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分制考核辦法:任正非說要捨得給員工工資,為什麼他這麼捨得?

2020-12-15 積分制

現在華為已經成為時代的一個符號了,一提到華為,相信很多人都會有話說,而大家對於華為感觸最深的也是,華為是真有錢啊,同時也是真捨得,動不動就開出百萬年薪,甚至是剛出校園的無社會經驗的應屆生都能夠拿到非常豐厚的薪資。

任正非也說過,要捨得給員工工資,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任正非會這麼捨得給員工發高工資呢?

華為希望通過培養、激勵員工來為企業帶來更好的利潤。

許多企業家認為,基層員工是愚昧、無知並且沒有價值的,因此,對基層員工一直在剝削、放棄、招聘之間循環。

所以對於基層員工,大部分企業家是捨不得花大價錢的,認為他們不值得公司的高薪,反正你不幹,有大把的人等著幹你這個工作。

然而華為不一樣,一來是由於華為的企業性質所決定,二來也是因為華為對於人才的認可和重視。

而華為從事的是IT科技行業,產品線非常多,有手機、通信設備、晶片、伺服器等,近兩年還開始做作業系統。

雖然華為在市場上的競爭也很激烈,但由於佔有技術優勢,所以利潤率和回報率都很高,而這些,都是高質量員工帶來的結果。相對來說,華為對人才的渴望更強烈。

所以,任正非才變得求賢若渴,甚至不惜花200多萬年薪聘請剛剛畢業的碩士生、博士生。在華為做事,只要你有能力,收入都是非常可觀的。

這也不難怪任正非說要捨得給員工工資了。

雖說企業家都是利潤為主,但任正非的格局不是普通企業家所能比擬的。

軍人出身的他,練就了狼一般的意志,在華為創辦初期,多次和研發人員說:「這款產品再研發不出來,我就從這裡跳下樓去。」

而對於公司員工的管理,也要求他們像狼一樣戰鬥。既然是把員工當狼來看待,當然就得多餵肉了,否則怎麼會有戰鬥力呢?

這裡說的「肉」,指的就是金錢。

所以在華為做事非常簡單,你把事做好,我給夠你錢。

正是這樣的狼性品質,才造成了不一樣的華為。

所以從這點來說,任正非必須要捨得給員工工資。

很多企業家都在想著要向華為學習管理,學習其企業文化,狼性團隊等等,但是往往只學其形式,而不學其內核,號召996,讓員工有狼性,卻不給對應的好處,導致員工罵聲一片,反而引起了反作用。

其實中小企業從華為這裡還是有可學習和借鑑的地方的,至少捨得這一點是可以做到的。

那麼具體應該如何去做呢?

建議在公司裡面引入積分制管理。

積分制管理,就是把員工在公司做人和做事兩方面的表現進行量化成為積分,並用軟體進行記錄的一種管理方法。積分每天都在生成,系統每時每刻都在計算員工的積分情況,會自動統計數據,得出排名。老闆、管理者和員工可以在軟體裡面清楚地看到排名情況。

員工在公司裡面,每做一件事情就會有一個加分,做的事情越多,得到的積分也就越多。

在積分制管理裡面,一定要記住,積分並不單純只是個分數,而是代表了員工的工資、福利、獎金、甚至是分紅、股權等等,是跟員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

積分一定要兌換,積分一定要兌換,積分一定要兌換。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到月底的時候,一定要針對公司裡面排名前幾的,或者積分與上月,上一年相比明顯上升的,要給予獎勵,不然積分等於零。

例如:

積分達到5000分,可享受帶薪休假一天積分達到10000分,可享受為期7天的省內旅遊積分達到20000分,可享受為期7天的出國旅遊積分達到50000分,可享受公司利潤1%的分紅……

如果員工想要獲得對應的這些福利,他必須要去掙取積分,而掙積分就必須要多做事才行,多做事就等於公司業績增長,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

在使用積分制管理的時候,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制定一份合理的積分規則,現在很多人都去網站搜索積分制實施細則,然而這些個細則,你拿回去是沒有辦法使用的,因為它跟你公司的情況並不一定吻合。

我這裡有一份是華為、騰訊、公牛、中鐵集團、首鋼股份等企業都在用的管理方法——數據積分管理,用積分對人的能力和做人、做事進行全方位的量化考核,並用軟體記錄和永久性使用。

【溫馨提示】

該份資料有點長,我們已經為您整理成電子文檔

如果您覺得這份資料對您有幫助

希望獲取完整的電子版內容參考學習

您可以關注+收藏+轉發

然後私信:積分制管理

需要獲取積分制管理軟體試用地址的可以私信「軟體」

相關焦點

  • 任正非:要捨得給員工工資,曹德旺:給員工工資不能打破行業規則
    他們站在自身的產業所說的觀點截然不同的話語,或許就沒有對錯之分,在他們兩個不同的產業中,這樣的觀點都是極其適用且正確的。一、任正非:要捨得給員工工資任老的這句話可不是「空話」,華為不僅僅只是在研發上投入的資金位列全球前三,在對員工的工資待遇上,華為一向也是「出手闊綽」。
  • 華為董事為何說「華為是全世界最窮又最捨得花錢的高科技公司」?
    華為是全世界最窮又最捨得花錢的高科技公司。這是華為內部的一句話,華為公司董事陳黎芳表示,華為的淨利潤率在7%左右,而蘋果是20%以上。陳黎芳強調華為的利益分配方式是「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既要有差距,差距又不能太大,員工主要依靠勞動創造價值、獲取個人財富,資本收益整體上只有勞動獲取收益的三分之一,這樣才能源源不斷地吸收優秀人才加入,來做大蛋糕。
  • 任正非:幹部每年要有10%的強制末位淘汰 職員類員工實行絕對考核
    日前,華為心聲社區發布任正非在C9高校校長一行來訪座談會上的講話。談話中,任正非稱華為人員分為三類,包括幹部、專家類員工、職員類員工... 日前,華為心聲社區發布任正非在C9高校校長一行來訪座談會上的講話。談話中,任正非稱華為人員分為三類,包括幹部、專家類員工、職員類員工。
  • 捨得是因為捨不得,捨不得是因為捨得
    他在心裡盤算了下,這個價格,相當於自己一個多月的工資。朋友坦承,這麼貴的衣服,他是絕捨不得給自己買的。朋友是個小氣的人嗎?不。他喜歡喝酒,再貴的酒,他都捨得,尤其與朋友們一起聚會的時候。他還喜歡寫寫畫畫,這並非他的專業,純粹是業餘愛好,按他自己的說法,隨性塗鴉而已。但為了這個愛好,再貴的紙、筆、墨,他都捨得買。這兩個方面,他出手極大方,從不猶豫。
  • 華為堅決不上市,利潤都分給員工了嗎?員工工資曝光,一目了然!
    華為是一家完完全全的民營企業,早早的就已經達到了上市的標準,但是任正非卻表示絕對不會上市,而且要把賺到的錢都分給自己的員工,這樣華為才能永不停歇的壯大。華為雖然是任正非一手創辦的企業,但是他自己僅僅持有1.4%的股份,其他98.6%的股份都由員工持有,這種配「股票」的政策,很好地培養了員工們的「主人」意識,更有利每個員工對華為的發展,去付出真心的努力,華為每年的利潤都會分發給員工,公司的發展跟員工的利益直接掛鈎,所以員工會把公司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
  • 華為任正非說:「績效不合格的員工必須辭退!」大家怎麼看待?
    「績效不合格的員工必須辭退!」這句話其實並不是任正非的原話。原話出自於2017年11月任正非在一次溝通會上的講話,談到績效考核時,他說:「低績效員工還是要堅持逐漸辭退的方式,但可以好聚好散。辭退時,也要多肯定人家的優點,可以開個歡送會,像送行朋友一樣,讓人家留個念想。也歡迎他們常回來玩玩。」從中可以提煉出他講話的要點:低績效員工要逐漸辭退,但要注意辭退方式。他並沒有使用諸如「必須」這樣的字眼,語氣也緩和了許多。
  • 任正非:華為員工在窮國的生活標準 要超過瑞士富人區,共同奮鬥打勝仗
    任正非在講話中提到:「奮鬥的目的是什麼?過幸福生活。公司一直倡導在思想上艱苦奮鬥,沒有說過要在生活上艱苦。」任正非表示:「對於整個公司來說,坂田(華為總部基地)就是最低標準,所有海外的標準都要高於坂田,我希望把這優質的服務帶到海外艱苦國家去。越艱苦的地區標準要越高,艱苦國家(如南蘇丹等)的生活標準要超過瑞士富人區,辦公標準不能低於歐州標準。
  • 為什麼很多人評價沒有「任正非」就沒有「如今的華為」?
    華為公司每一次成功轉型,我們都會發現任正非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的每一次決策都極具前瞻性,這才是華為能獲得快速成長的關鍵所在。現在的任正非已經快80歲了,他曾明確表示自己已經不再負責公司的日常運營管理,目前正處於半退休的狀態。
  • 員工積分制管理:想讓員工自覺投入工作?別想了,沒有考核做不到
    為什麼要考核員工?1, 人沒有那麼自覺,需要通過考核指標來約束或是督促員工。2,明確考核的正面導向作用,不然的話,員工往往會認為,老闆搞這些考核出來,就是在想方設法找理由扣員工的錢。大道理就說這麼幾點,在具體的考核體系設計時,主要有這三種導向:一、以員工的標準化執行能力為導向諸如業務人員按照既定標準,做好對終端店的檔案,拜訪,陳列,生動化,客情等工作,就是做好過程工作。
  • 《捨得,捨不得》|人生就是一場「捨得」到「捨不得」的修行
    今天小畢向大家分享一部蔣勳的《捨得,捨不得》,作為臺灣的美學大師,蔣勳的這本書裡並不僅僅只是說他東京看展的事而是囊括了他在全世界各地很多地方游離的所見所聞,京都永觀堂、清邁無夢寺、加拿大奈恩瀑布……蔣勳帶著《金剛經》,讀經、抄經,旅行十方,在心的寺院裡一殿一殿地拜去,在洪荒自然裡看見生命的不同修行,在文學藝術裡照見生命的不同可能,與一切有情眾生,領會人生中的捨得與難捨
  • 《捨得智慧人物》「白酒特輯」重磅上線,捨得酒業成白酒行業發展縮影
    捨得酒業生產基地總經理餘東說:「我們幾十年對生態的堅持,收穫的不僅僅是中國首座生態工業園,更重要的是生態對品質的回饋,捨得酒的高品質離不開廠區的生態環境。」節目中,中國酒業泰鬥曾祖訓也說到,1989年,沱牌麯酒(今捨得酒業)在第五屆全國評酒會上以最高分93分獲評中國名酒,這應該就是生態回饋捨得品質的最佳證明了。  捨得酒業作為生態釀酒的締造者,在白酒行業率先實現了釀酒由農耕文明到生態文明的歷史性跨越,對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此後,茅臺、五糧液也相繼進入生態釀酒領域。
  • 【曹德旺:為什麼捐了100多億,不給自己的員工漲工資?】
    #曹德旺#【曹德旺:為什麼捐了100多億,不給自己的員工漲工資?】 「曹總,你捨得捐款110億,為什麼你就不捨得給我們每個人漲1000塊錢工資呢?」2015年,一位員工公開質問曹德旺。 從1983年到2015年,曹德旺公開的個人捐款高達110億,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國首善。
  • 捨得捨得,先舍才能得
    捨得捨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有舍才有得,有付出才有收穫。這個道理很簡單,但落實起來卻很難,因為「欲得」要「先舍」,舍是一種主動的付出。溫泉片區的幹部、員工是這樣考慮的。他們的本意是好的,表面看,確實為公司省了錢。但大午集團監事長孫大午卻不這樣認為,他用逆向思維給大家算了一筆帳:如果取消贈送毛巾,前臺員工會心疼公司財物,不願給客人用,服務員會擔心毛巾丟失,怕擔責任,也捨不得給客人用。客人不要的話,他們不會主動遞給客人,甚至會有意無意把毛巾鎖在柜子裡。
  • 蔣勳:捨得,捨不得
    有時候也厭煩自己這麼多捨不得,過了中年,讀一讀佛經,知道一切難捨,最終還是都要捨得;即使多麼捨不得,還是留不住,也一定要捨得。 他篆刻有了一點心得,說要給我刻閒章,我剛好有兩方一樣大小的平常印石,也剛好在想捨得、捨不得的矛盾兩難,覺得許多事都在捨得、捨不得之間,就說:好吧,刻兩方印,一個「捨得」,陽朱文
  • 什麼是員工積分系統?企業使用積分系統有必要嗎?
    這就更簡單了,把員工在公司裡面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設置成積分,員工做得好了,給一個加分,做得不好了就給他扣分。積分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分數,而是跟員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積分分值並不直接對應金錢,但是積分的排名卻是可以跟金錢、升職、加薪、年終獎、帶薪休假、公費旅遊、甚至是公司股權分配和分紅等等進行掛鈎的。
  • 夜讀丨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古時,一個視財如命的人與朋友過一條河,誰知船行到河中央時,船體損壞進水,危機之下大家紛紛向岸邊遊,他卻因背負著金子,遊不了多遠。有人勸他扔掉金子保命,但那人搖搖頭,仍背著金子遊泳,最終與金子一起沉到河底。到這裡大家或許會覺得可笑,怎麼會有人為了一袋金子連命都不要了?
  • 「這個人好幾年沒漲了,要漲一點工資」,任正非要問一個為什麼?
    功勞和苦勞不一樣,據華為早期的高管回憶,說任正非十分討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這種話,他認為員工沒有功勞的話就是一種消耗,是給公司帶來損失,「苦勞」屬於無價值勞動,沒有意義。我年輕時候就搞不懂這點,公司裡有一些人經常留下來加班,我覺得這種員工很值得讚賞。
  • 捨得與捨不得
    四川出一種酒,叫「捨得」,取捨次品得酒中精華之意。四川還出過一位大畫家,叫張大千。大千先生愛用家鄉話說:「凡事告才曉得。」川話「告」,翻成普通話大概是「試」的意思。試了才有得,不願試或不敢試,常是因為不舍,不舍這個不舍那個,自然難「得」。    我是川人。
  • 捨得的捨不得
    而捨得酒業近年來的業績還算不錯,2019年,公司淨利潤5.3億元;2020年上半年,雖然受到疫情影響比較大,也收穫了1.7億的淨利潤。 公司ST的原因,比較蹊蹺。 捨得酒業的第一大股東是四川沱牌捨得集團,持股29.91%。捨得集團的第一大股東是天洋控股集團,持股70%。
  • 企業都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任正非為何要給「老兵」股權?
    但是,你要知道,企業也有生死存亡,創業公司失敗死亡的概率還挺大,老闆承擔的風險要比你大,華為創業時候任正非說研發失敗自己就要跳樓,這可不是段子啊。何況就算老闆想讓你在公司幹到退休,你願意嗎?所謂雙向選擇,就是企業在選擇員工,員工也在選擇企業。所以,企業裁人,員工跳槽,都是職場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