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山發現瀕臨滅絕物種,全球僅有8種!盤點那些已滅絕物種

2021-01-10 上遊新聞

近日,江津四面山又發現了一個瀕臨滅絕物種!這個物種是一種長相兇猛的昆蟲,名叫巨齒蛉,目前全世界已知8種巨齒蛉,其中6種分布在中國,而且全球範圍內的巨齒蛉都已瀕臨滅絕。

據四面山管委會介紹,日前,東北林業大學研究生、在讀博士生張超,在四面山大窩鋪原始森林管護站旁發現瀕臨滅絕物種巨齒蛉。

巨齒蛉是一種廣翅目昆蟲,「面目醜陋」,無論雌雄成蟲,頭部前端都長有一副巨大的牙齒,長相兇猛,但成蟲並不捕食其他動物,只吸食樹木流出的汁液,這也是其名字的由來。

目前全世界已知8種巨齒蛉,其中6種分布在中國,而且全球範圍內的巨齒蛉都已瀕臨滅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巨齒蛉對水質的要求非常高,它們的存在與否,直接反映了當地水質的好壞,被國外許多專家作為「水質指標昆蟲」。

當水體發生汙染,或者酸鹼度突然改變時,它們就無法適應,會迅速在這一水域消失。在中國,巨齒蛉種群的現狀同樣不容樂觀,很多省區已連續多年沒能在野外發現巨齒蛉。國內著名的雲南省昆蟲博物館,陳列的巨齒蛉成蟲標本還是1986年時捕捉製作的。 

所以,四面山發現巨齒蛉實屬不易,也直接反應了四面山生態環境好,水質非常潔淨。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楊野

新聞多一點:重慶現瀕危物種蛇蜥

重慶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護林員巡林途中拍到蛇蜥,因它方形外表似蛇又似黃鱔引起他的好奇。蛇蜥現在中國國內僅2種,屬於瀕危物種。護林員王二志近日在巡山護林途中,發現一條方形的「蛇」,並拍到珍貴的照片。專家鑑定,該物種為瀕危物種蛇蜥。蛇蜥數量稀少且生性隱密,不易見到,外形似蛇,無四肢。所有的蛇蜥都無毒。蛇蜥主食蚯蚓、蛞蝓或甲蟲之幼蟲,跟所有蜥蜴物種一樣,尾巴會自割。

知識儲備站:盤點那些已滅絕物種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地球生物的進化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具有重要意義的著名物種。儘管有些物種如今肯定已經完全滅絕,但是隨著生物科技的飛速發展,或許能夠讓它們復活重新回到這個世界上。以下是十種最值得期待讓其復活的生命形態。

史前巨魚

大約3.8億年前,原始脊椎動物的祖先開始試探性地走向乾燥的陸地。究竟是什麼力量在迫使這些早期的兩棲類動物離開溫暖的海洋?答案也許是史前巨魚(Dunkleosteus)。

史前巨魚可能長達10米,重約3.5噸,是史前海洋生態系統的絕對霸主。這種食肉性動物在長達2000萬年的恐怖統治中,一刻也沒有停息捕食其他海洋生物。

猛獁象

猛獁象曾經大量生活於北半球長達數萬年時間。在如今廣袤的凍土帶上,它們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在猛獁象存在的時期,它們排出的糞便對北極環境產生的益處已無法衡量,但是我們可以想像,如果它們能夠復活,將給大片廣袤、空曠的土地帶來不一樣的生機與活力。

從地質學角度來說,猛獁象滅絕的時間並不長。西伯利亞孤島弗蘭格爾島上的最後一個種群大約消失於公元前1650年。在凍土帶上,無數猛獁象遺骸的保存完好度令人驚訝。因此,凍土帶也被認為是天然的冷藏庫。DNA或許能夠幫助科學家們復活這些猛獁象。

塔斯馬尼亞虎

塔斯馬尼亞虎曾經是澳大利亞食物鏈最頂級的捕食者,但是如今它們已經滅絕。儘管塔斯馬尼亞虎在澳大利亞本土並沒有存在幾千年,但是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上,它們存在的時間很長。由於人類的影響(特指歐洲人,而不是當地的土著居民),塔斯馬尼亞虎逐漸走向滅絕。1936年,最後一隻塔斯馬尼亞虎死於霍巴特動物園中。

近年來,雖然經常有報導稱發現野生塔斯馬尼亞虎的跡象,但是人們並沒有發現諸如發毛、叫聲以及足跡等關鍵證據。不過,世界許多博物館中都收藏有塔斯馬尼亞虎的遺骸標本。科學家們也正在致力於塔斯馬尼亞虎DNA的研究,在不久的將來完整的塔斯馬尼亞虎基因組有望完成排序。

歐洲野牛

飼養的菜牛為我們帶來了美味的牛排大餐,但是我們也可能會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抗生素和生長激素的濫用汙染了地下水和牛飼料,最終可能導致牛和人類都無法抵禦新型疾病的侵襲。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就是讓歐洲野牛重回這個世界。

以脾氣暴躁而著稱的歐洲野牛是現代家牛的祖先,在歐洲許多舊石器時代巖洞的壁畫上仍然可以發現歐洲野牛的圖案。最後一隻公認的純種歐洲野牛於1627年死于波蘭。

由於歐洲野牛是一種祖先物種,它們仍有親緣相近的後代生存。因此,最有可能將歐洲野牛復活到最接近史前歐洲野牛的原始形態。事實上,早在1920年,德國動物園管理員海因茲和盧茲-海克兩兄弟已經開始相關實驗,並培育出著名的「海克牛」。如今,現存海克牛大約2000頭。生物學家正在繼續努力,試圖不斷提高海克牛的體形,以使其恢復到原始歐洲野牛的標準。

巨蜻蜓

在大約3億年前的石炭紀,地球上到處都是綠色的植被,大氣層中氧氣含量極高,氣候也非常溫暖。這些條件導致一些巨型昆蟲物種出現。當時,地球上生活著一種巨型蜻蜓(Meganeura)。化石標本顯示,這種巨蜻蜓翼展長達75釐米。古生物學家估計,巨蜻蜓的食物甚至可能包括一些小型的兩棲類動物。

不過,讓巨蜻蜓復活,可能存在一定的難度。如今的地球氣候與當初已完全不同,大氣中的氧氣含量已不足以保證這一物種的生存,在這種環境中它們可能很快窒息死亡。如今的蜻蜓是蚊子的天敵。考慮到蚊子傳播疾病的危害,也許巨蜻蜓的復活對於滅殺蚊子和抑制疾病傳播有一定的益處。

劍齒虎

劍齒虎生存於大約250萬年前到1萬年前。在其全盛時期,劍齒虎可能是南、北美洲最致命的捕食者。在劍齒虎這個物種中,最恐怖的成員被稱為「毀滅劍齒虎」。

生活於巴西東部的劍齒虎肩部高約1.22米,重約半噸,牙齒長約30釐米,它們可以捕食任何想吃的東西。

斯特拉海牛

斯特拉海牛曾經生活於西太平洋的海底,以海藻為食。它們的近親,如儒艮和海牛也都非常溫順,沒有牙齒,而且對人類沒有任何防範與恐懼。不過,這種溫順的動物體形很大,成年海牛長達9米,重約10噸。

斯特拉海牛發現及命名於1741年,1768年開始滅絕。這個物種經過了數千年的進化,而我們人類認識它們僅僅只有27年。這也許有些不公平。因此,如果生物學家能夠將它們復活,也許可以彌補這一遺憾。

巨石松

巨石松可高達30米,樹幹橫截面直徑約1米,是石炭紀時期森林中無可爭議的巨無霸。據估計,這種早期樹木壽命只有10到15年。

綜合自華東在線、前瞻網

相關焦點

  • 2019年已滅絕和2020將要滅絕的物種
    已經滅絕的物種2019年12月23日,中國水科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稱,長江又一特有物種「長江白鱘」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據報導,一批鴨嘴獸被發現死於新州乾涸的河道溪流,主要是因為旱災和人類活動,如築壩和蓄水用於農業灌溉,以及來自國家公園內的其他野生物動捕食,還有畜牧業的影響。除了鴨嘴獸外,在相關報導中,斯派克斯金剛鸚鵡(the Spix’s macaw)也是瀕臨絕境的鳥類之一。
  • IUCN更新《瀕危物種紅色名錄》:31種動植物物種已經滅絕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更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隨著小灰豚最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進入瀕危類別,目前世界上所有的淡水海豚物種都被列為瀕危物種。根據該保護組織的數據,截至12月,在周四發布的最新名單中包括的128918個物種中,有35765個物種面臨滅絕的威脅。而31種動植物已經滅絕,包括主要在菲律賓拉瑙湖及其出海口發現的全部17種淡水魚。本周的報告中至少有一些積極的消息。歐洲最大的原生食草動物--歐洲野牛,已經從易危物種轉為近危物種。
  • 我們能使滅絕的物種復活嗎?
    「滅絕物種復活」主要涉及3項技術:1、回歸繁殖:可以識別與已滅絕物種有相似特徵的現有物種,並有選擇地進行繁殖,產生更接近已滅絕物種的後代。例如:現已滅絕的歐洲野牛,是所有現代牛的祖先,科學家正通過「陶羅斯計劃(Tauros Programme)」將其復活,希望通過選擇性繁殖與歐洲野牛基因相似的現代牛,從而培育出一種與歐洲原始野牛非常相似的物種。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看看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看看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 2020-05-24 0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五大近代發現的新物種,圖三被稱「亞洲麒麟」,現已瀕臨滅絕
    卡波馬尼貘,於2013年被人於美洲地區發現的新型貘類動物,是近百年來人們首次發現的新型奇蹄動物。而貘類動物的生存歷史我們可以追溯至五千萬年前,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其外形幾乎沒有發生變化。腔棘魚,史前古魚類之一,被現代科學家認為是陸生脊椎動物的祖先,這種動物在過去一直被以為滅絕了六千多萬年。直到上世紀種群腔棘魚又重新被人於非洲南部海域重新捕獲到,才有被人確認為現存物種。中南大羚,一種被發現於越南地區的新物種,被現代科學家視為20世紀最驚人的物種發現之一。因其頭部上的犄角從側面上看如同獨角獸而被人稱為「亞洲麒麟」。
  • IUCN紅色名錄發布更新,32000個物種瀕臨滅絕之危
    儘管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一隻雌性倉鼠平均每年有20多隻幼崽,但如今發現,雌性倉鼠每年只生5至6隻幼崽。繁殖率降低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正在研究單一種植園的擴大,工業發展,全球變暖和光汙染等可能的原因。結果,這種齧齒動物從原來在法國阿爾薩斯地區棲息地的3/4都已消失不見,從它們原來在德國分布範圍內的至少1/3消失,並從東歐範圍內的75%以上消失。
  • 研究稱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推進
    現在,研究人員以新的研究報告的形式提供了最新的信息,發現生物滅絕的速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科學家們擔心這可能會掀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對人類的生存構成真正的威脅。2015年的論文概述了一種新的大規模滅絕事件,除了之前確定的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之外,還稱已出現了一種新的大規模滅絕事件。
  • 已滅絕的物種在不斷出現,難道是物種在輪迴?
    已滅絕的物種在不斷出現,難道是物種在輪迴?2020年從一開始就出現了很多讓人擔憂的事情,而且在今年也發生了各種各樣的災難,這樣的事件不少人都覺得非常的痛心,那2020年的地球到底怎麼了呢?已滅絕的動物在不斷的出現,有網友表示:難道是物種在輪迴嗎?下面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吧。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悄然來襲,無人可以置身事外,學習拯救地球吧!
    目前有數以百計的也是動物瀕臨滅絕,超過500種哺乳動物、鳥類、雙棲動物、爬蟲類動物命懸一線,危在旦夕。就在你刷著抖音微博、回著微信、看著小翼君這篇文章的時候,地球上的某個角落正有一個物種因為人類的自私在悄然的消失。在資本社會中的統治與領導階層,更關心的是怎麼發展經濟、怎樣可以做到利益最大化。
  • 如何拯救瀕臨滅絕的物種?
    瀕危小種群的遺傳多樣性很低,這會不會直接影響物種滅絕的風險(第1章)?我們該如何定義和衡量遺傳多樣性(第2章)?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影響了物種的遺傳多樣性(第3章)?如果瀕危物種生存在片段化的生境中,很多生態因素是如何影響它們的遺傳多樣性(第4章)?對於我們來說,瀕危物種的獨特表型和背後的分子機制是什麼(第5章)?我們如何考慮瀕危物種由於適應局部的環境產生的適應性性狀(第6章)?
  • 瀕危物種名單上不再有動物,大熊貓終於脫離了瀕臨滅絕
    大熊貓(不再瀕危:2016年)1961年,當世界自然基金會第一次選擇大熊貓作為他們的標誌時,大熊貓幾乎已經滅絕。當時大熊貓就是瀕危動物的代表,截至2016年9月,大熊貓已經扭轉趨勢,不再面臨瀕臨滅絕。主要採取的措施是:首先,必須對偷獵行為加以嚴厲打擊。
  • 地球共出現過5次物種大滅絕,人類離第6次物種大滅絕,還有多遠?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有科學家始終致力於研究二疊紀末期物種大滅絕的開始時間和持續時長,研究結果卻令人類大吃一驚,因為他們發現這次的物種大滅絕並非循序漸進的,反而是突然引發的,畢竟二疊紀物種大滅絕直接導致了地球上90%的物種突然消失,其中海洋物種的滅絕情況最為嚴重,似乎一夜之間地球上穩定的海洋系統就被土崩瓦解,甚至導致了96%的海洋生物的滅絕,顯然發生在2.5億年前的這次物種大滅絕令地球上的生命遭遇了一次重大的打擊
  • 過去十年發現了哪些物種?6種最具代表性的新物種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種生物?大象、藍鯨、猴子、蚊子......光是那些我們熟知的物種,我們已經數不過來了,事實上,我們壓根不知道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種不同的物種。人類根據物種分類已經有250多年的歷史了。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登記了超過120萬種物種,但一項研究表明,至少86%的地球物種和91%的海洋物種尚未被描述。這意味著還有許多物種在等待被發現。隨著人類的發展,很多物種由於人類的存在而滅絕,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新的物種也在不斷被發現。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過去十年間,我們發現了哪些新物種。
  •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速度前所未有,20年內將有500多種動物消失!
    來自國際研究團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在未來二十年內,將有500多種陸生動物瀕臨滅絕。來自墨西哥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的學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報告稱,野生動物貿易和其他人類活動的影響已經導致上百種動物滅絕,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將數百種物種推到滅絕的邊緣。在整個20世紀,至少有543種陸地脊椎動物滅絕了。
  • 世界上正瀕臨滅絕的10種動物
    在這種包含錯誤的人類道路上,許多動物已經瀕臨滅絕,甚至有一些動物被認為永遠消失了。好消息是,今天我們掌握了重要的信息,可以去了解和應對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例如,擁有最完整的物種保護現狀清單,即被稱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它可以表示物種類別滅絕的風險,並告訴我們哪些動植物正在恢復。而今天,安迪就將為你介紹,世界上正瀕臨滅絕的10種動物。
  • 第6次生命大滅絕已經來臨,這3大跡象,或是物種滅絕的前兆!
    但人類文明在發展的同時,地球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生態平衡遭到了破壞,很多資源面臨枯竭,科學家更是對人類發出警告,如果再不約束自身的行為,第6次生命大滅絕將會加速來臨。科學家做出這樣的預測並非空穴來風,仔細觀察地球環境的話,會發現生態環境已經出現了很多變化,並且有很多是無法逆轉的。如今自然界中發生的這幾大跡象,便是人類危機的前兆。
  • 復活滅絕物種不難 你最期待哪個物種復活?
    復活滅絕物種不難 你最期待哪個物種復活?時間:2018-04-07 20: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復活滅絕物種不難 你最期待哪個物種復活?1、 猛獁象 從地質學角度來說,猛獁象滅絕的時間並不長.西伯利亞孤島弗蘭格爾島上的最後一個種群大約消失於公元前1650年.在凍土帶上,無數猛獁象遺骸的保存完好度令人驚訝.因此,凍土帶也被認為是天然的冷藏庫.DNA或許能夠   原標題:復活滅絕物種不難 你最期待哪個物種復活?
  • 紅色名單更新:28338個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名單首次突破了10萬個物種的大關,因為名單上多了9000多個新物種,使得瀕危物種總數達到了105732。在這些物種中,有28338種已經在生死存亡的邊緣了,佔所有評估物種的三分之一。
  • 被宣布滅絕30年的物種被發現,野生華南虎可能重新發現嗎?
    目前已知在地球上共發生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次物種大滅絕的發生原因各不相同,但從本質上來說都是因為自然環境的改變所致,而第五次恐龍的滅絕是因為一顆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高速撞擊到地球表面,產生的後續影響導致包括恐龍在內的大部分物種滅絕。
  • 北極熊或將在2100年滅絕 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是全球變暖
    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同時北極熊也被列為「易危到瀕危」級別物種,全球變暖是導致該物種減少的主要原因,因為全球溫度的升高導致北極的浮冰逐漸融化,而北極熊的家園也因此遭到了破壞。根據最新的研究顯示,如果整個國際社會還不採取行動的話,北極熊很有可能會在2100年全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