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村民送來錦旗,是感念更是鞭策丨天柱縣白市鎮坪內...

2020-12-26 瀟湘晨報

我叫林遠真,是天柱縣民政局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是白市鎮坪內村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4月15日傍晚,天柱縣白市鎮坪內村下著滂沱大雨,村民楊通玉冒雨來到村委會,手捧一面「駐村幫扶辦實事,情系百姓暖人心」的錦旗,要送給我和同事王瑞輝。儘管我們再三推辭,但楊通玉硬是把錦旗掛在了村委會辦公室牆面上。

林遠真(中)

此前,楊通玉與三弟楊通連舉家外出廣東務工,留在家裡的母親吳三細患有腦梗、糖尿病及一系列併發症,父親楊孝成與二弟楊通寶均有肢體殘疾,腿腳都不方便。我和王瑞輝經常到他們家中,與他們閒聊,查看他們生活情況,幫他們解決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楊通玉冒雨送錦旗背後的故事是這樣的。 2019年3月12日,我和同事王瑞輝植樹歸來,路過楊通寶家門口,發現平時經常在門口曬太陽的楊通寶一家,竟然一個人都不在。 「他們應該不會去哪裡,是不是出了什麼事?」抱著一探究竟的想法,我和王瑞輝走進楊家門,拐進房間,發現楊孝成與楊通寶試圖將睡在床上的吳三細拉起來,但他們腳不能發力,累得滿頭大汗,怎麼也拉不動。 「林書記,我媽昏倒了。」一看到我們兩人,楊通寶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 我一個箭步上前查看,吳三細都病得脫相了,我連聲叫她,卻沒有反應。 「這種情況,要喊救護車啊!」我著急地大聲說。 「喊救護車,那可要一大筆錢!就用我們平時代步的三輪車拉去吧!」楊通寶說。 「不行,你那三輪車哪能跑那麼遠,你媽這情況得與時間賽跑,哪能那麼折騰。錢由我來出,你就安心等救護車來吧。」我不由分說撥通了衛生院王維的電話。 當即,白市鎮衛生院到村內當網格員的王維聯繫了救護車趕到,我和王瑞輝掏錢支付了救護車服務費,帶著吳三細順利前往天柱縣人民醫院救治。 「當時情況非常危急,幸得林書記他們幫忙喊了救護車,我媽才能轉危為安。」說起當時的情況,楊通寶都還有些後怕,如果真由自己開三輪車載著母親去醫院,耽擱了救治時間,那後果真不堪設想。 在外務工的楊通玉兄弟倆得知母親住院的消息,趕了回來,當他們知道是我們幫的忙,讓母親第一時間得到救治,他們感動不已。為了表達心中的感謝,才有了送錦旗的故事。

這面鮮豔的錦旗,從此就被掛在了我辦公桌前的牆上,從那以後,進出村委會的老百姓辦完事,總忘不了給我們點讚:駐村幹部好樣的!微風吹來,「錦旗」飄飄,仿佛是回應老百姓的誇獎,但對我來說更是一種無形的鞭策,我知道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駐村扶貧,有苦有樂,最苦莫過於老百姓的誤解,最樂莫過於能夠力所能及地為老百姓解決困難,看見他們臉上真誠的笑意。作為一名民政幹部,我將把這面珍貴的錦旗永藏於心,用實際行動努力詮釋「民政為民 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

【來源:天眼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奮鬥青春美麗色 炫彩成長在前行丨天柱縣坪地鎮...
    我叫滕芯維,現為大學生西部計劃志願者,於天柱縣坪地鎮人民政府開展志願工作。2020年11月20日,是我來天柱縣坪地鎮的第117個星期五。一晃眼,距離三年服務期離崗還有39個星期,這個距家116.4公裡的地方,帶給我無限的美好。
  • 「我的脫貧故事」結束打工之路,返鄉創業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丨天柱縣...
    我叫陳沛象,是天柱縣白市鎮陽山村村民。八年前,我和絕大多數年輕人一樣,為了改善家庭生活環境,給孩子和父母一個良好的生活條件,我與妻子一起到浙江打工。  這一幹就是整整七年,辛酸、艱苦常常油然而生,但通過這些年的打拼,我摘掉了貧困的帽子。由於對家裡年邁父母和即將高考的孩子的掛念之情,在深思之後,我與妻子帶上行李和這些年辛苦攢下的積蓄,踏上回鄉之路。
  • 扶貧錦旗分外紅——天柱縣渡馬鎮灣場村精準扶貧側記
    天柱縣渡馬鎮灣場村黨支部書記蒲曾軍受全村人民委託,定製「七面錦旗」送給縣發改局等相關幫扶單位,便是表達這樣一份百姓對扶貧幹部的濃濃深情。2019年2月,天柱縣發起決戰脫貧攻堅的衝刺,全縣幹部下沉一線加入扶貧戰役。縣發改局石平建、劉芳與5名鎮級幹部及3名村幹,組成灣場村脫貧攻堅指揮所,他們的入駐給灣場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給我上了「難忘的一課」丨天柱縣竹林鎮地興...
    我叫吳恆黃,2019年6月,被單位安排到偏僻的貴州黔東南天柱縣竹林鎮地興村任第一書記。6月10日,我懷著信心和忐忑到達崗位。  第二天,我帶著撲殺生豬隊上戶,李大叔是位老黨員,養了兩頭母豬。我說明來意,講了本村已有疑似豬瘟病例,還講了動物防疫法相關規定,必須撲殺病豬才能遏制疫情擴散、政府要作一定補償等。  李大叔:「我這豬根本沒病,從來也不發過病,你們扶貧幹部動員我們餵豬,現在又要殺豬,這是什麼政策,你們是何居心!」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與幸福同行丨天柱縣石洞鎮大坪村脫貧...
    我叫唐先淋,曾經是一名基層村主任,一名烤菸致富能手,2018年6月,我從村主任考入公務員,現任石洞鎮大坪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任所長工作期間,我深知工作任務重,責任重大。由於自己業務知識不夠熟練,很多政策性文件都比較陌生、工作壓力大,在駐村期間,我邊工作邊學習。為了能讓貧困戶脫貧致富,我經常到群眾家中了解情況,通過與群眾傾心交談,疏通群眾思想上的頑疾。唐先淋走訪群眾曾記得,我第一次走進貧困戶周彰海家時,他那破舊的老屋,潮溼的地面,窘迫的生活,讓我的心猛地一顫。
  • 「我的扶貧故事」我成了村民眼中的「百事通」丨三穗縣雪洞鎮巖門...
    我叫宋德浩,是黔東南自治州三穗縣雪洞鎮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工作人員。2019年,我受組織委派,前往雪洞鎮巖門村擔任駐村網格員。對於這個新身份,我內心十分忐忑,無數遍自問自己,能否做好?在這一年的工作中,我現在能給一個肯定的回答:我能!我所負責的是巖門村的水平組和下坪組,一共有39戶137人。 為了能夠儘快了解村民村情,我足足花了28天的時間來了解每戶人家的人口數量、家庭情況、收入來源、身體狀況、家有幾頭牲畜等,然後一一記錄在本子上。
  • 「我的脫貧故事」乘上東西部扶貧協作便車的「雄鷹」丨天柱縣社學...
    我叫熊英,是貴州黔東南州天柱縣社學街道金山村人,從小我就是一個敢於追逐夢想的人,渴望有一天能像雄鷹一樣翱翔天空。2014年7月,我從瀋陽航空航天大學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專業畢業後,到貴陽一家電器公司當技術員。
  • 貴州高原黃金城,清水江畔如畫裡,鳳城天柱縣
    天柱縣地處貴州省東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東南部,四周分別與劍河縣、錦屏縣、三穗縣以及湖南省新晃縣、靖州縣、會同縣、芷江縣相鄰。縣以城北柱石山(石柱山、石柱巖)石柱擎天得名,據《鎮遠府志》載:在天柱縣北十五裡,有一山,上有石如柱,此天柱所由名也,石柱巖高約十餘丈,直徑兩丈餘,壁立斧削,猿猴難攀,上下等粗,直插雲天。
  • 南召縣雲陽鎮:小錦旗彰顯「大黨恩」
    南召訊:( 文/圖 王顒 )「五一」假期剛過,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雲陽鎮獅子墳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鄭德安便手捧著寫有「心繫群眾獻真情,萬家歡樂頌黨恩」和「情系百姓辦實事,精準扶貧暖人心」兩面金燦燦的錦旗,來到獅子墳村黨群服務中心,以感謝縣老幹部局駐村工作隊及雲陽鎮黨委、政府給予他「及時雨
  • 「「第一書記」徵稿選登136」高旭:荷葉坪來了個「新艄公」
    這是高旭在駐村扶貧工作中的口頭禪。剛到荷葉坪村,在入戶走訪中,高旭發現不少村民患病,全村因病致貧率高達53%,但致病原因不明。經過深入的摸排調查,高旭把目光鎖定在村民的飲用水上,他迅速採集了村裡4口水井的水樣送檢化驗。結果不出所料,荷葉坪村送檢的部分水樣重金屬元素超標。他立即向工作單位提出申請,希望給全村每家每戶都安裝一臺淨水器。
  • 【眾志成城戰疫情】葛條港鄉:送來錦旗表心意
    【眾志成城戰疫情】葛條港鄉:送來錦旗表心意 2020-02-29 09: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我從貧困戶成為了村幹部丨天柱縣邦洞街道米溪村...
    我叫孫檳,曾經是天柱縣邦洞街道米溪村的一名貧困戶,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我不僅脫了貧,而且還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並當選了米溪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孫檳通過出售雞蛋走上脫貧致富之路2014年,我從重慶工商大學畢業後,在深圳從事軟體開發和設計工作,每月工資有18000元。正當我以為總算熬出頭的時候,父親卻患上尿毒症。我放棄了在深圳的高薪工作,返回家鄉,挑起家庭的重擔。
  • 「我的扶貧故事」用愛感染,讓孩子們不再因為貧困而失學丨天柱縣...
    我叫伍名槐,是貴州黔東南天柱縣高釀小學的一名教師,我出生在農村,生活在農村。以前農村經濟的落後,農村生活的困苦,我是親身經歷的。在農村貧困生活的泥潭裡一番摸爬滾打後,我終於掙扎著爬上了潭岸,成為了一名國家工作人員,有了固定的工資收入,雖說不上富裕,但解決溫飽是不成問題的,如果節約一點還稍有積餘。所以,我決心用這些積餘幫幫還未脫離貧困的人們,為扶貧作出自己的貢獻。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扶出一個「乾媽」來丨天柱縣竹林鎮慄木村...
    我叫伍宏仁,現為天柱縣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2019年1月下派天柱縣竹林鎮慄木村任脫貧攻堅指揮所網格員。我在村裡有一戶80歲高齡的結對幫扶貧困戶潘某姬,背駝的很厲害,同時患有慢性病。她共有4個兒子,其中第三的兒子今年快40歲了至今還未婚。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群眾情深誼長丨天柱縣坌處鎮四康村駐村幹部...
    每當響起《情深誼長》這首歌時,我就心潮澎湃,眼前總會湧現出脫貧攻堅路上與群眾的點點滴滴……我叫潘德鵬,是天柱農村商業銀行的一名員工,2018年3月,為響應脫貧攻堅號召,我主動請纓申請駐村幫扶。4月1日,我告別家人,踏上了天柱縣坌處鎮四康村的駐村徵程。到村後的第二天,我和駐村工作隊主動敲開群眾家門,挨家挨戶地開展摸排,與群眾促膝長談,了解群眾家庭生活情況並徵求群眾對村級工作的意見建議,收集到意見建議達300多條。
  • 「我的脫貧故事」我主動申請退出貧困丨天柱縣高釀鎮白坌村村民...
    我叫袁月團,女,1969年出生,高釀鎮白坌村一組人。我家有3口人,丈夫2012年開始患病,後因半邊風和頸椎病導致癱瘓,如今臥病在床已有8年,是一級殘疾人。我兒子在西北大學讀書。2017年,我申請到5萬元特惠貸,投入到村裡上百畝的大血藤產業,每年有分紅,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到大血藤產業基地務工,一年務工四個月左右,收入近10000元,這讓我這個從沒出過門的農家婦女在家門口就了業,我打心裡高興。
  • 「我的扶貧故事」盡心盡力做好每一件事丨鎮遠縣青溪鎮東門村駐村...
    我到東門村時,正是脫貧攻堅衝刺階段,我深感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性和偉大意義,凡是參與脫貧攻堅的同事們幾乎都說扶貧工作的艱辛,我主動請纓要求參加這場無硝煙的「戰役」。走訪慰問貧困戶剛到東門村沒幾天,東門村兩湖組村民龍開雲就找到我,反映他家隔壁鄰居的房屋修建問題,導致下雨就會滲水進到自家房屋,心裡十分不滿和委屈。得知情況後,我與駐村幹部前往現場了解情況,原來是隔壁鄰居蒲祖俊修建的房屋一直未完工,每當下雨就會導致隔壁鄰居龍開雲家牆面滲水。
  • 「我的扶貧故事」耽誤啥,也不能耽誤了老百姓們對我的信任|安順經...
    一轉眼,我到馬廠村駐村已經快5年了,曾經的青澀小女生也變成了大家口中的大齡未婚女青年,善良的村民們總是把我當成自家閨女一樣關心著,經常都會有老姨媽張羅著要幫忙介紹對象,所以才有了上面的這段對話。    2015年底,安順經開區大膽創新,運用市場化引才機制,公開招考50名僱員制「村居扶貧主任」到各村(居)開展精準扶貧工作,26歲的我有幸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 「我的扶貧故事」用滿腔熱血在扶貧路上前行|天柱縣邦洞街道龍章村...
    我叫劉飛平,是天柱縣旅遊服務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作為2019年第三批駐村的網格員,我來到了邦洞街道龍章村。   為儘快熟悉我包保的網格區,村支書黃孟英帶領我走遍了網格區36戶農戶的家庭,一家家老百姓熱情友善的笑臉給了我充足的動力,讓我相信脫貧攻堅一定會取得全面勝利。讓我印象深刻一戶群眾叫黃透根,他家是典型的吊腳樓木質房屋。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脫貧致富 我比什麼都高興|播州區茅慄鎮金山...
    還記得初到金山村時的場景,內心忐忑不安,腦海中盤旋過無數念頭,我將如何開展駐村工作,我要如何帶領這一方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   困難在所難免,但工作還是要全力去做。到村裡後,我第一件事就是走訪入戶,採集基礎數據、收集信息資料,找準「窮根」。與村幹部、村民拉家常、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