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個個不凡的文聖五弟子,老秀才:五個逆徒不值一提!

2020-12-16 小說動漫營

《劍來》中主角陳平安拜入文聖門下,從文聖的幾個弟子中我們可以看出,文聖收徒弟真的是一把好手(老秀才:五個逆徒不值一提!),他這幾個弟子每個人都是人中龍鳳,天賦卓越!

第一個 崔瀺

文聖首徒,在寶瓶州布局多年,當妖族將劍氣長城攻破進入蠻荒天下時,寶瓶州將會是最後一道屏障。儘管崔瀺背負著世間最大的罵名,但他還是勇猛向前。作為文聖座下的大弟子,崔瀺一定留有很多的後手給自己的師弟們。

第二個 左右

左右的戰績自不必多說,依照現在的勢頭很有可能成為浩然天下第一個十四境劍修。如果真的來算境界的話,還得再加上一境,畢竟他手中還拿著一把劍。目前浩然天下一直沒有一位真正的十四境劍修。而左右的出現,很有可能彌補這個空缺。

第三個 齊靜春

算是書中最有魅力之人,他為浩然天下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在暗地之中進行的布局。當驪珠洞天即將破碎時,齊靜春用自己的性命換取了驪珠洞天的存活。在他身上擁有一種純正的君子之風,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第四個 劉十六

劉十六是文聖的四弟子,他的壽命要比文聖還有其他的一些修士要長久。和白也是好朋友,有很大的跡象表明劉十六就是一位十四境的修士。這個文聖口中的傻大個,不論是在現如今的地位上還是未來的發展上都極其非凡。

第五個 陳平安

作為書中的主角,走的是武夫和劍修之路。在陳平安身上蘊含著很多的內涵,在主角光環的加持下,未來成就自然是登臨巔峰的存在。

可見文聖收徒很有一套,也正好印證了他當年的話,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你覺得《劍來》中文聖一脈未來如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劍來》崔巉為何要叛出文聖一脈?道不同不相為謀!
    各位讀者老爺,小編今天要講的是《劍來》裡面儒家文聖的開山大弟子,崔巉!相信各位看《劍來》的書迷,對於崔巉都不陌生,甚至可能還有些厭惡他。作為儒家文聖的開山大弟子做出欺師滅祖這等勾當,實在是讓小編難以相信。
  • 《劍來》陳平安在文聖的弟子中是什麼定位?
    在劍來一書中楊老頭曾與李二說過,一方道統,想要一脈相承,薪火相傳,需要三名弟子,一個是「能大用」,即挑大梁、鎮場子,有裡子、增面子;一個能「續香火」,即有韌性、懂事理,懂謙讓、能挑擔;最後一個必須「有意思」,即天賦好、根骨好,卻不一定要對師父和師門如何感恩。
  • 《劍來》:文聖請你落座,淺析
    最新章「文聖請你落座」,這一下是真的暢快淋漓,寧姚強無敵,以後還是別說陳平安了,想要白日飛升,那也得看有沒有命。玩笑開過了,這一章信息還蠻多的,小編和各位翻書人探討探討。(圖片來源於網絡)一、寧姚強無敵寧姚,練劍輕鬆,破境輕鬆,虐人依然輕鬆!
  • 從崔瀺到文聖
    於是崔瀺用自己下五境練氣士的手段,帶回來了一大袋銀子。(期間過程省略一萬字) 【師徒交心】(完全原文)老秀才看了眼崔瀺,和他手中的錢袋子寫,面無表情,就說了兩句話,一句話是從此之後,不再是師徒。老秀才走出屋子,在陋巷裡邊偷偷唉聲嘆氣一番之後,最後舔著臉跟一個街坊鄰居借了些錢,給本就看不慣他窮酸樣的潑婦,罵了個狗血淋頭,陰陽怪氣說了一大籮筐的混帳話。老秀才也不還嘴,只是賠著笑。老秀才花光了所有錢,去買了半隻油紙包裹的燒雞,大搖大擺回到屋子,再也不提那趕崔瀺離開的言語,只是招呼崔瀺坐下吃燒雞。兩人在那張破爛桌子上相對而坐,崔瀺吃了一會兒,問老秀才為何不吃。
  • 《劍來》崔東山是一個怎樣的人物?他性格乖張,成了陳平安的徒弟
    #在《劍來》中,崔東山是陳平安身邊一個比較特殊的人物。他本來是大驪國師崔瀺的一個分身,他的靈魂也是來自崔瀺分割過來的,想算計齊靜春,結果失敗了,齊先生給崔東山打落了上五境,老秀才又讓崔東山與崔瀺失去了聯繫,於是,崔東山也就成為崔瀺之外獨立一人了。可能為了懲罰崔東山,老秀才又逼迫著崔東山拜陳平安為師,一開始崔東山還不情不願的,但是惹不起老秀才,崔東山也就很無奈地成了陳平安的徒弟。
  • 《劍來》文聖一脈五嫡傳思想,齊靜春青出於藍,陳平安性本惡
    今天來談一下《劍來》文聖一脈五位嫡傳,既為嫡傳,那我們解讀一下他們分別傳的是文聖的哪些思想。大家都清楚,故事寫到今天,文聖老爺的背景已經出來。首先《劍來》中有」三四之爭「就是說老秀才和亞聖之間的思想爭鬥,而歷史上的荀子思想也是很針對孟子的。除此之外,文聖神像在書中被移走了,而歷史上的荀子也是沒有進入孔廟中配祀。
  • 劍來:陳平安再見小寶瓶,文聖說要與天下為敵會否成真?
    其實這一點早在文聖第一次和陳平安、李寶瓶接觸時便曾隱晦提及過,當時的他用了「洩露天機」四個字,具體的就是有朝一日整個或者半個浩然天下讀書人都會指責李寶瓶喜歡自己的小師叔,罵她不知羞,甚至牽扯到綱常倫理,簡而言之就是要逼死她!
  • 《劍來》:繡虎—崔瀺
    小編和大家聊聊繡虎—,這也是《劍來》中一個飽受爭議的人物了。年輕時的繡虎,一襲白衣,在那個老秀才意氣風發的時代,文聖首徒之名,可謂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三教辯論,他在一旁,神採飛揚;白帝城外,彩雲之上,白衣勝雪持黑子;那座學舍,代師授徒,拱火不斷。這些都是他。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他逐漸變了,讓師兄弟感到陌生,離開了老秀才,走上了自己的路。
  • 《劍來》,若是沒有「劍」,不如改叫《理來》!
    《劍來》最大的問題就是線鋪的太長,局設的太大,大到作者自己都控制不住了。《劍來》的特色是什麼?無非是總管的酸文筆和講道理。酸文筆且不去說它,願意看《劍來》的,對總管的文風應該心知肚明,完全能接受。很多小說也講道理,比如貓膩,但有時候,但以此為主旨的,少之又少,所以劍來的前半部分可以說是引人入勝了,因為他裝逼的方式和別的小說都不一樣。但這種裝X方式是有極限的,那就是作者能夠把這些道理講得清。然而這有多困難?舉個簡單的例子,劍來裡的儒家,主角沿襲的是文聖的脈絡,文聖主張性惡論,我們就當他是荀子的理論。
  • 劍來——774章天下第二帥的人物榮歸了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劍來中也是體現得淋漓盡致。有些帥氣的人物終於回家了。不過好像龍虎山大天師好像是個例外一樣,出場次數不多,但是瞧著很板正的一個人。不像這個青牛道人,那個孫道長啊,還有那個觀道觀觀主。對了,還有那個文聖老秀才,也是這麼個性格,但是文聖又有點不一樣,至於哪裡不一樣,小編一時之間竟然是想不到好的形容詞,有請哪位道友友情客串一下,勞煩想個貼切的說法看看。
  • 《劍來》:練不出本命字,文聖為何嘆息?禮聖想讓陳平安做什麼?
    《劍來》,禮聖將陳平安「一分為三」,來驗證陳平安是否真的再無可能進行陰神遠遊、是否真的再無陽神身外身,以及是否真的再也練不出本命字。結果正如所料。陳平安再也練不出本命字,文聖既著急又無奈,肚裡似有千言萬語,最後卻只有一聲嘆息。他為何會嘆息?向來嘴上功夫無敵手的他,究竟有多難受,才會說不出一句話?另外,禮聖如此勘驗陳平安,原本是準備讓陳平安做什麼嗎?不然,白澤那一句「百智唯熙」豈不是成了無的放矢?
  • 劍來:陳平安拜見至聖先師用意何在?文聖為弟子操碎了心!
    回顧這四十來年,我認為其實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溫巢情深,家境雖不富裕但有父母相寵,平淡卻有溫情;悲慘世界,雙親先後離世,陳平安用稚嫩雙肩扛起家庭重擔,數次險死還生;否極泰來,社會底層苦苦掙扎的陳平安先後遇到數位生命中的貴人,新的冒險重置了陳平安對生命的思考,也成就了現在陳平安!而貫穿這三大階段最重要的一點,我認為就是他對於生命的認知。
  • 劍來,無話可說,文廟議事,陳平安冷眼旁觀,一言不發
    其中有四人是浩然天下人士,但是以劍氣長城劍修自居。齊廷濟,劍氣長城唯一的本土劍仙,南婆娑洲龍象劍宗宗主,劍氣長城齊氏家主,一位曾經城頭刻字的老劍仙,飛升境巔峰劍修。陸芝,傳聞是浩然天下的劍仙,劍氣長城上唯一一位女子仙人境大劍仙,但是戰力高絕,超過很多飛升境老劍仙。
  • 《劍來》達者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便是文聖一脈的從容!
    為什麼喜歡喝酒《劍來》一書中,無論老男老少,大劍仙,儒家弟子,還是其它各路山野精怪,對喝酒都是情有獨鍾,在文中,關於喝酒的篇幅,也是不計其數,很喜歡其中一句,「與講理之人飲醇酒,對不講理人出快拳!」畢竟對於有些可憐人,是真的可恨之處,自己落魄不如意之時,也無事,努力充實自己,不去打擾身邊人,也是一種修行,一種從容,老秀才問平安:「辛苦攢下些家底,說不要就不要啦?」陳平安笑道:「從天地來,還給天地,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 《劍來》中左右究竟什麼境界?原來一直被誤解,真相卻令人失望!
    【關注江南狗王,看最新賽事資訊】《劍來》這部如今總管的巔峰之作已經是到了中盤階段,未來的大致走向大家也都是有了猜測,不過按照總管一貫以來的作風,在後半段會多很多的神來之筆,並且寫出很多讓讀者拍案叫絕的橋段,而在此之前,對於文中很多總管埋的坑大家也都是討論的津津有味,其中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就是
  • 劍來:提攜過陳平安的十大巔峰高手,他的成功並非偶然!
    所以陳平安是幸運的,縱觀四座天下,浩然天下九洲和數不盡的洞天福地、青冥天下白玉京內五城十二樓、蓮花天下、蠻荒天下,是找不出比陳平安天賦更高者、還是找不出和陳平安一樣願意承認道理存在合理性的人?都不是,只是陳平安碰巧在驪珠洞天遇上了齊靜春,這才有了整個「劍來」故事的拉開序幕。
  • 《劍來》:阿良的三個好哥們!
    又是沒有更新的一天,小編和大家聊聊阿良這輩子的三個好哥們!阿良翹起腿,輕輕晃蕩,「我這輩子,有三個好哥們,都是難兄難弟嘛。一個是老秀才,都是滿肚子才學,不得彰顯揚名。一個是陳平安,一個站城頭,一個趴山底下,只能遙遙相望,同病相憐啊。
  • 劍來:重讀齊先生對抗天劫,這才是劍來故事的核心起點!
    《劍來》一書截止目前快更新了七百章,我們知道齊先生是真的離去了,不會再復活了,而當初在小鎮對齊先生出手的人之身份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我們再回到第六十八章,仔細讀一讀齊先生對抗天劫以及護住驪珠小鎮的經過,在感慨齊先生為眾生而付出生命的同時,看一看還有哪些重要信息在當時閱讀的時候被我們遺忘了。
  • 劍來,曹慈與陳平安問拳,文聖一脈相互講道理,各自遠遊
    止境分三個小境界:氣盛、歸真、神到。白衣曹慈問拳的理由有二:1、同輩之中,能入他眼中的武夫只有陳平安,既然遇見,不問拳一場,有些可惜。2、曹慈自創的拳法需要足夠強度的問拳來檢驗。二、文聖一脈內部講道理。陳平安讓師兄左右不必理會未來可能發生的文脈道統矛盾。左右堅持說,將來可能會出劍。理由是:陳平安現在太弱!雙方的對話透露出一點,很有意思,陳平安自認為打不贏大驪的宋長鏡、玉圭宗的韋瀅。態度很肯定!
  • 《劍來》中那些讓人慾說還休的劍客,今日不談劍術,只談風採!
    看劍來許久,有時候不經會心潮激蕩,腦海中浮現出,那些個,仗劍走天下的身影,那些個,路見不平一聲吼的劍客,>那些個,敢怒又敢言的聲音,那些個,胸中一點浩然氣的俠客,那些個……今日閒來無事,老夫便和大伙兒一起聊聊,劍來中那些讓人「欲說還休」的劍客,今日不談劍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