖然不可思議,但是,很牛!我國近代最具影響的翻譯家林紓先生,就是這樣的天才,他不懂外語,卻以翻譯世界各國文學名著而著名,並且形成自己的流派,被世人稱為「林譯小說」。
  • 英譯本莫言作品反響怎樣?
    莫言在高密老家(資料圖)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文學作品在英語世界反響如何?11月3日,陝西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王西強在中國社會科學網上發表了題為《意義在閱讀中生成——莫言小說英語世界讀者接受調查》的學術研究文章。
  • 想學英語翻譯,哪些大學的實力比較強?
    儘管一直有人在說,我們不應該太重視英語而忽略我們的母語,但是英語的重要性依然不容忽視。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推進,英語及英語翻譯依然會是很多考生熱衷選擇的專業。最近有人詢問,想學英語翻譯,哪些大學的實力比較強。
  • 學外語如何賺錢?八小時之外的幾大副業收入了解一下
    今天我們要來談一個有點俗氣的話題,就是學外語如何賺錢?作為外語專業的學生,小編深深地感覺到,外語真的是一個賺錢的利器。不管是上學時,還是工作之後,只要是精通一門外語的朋友,生活過得都蠻滋潤的。像小編自己在日語圈已經摸爬滾打了十幾年,這幾年的副業收入也是一直超過工資的。那麼如何用外語來賺錢呢?主要有以下幾種渠道。
  • 高考選擇的是日語,大學翻譯專業一定要學英語嗎?
    2020年高考時選擇的外語是日語,高考被翻譯專業錄取,那麼翻譯專業一定要學英語嗎?一般來說,翻譯專業是必須要學習英語的。專業課:英漢互譯技巧、英語多文體閱讀、翻譯與思辨、交替傳譯、口譯與視譯、翻譯理論與策略、同聲傳譯、典籍英譯。專業選修課:第二外語、古漢語宣讀、英語文體學、美國現代主義詩歌、比較文學、譯作比較與評判、文學翻譯鑑賞、翻譯專題、英漢語對比、科技翻譯、速記、外交禮儀、商務口譯等。
  • 粵港澳外語與翻譯研究生學術交流周舉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 通訊員 吳立堅)近日,2020「全球觀 家國情」粵港澳外語與翻譯研究生學術交流周在中山大學舉行。活動吸引了來自粵港澳三地的專家學者及外語研究生100多人參加。他們立足青年發展,對話學科前沿,共訴家國情懷。
  • 莫言談創作:《豐乳肥臀》是因母親去世而作(圖)
    近日,一直"封口"的他接受了香港《南華早報》的採訪,這是諾獎之後他首次全面吐露心聲———關於榮譽與困擾,關於創作與未來……  莫言本人對很多看起來顯然是「過度解讀」的評論似乎並不介懷,他還是喜歡自己的文學世界,那是他的國。
  • 外人眼中王蒙與莫言的交往:莫逆之交惺惺相惜
    2012年10月11日19點11分收到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陳書記的來電,說幾分鐘前得到消息,中國海洋大學駐校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中國海洋大學第一時間給他發去祝賀。與此同時,王蒙先生也以簡訊形式向莫言先生發去了他的祝賀。  莫言是什麼時候成為中國海洋大學駐校作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