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4 0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天是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源,是大自然贈予的寶貴財富。
為了保護全球的生物多樣性,1992年在巴西當時的首都裡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153個國家籤署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1994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29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以提高人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2001年將每年12月29日改為5月22日。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近現代人類的活動日益影響著地球的自然環境,生物多樣性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破壞,目前世界上每小時就有一個物種面臨消失,約有3.4萬種植物和5200多種動物瀕臨滅絕,而物種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更可怕的是,消失的物種還會通過生物鏈引起連鎖反應,影響其他物種的生存。下面就讓我們趕緊來認識一下面臨「消失」的珍稀物種吧:
01
貘[mò]
貘科是現存最原始的奇蹄目,體型似豬,有可以伸縮的短鼻,善於遊泳和潛水。貘科現存僅貘屬的4個種,其中馬來貘分布於東南亞從緬甸、泰國南部經馬來半島到蘇門達臘島,體型較大,目前除了東南亞尚存其「近親」——馬來貘外,貘的其他物種已經全部滅絕。
02
太陽熊
太陽熊主要棲息在南亞的熱帶雨林中,它們站起來也僅僅大約1.2米高,是熊家族中最小的類型。一般而言,太陽熊的重量不會超過65公斤。
03
長鼻猴
長鼻猴是東南亞加裡曼丹的特有動物,他們鼻子大得出奇,其中雄性猴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鼻子越來越大,最後形成像茄子一樣的紅色大鼻子。目前已經瀕臨絕種。
04
馬來亞穿山甲
馬來亞穿山甲除了尾巴上有一處白色鱗片外,全身都是深褐色鱗片。身體缺乏鱗片的區域,如面部和身體的下側,被短小的淺色毛髮覆蓋。它們有長而粘的舌頭,能夠有效地舀起食物。不幸的是,因它們的鱗片被認為可以入藥,遭到了大量捕殺,目前已經瀕臨滅絕。
05
婆羅洲侏儒象
婆羅洲侏儒象,顧名思義,身材矮小,小象一米多,成年雄性身高也不超過2.5米。長得象其他象種的嬰兒,耳朵很大,尾巴很長,幾乎垂到地面。性情比其他亞洲象更加溫和。馬來半島東南婆羅洲的珍稀物種之一,目前全球侏儒象僅有大約1500隻,人們對它們的了解也十分有限。
06
馬來虎
馬來虎是馬來西亞的標誌之一,是現存第二小的老虎,身上的條紋類似印度支那虎,目前僅存5000-7500隻,主要分布在馬來半島南部和泰國境內,由於人類的過度捕獵,在過去的50年裡,峇里島和爪哇島上老虎的分科已經滅絕。
圖片來源於網絡
原標題:《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看看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