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黃昆市場觀察。
巴菲特曾經談到一個對自己投資理念影響極大的人——被稱為「史上最佳擊球手」的波士頓紅襪隊擊球手,泰德。
在棒球運動員中,有兩類擊球手。一類是什麼球都打,每次擊球都全力以赴,力求全壘打。另一類人則是聰明的擊打者,他們只打高概率的球。世界排名前十的擊球手,都是後面這類人,而泰德就是這類人中的高手。
泰德有一個鮮明的觀點:不要每個球都打,而是只打那些處在「甜蜜區」的球。他把擊打區劃分為77個小區域,每個區域只有一個棒球大小,只有當球進入理想區域時才揮棒擊打,這樣就能保持最高的擊打率;否則如果去擊打處於邊緣位置的球,擊打率會非常低。所以在比賽中,對於非核心區的球,即使嗖嗖從身邊飛過,泰德也絕不揮棒。
這種策略聽起來簡單,但在實際比賽中卻非常難操作。特別是在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幾萬名觀眾繃緊了神經,用期待的眼睛看著你,當球飛過來的時候,如果不打,就將迎來全場的噓聲。這時,堅持「只打高價值的球」就需要強大的定力和冷靜的內心。
我以前做短線的時候,在買股票前訂了幾條規則,其中一條是「是否高於5%的漲幅預期」,也是這種「做減法來增加概率」的思路。但畢竟是短線,交易頻率還是比較高。交易模式向長線方向轉變後,對交易預期的要求必然就會更高。因為如果預期本身就不高,一旦判斷錯誤或即使判斷正確但買賣點上再出點錯,就很容易虧損。相應的,這必然導致交易頻率的下降。
比如現在的行情,在我眼裡是比較雞肋的。遊資炒作績差股看著熱鬧,但對中長線交易者沒有操作性;而散戶交易短線從一個較長的時間周期看能跑贏大盤者寥寥,我也就很有自知之明地放棄了。除了績差股超跌反彈這條線,其他個股雖然看著也不太會下跌,但其實也不怎麼漲得動。做為中長線交易來說,要麼有趨勢性攻擊欲望,要麼有足夠便宜的動心價格,否則交易就很勉強。就像不能為了結婚而結婚一樣,也不能為了交易而交易;沒人愛是沒飯吃,愛錯人卻是吃到屎。所以對我來說,目前的市場雖然看著穩定,但卻找不到多少我能看懂的「甜蜜區的球」。如果找不到,我就不去擊打,至少不會導致損失;而如果只是為了擊打而擊打,選擇條件很低,那麼當真正的「甜蜜區的球」出現的時候,即使能注意到,也不可能全力以赴了。
我現在只持有一隻深圳的低價醫藥股,但也不能確認是否是「甜蜜區的球」,因為總體上我現在的倉位還是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所以就不提了。
關於市場,我的理解是:
這一段時間最大的感受就是政策變化太快,國家大幅放寬了許多原有的原則,目的就是希望資金進來,但不意味著就會無底線地放縱投機。周末的退市新規直接悶殺了一些績差股上的投機資金,看似偶然,卻有著必然性。做為普通投資者,自己也要有一些交易的底線。
未來一段時間看,指數隻要不大跌,不出現系統風險,國家就不會太擔心、太幹預。而且換個角度看,如果指數因為國家出手而持續大漲,大家不就因此又會去加槓桿投機嗎?這肯定不會是國家想要看到的。國家救市是希望平抑市場波動、化解系統風險,而不是助長投機行為、重新激化金融風險。
所以雖然長期看,現在已經是底部區域,但底部區域和最終的底部低點並不是一回事。底部區域的時間可能很長,震蕩的波幅雖然未必大但也不會非常穩定,個股分化下許多個股也並不安全;最終的底部低點現在還並不能確定已經出現;中長期的趨勢買點更是可能仍需較長時間等待。我個人的預計,未來可能還需要很長的築底時間。
所以從交易的角度看,雖然現在我不認為市場已經到了趨勢拐點,但可以像6月之前那樣輕指數重個股了。但由於6月之後大多數個股趨勢破壞的很厲害,現在要找「甜蜜區的球」並不像當時那樣容易,所以交易上沒必要急,可以慢慢來。那些自己無法把握的投機性短炒就像掛曆上的明星,看看就好,別太惦記。
交易會帶我們回到市場。如果屬於我能力所及的「甜蜜區的球」開始變多了,我的倉位自然就會增加,我也自然就會認為市場在有效轉暖;如果沒有,就不要勉強去做,自然也就不能那麼樂觀。比起預測市場,交易本身其實更具預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