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我省提出的「建設茶葉強省,打造千億產業」的茶產業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地全面鋪展,「千億茶產業」的號角聲在2018年響徹湘楚大地,以湖南黑茶、瀟湘綠茶、湖南紅茶、嶽陽黃茶四大品牌為引擎的四輪驅動戰略在2018年裡鼓聲雷動;以綠茶、黑茶、紅茶、黃茶、白茶多品類生產為核心的「三湘四水五彩茶」湖南茶產業戰略策劃在2018年應勢而發。值2018湖南茶業博覽會召開之際,我們特別推出「三湘四水五彩茶」的專題,以彰湖南茶業的歷史文化和發展前景。
2018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以1號文件的形式做出了打造「湖紅」知名省級公共品牌的部署,明確以打造湖紅品牌為依託,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將「湖紅」塑造為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知名度和競爭優勢的湖南省著名商標、農產品區域知名公共品牌、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同時實現全省「湖紅」生產量10萬噸,出口量5萬噸,創匯2億美元,綜合產值300億元,帶動100萬戶茶農增收致富,構建成湖南省茶葉經濟新增長極的目標。2018年3月「湖紅」項目啟動。湖南紅茶的發力染紅了2018年的湖南茶業,就似一支高舉的炙熱火把,照得三湘大地一片火紅之象。
▲資料圖片
千萬紅心共謀事
紅火之外,是共聚齊凝的人心氣力。湖南人謀事向來敢幹、能幹、也會幹,發乎於心,行事於智,自有一套章法。
以湖南省茶業協會為代表的湖南茶行業組織向省政府遞交「關於打造『湖南紅茶』品牌,發展湖南紅茶產業」的建議受到採納,2018年3月13日召開湖南紅茶品牌發展促進會籌備會,會上決定成立湖南紅茶品牌發展促進會,推進全省紅茶資源整合、湖南紅茶公共品牌打造、紅茶產業發展的具體工作。「湖紅」作為湖南茶產業的又一利劍便在這樣的「湖南路子」中凌厲出鞘了。至此,從政府、科研院所到地方企業或茶農個人,茶葉湘軍,都在為湖南紅茶籌謀蓄勢,千萬紅心,拳拳熱情,掀開三湘四水一片「湖紅熱」。
百年紅史鑄品質
有人說湖南紅茶是異軍突起,其實並不十分恰當,絕不如湖紅品牌「重出江湖」的表達這樣妥帖吻合。
湖南紅茶是從歷史夾縫中走出的滄桑老者,而非一夜成名的 「網紅小生」。作為我國歷史悠久的紅茶名品之一,湖南紅茶持著中國紅茶之正宗的身份,有著與安徽「祁紅」、福建「建紅」鼎足而三的輝煌,在我國紅茶產業發展史上留下了不可隱去的足跡。
我國茶學大家吳覺農先生曾對湖南紅茶的起源進行了考究,認為「湖南生產紅茶──實際也可以說是兩湖生產紅茶的最早時期,應在1850年(道光末)以前,亦即在太平天國起義以前。」1840年的鴉片戰爭破開了清政府緊閉的大門,中國在槍炮聲中與英國進行通商,茶葉成為當時英商運輸的大宗貨物,其中又以閩粵地區所產紅茶為主導。為適應外商需要,滿足紅茶出口,外省茶商選中湖南作為閩粵紅茶擴大生產的後工廠,紛紛來湘倡導紅茶生產,設莊精製。在清同治年間的《巴陵縣誌》中就有記載:「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與外洋通商後,廣人挾重金來制紅茶,農人頗獲其利。」清同治《平江縣誌》載:「道光末紅茶大盛,商民運以出洋,歲不下數十萬金。」但此時的湖南紅茶卑微登臺,不成氣候,離「湖紅」之名尚遠,僅作為「湖南代加工廠」生產的紅茶,貼上閩粵紅茶的標籤對外兜售。隨著紅茶對外出口的不斷擴增,湖南推行紅茶生產的地區也在逐漸擴大。清鹹豐四年(1854年),粵商赴安化示範紅茶生產,安化紅茶由此誕生。
安化紅茶是湖南紅茶蟄伏隱忍中的力量噴發,是真正意義上湖南紅茶的最典型最突出代表,成為點燃湖紅品牌的第一顆火種,湖紅因此在安化紅茶創製的1854年裡實現真正地出發。同治年間(1862―1874年)《安化縣誌》記載:「方紅茶之初興也。打包封箱,客有冒武夷茶以求售者。孰知清香厚味,安化固十倍武夷」。安化所制的紅茶因品質突出使得湖南紅茶從「冒名」走向「正名」,由「無名」變為「有名」,直至盛名。湖南紅茶自此以「湖紅」統稱,持上等品質,以後發之勢,在國際茶葉市場上攻城略地,高歌猛進,在國內的盛勢直追祁紅、閩紅,在中國三大名「紅」的布局中爭得一席之地。
民國四年(即1915年),湖南寶大隆興曾昭模紅茶榮獲名譽大獎章,湖南安化縣昆記梁徵輯紅茶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成為世界頂尖紅茶代表,湖紅的品質在正大光明中得到世界的正式肯定。
然而國際環境風雲湧動,瞬息萬變。到了20世紀後期,英國印度等地的紅茶競爭呼嘯而至,國家也取消了對茶葉的出口補助。內外交困之下,湖紅市場萎縮受創,茶企停產,茶廠關閉,茶農轉型,日漸式微。
湖南茶業並未因湖紅的挫敗而選擇「截肢求存」,褪去榮光孱弱無力的湖南紅茶也沒有因此沉淪放棄,反而在清冷中學會自處,於艱難裡掙扎求生,始終保留著湖紅的生產加工,並在一輩一輩的工藝傳承中創新優化,提質升級。新生代的湖南茶人追憶湖紅過往的光輝而不沉溺,承繼先輩未竟之志創新求索,在提升湖紅品質與重鑄湖紅品牌的道路上步履不息。
一展「紅」圖振風採
世界茶葉市場一直是紅茶的主場,70%以上的穩定消費量和貿易量使得紅茶始終穩坐全球第一大茶葉消費品類的位置。在國際市場的引導下,近幾年的中國紅茶產業實現較快速發展,福建「金駿眉」、「正山小種」、安徽「祁紅」、雲南「滇紅」等也早已林立在國內市場。內銷市場上紅茶的成功突圍帶動全國各地紛紛試製紅茶,形成祖國山河一片「紅」的大好形勢。
面對國際上的廣闊市場和國內湧動的紅茶消費熱,我省抓住「一帶一路」的難得機遇,因勢利導,順勢擴大湖南紅茶生產,2017年達4.18萬噸產量,比2016年的2.18萬噸增長了91.7%,重鑄「湖紅」品牌,以品牌開拓市場,撬動湖南紅茶產業發展,再振湖紅榮光。
「湖紅」重出市場以來,湖紅策略穩步有序推進。品牌出擊,產品驅動,企業抱團,科技支撐,政策相持,以布袋集裝資源,跨區域整合品牌,抓住關鍵補齊短板,湖南人對此路子熟悉且擅長。全省上下齊心聚力,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區域公共品牌為抓手,以企業為實施主體,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在潮流湧動中保持著承繼傳統、突破創新的態度。湖南的茶葉專家從地方特異茶樹資源中選育出特色鮮明、適制優異「湖紅」的品種及單株,以綠色栽培技術進行繁育推廣,秉承「在全省紅茶中找共性,在全國紅茶中創個性」的思路,實現「湖紅」工藝的融合創新,突破了利用夏秋茶原料加工高香、高檔紅茶的技術瓶頸,建立了新工藝標準並實現了自動化加工,在紅茶品質上明確了「花蜜香,甘鮮味」的湖紅特徵定位。科技服務企業,在這樣的環境下,地方上湧現出以保靖黃金紅茶、武陵紅、帝子靈芽青錢柳紅茶、安化紅針、冬梨紅茶、「鷹嘴界」有機紅茶、「莽仙沁」紅茶等為代表的一批創新產品,以及湘茶集團的金毛猴、湖南中茶的傳世湖紅、湘豐集團的映象湖紅等一系列優質紅茶產品和企業。同時,政府持續加大扶持力度,積極引導社會參與,集中力量重點打造「湖紅」省級公共品牌,在政策、資源、資金、技術等方面給與切實的支持,扶持以新化、安化、宜章、桃源、石門為重點,涵蓋平江、古丈、保靖、沅陵、慈利、城步、洞口、新化、桂東、江華、常寧、炎陵等區域的湖南紅茶公共品牌核心產區的紅茶產業發展,以點帶面,壯大產業。
「湖紅」舉旗,舉出湖南千億茶產業的恢弘,也舉出茶葉湘軍的氣魄。「我堅信,湖南紅茶必將一泡走紅,紅動中國,紅遍世界!」湖南農業大學劉仲華教授道出了湘茶人的心聲。
編輯:茶度
來源:茶業周刊
註明:轉載請註明出處或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