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捨得,捨不得

2021-01-19 騰訊網

·

我有兩方印,印石很普通,是黃褐色壽山石。兩方都是長方形,一樣大小,0.8 釐米寬,2.4 釐米長。

一方上刻「捨得」,一方刻「捨不得」。「捨得」兩字凸起,陽朱文。「捨不得」三個字凹下,陰文。

兩方印一組,一朱文,一白文。

當初這樣設計,大概是因為有許多捨不得吧——許多東西捨不得,許多地方捨不得,許多時間捨不得,許多人捨不得。

有時候也厭煩自己這麼多捨不得,過了中年,讀一讀佛經,知道一切難捨,最終還是都要捨得;即使多麼捨不得,還是留不住,也一定要捨得。

刻印的時候在大學任教,美術系大一開一門課教篆刻。篆刻有許多作業,學生臨摹印譜,學習古篆字,學習刀法,也就會藉此機會練習,替我刻一些閒章。詢問我說:想刻什麼樣的印?

我對文人雅士模式化的老舊篆刻興趣不大,要看寧可看上古秦漢肖形印,天真渾樸,有民間百姓的拙趣。

學生學篆刻,練基本功,把明、清、民國名家印譜上的字摹拓下來,畫在印石上,照樣下刀刻出形來。

這樣的印,大多沒有創作成分在內,沒有個性,也沒有想法,只是練習作業吧,看的人也自然不會有太多感覺。

有一些初學的學生,不按印譜窠臼臨摹,用自己的體會,排出字來,沒有師承流派,卻自有一種樸實稚拙,有自己的個性,很耐看,像這一對「捨得」「捨不得」,就是我極喜愛的作品。

刻印的學生姓董,同學叫他 Nick(尼克),或暱稱他的小名阿內。替我刻這兩方印時,阿內大一,師大附中美術班畢業,素描底子極好。

他畫隨便一個小物件、自己的手、鑰匙,蹲在校園,素描一朵花,可以專心安靜,沒有旁騖,像打坐修行一樣。作品筆觸也就傳達出靜定平和,沒有一點浮躁。

在創作領域久了,知道人人都想表現自我,生怕不被看見。但是藝術創作,其實像修行,能夠安靜下來,專注在面前一個小物件,忘了別人,或連自己都忘了,大概才有修行藝術這一條路的緣分吧。

阿內當時 18 歲,書法不是他專攻,偶然寫泰山《金剛經》刻石,樸拙安靜,不露鋒芒,不沾火氣,在那一年的系展裡拿書法首獎。

評審以為他勤練書法,我卻知道,還是因為他專注安靜,不計較門派書體,不誇張自我,橫平豎直,規矩謙遜,因此能大方寬闊,清明而沒有雜念。

藝術創作,還是在人的品質吧。沒有人品,只計較技術表現,誇張喧譁,距離美也就還遠。弘一大師說:「士先器識,而後文藝。」也就是這意思吧。

阿內學篆刻,有他自己的趣味,像他凝視一朵花一樣,專注在字裡,一撇一捺,像花蕊宛轉,刀鋒遊走於虛空,渾然忘我。

他篆刻有了一點心得,說要給我刻閒章,我剛好有兩方一樣大小的平常印石,也剛好在想捨得、捨不得的矛盾兩難,覺得許多事都在捨得、捨不得之間,就說:好吧,刻兩方印,一個「捨得」,陽朱文;一個「捨不得」,用陰文,白文。

心裡想,「捨得」如果是實,「捨不得」就存於虛空吧,虛實之間,還是有很多相互的牽連糾纏。

這兩方印刻好了,有阿內作品一貫的安靜知足和喜悅,他很喜歡,我也很喜歡。以後書畫引首,我常用「捨得」這一方印。「捨不得」,卻沒有用過一次。

有些朋友注意到了,就詢問我:「怎麼只有『捨得』,沒有用『捨不得』?」我回答不出來,自己也納悶,為什麼兩方印,只用了「捨得」,沒有用「捨不得」。

阿內後來專攻金屬工藝,畢業製作做大型的銅雕地景,錘打鍛敲過的銅片,組織成像蛹、像蠶繭,又像遠古生物化石遺骸的造型,攀爬蟄伏在山丘曠野、草地石礫中,使人想起生之艱難,也想起死之艱難。

大學畢業,當完兵,阿內去俄勒岡專攻金屬藝術,畢業以後在舊金山有工作室,專心創作,也定期在各畫廊展覽。

2012 年,他忽然打電話告訴我,說他入選了美國國家畫廊甄選的「40 under 40」——美國境內 40 位年齡在 40 歲以下的藝術家,要在華盛頓國家畫廊展出作品。

阿內很開心,覺得默默做自己的事,不需要張揚,不需要填麻煩的表格申請,就會被有心人注意到。

我聽了有點感傷,不知道阿內這樣不張揚的個性,如果留在臺灣,會不會也有同樣的機會被發現。

但我沒有說出來,我只是感傷地問:阿內,你快 40 了嗎?啊,我記得的,還是那個 18 歲蹲在校園樹下,素描一個蟬蛹的青年啊。所以,也許我們只能跟自己說「捨得」吧!

我們如此眷戀,放不了手;青春歲月,歡愛溫暖,許許多多捨不得,原來,都必須捨得;捨不得,終究只是妄想而已。無論甘心,或不甘心,無論多麼捨不得,我們最終都要學會捨得。

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

責任編輯:喜雨

相關焦點

  • 【暖心微課-54】蔣勳:捨得,捨不得
    蔣勳 我們如此眷戀,放不了手, 青春歲月,歡愛溫暖。 許許多多「捨不得」, 原來,都必須「捨得」, 「捨不得」終究只是妄想而已。 無論甘心,或不甘心,無論多麼「捨不得」, 我們最終都要學會「捨得」。 各位家人們,大家好!
  • 蔣勳:捨得捨不得|漫讀
    >導語我們如此眷戀,放不了手;青春歲月,歡愛溫暖,許許多多捨不得,原來,都必須捨得;捨不得,終究只是妄想而已。無論甘心,或不甘心,無論多麼捨不得,我們最終都要學會捨得。做個自由自然的人吧,用心去體驗人生旅途,生命本就偉大,不可浪費與閒置。捨不得,捨得,其實都很艱難,是一生要做的功課。關乎智慧。漫遊家,心隨自然1/12我們如此眷戀,放不了手;青春歲月,歡愛溫暖,許許多多捨不得,原來,都必須捨得;捨不得,終究只是妄想而已。
  • 《捨得,捨不得》|人生就是一場「捨得」到「捨不得」的修行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人生就是一場「捨得」到「捨不得」的修行,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與其周密的算計,不如捫心自問,究竟是捨得還是捨不得?今天小畢向大家分享一部蔣勳的《捨得,捨不得》,作為臺灣的美學大師,蔣勳的這本書裡並不僅僅只是說他東京看展的事而是囊括了他在全世界各地很多地方游離的所見所聞,京都永觀堂、清邁無夢寺、加拿大奈恩瀑布……蔣勳帶著《金剛經》,讀經、抄經,旅行十方,在心的寺院裡一殿一殿地拜去,在洪荒自然裡看見生命的不同修行,在文學藝術裡照見生命的不同可能,與一切有情眾生,領會人生中的捨得與難捨
  • 捨得 捨不得是一生的功課
    □記者張叢博    核心提示|繼《孤獨六講》之後,臺灣知名畫家、詩人與作家蔣勳近日推出最新散文作品《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以哲學的智慧來解讀他對生命自然和文學藝術的感悟捨得與捨不得,早已被人論說過千百遍,那蔣勳的答案是什麼?大河報記者通過博集天卷專訪了蔣勳,來聽聽他的思考。    真正的美是人的生命狀態    寫這本書的初衷,蔣勳說是因為他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好,常常在捨得與捨不得之間遊移。童年時可能捨不得一塊糖,少年時捨不得一件新衣服,成人後捨不得自己愛的人,最近的十年,捨不得母親,捨不得在她臨終時放手。
  • 讀完蔣勳《捨得捨不得》,才知林青霞為何說蔣勳是我的半顆安眠藥
    《捨得捨不得》是臺灣作家蔣勳的一部隨筆集,雖為隨筆,確是在統一的思想主導下,嫋出的人生話語。集子一如他從前的作品,語言清麗曉暢,說理淺顯易懂,沒有晦澀的摻雜。許多作者的文風,儘管過去異常的繁華綺麗,但在經歷過塵世的洗滌後,總變得平時樸素,洗盡鉛華。
  • 捨得 捨不得是一生的功課(組圖)
    《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以哲學的智慧來解讀他對生命自然和文學藝術的感悟。捨得與捨不得,早已被人論說過千百遍,那蔣勳的答案是什麼?大河報記者通過博集天卷專訪了蔣勳,來聽聽他的思考。  真正的美是人的生命狀態  寫這本書的初衷,蔣勳說是因為他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好,常常在捨得與捨不得之間遊移。童年時可能捨不得一塊糖,少年時捨不得一件新衣服,成人後捨不得自己愛的人,最近的十年,捨不得母親,捨不得在她臨終時放手。
  • 蔣勳:歲月·捨得
    不同的年齡會有不同的捨不得。嬰兒時捨不得奶嘴、奶瓶,有人拿走了,就要大哭。童年時候,捨不得的東西漸漸多了。可能是一種帶奶味的糖,可能是某一個小熊布偶,或者,再大一點,捨不得的是幼兒園一個會唱歌的玩伴。每個人的捨不得,到了少年時,會有不同的分歧。那時候還記得曾經捨不得帶奶味的糖,為失去那顆糖傷心。但是不能理解了,為什麼口腔裡那種強烈的捨不得不見了。很長的人生裡,一次一次經歷的「捨不得」,當下難忍,一旦過去了,好像突然踩空一腳,夢中驚醒,悵然若失。
  • 《捨得,捨不得》:王熙鳳捨不得榮華富貴,最後機關算盡反丟性命
    這個人叫蔣勳,這本書名為《捨得,捨不得》。蔣勳先生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在這本書中,他以柔軟的心書寫了對生命的眷戀和感悟。書中不僅收錄了蔣勳老師書法、攝影、畫作,還有蔣勳為朋友祈福,為父母手抄而念誦的《金剛經》。
  • 蔣勳:美到底是什麼?什麼捨得?什麼捨不得?
    這是拂塵記的第452篇原創文章,字數1496,閱讀大概需要3分鐘從3年前買了一本《孤獨六講》開始,我就此入了蔣勳老師的「坑」,聽遍網上能搜到的所有講座、訪談,聽了3遍《細說紅樓夢》,有很多個夜晚,都是聽著他的聲音入睡。
  • 散文隨筆/捨得或捨不得,終要學會放下
    我們如此眷戀,放不了手;青春歲月,歡愛溫暖,許許多多捨不得,原來,都必須捨得;捨不得,終究只是妄想而已。無論甘心,或不甘心,無論多麼捨不得,我們最終都要學會捨得。——蔣勳《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知道蔣勳,從他說紅樓夢。「有時候和一個人第一次見面會覺得面熟,其實就是有好感。此生此世,與一個人一見面就覺得心裡一驚,好像在哪裡見過,大概就是有緣分。」佛教中常常把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叫做宿慧。前世曾經接觸過的東西,在這一世裡還尚有記憶。
  • 捨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賈平凹曾說過:「會活的人,或者是取得成功的人,其實都懂得兩個字,那就是'捨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大舍,必有大得,上天不會虧待捨得付出的人。 3、不舍,終須舍 蔣勳有兩方印章,一方刻著「捨得」,另一方刻著「捨不得」。
  • 蔣勳 捨得,捨不得
    本文選自蔣勳作品,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捨得是因為捨不得,捨不得是因為捨得
    他喜歡喝酒,再貴的酒,他都捨得,尤其與朋友們一起聚會的時候。他還喜歡寫寫畫畫,這並非他的專業,純粹是業餘愛好,按他自己的說法,隨性塗鴉而已。但為了這個愛好,再貴的紙、筆、墨,他都捨得買。這兩個方面,他出手極大方,從不猶豫。但你讓他花錢為自己買衣服,他就是捨不得,哪怕幾百元錢一件的普通衣物,他也覺得貴,不值,因而捨不得。那麼,朋友妻,是個花錢如流水的人嗎?也不是。
  • 捨得與捨不得
    四川出一種酒,叫「捨得」,取捨次品得酒中精華之意。四川還出過一位大畫家,叫張大千。大千先生愛用家鄉話說:「凡事告才曉得。」川話「告」,翻成普通話大概是「試」的意思。試了才有得,不願試或不敢試,常是因為不舍,不舍這個不舍那個,自然難「得」。    我是川人。
  • 夜讀丨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這是一種「捨得」,捨棄一些眼前的小利,反而能在未來,收穫更大的魚。人生也是如此。世間萬物,皆在舍與得之間,舍是一種選擇,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智慧。賈平凹說過:「會活的人,或者是取得成功的人,其實都懂得兩個字,那就是『捨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 蔣勳:我的陋室
    蔣勳把畫室安在院子旁一個照得進陽光的廂房,他畫農田、荷花,畫外牆開著的紫色蒜香藤,> 蔣勳在池上的家,是個已經荒廢了60年的老宿舍我是蔣勳,2014年的10月中下旬,我到了池上,我覺得自己有一點變成了池上的居民。
  • 蔣勳:與世界的關係運行在每一天
    今年,人民文學出版社重點策劃了蔣勳的「行旅之美」散文日曆——《蔣勳日曆 2021》。這本日曆與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日曆相比,最大不同在於它的原創性。首先,它是一本精美的四色彩印圖文書。文字部分收錄了蔣勳最新創作的散文作品,這裡面有世界各地的遊歷漫步,有各地風物的生動介紹,有人文歷史的溯源探尋,有電影音樂的不期相遇,也有對故園舊友的綿遠思念,還有對中外傳統文化的重新體悟,更有對藝術和美的隨時發見。伴隨文字的照片,每一幅都是蔣勳親自拍攝。這些照片是作者對自己所思所見的見證和說明,與文字一起構建了蔣勳的日常生活。
  • 不捨得,捨不得,捨得不
    不捨得,捨不得,捨得不 朋友相遇相知沒有早晚,
  • 《蔣勳日曆2021》分享會:告別2020,祈願2021|直播預告
    9月28日19:00,《蔣勳日曆2021》讀者互動分享會即將啟程!!!2020庚子年,一場疫情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驚慌、恐懼,與親愛者訣別,或許我們對捨得與捨不得有更多一點領悟。《蔣勳日曆2021》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版發行。這本日曆是蔣勳對歲月、日常的記錄與思考,對四季的惦念與持守。在歲時更替中,我們重新感受生命的流動與勃發,篤定前行,不驚、不怖、不畏。
  • 蔣勳:今日山水如此溫柔,眾生都好
    點擊觀看蔣勳老師寄語1、今日山水如此溫柔,眾生都好有時候純粹只是迷戀水面上的一種光,天空的光,雲的 光,水波的光,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都是剎那瞬間變 化的光,或是杜甫回憶中看公孫大娘弟子舞劍時的光。 他的回憶是罷如江海凝清光,是水面上一抹如此安靜的 光,再也不被驚擾了,成為時間裡永恆的光。