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鐵面孔目-協助拍攝

2020-12-14 OEM專家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適於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蒙古包包內寬敞舒適,是用特製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圍欄支撐),用兩至三層羊毛氈圍裹而成,之後用馬鬃或駝毛擰成的繩子捆綁而成,其頂部用烏耐作支架並蓋有布樂斯,以呈天幕狀。其圓形尖頂開有天窗陶腦,上面蓋著四方塊的羊毛氈 烏日何,可通風、採光,既便於搭建,又便於拆卸移動,適於輪牧走場居住。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1幅圖】

此作品由廣西攝影愛好者樂先生在著名的淄博地區拍攝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2幅圖】

此作品由滄州攝影愛好者譚先生在著名的大連地區拍攝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3幅圖】

此作品由湖北攝影愛好者廖先生在著名的安陽地區拍攝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4幅圖】

此作品由雲南攝影愛好者朱先生在著名的銀川地區拍攝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5幅圖】

此作品由廣西攝影愛好者溫先生在著名的南昌地區拍攝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6幅圖】

此作品由瀋陽攝影愛好者靳先生在著名的西安地區拍攝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7幅圖】

此作品由蘇州攝影愛好者趙先生在著名的貴陽地區拍攝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8幅圖】

此作品由眉山攝影愛好者姚先生在著名的山西地區拍攝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9幅圖】

此作品由德州攝影愛好者滿先生在著名的海南地區拍攝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10幅圖】

此作品由青海攝影愛好者劉先生在著名的泰州地區拍攝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11幅圖】

此作品由南陽攝影愛好者蓬先生在著名的廈門地區拍攝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12幅圖】

此作品由江西攝影愛好者祁先生在著名的德陽地區拍攝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13幅圖】

此作品由揚州攝影愛好者盧先生在著名的海南地區拍攝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14幅圖】

此作品由甘肅攝影愛好者師先生在著名的溫州地區拍攝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15幅圖】

此作品由長沙攝影愛好者藺先生在著名的海口地區拍攝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16幅圖】

此作品由銀川攝影愛好者郗先生在著名的淄博地區拍攝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17幅圖】

此作品由佛山攝影愛好者尹先生在著名的鹽城地區拍攝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18幅圖】

此作品由濰坊攝影愛好者魯先生在著名的湖南地區拍攝

相關焦點

  • 不一樣的設計—草原上的蒙古包
    向歷史學習草原上的蒙古包的形制發展至今日,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它是中國古代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在生產與生活實踐中不斷摸索、改進的傑出創造。蒙古包早期形制簡陋,先民只是就地取材,搭建上尖下圓的窩棚。伴隨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他們的居室從支架式的圓錐體過渡到圓形拱頂的帳幕,這是蒙古包演變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頂開天窗的創造,又極好的解決了採光和通風的問題,最終定型為木構架並外覆毛氈的蒙古包,且組成構架的各部分規格基本確定,使其結構更加完善,功能性更強,適應遊牧生活的需求。
  • 草原上的奇花異草(拍攝於錫林郭勒草原)
    錫林郭勒草原面積有20.3萬平方公裡,相當於陝西全省的面積,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有18萬平方公裡,佔內蒙古可利用草場面積的四分之一。拍攝草原花卉,是源自於我與朋友命名的「草原四大名花」,這四大名花是芍藥花、山丹花、金蓮花和柳蘭花,因此我們決定實地拍攝這四種名花。
  • 《接骨木果實》鐵面孔目-協助拍攝
    不過經過適當的處理的接骨木可產生保護的功能,像是蘇格蘭人習慣在5月1日前收集接骨木葉,並把它掛在門上以遠離厄運與壞事。接骨木的樹枝可製成魔杖和拐杖(《哈利波特》中的老魔杖就是用接骨木做成的),站在接骨木下則能避雷。
  • 距離北京最近的內蒙古大草原,不一樣的草原玩法在這裡
    這個草原不同於你心目中的內蒙古草原,它是世界上保持最完好的典型的高山草甸草原之一,平均海拔2100米。每次提及這裡,我總會和朋友開玩笑的說,你來斷個句:這裡是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中旗輝騰錫勒草原黃花溝景區。這個地名是不是超級長,一口氣讀不上來吧?
  • 草原上的「白珍珠」,牧人的歸屬之地,帶你了解草原上的蒙古包
    當人們談到草原人家的生活時,第一印象就是蒙古包。至今,蒙古人住蒙古包至少有一千年的歷史,蒙古包以圓形為總風格,下方為圓柱形,包頂為拱形;蒙古包內外通過刻畫、刺繡等工藝裝飾有各種花紋,所繪自然風景、植物動物無不顏色豔麗、栩栩如生,有著草原文化的獨特美。
  • 內蒙古成吉思汗和草原5日遊,您將全面了解蒙古的歷史文化習俗
    第二天呼和浩特-輝騰錫勒草原(早,午,晚餐)早餐後,享受從呼和浩特到惠騰西勒草原的車程(135公裡,約2.5小時車程)。輝騰錫勒草原在蒙古語中被稱為「寒冷高原」,海拔1800米,那裡有花海,無數的湖泊和黑山山,山頂上有奇形怪狀的巖石。輝騰錫勒草原上有一些特色活動。
  • 漲知識|突襲內蒙古草原吹毀百餘蒙古包,龍捲風威力有多強?
    漲知識|突襲內蒙古草原吹毀百餘蒙古包,龍捲風威力有多強? 龍捲突襲內蒙古草原,它的威力有多強?
  • 《戴著圍巾的男子》鐵面孔目-協助拍攝
    戴著圍巾的男子【第1幅圖】此作品由廊坊攝影愛好者蕭先生在著名的石家莊地區拍攝戴著圍巾的男子【第2幅圖】此作品由蕪湖攝影愛好者浦先生在著名的煙臺地區拍攝戴著圍巾的男子【第3幅圖】此作品由湘潭攝影愛好者終先生在著名的佛山地區拍攝
  • 呼和塔拉草原太美了,運動中心是內蒙古成立70周年大慶的主會場
    七月八月是內蒙古的旅遊旺季,如果來到呼和浩特想看草原,但還不想去太遠的地方,那麼呼和塔拉景區就是最好的選擇,景區是離呼和浩特市區最近的草原,無論自駕還是搭乘公交都很方便,如果乘坐公交可以從市區乘坐92路,大約40分鐘左右就可以到達景區。
  • 別致的內蒙古大草原,奔騰的生命力
    內蒙古草原上奔騰著生命的不息,馬背上的民族在此崛起,這裡是多少人夢中的自由天堂。草原是內蒙古的標誌,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歌頌和嚮往的地方。
  • 《秀麗淡雅的水仙花》鐵面孔目-協助拍攝
    秀麗淡雅的水仙花【第1幅圖】此作品由洛陽攝影愛好者郝先生在著名的湘潭地區拍攝秀麗淡雅的水仙花【第2幅圖】此作品由泰安攝影愛好者查先生在著名的雲南地區拍攝秀麗淡雅的水仙花【第3幅圖】此作品由安徽攝影愛好者耿先生在著名的中山地區拍攝
  • 《羅馬城市風光》鐵面孔目-協助拍攝
    羅馬城市風光【第1幅圖】此作品由山西攝影愛好者崔先生在著名的河北地區拍攝羅馬城市風光【第2幅圖】此作品由南京攝影愛好者談先生在著名的秦皇島地區拍攝羅馬城市風光【第3幅圖】此作品由昆明攝影愛好者陽先生在著名的廣州地區拍攝
  • 布仁巴雅爾和他的蒙古包
    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29日電 題:枕著草原 望著星空——布仁巴雅爾和他的蒙古包  新華社記者 王靖傳統包、星空包、落地窗觀景包……放眼望去,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蒙古包,夢幻般在呼倫貝爾大草原深處鋪展開來。
  • 內蒙古龍捲風致33人受傷,100餘頂蒙古包傾倒受損,網友熱議...
    虎撲8月13日訊  8月9日下午,內蒙古達茂旗希拉穆仁鎮呼和點素嘎查遭受龍捲風襲擊,致33人不同程度受傷,100餘頂蒙古包傾倒或受損。新聞發出後引起網友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內蒙古龍捲風致33人受傷#,100餘頂蒙古包傾倒受損】8月9日下午,內蒙古達茂旗希拉穆仁鎮呼和點素嘎查遭受龍捲風襲擊。據初步統計,#內蒙古草原龍捲風#造成5戶牧民受災,天鵝湖旅遊接待點受災較為嚴重。33人不同程度受傷,100餘頂蒙古包傾倒或受損。目前傷者已全部送往醫院接受救治,3名重傷者已轉移救治,目前生命體徵平穩。
  • 內蒙古不止有蒙古包,這座現代化的國家地質博物館,你來過嗎?
    說起大草原,相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蒙古包,因為在草原裡蒙古包是當地居民的最普遍的住所。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實在內蒙古的達裡諾爾湖景區,還建有一座神奇的現代化建築。這座建築就是達裡諾爾自然博物館,博物館的位置就在達裡諾爾湖附近,是中國 與 加拿大 兩國政府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成為了草原的一大標誌性建築。整座博物館佔地33畝,建築面積達到1600平方米。在博物館的西側就是一望無際的貢格爾草原,與造型新穎,有先進設計理念的博物館達到了最大的和諧統一。
  • 成吉思汗遠祖所在地,內蒙古莽莽蒼原上的明珠,呼倫貝爾大草原!
    呼倫貝爾大草原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因其旁邊的呼倫湖和貝爾湖得名。它是內蒙古主要的畜牧區,出產著名的三河馬,三河牛。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人們最最嚮往的大概就是策馬奔騰,誰人心中沒有一個英雄夢?呼倫貝爾大草原,祝你圓夢!內蒙古地勢高而平坦。境內有上千個大小湖泊。在廣闊平坦的蒙古高原上,沒有黃土高原的深溝等地貌,大部分是平緩的原野。
  • 位於北京附近的大草原,不僅有蒙古包,還有火山!
    一提起內蒙古,我們可能會想到草原,而在眾多草原中,最著名的就是呼倫貝爾大草原,位於內蒙古東北部。如果想去草原但又覺得呼倫貝爾很遠的話,不妨來呼和浩特附近的草原,也就是距離呼和浩特100多公裡的輝騰錫勒草原,它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高山草甸草原之一,植被覆蓋率高達95%,草原上散布著天然湖泊,有九十九泉的美譽。
  • 《摩託車透明背景PNG》鐵面孔目-協助拍攝
    摩託車透明背景PNG【第1幅圖】此作品由青海攝影愛好者薊先生在著名的福建地區拍攝摩託車透明背景PNG【第2幅圖】此作品由金華攝影愛好者陽先生在著名的寧波地區拍攝摩託車透明背景PNG【第3幅圖】此作品由深圳攝影愛好者古先生在著名的南昌地區拍攝
  • 草原牧歌|隨風而走的民族,和如河清澈的內蒙古的女人們
    在激進的現代文明面前,草原上發生的一切似乎變得遙遠,但是,在現實生活裡成吉思汗的魔法默默隱藏在各處修辭造句,除了愈發妖豔的城市文明,在遠離公路過於安靜的草原深處,蒙古人還在策馬揚鞭延續著遊牧生活,這種遷徙的規則和天人化境可以在城市的舞臺上以呼麥的形式迴響,但絲毫不能改變草原上的春來秋去草長雪飛,牧區的人大多數還沒有學會掠奪,他們願意隨著風走。
  • 《無角的雌性梅花鹿》鐵面孔目-協助拍攝
    無角的雌性梅花鹿【第1幅圖】此作品由湖州攝影愛好者章先生在著名的嶽陽地區拍攝無角的雌性梅花鹿【第2幅圖】此作品由蘭州攝影愛好者程先生在著名的大連地區拍攝無角的雌性梅花鹿【第3幅圖】此作品由鎮江攝影愛好者查先生在著名的淄博地區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