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楊修因太聰明釀成大禍?遇到這些事,你是否會跟他一樣?

2020-12-18 讀史明智鑑往知來

有人說「別低頭,王冠會掉,別流淚,壞人會笑」,看似是勵志金句,其實是毒雞湯,並沒有什麼用。流不流淚,壞人該笑,一樣笑,再一低頭,發現自己根本沒有王冠。相反,人在年輕的時候實力、人脈沒有那麼大,該低頭就得低頭。就像麥穗空癟時,總是高傲地昂著頭,越是顆粒沉實飽滿,俯得越低,越會低頭。

成熟的麥穗

曹操後花園找工匠修繕,修完了讓曹操驗收,他沒說別的,拿起筆來呢,在這個大門上寫個活字,然後就轉身走了,工匠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干著急。這個楊修這時候冒出來說,你們真笨,你說曹公什麼意思嗎?門中間有個活字是闊,是嫌門修寬了,改小點不就完了嗎?工匠就聽話改小了,曹操一看你怎麼知道的,工匠說是楊修告訴我的,曹操心裡很不痛快,為什麼就你能耐,把我風頭都搶了。

新版三國楊修

過一陣呢,外地上供的禮品有一盒糕點,裡面是桃酥,曹操看了看,在這個點心盒寫了一合酥,放在那楊修進來一看說,各位過來,曹公想讓咱把它分吃了,曹操進來一看這點心盒怎麼給我吃了,問怎麼回事兒?然後楊修又說曹公不是你吩咐的嗎?讓我們大夥吃了。你看你上面寫的一合酥,拆開看就是一人一口酥啊,我們誰也沒吃兩口,曹操心裡又非常生氣,心想哪都有你!

一盒酥

不光這樣,曹操這個人疑心很重,他向董卓獻刀,其實是想刺殺董卓,董卓發覺了說孟德,你要幹什麼啊?他說他要獻上七星寶刀才躲過一劫。他當初行刺董卓未遂,很擔心那日後身邊人行刺他,所以他位高權重以後,在身邊跟別人說,你們可得注意,我這人有毛病,我好夢中殺人。其實他是防備有人刺殺他。

曹操夢中驚醒

偏偏他手底下有個侍從忠心耿耿,曹操在這床上躺著,睡覺呢,被子掉地上了,這侍從過來一看怕曹操著涼。好心好意的撿起被給曹操蓋上,曹操突然翻身起來,抽出寶劍刺向侍從,然後接著倒頭大睡,沒當回事,等醒了之後確問身邊的人是誰把他給殺了。

楊修正在思考

然後曹操一看號啕大哭,說這事怨不得我,你不應該在我睡夢中接近我,我好夢中殺人,實在是無心之失,最後下令將這侍從厚葬。楊修來了四下看看,指著侍從說人死了,原因不是曹公在夢中,是君在夢中啊,意思就是曹操在夢中他醒著呢,是侍從在夢中沒聽明白他這話。等於說楊修一下把曹操的真實想法給揭開了,曹操能不生氣嗎?所以楊修再三顯示自己的聰明,結果反而聰明反被聰明誤。

老版三國楊修

最後一次惹怒曹操,讓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曹操率領30萬大軍攻打蜀國,而在劉備、諸葛亮面前屢戰屢敗,想著趕緊退守,卻在退守漢江沿岸時,被張飛截走糧草,這時候曹操騎虎難下,進退兩難。

曹操發愁,有一頓吃飯的時候別人給他拿了一碗雞湯,雞湯裡頭呢,有這個雞架雞脖子什麼的,曹操也沒心情吃,外頭將軍進來請示曹操,今天晚上咱們口令是什麼呀?曹操回復口令是雞肋。

然後將軍下去傳達了,楊修一聽口令是雞肋,就跟身邊人說各位早點收拾行李,別到時候班師回朝的時候,準備不及。旁邊說這不行的,曹公沒說撤兵啊,這每天都是緊急情況,怎麼能到撤兵呢?楊修說你們有所不知,曹公要退兵,今晚口令是雞肋,雞肋什麼意思,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就你吃的沒什麼滋味扔的怪可惜的,這說明什麼,曹公這時候卻在這打仗啊,往下打打,打不下去了,可要回去呢,寸功未立,不好意思回去,所以這才叫雞肋,所以我猜測曹公心裡已有退兵之意,恐怕這幾日糧草被張飛劫了,挺不住了就得回去,旁人都說先生真高明。

一傳十十傳百,在大營裡知道的人就不少了,有不少當兵的都準備收拾行李回家了。隔了兩天,曹操巡營,看著各個軍營裡頭有士兵在那收行李,就問都在幹嘛呀?別人就說曹公,咱不是要班師回朝撤兵了嗎?楊主簿說的,這軍校一五一十地把這話跟曹操說,曹操這火騰就上來了,胡說八道嗎?怎麼瞎琢磨?說我要撤兵,這哪跟哪啊?曹操,正好新帳舊帳一起算,一拍桌子想好你個楊德祖啊,你竟敢當眾造謠惑眾蠱惑人心,竟敢違背我軍令,最後下令將楊修推出去斬了。

楊修赴刑場

楊修之死是因為他的才華不懂得隱藏鋒芒,導致曹操對他積怨已久,這都是我們要吸取的教訓,終究這楊修因為太冒尖,招致殺身之禍。

強者,他在危機的時候也要低頭,你要強勢,什麼事也不低頭,那倒黴的就是你,所以就是說我們無論是強者還是弱者,尤其是剛入職場的新人,更要夾著尾巴做人,該低頭的時候低頭,該認錯的時候認錯的。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學會隱藏自己明哲保身,有可能躲過滅頂之災。

相關焦點

  • 許攸和楊修那麼聰明,為什麼又那麼傻?硬是把自己蠢死了
    然而,有兩位謀士聰明過人,卻又非常糊塗,甚至愚蠢,他們都沒有善終,可以說是自尋死路,這兩個人就是許攸和楊修,他們觸怒了曹操,最終被殺,硬是把自己蠢死了。先說許攸,許攸本來是一位一等一的人才,先是為袁紹效力,可是,因為貪財,不受袁紹重用,他一氣之下,乾脆投降了曹操。
  • 論《三國》:馬屁精終究會敗給實幹豬
    楊修是三國時期有名的才子,是曹操的參謀,一開始也很受曹操的重視,但最終卻因「才」而死,小編以為他是因「歪才而死」。楊修博學、能言、才智過人,可以從門上寫「活」字窺知曹操有嫌門窄之意,以「一合酥」的題字破出曹操分賞眾人之謎,從「雞肋」的口令中推斷出曹操退兵之意,等等,不可謂不可聰明,可這聰明勁盡用在投機取巧,研究上司心理,揣摩領導動機上去了,在軍國大事上倒是沒設一計,沒出一謀。到最後他甚至將自己的小聰明發展到如何對付領導。研究研究也就得了,他還得顯擺出來,搞得曹操天天像在楊修面前「裸奔」一樣,任誰都不會舒服。
  • 三國時期楊修之死到底是怎麼回事?
    說起三國時期一個非常聰明的人物,就是楊修,他因為聰明反被聰明誤,後被曹操給殺掉了。說起楊修為什麼會被曹操殺掉,三國演義裡面說主要是他過於表現自己的小聰明而沒有大智慧,所以數次引起了曹操的不喜。而在最後的漢中戰役中,他就提前猜到了曹操想退兵的意圖並且表露出來,結果被曹操藉口給殺掉了。事實上,楊修之所以被殺,原因並沒有那麼多,主要就是因為楊修參與了曹操兒子之間立儲的爭奪戰。一般帝王對這個東西比較忌諱,所以很多書都說楊修要是不參與這件事情可能就沒事了。
  • 楊修之死因原來是這個...
    你們知道楊修是怎麼死的嗎?今天叮噹就帶你深扒楊修究竟是怎麼死的那麼首先,楊修是誰?那也不介紹了下面開始講故事了話說,曹操手下有個謀士叫楊修,人很聰明,又會寫文章,放在現在寫公眾號也是能提筆10萬+的角色,可謂才華橫溢,本該在老闆手下大展身手,可職業生涯才剛開始沒多久就被永久辭退了。
  • 《三國》裡殺死楊修的「雞肋」與企業定位的自我催眠
    在吃肉這件事情上,大家對自己的認知各有不同,同事之間也有相互的認知,既然達不成一致,就只有通過「不點」來統一,因為按偏好點一遍,實在是太壕了,打工人不能這麼敗家。說回我自己,「喜食雞肋」沒什麼不好,列位看,《三國》裡,曹操那麼牛叉的人,不也「愛」雞肋嗎?
  • 楊修之死帶給現代人什麼啟示?太會算計的人往往容易把自己算進去
    楊修是歷史上非常聰明的一個人,按理來說,聰明人應該混的很好才對。但楊修不是,他的下場並不好,受到曹操猜忌直接被殺。這屬於典型的聰明沒有用對地方,從楊修的死可以帶給我們現代人很多啟示,聰明是好事,但是太聰明的人往往容易把自己也給算進去,如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楊修之死,有正史和演義小說兩個版本。
  • 解析三國(連載二二八):藉故斬楊修,積怨太深,由來已久
    《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曹操勃然大怒,回到帳中,立刻派人將楊修喚來;他面沉似水地問楊修道:你為何在軍中散播謠言,妄自猜度我有退兵之意?楊修連忙解釋道:我並非胡亂揣摩大王之意,而是聽到大王以雞肋為口令;我想到雞肋其物,食之無肉而棄之有味,令人難以取捨,恰如我軍目前正處於進退兩難之際;因此我才認為大王不久便有退兵之意。
  • 別人因才成名,楊修為何因才被殺
    楊修進去看見後,拿小勺與眾人分著吃。曹操問其原因,楊修說出盒子上所寫「一盒酥「三字,為」一人一口酥「,是丞相命令大家分著吃的意思。曹操聽後,雖然發笑,心裡其實很厭惡楊修。從楊修猜中曹操「一盒酥「三字為」一人一口酥「的故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曹操對楊修能夠猜出他的心思的厭惡。雖然楊修很聰明,但是楊修卻看不出曹操的用意,他將聰明用錯了地方。
  • <評三國演義裡的楊修之死>:他是不懂官場規則的傻楊修
    單從這一點上看,賈明比楊修聰明多了楊修身為曹操臣子,插手曹操家事,這也是官場的大忌。即使曹操現在不殺他,日後,曹丕也一定不會放過他。古代帝王都是天子,天子自然會保持一種神秘感,然而曹操這個魏王做的一點隱私都沒有,一個高高在上的君王,被一個臣子看的透透。而楊修喜歡猜曹操的心思,而且每次都能猜中,這便是犯了大忌的。曹操遇到這樣的人會怎麼想?
  • 楊修之死的真正原因
    三國時期,楊修是個有才能的人,但是,曹操卻殺了楊修。楊修之死,因為,楊修恃才傲物亂揣摩、楊修犯忌參與曹植爭權、楊修身份與曹操有隔閡、曹操人才眾多不缺像楊修這樣才華的人。1.楊修恃才傲物亂揣摩楊修有才能,直率,並且毫不掩飾自己的聰明,恃才傲物亂揣摩,早已被曹操厭惡。最終,楊修因過度揣磨曹操心思,被曹操藉機殺死。據說曹操曾在一個門上寫了活字,沒人知道曹操用意。
  • 世子之爭萬不得已,造反一事空穴來風,曹操憑什麼非要殺了楊修?
    嘆楊修。何嘆之?嘆刀光劍影,戰鼓雷霆的亂世中,他著一襲白衣而來,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才思勝人三十裡,衣袖一揮,一揖禮,一頓首,儘是文人風流。可世人記住的,卻是一盒酥,是雞肋,他的錚錚傲骨,遠大抱負,都淹沒在三國風起雲湧之中。他的一生被人誤讀,就連他的死,都被誤解為是因為他自作聰明。這樣的楊修,如何不令人嘆息?又如何不令人在嘆息過後,想要為他正名?
  • 三國殺卡片之——賈詡,楊修,袁術,陳琳,神呂布
    三國殺楊修 楊修,字德祖,今陝西華陰人,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楊修學問淵博,極聰慧,任丞相府主簿。 三國殺袁術 袁術,字公路,汝南汝陽人,袁紹之弟。初為虎賁中郎將。董卓進京後以袁術為後將軍,袁術因畏禍而出奔南陽。初平元年與袁紹、曹操等同時起兵,共討董卓。後與袁紹對立,被袁紹、曹操擊敗,率餘眾奔九江,割據揚州。建安二年稱帝,建號仲氏。
  • 三國殺:楊修這麼弱,為什麼還能成為史詩武將?
    ,這些史詩的武將有些相當的強勢,然而有些武將的技能強度卻被人所詬病。原因就是這些史詩武將的性價比特別低。買了這些武將,基本是就是用來增長自己戰力的,自己能夠使用這些武將的機會是很少的。在這些武將中就有一個十分著名的武將,這就是楊修。無論是在遊戲中,還是在三國演義中,楊修都是很著名的。小編在上初中的時候就曾經學過一篇文章叫做《楊修之死》。有很多玩家批評這個武將的性價比太低?那麼楊修的強度到底如何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 楊修之死「真相大白」,並非死於「雞肋」,看完肅然起敬!
    楊修寫道:「黃絹,是有顏色的絲,色絲合成一個『絕』字;幼婦,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一個『妙』字;外孫,是女兒的兒子,女子合成一個『好』字;齏臼,是承受辛苦的事。受辛苦合成一個『辭』(辤)字:這就是『絕妙好辭』。」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寫下了,結果和楊修的一樣,於是感嘆地說:「我的才力趕不上你,竟然多想了三十裡。」
  • 三國時的楊修如果能讀了《菜根譚》,也許活得不止三十四歲
    三國時的楊修出身世家,而且從小聰明,是一個大才子,就連曹操都欣賞他的才能,招他做了一個主簿,大概相當於現代的秘書長吧。擔任曹操府的秘書長後,楊修各方面的事情都處理得井井有條,曹操十分滿意,但就在楊修三十四歲的時候,曹操還是把他殺了。
  • 三國殺:誰說楊修是最廢史詩?新版楊修回合外義絕了解一下?
    我們今天的主角就是這樣的一個武將,他曾經被無數玩家嘲諷為最廢史詩但是他鹹魚翻身並一躍成為回合外無人敢動的存在,他就是雞肋哥楊修。在最近的官方武將改動中楊修獲得了史詩般的加強一起來看看吧!史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技能解析啖酪這個技能是楊修面對錦囊牌時最常用的技能之一,這個技能能夠有效地防止楊修死於不明AOE,同時也能夠在楊修滿血的時候讓桃源之類的AOE也能夠對楊修產生增益效果。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技能和董允等武將搭配起來有奇效。
  • 歷史上有哪些不經意的小事最終卻釀成大禍?
    在歷史的長河中,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也正是這些人和事匯集在一起才有了歷史。回顧過往,歷史中那些不經意的小事情,在人們看來都是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但「千裡之堤,潰於蟻穴」,不要忽視那些不經意的小事情。「給我一個支點就能撬動整個地球」,小事件中也包含了大大的能量。
  • 三國故事:楊修之死
    楊修非常有才華,而曹操也非常欣賞他,所以才讓他擔任如此重要的角色。楊修出身顯貴,他祖上幾輩都是在朝廷位列極為顯赫的高官。他本人也頗為有才學,但也因此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正是他才智不凡,所以才有點恃才放蕩,對自己的言行不加約束,喜歡在他人面前耍小聰明。
  • 三國殺:史詩武將楊修定位雖高,但是歷史影響遠不如精品孫資劉放
    我說你不認識沒關係,我給你講,保證讓你完完全全的搞懂,今天咱們就對比楊修,講一下孫資劉放,謝謝朋友們!楊修作為史詩武將中的廢物,沒什麼好講的,主要是他們兩個都是大魏國的輔助文臣,而且都是偏向於「冷門「的。楊修雖然很少有人用,但是他卻相當出名,他的技能被設定為「啖酪」和「雞肋」,讓人看了不禁莞爾。
  • 曹操為什麼殺楊修?《菜根譚》為你揭開這個謎
    曹操殺楊修的故事可能大家都聽說過吧,可有誰深究過曹操為什麼要殺楊修呢?這裡,我們先講一下曹操殺楊修的故事,然後學習《菜根譚》,看看能否解開這個謎?東漢末年,曹操的主薄(相當於現在的秘書)楊修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也很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