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新一代飛船成功著陸 中國載人航天能力已與美俄相仿

2020-12-14 環球網

本文轉自【中國網】;

外媒稱,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8日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5月8日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官網消息,8日12時21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控制試驗船完成返回制動,進入返回軌道。13時33分,服務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

根據消息,試驗船於5月5日18時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指出,新一代載人飛船是面向中國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任務需求而論證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具備高安全、高可靠、模塊化、多任務、可重複使用等特點,可提高中國載人飛船的乘員人數和貨物運輸能力。試驗船採用返回艙與服務艙兩艙構型,通過配置不同的服務艙模塊來適應近地空間和月球探測任務。

另據法新社北京5月8日報導,中國的新型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於8日「成功著陸」,這標誌著其建造長期空間站和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雄心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稱,試驗船在軌完成了多項實驗,此次返回驗證了這艘飛船的防熱及其他能力。重返地球大氣層的飛行器會面臨高溫。

人們希望這型飛船有朝一日將把太空人送到空間站,並最終搭載太空人到達月球。中國計劃在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的建造。新型飛船將把一次性可送入太空的太空人人數從以前的3人增加到6人。

這次試驗還包括完成了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首飛。觀察人士說,此次任務的成功對中國來說是一個裡程碑。

為美國航天新聞網報導中國太空活動的安德魯·瓊斯說,中國可以「推進其空間站計劃,首個艙段可能在2021年初發射」。

他還說:「新飛船從高軌道成功著陸也表明,中國對於將太空人送到近地軌道之外——只有美國航天局做到了——並最終將太空人送上月球是認真的。」

專門研究中國太空計劃的獨立分析師陳藍(音)說:「我們可以說,中國現在的載人航天能力與美國和俄羅斯差不多。」

近年來,北京大力投資太空計劃,努力追趕美國。中國天宮空間站預計今年開始組裝,2022年前後完工。

報導提到,中國在2019年1月成為第一個在月球背面著陸的國家,部署了迄今為止已行駛了約450米的月球車。

相關焦點

  • 中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重大成就,載人飛船成功著陸
    根據環球網報導,我國航空領域傳來捷報傳來,中國航天事業再次取得重大成就,載人飛船成功著陸。北京航空控制中心於近期對新一代載人飛船進行了試飛,試驗船返回艙在東方著陸預定區成功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達到著陸現場艙體完好無損,這個消息一出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關注。
  • 張柏楠:中國已獨立自主建成完整載人航天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項目負責人張柏楠中國已自主建成完整載人航天體系5月8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這次試驗船成功著陸有何意義?它與我國的空間站建設有何聯繫?
  • 盤點全球載人飛船發展史,美俄有多少款上榜,中國也有一款
    東方1號飛船顯然是載人航天的探索鼻祖,1961年4月12日,東方1號飛船由拜克努爾航天發射場升空,在89分鐘的時間內繞地球一圈,而後成功返回地面,引起世界轟動。不過因為是首次嘗試,和現代化的載人設備相比,東方1號有些簡陋,尤其是返回艙,非常狹小只能容納一人,甚至沒有降落傘等減速裝置,回歸地球時,太空人要像飛行員一樣連同座椅彈射而出,再自行打開降落傘落地。
  • 外媒:中國載人航天拉開「第三步」序幕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說,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迎來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發展戰略任務的「開門紅」,拉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飛行任務的序幕。辦公室說,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全面了解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看這一篇就夠了
    5月8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圓滿完成了預定任務後,在酒泉東風回收著陸場成功著陸。這標誌著該試驗船的飛行試驗任務圓滿完成,也意味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邁出了探索浩瀚宇宙新的一步。今天,我們約請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和您聊聊新一代載人飛船的那些事兒。
  • 中國將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航天科技:太過先進 無法展示
    2019年中國航天發射34次,蟬聯世界第一,特別是長徵五號火箭復飛成功,2020年中國航天將發射40+次。今年的航天活動中,新一代空間站及載人飛船會是重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剛剛宣布2020年我國將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而且「太過先進 無法展示。」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開啟中國載人航天空間站建設大幕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5日18時00分,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從運載能力上看,長徵五號B火箭的運載能力是我國現役火箭中最大的,使我國發射較大規模的太空飛行器成為可能,比如空間站的各個艙段,重量達到20噸以上,只有長徵五號B火箭能夠發射。此次長徵五號B火箭首飛成功,意味著我國載人航天空間站建設將進入實質階段。
  • 海外媒體矚目「神十一」飛天:中國的航天事業加速崛起
    雖然在宇宙空間站方面,美俄以及有日本參與的國際空間站(ISS)走在了前面,但若這次試驗進展順利的話,中國獨立建設空間站將成為可能。同時,神舟十一號飛船的這次發射以及相關試驗也可以說是面向宇宙空間站建設的「預演」。 《華盛頓郵報》報導稱,中國正在大力發展太空計劃,旨在趕上美國和俄羅斯已有的太空能力,並超過亞洲對手印度和日本。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可以有
    為了實現登月的宏偉目標,美蘇雙方都先行進行了出艙行走和太空交會對接等實驗,雖然太空出艙行走上美國略微落後,但雙子星系列飛船很快完成交會對接實驗,大大領先於蘇聯,為阿波羅計劃的成功鋪平了重要的一步。中國每次神舟飛船發射都會惹來一些西方媒體、香港媒體對「中國太空軍事威脅論」的渲染,此次神九發射也不例外。但這些報導都對航天技術缺乏最基本的認識,不過是為了推高報紙發行率的劣質評論。
  • 外媒綜述:「龍」飛船開啟商業載人航天之旅
    據路透社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11月15日報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飛船15日搭載4名太空人飛往國際空間站,這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完全通過私人公司飛船將一組太空人送入軌道。美國東部時間晚上7點27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新設計的載人「龍」飛船從位於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NASA甘迺迪航天中心升空。
  • 【新中國史】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發射成功
    20世紀50年代,中國百廢待興。1956年2月,著名科學家、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向中央提出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同年3月,中央決定組建專門從事火箭、飛彈的研究機構,中國航天事業由此起步。
  • 回眸中國航天探索歷程
    從載人航天工程立項開始,中國航天人幾乎從零開始,在7年時間攻克了載人航天徵程的諸多難題:在北京建立了航天員培訓中心;新建成了載人飛船發射場、陸海基載人航天測控通信網和飛船著陸場;研製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長徵」二號F型運載火箭;建立了體現尖端和前沿科技集成的飛船應用系統等等。
  • 馬斯克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驚心動魄72小時回顧
    ▲承載NASA太空人的SpaceX載人航天系統發射成功這次載人航天任務,被稱為獵鷹9號火箭龍載人飛船二次測試任務(Falcon 9’s launch of Crew Dragon’s second demonstration ,Demo-2),太空人進入太空後,會搭乘龍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完成相關的任務後,兩位太空人則將繼續乘坐龍飛船返回地球。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返回!
    試驗船飛行驗證的成功實施將為研製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實現我國載人天地往返運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建造運營和載人深空探測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開啟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新篇章。你可能要問,既然有成熟的飛船,為什麼還需要我呢?因為當中國航天人將目光投向月球和更遙遠的深空後,神舟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已經無法滿足他們更宏大的夢想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點火升空。
  • 境外媒體關注中國載人航天拉開「第三步」序幕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說,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迎來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發展戰略任務的「開門紅」,拉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飛行任務的序幕。辦公室說,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SpaceX龍飛船載人首飛成功,中國民營航天如何追趕?
    人類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成功,SpaceX載人龍飛船成為繼美國水星號飛船、雙子座飛船、阿波羅飛船、太空梭後,第5款美國載人航天運輸工具。空氣動力學家、航天技術專家黃志澄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SpaceX龍飛船首次載人試飛成功,是美國商業航天政策的成功。
  • Space X載人航天飛船升空,中國民營商業航天時代誰來開啟?
    6月1日凌晨,Space X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在此之前,全球僅有俄羅斯、美國和中國能進行載人發射。馬斯克創辦的Space X用了18年時間,成為首家實現載人發射的私營航天公司,開啟了全球商業載人航天的全新時代。
  • 未來中國航天重大工程前瞻
    吳豔華主要圍繞月球探測、行星探測、載人航天、運載火箭、應用衛星、空間科學衛星六個方面進行了闡述:第一,今天圍繞月球探測主題來說,我們基本規劃確定的任務是探月工程四期,總共包括四次任務。第一次任務是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巡視探測。
  • 中國造新飛船摒棄俄落後設計 空間載人多,可循環使用
    近年來,中國在航天探索領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在具備充足的資源投入前提下,一批新型國產太空飛行器材也先後成功問世。特別是在載人航天領域,根據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的最新官方消息,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已經被安全運送到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即將開啟中國空間站建設的新格局。
  • SpaceX實現首次載人發射全記錄!馬斯克成功開啟商業航天新時代|鈦...
    《華爾街日報》曾評論指,美國成功研發出太空梭,贏得了技術競賽,但卻輸掉了這場持久的戰爭。過去幾年的經濟負擔,以及美俄關係迅速陷入冰凍期,給NASA施加了更大的壓力,最終,他們決定終止對聯盟號的使用,擺脫對俄航天設施的依賴,由馬斯克的spaceX公司執行後續的航天任務,為NASA的載人航天計劃提供了更可靠的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