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能不能搞清楚「智已」是個什麼東西?

2020-12-17 路咖汽車

如果現在是2014年,那今天的話題會特別有趣,因為我們不知道結果,一切都是充滿預期。

但,不幸的是,現在是2020年。

所以,不論在IT界、輿論界、新聞界、汽車界、智能化領域,上汽最新搞出來的智己汽車,都沒有引發什麼討論。原因很簡單,首先,它現在還是個所謂的概念,沒什麼實際的樣品,這幾年活著死了的新勢力已經這樣演繹了很多例子,沒法激起人的關注欲;其次,這也不是上汽第一次做這類項目,之前的項目是中國汽車行業裡的創新,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項目已經走上了一條近乎死胡同的路。

上汽智己是個什麼東西?

先來看看這個新的項目準備幹點什麼,實際上,並沒有太多實質性的東西,我們從新聞稿裡摘一些重點。

1. 參與者,是三家:上汽集團、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集團;

2. 股權結構,上汽集團持股54%,浦東新區持股18%,阿里巴巴佔18%,員工和用戶共同持有10%;

3. 多少錢,基金認繳出資總額為人民幣72億元,其中上汽集團認繳出資53.99億元,持有74.986%份額;張江高科認繳出資18億元,持有25%份額;上汽恆旭資本認繳出資0.01億元,持有0.014%份額。

4. 做什麼,智己汽車定位為用戶型汽車科創公司,將更加專注於技術創新和應用;

5. 最後是什麼?上汽集團綁定兩個夥伴,要打造自己的高端純電動汽車品牌,有高智能化、能和用戶實現溝通和共創、智能駕駛、智能網聯、電氣化等等等。

上述的一切,新鮮嗎?一點都不新鮮。中國汽車市場裡已經這麼做的,有比亞迪、長安、長城、吉利,比亞迪已經實打實的靠著Di-Link+比亞迪漢/比亞迪唐在30萬元級別搶市場,這顯然算是高端智能電動車市場;長安、吉利、長城,已經有了相關的應用,共創+智能體系創新,而且更關鍵的是,實際的產品已經完成了落地,而且在市場中的份額和佔有率越來越大。

如果以上汽的現狀作為對比,答案是顯然的。

此前它為人所熟悉的斑馬系統,並沒有達到預期。上汽集團內部的榮威、名爵品牌如今並不能靠著斑馬系統去搶奪吉利的GKUI19、長安的梧桐智聯、長城的咖啡智能、比亞迪的Di-Link,它們的消費者份額。

同時,斑馬系統最早的規劃是,不僅作為上汽集團的自用技術,同時還要成為技術合作的相關供應商,將之推廣向其他車企。但,結果是殘忍的。

最早,斑馬系統與福特進行過籤約,不過如今你能看得到,福特換上了與百度合作的SYNC+作為智能網聯相關賣點;上汽集團內部的相關品牌,大眾選擇的是自研一套不怎麼好用的系統,通用是安吉星與新技術的結合,只有斯柯達"勉為其難"的在部分車型上用上了斑馬,但銷量也是顯而易見的不好。

上汽智己,上汽自己,都沒預期

歷史可能不會在發生同樣的事兒,但已經過去的事件和案例,會告訴我們此出現的問題。

這一次的上汽智己項目和之前的斑馬系統項目有細節上的不同,但也有本質上的相同。先是參與者從之前的上汽集團+阿里巴巴,變成了上汽集團+阿里巴巴+浦東新區,這意味著能夠在智慧城市等方面進行試點與探索。

但,斑馬項目的後期萎靡裡有明確的信號。誰是掌舵人?

首先,不要神化阿里巴巴,儘管它在大數據方面有著優勢。但,傳統一線中國網際網路巨頭BAT之中,誰都有大數據優勢,百度有著資料庫優勢/娛樂數據/地圖優勢/自動駕駛優勢,騰訊有著娛樂數據優勢/地圖優勢/資料庫優勢,阿里有著地圖優勢(高德)/消費數據優勢,三者之間的對比差異是比較明顯的。而且,如今的格局並非2014年-2016年,一線網際網路巨頭BAT在遭受更大的衝擊,因為下層梯隊T/M/D(頭條、美團、滴滴)在不斷的上升。

其次,從斑馬的歷程中,我們能很明顯的看到它的瓶頸和頹勢。

斑馬系統:2016年推出,實現了通過語音控制導航、音樂、空調等功能,支付寶和淘寶的帳號綁定;

首次大升級:2017年12月28日,時間間隔1年零6個月,新增核心功能:可播放手機中的視頻,增加了情景式對話,,智能設備的匹配,組隊和旅途功能;

二次大升級:2019年7月19日,時間間隔1年零7個月,新增核心功能:AI場景的進一步升級,根據通勤、電影、組隊出遊等主要場景,車機能主動推送一些服務,部分車型上,開放行動支付功能。

雖然,它是中國汽車行業裡最早上車的車聯網智能系統,而從1.0到2.0再到3.0系統的升級更新,它的迭代速度並非最快,且功能是以優化為主,然後在2019年,斑馬將與阿里旗下的AliOS Auto(AliOS汽車)團隊整合,雙方由前後端的支持關係合併為一體。

上汽集團在斑馬項目的進程中,扮演著非常明顯的"工具人"屬性。阿里試水汽車網際網路,上汽承載阿里不懂的汽車領域,但未來的預期和如今的結局並不怎麼樣。

再看上汽能做什麼。

上汽集團內部可以分為幾大板塊,大眾系是它的主要基盤以及未來增長空間,上汽大眾每年有著200萬臺以上的市場份額,而上汽奧迪項目則是未來的增長空間。不過,從上汽自主品牌所推出的相關車型中,你並不會找到太多和大眾體系相關的技術應用。而且,上汽智己項目,顯然也不能通過上汽大眾給予相應的補給,因為大眾自身也在進行數位化轉型,並且如今它在中國的布局也更迷亂,從此前的南北大眾,變成接下來的南北大眾+南北奧迪+江淮大眾。

通用汽車,這是上汽集團內部比較好實現合作的技術來源。通用泛亞研發中心給上汽集團帶來了1.0T、1.3T、1.5T渦輪增壓發動機以及CVT變速箱、雙離合變速箱等。但,對於智己項目而言,它所需要的是純電動+智能的技術共創,而在這一方面,通用所掌握的並不算先進。

最終,熟悉榮威、名爵品牌的人都知道,它們身上的技術特徵早已不是羅孚當年的參與而是上汽通用的技術分享,在這一領域也沒有太大助力。

整體來看,上汽智己項目想要成功還需要面對兩個層面的加持,一,關於車,包括設計、研發、技術、框架,二,關於智能。但,盤點上汽集團近幾年的發展表現,並無突出之處。

寫在最後:

整體來看,上汽智己項目如今其實幾乎是雛形階段,對比大家熟悉的蔚來、小鵬、吉利、長安、長城、比亞迪等都有著比較明顯的進步空間。

至於它為什麼要推出,實際上可以歸結為跨過企業發展瓶頸這一原因。

目前的上汽集團在汽車市場中並沒有明確的品牌符號和技術特徵,於是,它需要剛剛推出的R品牌和接下來要發力的智己項目來搞定未來幾年的發展窗口。

但,以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需要時間檢驗,像當年的斑馬那樣。

相關焦點

  • 智己橫空出世,上汽高端兄弟鬩牆?
    近期,智己汽車的相關消息可謂一波接一波。自11月26日,備受外界關注的上汽「一號工程」L項目最終被確定為智幾汽車後。12月14日,智己汽車籌備組副組長劉濤對外表示,智己汽車正在與寧德時代共同研發「摻矽補鋰電芯」技術的動力電池,這款電池在智己汽車的全新架構寬帶內,最高可實現約1000km的續航、20萬公裡零衰減。
  • 東吳證券--上汽集團:百億高端「智己」+元界專項投資 賦能上汽轉型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事件要點:2020年11月26日,上汽集團(600104)與浦東新區政府在上海中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由上汽集團、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集團三方聯合打造百億級、全新用戶型汽車科創公司「智己汽車」首發落地浦東,代號為「L」的上汽集團一號項目也隨之正式亮相
  • 1000公裡續航/首創大功率無線充電,上汽智己汽車能否一一實現?
    雖然成立時間較短,但早前以「L項目」為代號的智己汽車已由上汽董事長陳虹親自掛帥,從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車及零部件、三電部門等下屬公司及機構中調集人員,成立專職內部核心項目組,籌備時間已超過兩年。根據介紹,智己汽車是由上汽集團、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集團三方聯合打造的高端純電動車項目,落戶於浦東新區的張江智能園區。而在三巨頭的共同出資下,智己汽車也成為了國內首個在創立時就達百億級的汽車科創公司。
  • 「雙十二」魔都驚現一群「小綠」,上汽紅巖又在搞什麼大動作?
    「雙十二」魔都驚現一群「小綠」,上汽紅巖又在搞什麼大動作?  據悉,此前上汽紅巖就已經向盛濤市建交付近百輛紅巖渣土車,長期使用下來,車輛的智能化、環保性等方面已深得客戶認可。今年,隨著國六法規實施日益臨近,上海渣土車排放標準也日益嚴格,盛濤市建對國六渣土車的需求迫在眉睫。基於雙方良好的合作基礎,此次盛濤市建再次「牽手」上汽紅巖,助力上海綠色低碳發展。
  • 上汽X阿里巴巴!智己汽車能否「後發先至」?
    智己汽車的「智」取智慧之義,其實就是上汽兩年前的「一號工程」L項目。團隊成員目前已超過200人,一半來自上海集團內部;另一部分來自汽車跨界行業。今年底,團隊人數將達到300人,至明年底將再增長一倍。此前上汽集團已有主打中高端電動車市場、價格定位15-30萬元的R汽車品牌。
  • 上汽智己與R「左右互搏」,自主衝高能否「殺出一條血路」?
    而智己汽車也承載著上汽集團高端化的重要使命。上汽集團智己品牌方面向《商學院》記者明確表示:智己汽車將重構傳統汽車行業的生產模式和營銷模式,核心業務將聚焦於品牌、產品研發、數位化渠道三個主要領域。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5月,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乘用車總經理楊曉東對外宣布,R品牌不再是榮威高端新能源車的Logo,而是從榮威中獨立出來,成為上汽乘用車第三個獨立品牌。同屬「上汽系」,R品牌推出僅200天,又推出了智己品牌,業界質疑是否會造成上汽集團定位不清或內耗。
  • 上汽X阿里巴巴!智己汽車能否「後發先至」?
    智己汽車的「智」取智慧之義,其實就是上汽兩年前的「一號工程」L項目。團隊成員目前已超過200人,一半來自上海集團內部;另一部分來自汽車跨界行業。今年底,團隊人數將達到300人,至明年底將再增長一倍。此前上汽集團已有主打中高端電動車市場、價格定位15-30萬元的R汽車品牌。
  • 洞察者|扛過「斷舍離」,智己汽車才能背靠上汽、阿里「好乘涼」?
    智己至少籌備兩年,定位35萬元以上 智己是上汽高端化的終極武器,與現有的R品牌從產品、價格、團隊和公司形態進行了比較清晰的區格。上汽集團高層對騰訊汽車表示,L品牌(智己汽車)產品會是35萬以上。
  • 【求生極樂】凡是不去的,都是沒有搞清楚、沒有搞明白;搞清楚、搞明白的時候,後悔莫及!
    第二個,他不需要睡眠。換句話說,他進入阿彌陀佛的講堂是凡夫,我們現在才進去的;離開講堂是什麼身分?成佛了。為什麼?不成佛不離開,那個講堂是成佛的保證班,出來就成佛了。不成佛我還要學習,我還沒有學畢業,那怎麼能出去?在講堂你不能出去,會不會煩惱,會不會感覺得不自在?不會。為什麼?它沒障礙。
  • 上汽、浦東、阿里聯合成立「智己汽車」 創始輪融資達百億量級
    財經網汽車訊 智己汽車定位為用戶型汽車科創公司。11月26日,上汽集團、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集團三方聯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純電汽車項目「智己汽車」,於當日正式啟動,同時宣布落戶浦東新區張江智能園區。據官方介紹,作為全新的用戶型汽車科創公司,智己汽車致力於成為「智能時代出行變革的實現者」。未來,用戶將成為智己汽車價值鏈的核心驅動,通過用戶提供的大數據,企業價值鏈形成可持續的發展閉環,正向驅動產品的快速迭代。
  • 上汽集團加注高端新能源市場,聯合阿里推智己汽車與特斯拉競技
    近一年來,特斯拉國產後一舉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領頭羊,蔚來、小鵬等國內新造車企業也逐漸成為新能源高端市場首選,在新能源市場競爭格局逐漸向高端化和智能化演變的背景下,發力高端市場已成為老牌傳統車企們幾乎一致的選擇,近半年來,高端新能源品牌的「國家隊」身影已開始頻繁出現。
  • 匠心智造 智慧升級 上汽輕卡6月交付中國郵政100臺!
    匠心智造 智慧升級 上汽輕卡6月交付中國郵政100臺!前不久,中國郵政再次採購100臺上汽輕卡EC101純電動郵政車,可以說是中國郵政對上汽輕卡過硬品質的最好認可。上汽輕卡EC101純電動郵政車
  • 運動前到底能不能吃東西?1分鐘帶你搞清楚
    據以往曾出現過的幾例「運動前進食導致急性突發事件」中,似乎運動前進食給我們大眾蒙上了一層陰影,似乎吃了東西再運動會出現嚴重後果。而且現代都市的年輕人普遍喜歡下班後去健身房,大多數集中在飯點,如果不吃點東西會餓,消耗太大還容易導致低血糖,吃了吧,總感覺胃部會不舒服,鍛鍊起來都不敢用力,力不從心。我們都知道,在進食過後,我們的體內就會輸送血液到達胃部,讓胃部能夠擁有足夠的氧氣和能量對胃部的食物進行消化。
  • 智己汽車:解讀「什麼是國家隊的造車新勢力標準」
    2021年1月13日,定位高端豪華純電動汽車品牌的IM智己,在有著上海第一高樓之稱的上海中心正式發布新車。就在兩個月前的 11月26日,同樣是在這裡,上汽集團、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三方聯合打造的這項高端純電動汽車項目智己汽車剛剛拉開了啟動的序幕。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看好,這個姍姍來遲的智已汽車。
  • 上汽「怒了」?市值被仨「晚輩」超越,今與阿里投百億聯合造車
    有網友坐不住了,有沮喪的:「上汽,這不爭氣的東西!」、「上汽老大,不能忍啊,趕緊封版啦!!!!隔壁老長這是在赤果果的挑釁啊!!!」有欣慰的「收盤穩住八個點,不錯了 」;也有人充滿期待「今天的大漲是個標誌,貼上了新能源標籤的上汽,故事才剛剛開始」。
  • 「智己」辣麼大利好,上汽為何居然沒漲停?
    再看看納斯達克的蔚來:市值已過700億美元,差不多快「一個半」上汽集團的總市值了。特斯拉的市值更是達到了「宇宙級」的5500億美元以上,相當於十個上汽集團。照這個預期想下去,上汽集團的股價最起碼翻兩倍啊!就在不久前,市場上似乎已有一個先例。
  • 上汽榮威:狹路相逢「軟」者勝
    在李君看來,特斯拉與上汽亦敵亦友。增量市場神話的破滅與特斯拉的崛起,使中國車企意識到行業危機來了。「軟體時代」來臨「如果車企不在軟體方面布局,將來我們就是個代工的。」李君說道。自卡爾·本茨1885年發明汽車以來,傳統車企一直站在產業鏈的最頂端,傲視整個供應鏈體系。
  • 楊曉東:百年名爵的三個「100」靠什麼實現|賈可行之上汽乘用車
    當然,風頭不能只是榮威的。恰如上汽集團副總裁、乘用車公司總經理、技術中心主任楊曉東所言,「榮威和名爵是上汽乘用車的左手和右手,少了任何一隻都不行。 『雙品牌』戰略是一個既定又堅定的戰略」。5月11日開始,上汽發動名爵攻勢。首先是雙門敞篷純電概念跑車——名爵Cyberster Concept效果圖曝光。
  • 上汽智己汽車聯手寧德時代 未來5年推出1000km續航產品
    摘要 【上汽智己汽車聯手寧德時代 未來5年推出1000km續航產品】上汽集團、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集團三方聯合打造的「智己汽車」有了新消息。
  • 上汽的「R」和「L」有什麼不同?
    L項目終於落地官宣了,化身「智己汽車」,由上汽集團、浦東新區和阿里巴巴聯合打造,11月26日正式啟動。這是繼 「R」車系正式獨立成新的自主品牌之後,上汽又一高端新能源汽車項目落地。於是有人開始思考,同樣都有高端定位,上汽既然有了「R」品牌,為什麼又推出一個「L」項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