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制內工作,你要珍惜這三種人

2020-12-23 騰訊網

在體制內工作,有人常常抱怨這份工作「吃不飽,餓不死」。甚至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抱著這種心態的人,往往也就是混日子,溫水煮青蛙,最後一事無成。

而其實,身邊很多領導和同事,都是「人中龍鳳」,若你懂得珍惜,虛心求教,真的能助力學到為人處世的良方,能夠幫助自己升職加薪。

珍惜給你平臺的人。

在體制內工作,要想出人頭地,就得有鍛鍊的機會,此時,若能遇到一個賞識你的領導,願意讓你獨當一面,你就應當感到慶幸了。

只是,這種器重,往往是讓你從跑腿打雜開始。千萬不要小看了,諸如接聽電話、上傳下達、辦文辦會等基礎性工作,領導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些人邏輯清楚、辦事周全,他一眼就就能看出來。

就像《紅樓夢》中,有一次,小紅在替鳳姐辦事時,說了一段非常聲口簡斷乾淨利落的話,得到王熙鳳的賞識一樣,你若用心做事,就總有機會脫穎而出。

同樣,作為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既要時刻保持著「小紅」那樣的清醒與機靈,也要有「小紅」那樣的幸運,才有可能在諸多同事中,顯得與眾不同。

因此,當領導開始頻頻交代你更多任務,千萬不要把這些當成是一種捉弄,或者「欺生」,而是秉持著就事論事的態度,想方設法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美。再聽去領導的點評,仔細揣摩,漸漸地,大小事情也就能夠拿捏得準了。

珍惜給你提意見的人。

同事之間,因為有著利益紛爭,往往不會輕易將自己的「秘籍」和盤託出。哪怕明明知道你會犯錯了,也裝作不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也有這樣的同事,不怕話說得難聽,就怕你沒有長進。他們往往是年長的同事,自己本身也經歷了很多浮浮沉沉,一旦看到你的身上,有他自己年輕時的影子,就會不遺餘力,好好地「敲打」你。

十多年前,我從教師部門,跳槽到了一家縣級電視臺,轉行做記者。和我一個辦公室的,是已經六十歲,退休後又被返聘回來工作的老臺長,他負責整個新聞稿件的編輯工作。

在我看來,老臺長就是電視藝術的「活字典」和「教科書」,他說的每一句話,都帶著濃濃的專業氣息,令人頓感眼界開闊。

我每次去採訪之前,都會向他請教,而他也總是侃侃而談,每一種題材,從哪些角度切入,需要哪些特寫鏡頭,他都能一一指明。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帶給我一種電視人應有的情懷。

在老臺長的指導下,我學習拍攝,學習寫稿,學習做一個有情懷的電視人。可惜,一年之後,老臺長被解聘,臨走時,他拍了拍我的肩膀:「沒關係,以後靠自己啦!」

後來,我在電視臺,遇到了很多挑戰,但每次想要放棄的時候,總會想起老臺長對我的提醒和建議:靜下心來,做好每一期節目,就沒有什麼可怕的。

雖然,幾年後,我也離開了電視臺,但老臺長對我的諄諄教誨卻一直陪伴著我,鼓勵著我,尤其是在遭遇挫折的時候,想起他,也就有更多的勇氣。

珍惜問你「累不累」的人。

工作中,講求的是質量,是效率。如果你跟不上團隊的節奏和速度,很有可能就會被排擠出局。

在這種近乎「冷酷」的合作關係中,如果有人真誠地問你「累不累」,那說明,你真的遇到「寶藏」同事了。

體制內的工作,分工明確,上下級的概念十分清晰,很多時候,一個普通辦事員,往往要承擔整個部門的工作,而勞動成果,卻從來都不屬於自己,理所當然地被上級拿去邀功請賞。

於是,就會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會做事的人,總有做不完的事;不做事的人,永遠都找不到事情來做。

我們單位辦公室缺人,最近來了一位新同事小麗,她已經懷孕五個多月了,可作為「新人」,自然什麼要求都不敢提,加上辦公室本來就事情多,每每上班的時候,她常常是一路小跑,周末也常常加班。

遇到要舉辦大型會議,各種材料的準備及會場布置,更讓她忙得團團轉。對此,周圍的人似乎見怪不怪,更不要說主動幫一幫了。理由就是:「這不是我的事。」

我和小麗年齡相仿,我的工作,也沒有人分擔,也常常需要加班,在一種同病相憐的感情驅使下,我偷偷地跑去幫小麗做事。她感動得哭了,從此之後,我兩就成為了「老鐵」,不僅工作上相互幫襯,還時常提醒對方,要防範哪些「小人」。

體制內,要把同事變為朋友,著實還要看緣分。如果在一個單位,沒有一個「頂你的人」,處境就會很艱難了,你融入不了任何一個圈子,關鍵時候,也沒有人幫你說一句好話,往往就會被邊緣化,成為那個大家都可以排擠的人。

因此,好好珍惜那個問你「累不累」的同事,有了這份陪伴,你也就不會「孤掌難鳴」了。

在體制內工作,人際關係微妙複雜。想要贏得立足之地,會做事,是前提,會做人,才是制勝的關鍵。

因此,不管你是一個「新人」,還是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而要時時注意,珍惜那些真心想要幫助你的人,並從他們身上,習得一些有用的東西,提升自我能力;從而才能遠離小人的算計,才能讓自己,始終處在一個不被取代的位置。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這三種人是你生命的「貴人」,遇上了千萬要珍惜
    生活的殘酷,讓大家都手忙腳亂,自顧不暇,交友,更多的是為了工作,為了生活,這樣的友誼註定是淺嘗輒止的。人生在世,若能得到貴人相助,想必能事半功倍,少奮鬥二十年。這三種人是生命的「貴人」,碰到一個,也要把握好。低谷時願意拉你一把的人。
  • 都覺得體制內工作好,那些從體制內離職的人,都是因為什麼呢?
    首先,個人性格明顯不適應體制內的工作環境。體制內工作看似穩定,但仍舊少不了各種勾心鬥角的暗戰,這不是在抹黑體制內的環境,而是說明,在體制內立足,既需要高度地適應這種人際關係的複雜性,又需要具備充分的交流溝通能力,還要適時地學會避讓、推脫、謙卑。
  • 這三種女人很單純很好撩,男人遇到要珍惜,你身邊有嗎?
    男人一定要學會珍惜這三種女人,這三種女人很單純很好撩。男生如果遇到了一定要珍惜,不要等錯過之後再後悔。因為現在的好女人非常的少,如果男人遇到這三種女人,男生要懂得珍惜,不要讓這三種女人對你失望。男生要明白好追的女生,也不是那麼好追,也是要經過仔細的推敲的。
  • 佛說:遇見這三種人,請拿命珍惜
    我們一生會遇到很多人,但很多人不過是擦肩而過,倘若你有幸遇到以下這三種人,請一定要學會珍惜。一是願意為你花時間的人。時間是這個世上最寶貴的東西,一個人如果願意為你花時間,那麼你在心裡的位置一定很重要。為你花時間的人不是太閒,而是心裡有你,如果你需要,他就算再怎麼忙碌也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面前。就像一句話說的一樣,在乎你的人,東南西北都順路,白天黑夜都不忙。
  • 為什麼體制內的人,都不大愛發朋友圈?
    很多網友看了這條信息,也在感慨:唉,體制飯不好吃啊,你根本沒有「朋友圈自由」。體制內人有真正的「微信朋友圈」麼?我感覺沒有,除非搞分組或屏蔽。體制內很多人不敢在朋友圈發任何的東西,甚至不敢評論別人。發自拍照,也不大妥,總有人認為你很自戀、幼稚。也不能炫富,發房子、車子什麼的,會遭嫉妒、遭懷疑(錢從哪兒來)。抱怨上司和工作?那更不行了,可能有人會截圖發你領導,也會讓人覺得你這人不成熟、不穩重甚至不適合在機關工作。
  • 不適合在體制內待的人,都有這三種表現
    現如今,通過考試進入體制內的80、90後,普遍學歷高、能力強、起點高,充滿朝氣和活力。但是由於年輕人缺乏閱歷經驗,加上體制內的種種規則,容易犯錯而不自知,往往蹉跎了歲月。下面是體制內的年輕人經常出現的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
  • 想考公務員,在體制內工作,這些「規則」你清楚嗎?
    每年都有很多人擠破頭考公務員,對於他們來說,公務員就是鐵飯碗、穩定、待遇高。但卻對體制內的工作並不了解,導致一些人不適應,從而選擇離職。下面圖圖給大家分享一位&34;從一位青澀的大學畢業生成長為部門骨幹的一些經歷,希望能讓大家更了解體制內的工作,少走一些彎路。請示匯報,大事小事必不可少小白是一名985應屆碩士畢業生,已經在體制內工作3年了。
  • 體制內要學會拒絕!
    身在小城市的體制內,每年都會碰到親朋好友的各種請託。有孩子上重點學校、幫忙找工作的、包工程的、結工程款的,就連去醫院看個病,服務大廳排隊能辦的事都會有親朋好友找你幫忙。大部分時候,都很無奈。體制內一官半職的終究是少數,大部分只是以此為職業的普通人。一百多個局,幾百個大大小小的單位,合法的、不合法的,得多大的領導,人脈多廣的人才能什麼都能辦。
  • 體制內的體面工作,女的真的比男的好嗎?3點原因來告訴你
    3點原因來告訴你現在找工作很難,很多人都在找著不一樣的工作,各自工作什麼類型都有,總分著幾個類型,無非就是私企和國企,其中國企又要分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體制內的福利和薪資等各個方面比體制外的要好很多,兩者的相差還是很大的。
  • 真愛你的男人,才捨得讓你吃這三種苦,女人遇到要珍惜
    你看,不是我不等你,而是你不思進取,跟不上我的步伐。所以,那些還沉浸在男人香甜的毒雞湯裡的女人們,早點醒醒吧,真正愛你的男人,不是把你「圈養」成一個離開了他就活不下去的女人,而是會捨得讓你吃這三種苦。02一苦:工作之苦有的人說「我工作,我快樂」。工作真的能夠使人快樂嗎?當然可以,但是僅限於你在工作中能夠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的時候。
  • 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要分「體制內」和「體制外」?
    「體制內」 指的就是在機關單位內享受編制待遇的公職人員, 「體制外」 指的就是在機關單位內工作,卻無法享受編制待遇的職工,其中有暫時未享受編制的正式職工,也有如勞務派遣工、合同工這樣的臨聘職工,這類人也被稱為「編外人員」,兩者的收入也有很大的差距。
  • 為何說不要輕易從體制內跳槽?過來人經歷告訴你:別信這4個錯覺
    這位同事有點小聰明和小才華,瞧不起上司(其實上司能力很強),因為提拔主管晚了半年,就覺得體制限制了他。他覺得在關鍵時刻辭職,就是對上司最好的報復。他選擇在工作最繁忙時刻突然辭職,想讓上司工作上「抓瞎」,人情上「打臉」。 據說,他辭職後開飯店、炒圈幣,賠得一塌糊塗,才知道體制內那點小才華,在真實的市場浪潮裡,也就能撲騰幾下、嗆幾口水而已。
  • 要不要去「體制內」,這屆年輕人該怎麼選?
    從8名清北畢業生南下浙江餘杭的街道辦、哈佛大學的博士後揮別科研轉赴基層,再到最新數據顯示,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成為不少「雙一流」高校畢業生的工作首選。要不要去不少人眼中的「體制內」,又一次成為青年人熱議的話題。
  • 職場上班族,這三種貴人你只要遇到一種就值得好好珍惜
    也許就是一句話,你可能突然間就恍然大悟!也許有些人當場就悟到了,而有些人可能要經歷很多事情,猛然才會想起原來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而當時自己沒有聽進去,現在才領悟到應該感謝貴人的指點!第二種,教你掌握一種安身立命的技能的人職場人靠什麼生存,起碼你得有一項技能吧,這個技能能夠讓你在職場上活下去。而你要掌握一項技能,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如果有個師傅能夠帶你入行,並手把手教會你,那麼,這個人就是你生命中的貴人!
  • 體制內的人,這幾種禮,就不要送了,除非你的錢花不完
    很多人以為,在體制內上班,就要學會請客送禮,否則就不能接近領導,提拔加薪都沒有希望。如果自己想要在體制內混得好,沒有一定的人脈,沒有高人指路,是毫無辦法的。事實上,並不是所有體制內的人,都有上層關係,都是過著「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日子。
  • 用體制外的心態和法則過好體制內的日子
    「體制」一詞的基本含義是指規則、制度,不知從何時起成了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的代名詞,在體制內工作意味著穩定、安逸、社會地位高,許多人都羨慕,就像俗話說:這山望著那山高,別碗裡的肉更香。體制內外就像錢鍾書的圍牆所說,牆外的人想進來,牆裡的人想出去。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考編制?體制內和體制外到底有什麼區別?
    現在這個社會,找工作越來越難 ,還要當心中年失業危機 ,於是考編製成為潮流,每年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考都有大量的人報考。編制熱也引起了很多年輕人的不屑:幾千塊錢的工資,生活都維持不下去,就圖一個穩定,這不是年輕人該做的事!
  • 體制內和體制外工作,到底有什麼區別?應屆生求職優選哪種
    暫且先把財政撥款、zf出資的單位和企業,稱作體制內,個人出資、自負盈虧的企業,稱作體制外。一、體制內。企業穩,發展慢,行動力並不比私企差,響應號召快著呢。在這樣的單位,工作安全感更高,容易陷入溫水煮蛙的情境,忽視個人能力提升。福利方面,很多體制內的單位,五險一金基本是按照全薪繳納的。晉升難嗎?其實人才制度比較健全,會有有人專門培訓、拔高,逼著你上臺階,成為管理人才、專家人才。
  • 體制內的人後悔進去,體制外的人在徘徊,到底該不該進體制
    我們聊了很久,我一直以為像他這樣子的人應該目標很明確吧。就是一心想要走政途。我說,你們每天做什麼呀?他說真的沒有什麼事可以做。有的人三點過來上班,四點就走了。別看他們工資不高,但是每個人都賊有錢。他說,樓上的一個姐姐離單位就200多米的距離,單位不給配車,自己僱了個司機接送自己。他說,前幾天領導們叫著他一起去吃飯。現在這個年代,大家誰都不願意參與那種場合。
  • 發現一個奇怪現象,體制內地位高的人很少發朋友圈,這是為什麼?
    準確地說,應該是體制內地位高的人很少發朋友圈。體制內地位高的人不僅不敢發朋友圈,甚至也不敢在朋友圈中評論別人,點讚別人。原因其實很簡單,言多必失。朋友圈是對生活的記錄,類似公開的日記。體制內的人一般有穩定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但是一旦犯錯,尤其是原則性錯誤,丟掉了體制內的工作,就很難在體制外生存了。因為他們已經在體制內的長期生活中喪失了體制外生存的能力。尤其是體制內地位高的人。發朋友圈,難免因言而禍。這大概是體制內地位高的人不發朋友圈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